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比起号称有十几万之众的白波、匈奴人马来说,牛辅这一点兵马还不足贼寇的十分之一,但牛辅驻扎在河东,错过了进军雒阳的大功,虽然同样被董卓表为朝廷的中郎将,但还是感觉到了立功的急迫感。

    而且在这些骄兵悍将的西凉兵眼里,白波、匈奴这些流寇、游骑之所以能够肆虐并、冀、河东之地,主要是各地的郡县兵马互不统属、各自为战,所以才会进剿无力,让这些草寇游骑不断坐大。

    论起骑兵的凶悍程度来,西凉铁骑还真不怕其他边地的骑兵,哪怕是曾经在前汉肆虐百余年的匈奴骑兵,在牛辅等人看来,这些匈奴人也不过是被漠北的鲜卑人夺了草原,只能为汉帝国守边的看门犬而已。

    至于那些身无片甲、衣衫褴褛的白波贼寇,牛辅等人就更加不放在心上了。中平元年,百万黄巾,声势浩大,烽火燃遍了半个汉帝国,但在皇甫嵩等人手里,驱兵接仗,几个月时间,这场波及大半帝国的战事就偃旗息鼓,数十万黄巾余虐转眼之间就烟消云散。

    而这些白波贼寇还需要假借黄巾张角“大贤良师”之名,为首的郭大还号称是郭大贤,在西凉兵看来,更像是插标卖首之辈,不过是在记载自家功勋的阀阅薄上再增添一个名字罢了。

    于是在被董卓亲自点将之后,牛辅立刻带领自家的万余兵马,开始北上进攻肆扰郡县的白波贼寇。

    而战事似乎也如牛辅所预料的那样,与这些草寇游骑接战,变得出奇的胜利。这些袭扰郡县的白波兵马一击即破,到了后面,白波人马更是一看到牛辅的旗帜和西凉兵的骑兵,就望风而逃,几乎每一战斗赢得轻轻松松,兵不血刃。

    从安邑到闻喜,再到绛邑、临汾,牛辅带兵一路上所向披靡,接连攻杀了好几个白波渠帅,这让牛辅的信心更加膨胀,也不再等待以三校尉为首的后续人马,直接独自进军,往白波谷而来。

    白波谷是白波军的老巢,郭大等人正是以此为根据地,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直至纵横并、冀、河东数地的。所以在这里,牛辅也遭受到了白波军郭大的主力依据地利,据险而守的阻击。

    可惜牛辅立功心切,再加上之前的战事太过顺利,让他目空一切,不顾地理劣势,强行进攻,直到在多次强行进攻失败,死伤了大量人马,而且发现有越来越多匈奴骑兵遮断道路后,牛辅才意识到,自己再不撤军,很快就会被白波、匈奴兵马合兵全歼在这白波谷地。

    于是,牛辅军匆匆忙忙连夜从山谷峡口外的营地,开始接着夜色撤退,途中遭受了匈奴骑兵的多次攻击,丢下了两千多具尸体后,才侥幸脱离追击,灰头土脸地带着仅剩的五六千兵马逃回到了临汾城中。

    然而惊魂未定的牛辅很快就发现,不仅有众多匈奴骑兵尾随追至,而且还有接连不断的白波贼寇在赶过来,很快白波军、匈奴骑兵就将临汾城团团围住。

    牛辅原本还想要趁着这些白波贼寇、匈奴骑兵还没将临汾城围得水泄不通之时,提前带兵突破包围,退往安邑大城固守待援,可惜白波军、匈奴骑兵这个时候变得凶悍的很,不再像是之前交战时那样一击即退,反而是死死地咬住牛辅旗帜所在的中军兵马,轮番攻击,阻击牛辅军的撤退,几乎每走几步都要丢下十几具士卒的尸体。

    多次突围失败的牛辅军终于不得不放弃了退往安邑这个已经不切实际的方法,而困守临汾的牛辅也只能够不顾伤亡、派出兵马往安邑、雒阳等处请求救兵,同时用土石封死各面城门,动员阖城上下丁壮死守临汾城。

    ···

    而当求援的军书到达安邑时,李傕等人的兵马也才堪堪赶到,他们这些从雒阳出发的兵马,自从接到军令之后,不敢迟延,连日进军。从雒阳北边的孟津渡河进入河内,又沿着太行山南脉和大河之间的狭长走廊通道,过萁关,到达东垣,这里是王屋山南麓的低处,从此处翻越了王屋山南麓,就进入到了河东郡的腹地。

    在接到了牛辅发往安邑的告急军书之后,李傕饶是跟随董卓征战多年,也不由赫然变色,他也没想过以为只是为众人赚军功的白波贼寇竟然如此厉害,连牛辅都被击败了。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下来,眼下牛辅还在临汾凭借城池和白波军对峙,进攻不足,但以西凉兵的精锐,自保还是有余力的。

    现下最紧要的,是召集这一次同来的将吏,一同商议如何进军、退敌的事宜。

    徐琨、阎行也是和李傕同一批次赶来支援的兵马,当两人在营中接到李傕派士卒送来的紧急军议的消息时,徐琨好像已经意料到了一样,他眉飞色舞,拊掌向身边的阎行笑道:

    “彦明,我等扬名建功的机会来了!”

    skbshge

第180章 破敌之计() 
“彦明,我等扬名建功的机会来了!”

    面对徐琨兴高采烈的样子,阎行在心中笑了笑,他和徐琨相处也有一段时间了,两人的交情也不错,他知道徐琨是徐荣营中的好战分子,每一次听到大战的号角声都是汗发喷张,兴奋不已。

    如今,突然召开紧急军议,一般都是出现了重大军情变故,换做其他将吏,一定会担心是否是前线的牛辅军失利战败,可到了徐琨这里,他反而变得变得更加兴奋起来。

    阎行笑了笑,问道:

    “此时召开紧急军议,必定是有紧要军情,看你这兴奋劲,莫非还真有甚么大好事发生?”

    “这是自然,扬名军中,马上建功算不算大好事?”

    “这从何说起?”

    “自从进军以来,我内心还一直在担心,如果是战事过顺,让牛中郎将一个人带兵平定了白波这些贼寇,或者白波、匈奴人跟以往一样,避开我大军的锋芒,逃亡并州等地,那我等还真的要白白奔波一趟,捞不到一点功劳了。”

    徐琨一边整顿着自己身上的衣甲,一边让亲兵将他挂在帐钩上的宝剑拿过来,悬挂在自己的腰间,他口中说着话,还一边往阎行眨着眼睛,显然对这种结果甚是得意。

    阎行已经衣甲披挂完毕,他闻言莞尔,品味着徐琨话里的意思,揶揄着笑道:

    “莫非你认为是前方的军事不利,牛中郎将的兵马吃了败仗了?”

    徐琨翻了翻白眼,将宝剑在自己的腰间挂好,还特意拔出半鞘,看了看锋利的剑刃,这才满意地重新收剑入鞘。他听到阎行的话,嘿然一笑,指了指阎行淡定的表情,口中笑骂道:

    “你这滑头,又想要诈我的话,之前听说牛中郎将独自进军,接连击破好几股白波军的时候,你我就合计过这些兵马绝不是白波的主力,匈奴人的骑兵更还没有上阵,现在又来说这话,莫非我还不知道你内心的想法!”

    说道这里,徐琨顿了顿,脸色转而也变得严肃,他按了按腰间的宝剑,口中说道:

    “兵法有云‘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将;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之前前方还天天有捷报飞传,生怕我等带兵去抢了功劳,如今又突然召开紧急军议,只怕当真是前军吃了败仗了!”

    阎行点点头,其实之前他和徐琨就已经合计过牛辅进军如此顺利,只怕很容易就会上了白波军诱敌深入的当。匈奴人的战法本来就是像草原上的狼群狩猎一样,都是飘忽不定,诱敌深入,疲敌扰敌,再集中兵力尽数歼灭的。

    前汉匈奴人强盛之时,高祖刘邦带着几十万历经多次中原战事的兵马北上进攻匈奴人,也是中了匈奴人这种圈套,结果中军所在的兵马在平城一带被匈奴单于冒顿带着三十万草原骑兵团团围住,最后不得不采用陈平的计策,贿赂了冒顿的阏氏,才侥幸逃出了匈奴人的包围。

    眼下突然召开紧急军议,确实是前军吃败仗的迹象。

    不过阎行也不愿意自己说破,他看了看徐琨,口中说道:

    “时候也差不多了,我等也要尽快赶过去李校尉的军帐那边了!”

    “走,正好看看,这一次,李家那些平日里号称勇冠军中的儿郎有哪些能耐!”

    徐琨说起军中李家那些人,冷哼一声,抬步就往帐外走去,阎行嘴角微微勾起,也迈步跟着一起出帐。

    李傕、郭汜等人,虽然位在徐荣之下,但军中的将吏多是凉州人,所以凉州将吏在董营之中隐隐形成一个势力,徐荣虽然平日里和他们这些私底下的小团伙谈不上有太大的构隙,但像徐琨这些董营中的新生代却是暗中的较量不断。

    在徐琨看来,郭汜也就罢了,一个盗马贼出身,若不是因为作战颇有功勋,军中哪里有他的一席之地。而张济虽然有一个侄子,名唤张绣的,但声名不显,暂时也算不上是他的敌手。唯有李傕为首的李家人,在董营军中才算的上是盘根错节。

    李傕所在的李家虽然不是他口中吹嘘的那样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人,但也是北地郡泥阳县的豪强,他们聚宗族子弟敢战者投军,跟随董卓沙场征战。其中,在李傕之后,还有兄弟李应、李桓,又有侄子李暹、李利,外甥胡封等人,互为羽翼臂助,声势不小。

    ···

    李傕军帐中

    因为是紧急军议,人员一时间没有办法提前到齐,所以都是陆陆续续鱼贯入帐,当到徐琨、阎行进入军帐的时候,军中的将吏也才来了一小半。

    不过郭汜、张济这除李傕之外的两位校尉却是已经到了,想来是李傕得到前线的军报之后,第一时间就通知他们前来商议,看他们的脸色也不太好看,想来这一次牛辅还真是吃了败仗。

    徐琨虽然只是因为战事,被临时任命为假司马,但自家的舅父在董营之中是屡立战功宿将,仗着徐荣的面子,徐琨在帐中的位置还颇为靠前,连带着阎行的位置也被往前挪了一些。

    两人因为之前已经私下计较过前锋战事可能出现不利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