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领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一批的张强训练出来的士兵们纷纷因伤退伍,或者升官,或者转为其他部队的高级指挥官,最低的也是一名把总了,他们大部分都在近卫旅三个旅里面任职,近卫旅最精锐是近卫一旅,依次是近卫二旅,近卫三旅,近卫旅都是抽调了其他野战旅的精锐士兵和优秀的军官组成的部队,这样对于下面本来就军官和精锐士兵不够的野战旅是一个损害。

    可张强也没有办法,文官缺乏,尤其是能独当一面的,能理解张强的新的不同于这个时代的政策的高级文官太少,腾挪转移,很多人都是身兼几职,华夏军才能运转起来。

    虽然陆续有更多的被培训出来的文官上任,可对于华夏军越来越庞大的地盘,还是杯水车薪,很多地方都不得不配备一名低级文官,辅助那些大明的读书人去管理地方,一些政策在上面是好的,传到下面执行起来,还是避免不了被执行歪了,监察部和民情部累个半死也无法扭转这种局面。

    这也是张强不着急扩大领地的原因,如果占领下来的地盘还和大明的地盘一样混乱,民不聊生,他宁愿不要,因为以后处理起来肯定头疼。

    第十九野战旅组建的时候早,还可以,所以他把自己的近卫旅的火绳枪兵交给他们,配合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第二十,二十一野战旅先前是驻防宁波府,绍兴府,甚至宝岛的宝中府的,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战斗,所以张强把萧飞调度过来,让他来指挥这两支军队,帮助以前只是担任过福旅长,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指挥过火绳枪兵的朱哥指挥,还有以前在近卫旅担任自己亲卫的梅林鱼指挥,这两个都是骑兵军官,让他们指挥野战旅也是锻炼他们。

    幸亏清军的这一支部队还只是一支冷兵器部队,有为数不多的新军火器部队,但张强肯定,鳌拜这种自以为清军厉害的家伙,肯定不会使用好新军的,因此派两个半瓶子的步兵指挥官去指挥两支野战旅步兵,在张强看来没有什么。

    战鹰在天空上翱翔,俯视着战场。

    双方的部队在不断的接近着,清军肆无忌惮,也许他们没有真正吃过华夏军的火器的亏,这一次会好好的给他们上一课。

    就在这时候,张强收到了桂林府的战斗情况。

    三天前,李定国疯狂进攻,大炮轰击,火绳枪压阵,身后的战兵不要命的冲击敌人被轰塌的城墙缺口,清军陷入了苦战,即便他们的兵力仍然因为是防守一方,占据着一些优势,但他们面对刚刚学会怎么打火器时代的战争的李定国,却被打的苦不堪言。

    昨日,城破,莽古尔泰失踪,孔有德一家自杀,桂林府几乎被炸成废墟,李定国终于报了仇,清军在广西府的全部兵力和势力覆灭。

    李定国俘虏三万清军,带着从附近征集到的三万民夫,四万残留的部队,潇洒的回军云南州。

    将被打烂的桂林府丢给了南明军,南明军彻底收复广西州,扩大了地盘,他们现在用了一个州半的地盘。

    另外一半广东州被华夏军占据着。

    张强也没有打算还给南明国,想要地盘,南明国只能同华夏军开战,张强的意思就是从战场上你拿不到的东西,别想从谈判桌上拿到,即便你是盟友也行。

    经过李定国忽然发疯插一脚,南明和永历大明的势力连城一片,彻底将插入大明残余势力的钉子拔除,张强想,如果这个消息传到了北方,清军就更不好过了,恐怕北方的那些大明的遗老遗少,很多还想念灭国不过十年的大明,他们一定会掀起新一轮的反清的潮流,大清新的一年将会更加头疼,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他们到时候肯定会深深的体会到崇祯当时的心情。

    (本章完)

第451章 会鳌拜4() 
双方部队在不断接近着,张强紧张的看着,萧飞的指挥无疑是华夏军最好的,同时他勇猛,敢于冒险这点也是张强欣赏他的,但面对早就打了几十年战斗的鳌拜,张强还是为萧飞捏一把汗,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老虎有时候也是非常精明的,很多牛犊都是死在老虎口下。

    成功的逆袭老虎的牛犊很少,成功的成为传说,不成功的则成为老虎口中的食物,而且大多如此,牛犊总是成为老虎口中的食物。

    鳌拜是一支勇猛的老虎,同样也是一只捕猎经验丰富的老虎,张强就不信这几年鳌拜会不知道华夏军火器的厉害,他敢于一战,肯定他有依仗,鳌拜不是那种送死的愣头青。

    二十岁的鳌拜也许真的是勇猛过人,愣头青,但四十多岁的鳌拜,那是成了精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在内部斗争十分激烈的清朝皇室宗亲中,最后成为康熙大帝的心头刺,让康熙也十分头疼,四朝元老啊,能经历四朝的人会是一个只凭着勇猛就能安全混过去的人?

    他会不会是大唐的程咬金,大唐所有的功臣死的死,伤的伤,都被李世民弄死了,而老程却活下来了,而且活的很滋润,子孙后代都世袭罔替,享尽荣华富贵,这是什么,生存的哲学,被一个看似粗人的聪明人玩的登峰造极。

    鳌拜或许差点,康熙的时候不知道隐忍,不知道妥协,所以死了。

    但如今的鳌拜肯定还在他的鼎盛时期,并且是即将在今后几年到达鼎盛时期的冲刺阶段,这就让人不放心了。

    鳌拜此刻正在队列当中,带领着中军缓缓前行,不断的有探马将前面的最新消息汇报过来,鳌拜只是挥挥手,身边的亲卫大声下达命令,让探马继续探报,并没有发布进一步的命令。

    在他看来,打华夏军根本不需要他亲自操作,有下面的那些满清将领就好了,华夏军先前一听到他的大军到来,连守城的兵力都不留,迅速的后撤半个湖广,让出了那么大地盘,这几乎和何腾蛟永历大明的明军一样了,甚至更不如,他有些觉得洪承畴把华夏军看的太高了一点,也许洪承畴他们先前的战斗,是清军太不堪一击了。

    那些清军大都是大部分的明军降兵,绿营,绿营兵那是乡勇团练,汉人为主的部队,汉人的部队他打的多了,都一样贪生怕死,有那么几个勇敢的,但都不带脑子,明智不可为,非要以卵击石,最后惨死,他佩服他们的勇气,可他认为他们都愚蠢的可笑,即便是大名鼎鼎的清军,满清的勇士,在知道不可能打过敌人的时候,也许选择撤退,或者溃逃,哪有那么笨的人,非要冲上来送死。

    要当勇士,还是大清第一勇士,光肌肉和武力是战胜不了敌人的,得要头脑,要丰富的作战经验,他认为华夏军其实不堪一击。

    对于这样的军队,还用他亲自指挥吗?

    他手下的那些勇士们就能冲垮他们。

    如果敌人兵力多一些,他还考虑一下,是不是动一下脑筋,但敌人的兵力和他相当,那么肯定是大清的军队蹂躏对面的明军了。

    他一直认为华夏军其实就是明军的中的一支起义军部队,反抗清军的一支力量而已,而清军面对明军或许还会迟疑和考虑一下,面对这些杂七杂八的部队,即便他们再正规,最后还是会被清军剿灭。

    所以他沿用了以前清军对明军的打法,先让那些汉人部队先上,如果那些汉人部队能打过敌人,他们只需要收拾战果就行了,清军虽然这些年战无不胜,兵力猛增,可他们满清的人口增长却很乏力,四五百万人,算是吧满清的人口弄到了极限了,再也不可能增长了。

    真正的满族部队,不过三十万人,比入关前增长了一倍,其他的满族部队,说实在的都是一些以前掳掠来的汉人人口繁衍出来的满清第二代人,这些人把自己当成了满族人,从外表来看却十分像柔弱的汉人,缺乏他们这些真正的满族人的勇猛外形和骨子里面的血性,他对这样的满族人相当不满意,感觉他们血统不纯。

    但他不得不承认,他们目前是满族人的中坚力量,兵力比较庞大,达到了六十万兵力,这样满打满算满族军队有九十万兵力了,在接下来就是从汉人第二代里面招收的汉军旗,这些人都在满族的统治下成长起来,自己也认为他们是满族人,其实满族人从骨子里面不承认他们是满族人,所以给他们安了一个汉军旗的旗号,证明他们受到了满族的信任,他们的忠心可嘉。

    这使得汉军旗的那些汉人们感激涕零,想要报销朝廷,报效满清,为了这么目的,他们作战勇敢,甚至不逊于第二代满族人,这些汉军旗部队有八十多万兵力,是满清控制大明被占领的领土,大清的绝大数领土的中坚力量,是值得信任的部队。

    至于绿营部队,先前只是编出来配合汉军旗驻守地方的辅助部队,后来却成为主力炮灰部队,为大清一统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些绿营里面的明军投降将领为此升官发财,也在清军朝廷的武将和文官阶层里面占据了中游主导地位。

    原先编制了六十万,但最后编成的部队,就算他鳌拜这样的大将也不知道倒地有多少这样的绿营部队在为满清卖命。

    目前队伍里面有一万绿营部队,还有收编的各地投降明军的部队,起义军和反正军的俘虏兵的一万部队,他从各地把他们抽调过来,头一战,他当然让这些部队去打了。

    反正是炮灰,死的越多,对大清越有利,汉人少了,满族人多了,这对大清的统治很是有利,鳌拜当然愿意做这样的事情,试探一下敌人的虚实,然后再出动辅助部队和汉军旗部队,缠住敌人,最后出动满族部队,洪承畴抽调来的那些满族部队,不是他的部族,死了也对他的实力没有什么影响。

    他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

    (本章完)

第452章 会鳌拜5() 
前面的一万绿营部队和民夫青壮抽调的五千部队已经接敌,他从身上拿出铜质的葡萄牙人送的单筒望远镜,对于整个小玩意他很是珍惜,三千两银子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