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风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宋的准备这么充分,朝里朝外都在叫嚷,要完成列祖列宗遗愿,收复燕云诸州。可是周铨却要董长青来提醒蔡京,做好失利的准备,这是何意,莫非是见不得别人好么,或者是,他周铨狂妄到了以为没有他,大宋就打不了胜仗的地步?

    蔡京却从太师椅上坐正了起来,神情无比慎重,点点头道:“老夫知道此事了,以周公推测,辽国能撑多久?”

    “长则五年,短则两年,我国若不伐辽,或许辽还有回旋余地,但我国一伐辽,无论童贯在前线是胜是负,辽国都将为金所灭!”

    “为金所灭!”蔡京对此不惊讶,躲在屏风后的蔡行却终于明白过来,为何周铨一方面认为童贯北伐不会有好结果,另一方面却又认为辽国必亡!

    原来亡辽国的,根本不是大宋,而是金!

    那个蛮子国家,兴起才几年功夫,真有这么厉害?

    书房中,蔡京眉头一皱,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道:“初时我也是反对联金攻辽的,辽国毕竟养熟了,逼它交出燕云就是……但周公以孤军破辽,朝堂之中都是一片欢呼,官家心意已决,老夫也反对不得啊。”

    “郡侯正是知道相公也阻拦不了,所以才未提请相公阻拦北伐之事,而是做好善后之准备。若是北伐不成,恐金国小瞧大宋,它挟灭辽之威,再攻我大宋的话……”董长青说到这的时候,其实在他心里,也是有些嘀咕的。

    他觉得,应当不至于此,就算大宋伐辽不成,最多也就是个僵局,金国灭辽之后,自己也必受损失,哪有余力来攻宋?

    更何况,大宋有周铨在,金人真有胆量来招惹周铨?

    蔡京对此,同样也有不同的看法:“于燕云之地争锋,或许我大宋略有不足,但守土之能,却是有余,周郡公他未免过虑了。”

    “郡公也知相公可能不会相信,因此交待晚生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往好处想往坏处着手,总不会有错。”

    蔡京琢磨了一会儿,点了点头:“此事我知晓……让周郡公放心。有一件事情,老夫有点不解,最近京徐铁路沿线,又有些太热闹了,朝中有不少官员,都对此极是抱怨,不知郡公为何此时发动?”

    董长青微微笑道:“相公在消遣晚生啊,此事别人看不出,相公如何看不出来!”

    “你说,你说。”

    “朝廷全力北伐,少不得郡公在钱粮上支持,而且不欲节外生枝,那些抱怨的官员,就象是挨打叫唤的猪,叫了几声之后,见没人理会,便只能安静下来了。”董长青打了个比方。

    蔡行在屏风之后愣了一下,然后微微点头:原来如此。

    他再一想最近朝中的纷扰,确实就是这样,看起来群情汹汹,少说有几十上百位朝官,或是在朝会之上,或者是写了奏章,抨击农会恣意妄为,无法无天,但真正的朝中大佬,从蔡京等朝官,到梁师成、童贯等内监,却对此事都是孰视无睹,根本不表态。

    也就是他老爹蔡攸、王黼还有李邦彦等,虽然得赵佶宠爱,却还没有爬上权力最高峰的人,才会在朝中上下串联,想要将这些人聚在自己身边,形成声势。

    不过他们的目的,倒不是为了直接对付周铨,而是……

    蔡行瞄了一眼自己的祖父,现在他也知道自家父亲的打算,祖父太老了,反应迟钝了些不说,而且太过偏心,父亲已经等不及,要踢开祖父,踏上大宋官场的最高之位。

    哪怕为此,要先与将来的对手王黼、李邦彦等联合,都是在所不惜。

    “猪……这话定然不是如柏你说的,你是读书人,能做此比喻者,非东海郡公莫属,哈哈哈哈,不过倒也象,那些蠢物,未必强于猪啊。”

    蔡京哈哈一笑,然后岔开话题,又问了几句闲话,最后之时,蔡京仿佛是不经意,缓缓说道:“听闻京西时有旱雷声响,隆隆震耳,殊为怪事也,东海郡公见多识广,如柏不妨替我请教一下,那是何兆。”

    他说起此事,仿佛无关紧要,董长青脸色却变了!

    火炮!

    周铨此前连战连捷,一个重要倚仗,就是火炮!

    但蔡京方才泄露出来的消息,是大宋也有火炮了。虽然周铨不只一次说过,火炮只要在战场上运用,迟早会被人识破其中的秘密,可当这一天真的来到时,董长青仍然觉得心情沉重。

    这消息,他没有探到,不仅是他,就是王启年、纪春留在京师的探子,也对此一无所知,可见大宋朝廷对此事有多保密。

    提防着的,恐怕就是周铨吧。

    京西之地……对了,皇城司在那边圈了一大块地盘,看来是皇城司弄出的名堂。不,仅凭皇城司,根本不可能研制出火炮来,必然还有其余力量参与其中!

    紧接着,董长青意识到,自己失态了。他看了一眼蔡京,老头儿还是那副淡淡的从容,仿佛什么都没有做,但董长青可以肯定,刚才这老家伙一定是在仔细观察他的神情。

    董长青心中,不禁有些暗自自责,自己终究还是年轻,在这老奸巨猾的老家伙面前,还是嫩了。(。)

四一六、火炮扩散() 
火炮第一次上战场,是当初济州岛之战,用来对付高丽人。

    但那时周铨谎称是林灵素的五雷之法,生生将火炮的秘密多藏了些时日,直到辽河之战,为了挡住野蛮的女真人,为辽东汉人转移争取时间,周铨再次动用火炮,而且重伤了女真的大太子,使其回途中毙命。这一战之后,火炮之威,开始在战场上显现出来。

    从那之后,诸国便千方百计,想要探出火炮的秘密来。周铨虽然制定了很完善的保密措施,可他也知道,这秘密保不了多久。

    毕竟在这个时代,辽与宋都已经开始在军事上使用火药,四十余年前去世的前宰相曾公亮在《武经总要》之中,就记载了不少火药武器。因此,当看到大炮的外型,再如兀术一般,嗅到其中的硫磺味儿,推测出火炮的原理,进而仿制火炮,都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难的却是在火药的精准配方与铸炮工艺上,仿造出来的大炮,虽有其形,威力与周铨督造出的大炮相比,却有比较大的差距。

    而且,这些年来,周铨也没有闲着,无论是火药还是火炮本身,都已经进化到了新一代。

    待董长青离开之后,蔡行出来,仍然有些魂不守舍。

    “祖父大人,火炮的消息,泄露给周铨合适么?”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问道。

    蔡京捋须扬眉,一脸惊讶:“什么火炮?”

    “就是方才……”

    “方才老夫可没有提及什么火炮,老夫堂堂宰相,当朝太师,岂有闲功夫去理会一两样小玩艺儿,朝堂之上,才是正道!”蔡京大义凛然地道。

    蔡行再蠢,此时也明白祖父的意思了。

    火炮之事,恐怕是少数人自个儿弄出来的,至少他蔡行此前就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恐怕他父亲蔡攸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赵佶身为天子,应当是知晓此事,奉命督办此事的,应当是他最亲信的人,这人,还应当与周铨关系不好,以防泄秘的可能,那么,会是谁,几乎就可以猜得到了……

    而且,为了尽可能保密,此事要连政事堂一起瞒着,也就是说,蔡京也属于隐瞒的对象。

    只不过蔡京在朝中的力量,大得出乎赵佶意料,这么隐秘的事情,也被他所知晓,他或许是为了回报周铨的提醒,也可能是出于对赵佶想要赶走他的不满,有意将此事泄露给董长青,好让周铨知道。

    不,不仅是让周铨知道,要自己在屏风后偷听,其实也是让自己告知父亲蔡攸!

    这一大圈子绕出来,蔡行只觉得满头大汗,这一切太复杂了,实在不是他这般生长于富贵之中者能想的。

    “祖父他们想的都是这么深么,这个宰相,可没有什么好当的,累!”

    蔡行心里嘀咕了一声,见蔡京没有别的吩咐,他便告辞离开。

    他父亲还等着他的回禀呢。

    蔡攸听蔡行说完祖父那边的经过之后,冷哼了一声:“果然老糊涂了!”

    蔡行张开嘴,实在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评价祖父。

    “周铨说什么他就信什么,还想着挑拨官家与乃父的关系!”蔡攸提点道。

    虽然蔡攸承认,借助朝廷集中精力于北伐之事上,一举将京徐铁路沿线的隐患拔除,为此不惜得罪大批朝官和地方豪绅,周铨这一手时机确实选择得准。但是,周铨对北伐的认识,让蔡攸觉得,这分明就是危言耸听。

    “辽国贫弱不堪,如大厦将倾,他周铨能带万余辽国叛军,横扫燕京附近,朝廷几十万大军,又有名帅宿将,岂会不如他!”蔡攸冷笑了两声:“这些年,他太顺了,顺得都有些自大!”

    “至于火炮之事,我确实是不知道,如此沙场利器,确实需要保密,官家不告诉我,也是应当的事情,谁让你祖父与周铨走得太近!”说到这里,蔡攸又翻了蔡行一眼:“你莫要不服气,郓王那儿,要勤去招呼,你以为你祖父这宰相之位哪儿来的,还不是官今为端王时,你老子我执礼甚恭而来!”

    蔡攸心里是十分不平衡的,当初赵佶还只是一位闲散亲王之时,他每次朝会或者相见,都是执礼甚恭,正是因此,给赵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来赵佶侥幸成了皇帝,看在他的面子上,才会对蔡京另有相待。

    偏偏蔡京现在一颗心,全偏在老四蔡绦身上,而且恋栈不去,堵住了蔡攸的上升通道!

    “大人,这火炮……当真这么容易造出?”蔡行还是有些担心。

    “他周铨能造出,别人自然也能。”蔡攸其实对此并不知情,他想当然地说道:“莫说我们,便是辽国,哪里少了能工巧匠,还有金国,能将辽国逼得这个地步,他们难道就造不出炮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