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领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声一听,激动的又要跪下,张强连忙跑过去,一把托住他,“金大人,我这里呢,没有朝堂上那么礼来礼往的,都是乡野之民,不如一切从简了吧,躬身施礼就行了,当然,你不需要这样,咱们互相称道就行了。”

    金声顿时泪流满面,啜泣道:“大人礼贤下士,叫小民如何担待的起,”张强一番解释和安慰,金声终于不再腻歪了。

    双方重新坐下,金声道:“既然大人委以重任,下官就不再推辞了,”张强挥挥手,很潇洒的说道:“嗯,不要客气。”

    金声正色的说道:“大人,我一路走来,在金华府也呆了有些时日,发现金华府虽然没有清军的侵扰,可四处不见人烟,或者民生凋凌,让人痛心,大人得尽快将金华府梳理顺当,从战乱转为休养生息,否则,大人我军将无法得到充足的兵员和赋税,以后难以发展。”

    张强挠挠头,很心烦的说道:“我也想让金华府稳定下来,但我不知道如何着手啊。”

    金声道:“要让金华府从战乱频繁的状态中走出来,就得先理顺人?”张强看着他,“什么意思?”

    金声昂首,抑扬顿挫的声调说道:“要先治世,必先治人,意思就是说,大人你必须先要把你的手下安排到他们合适的地方去,把他们的官位明确了,把官应该管的事情明确了,然后将事情丢给他们去做,每个人管一小片,如果这个人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就更换官员,如果这个人无法做好本职,也更换官员,将他调到他可以发挥他本事的地方去。”

    “哦,”张强明白了。

    “那么,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张强问道。

    金声考虑了一会儿,侧头对张强道:“如今当下,大人你的属下皆为民众提拔而来,无论学识还是其他方面都无法成就大事,他们只能当兵打仗,我敬佩大人的带兵能力,但对大人的施政感到失望,你的手下也不是很适合当军官,他们需要提高。”

    张强挥挥手,“金大人,军事方面就不用说了,我来管,你呢,我给全权,替我当好你的布政使,管好民事,挑谁当什么官,你给我报备一下就可以了,关键是做好事情,如果你做的不满意,我就撤了你的职。”

    金声噤声,马上道:“是大人。”

    “还有说的吗?”张强问道。

    金声道:“既然大人这么说,我也不绕圈子了,大人,看现下形势,很长时间,大人你都需要独自面对清廷的四面围攻,但我觉得,大人我们的官职还需要仍然采用大明的官制,不知道大人同意吗?”

    张强摸着下巴,他可是把金华府当作他的领地,可不想和大明弄得一样了,金声好像了解张强想什么,小声道:“大人,大明还没有完全走到尽头,隆武皇帝还在,弘光皇帝若隐若现,鲁监国还泛舟海上,永历帝初登大宝,这大明的百姓的心还属大明,你如果想要标新立异,无异于把自己推上死路。”

    张强睁大眼睛看着他,心中却有两万头羊驼奔跑而过,难道他真的那么愚蠢,已经让随便一个人看出他想要自立了吗?

    尤海波是如此,金声也是如此,这可不好。

    但张强不想妥协,“这样吧,咱们只是把官制稍稍改一下,适应咱们当下的形式。”

    金声摸着下巴,望着张强,已经没有了刚进来的唯唯诺诺,而像一名在大明朝堂上当大官的那种自信和风采。

    “如何改?”

    张强站起来,望着大堂顶部,“按说金华府应该有知府,我这里就不需要了,你就行使知府的权利,全面统管我统治下的地盘上的民政,各县仍然安排知县一名,其他的照旧,但要省略,再省略,布政使管知县,知县管县丞,主薄,典尉。

    而我坐拥金华府全部,还有其他的府的两县之地,主管军事,行军打战,因为咱们并不是大明正规军队,所以我的官名就是是卫指挥使了,但这个指挥使可以管着全府的军,民,官。你有事向我汇报,但如果有其他朝堂来的人,你是最大,你接待。”

    金声道:“嗯,大人这是不想引起清廷或者其他势力注意,想要默默发展实力?”

    张强冲着他笑了。

    (本章完)

第72章 改革军制() 
和金声简单聊了一会儿,最后金声道:“大人,当下你主作战,可作为一地父母官,下官手里也需要有兵,以应付一些暴民,流民闹事。”

    张强也觉得有道理,但他不想让外人掌握军队,于是道“各县有地方守备官,府城也有府城的守备,府城同知一官则负责的是缉拿盗匪的职责,我看把这个官位单独提出来,直接管理这些守备,而同知归大人调遣,不知道大人意下如何?”

    金声道:“理当如此,不知道大人认为你的属下何人可当此重任?”

    这个人不用想,秀才功名,还能处理一下民政,能和这些读书人说到一块的当然是周粥了,于是他道:“武义县知县兼守备周粥大人可为这一职。”

    金声站起来,“这样我就放心了,大人下官下去办事了。”

    守备这个官职手中的兵力可大可小,但这里张强把他定位为一个百户所能统带的兵力。

    维护一下地方,缉拿盗匪,用不了多少兵力,平时维护地方治安,协助文官执政,战时协助守城,差不多两百人就够了。

    这些人受到同知的直接垂直管辖,击中使用,或者平时受到知县的请求镇压一下流民,盗匪,有限参与地方事务。

    他们一般只防守县城。

    张强自认都司,他使用的是明朝卫所兵制,义军吗,暂时也不需要太正规的兵制,而且看来他的兵制和纯正的历史上的明朝兵制还不太一样,因为他比较随意,有时候按照实际和自己的想法来,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先前他的兵不多,几个属下统领一个兵种,自己统领属下们,合起来组成一支军队,同敌人打仗,如今他就得把这种简单的兵制给稍微复杂一些。

    都司下面是卫指挥使,负责指挥千户,要不然你不好分配,说这些被张强分到各处的将领是千户吧,他们统领的兵力远远超出张强规定的千户的人数,看起来是低配了。

    都司,卫指挥使,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什长,伍长这是张强划分的军队军职,简化和修改了明朝的卫所军职和官职制度,一目了然。

    都司和卫指挥使不会固定指挥的下级千户的数目,因为这样对于张强的当下形势不合适。

    眼下,一个卫指挥使可能指挥两个千户,甚至两个千户,一个百户,有的则指挥一个千户,几个百户,完全是为了防守敌人需要而配置兵力。

    张强的队伍里面:

    一个伍长,指挥五名士兵,加上他就六个人了。

    一个什长,指挥两个伍长,十二人,加上他以及两个传令兵,就是十五人。

    一个小旗,指挥两个什长,三十个人,加上他自己的四个护卫,也是传令兵,以及他,就是三十五人。

    一个总旗,指挥三个小旗,一百零五人,加上他自己,以及十名护卫,就是一百一十六人。

    一个百户,指挥两个总旗,二百三十二人,加上他自己,加上十五名护卫,就是二百四十八人。

    一个千户,指挥五个百户,一千二百四十人,加上他自己,加上三十名护卫,一千二百七十一人。

    而卫指挥使,就是魏无忌,轩辕龙飞,杜歌,米淳,米林,贺锦,蔺养成,胡奎他们所辖的兵力都不一样。

    魏无忌和杜歌任务重。

    魏无忌下辖两个千户,加一个百户,加上他自己的一个百户兵力的亲兵卫队,总共两千四百接近五百人,县城里面还有刚刚配备的属于周粥这个同知指挥的一个守备百户的兵力,也是二百一十八人。

    杜歌因为防守的地方有三个镇子需要防守住,才能彻底堵塞敌人攻东阳后背,袭击永康县城,偷袭金华府成的道路,因此他下辖三个千户的兵力,加上自己的一个百户亲兵卫队,因为那里不是县城,因此没有守备这个百户兵力。

    周粥这个同知,驻府城,全府的守备,守备兵力归他节制,他在府城还担任着府城驻守卫指挥使的官职,指挥着一个千户的兵力。

    轩辕龙飞驻守义乌县,带领两个千户的兵力,加上两个百户兵力,以及他自己的亲兵卫队一百五十人,也有近三千的兵力。

    贺锦和蔺养成同时拥有一千六百的兵力,每个人节制一个县城的驻守千户的兵力,同时还节制着两个百户的临时调遣兵力,自己本身还拥有一个几十人的亲卫队。这主要是张强对他们并不太信任,毕竟他们是降将,也就是说他们只相当于一个千户的权利。

    要不是防守任务重,张强也不会临时给他们加派两个百户的兵力。

    米林,米淳,两个人各辖两个千户兵力。

    胡奎原先驻守婺城,下辖四个百户骑兵中队的兵力,同时负责哨探周边敌军动向,后来因为周粥回到了府城,他只能带着一个百户骑兵卫队去接掌武义县城驻军,担任武义县城卫指挥使,下辖两个千户的兵力。

    张强亲自统带三个百户骑兵中队,不过那三个百户骑兵中队仍然驻扎婺城,张强则带领自己的一个亲兵骑兵中队,一百五十人,以及两个千户兵力的火铳兵驻扎金华县城里面。

    周粥统带的那个千户的兵力其实是驻扎在县城的后面,北山山口上,防止敌人从背后偷袭金华府城。

    目前各个县城驻扎一个千户负责守卫县城,府城则由我亲领,兵力变动,没有常制。”

    这么说吧,张强的目前军队其实沿用明朝卫所军一部分军制,但实际上他的军队已经自成体系了。

    但稍微不同,守备是负责执行布政使命令,由同知负责具体执行,守卫城池,铲除盗匪,追缉对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