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戏祭酒认为河内坚壁清野,袁军无虚可趁,就会退兵,这一点诩不能附同,窃以为当另寻别策,方才能够退袁绍之兵!”
“文和公,可有良策?”
阎行听完贾诩的话,暗自感叹姜桂之性,老而弥坚,贾诩虽然年过半百,但是岁月没有削弱他的智谋,他的思维依旧敏捷,眼光同样锐利,这也让阎行多了一份期盼,想要知道贾诩在退袁绍之兵上,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建策。
贾诩对关西诸事显然要比关东更谙熟,在关东的建策上,他对袁绍势力的认知未必要比戏志才更深远,本来是不想置喙的,只是刚刚已经表明了态度,却是不好再婉拒阎行的请教。
他想了想,斟酌许久才沉吟着说道:
“眼下在河南尹,能够涉足的势力就有河东、邺城、兖州三家,宛如鼎足之势,合纵连横,互相掣肘连结。既然曹操想要借袁绍之势奉迎天子,袁绍想要借曹操之势攻取河内,那在退袁绍之兵上,将军不妨想一想,能否也借一借曹操奉迎天子之势。”
“借曹操的势?”
阎行摸着颌下的短髭,喃喃说道。
···
和贾诩经过一番交谈之后,阎行在处理关东的困局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决断趋向,虽然最后在退袁绍之兵上,贾诩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策略,但他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思路,也许接下来河东也可以从曹操奉迎天子一事上,借一借曹孟德的势。
谈话末尾,想到了要将天子和朝廷让给曹操,以及联想到了曹操历史上的种种成就,阎行还是不禁有些担忧,只是内心的这种担忧此刻却不能够表达出来,他只好重新落座,苦笑着对贾诩说道:
“此事回头想想,还真应了前汉扬雄‘六国蚩蚩,为嬴弱姬’那句话,行联合段公,远攻李傕、郭汜等强敌,近平杨定、张绣等叛乱,良臣猛将轮番上阵,最后赢得天子,却也斗得关中大乱,诸将或灭或伤。
“各方前后鏖兵,耗费钱粮以亿万计,现在倒好,让他曹孟德趁虚而入,花了几万石粮草、折损了几百兵将,就轻轻松松迎走了天子。”
“这曹孟德若在治世,行看当个能臣也太可惜,不如去当个商人,定能成为陶朱、猗顿这样富比王侯的大商人!”
看到堂堂的骠骑将军毫无威严,在自己面前像个普通人一样抱怨着,口出忤逆之言,浑然不觉。任性地将天子比作一桩奇货,将扫平强敌、奉迎天子、朝廷东迁等一桩桩关系到天下大势的事情说成是市井商贾锱铢必较的事情。
严肃如贾诩,也不禁老脸一绽,笑了起来。
只是轻笑之后,想到河东、邺城、兖州这三股势力在这一次角逐中,曹操本身实力不是最强,甲兵也不是最利害,可却能够善于利用和袁绍的亲近关系,借势生势,造成这一番大声势来,而后续奉迎天子所操作的手段也堪称高明,几乎是无懈可击。
贾诩不得不在心中感叹,这位兖州之主,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主啊!
阎行自嘲完之后,一直将目光投向贾诩,此时察觉到贾诩脸上轻微的变化,阎行不禁问道:
“文和公担任侍中,宫省要职,天子若归兖州,不知文和公,又将何去何从?”
阎行的话很直接,在贾诩来投时他的态度就已经表露过,此时也是昭然若揭,这不由又让贾诩沉默起来,他低下头,想起了那一夜,蛰伏多时的少年天子那一抹挥之不去的锋芒。
“侍中公若走出这一道殿门,朕可能就不会是天子了,但你也永远不会再是汉臣!”
多好的年华,多好的聪慧,可惜了!
再抬起头时,贾诩的目光中透出一股年岁浸染过的睿智和决断。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诩老朽,愿留驻三河,不复往东矣!”
skbshge
第495章 曹孟德奉迎天子(上)()
见完贾诩之后,阎行已经下了决心,但接下来的两日,阎行还是在等河东严授的书信。
幸好安邑距离渑池也不远,到了第二日,就要安邑快马送来了严授的回信。
严授的言辞一向切峻,也不顾忌直谏的后果,但此次他在信中没有说明态度,却絮絮叨叨跟阎行说了一堆有关后方粮草输送、民伕征召的事情。
他说道,三河各地的秋粮已经陆续收上来,或入库储存,或输送前线,但是河内、弘农今岁农事都受了兵事的影响,河内郡内原本富庶,还有余粮可以支撑,但弘农却是和河南地一样,要依靠河东的粮草周济了。
弘农经过段煨出兵、张琰叛乱、河东平乱一系列事情之后,临时担任弘农太守的贾逵就算再能干,也变不出再多的粮食来填补需求,亟需河东输送粮秣进行赈济。
河南地在裴潜、杨沛招揽流民、推行屯田后,本来是可以慢慢自给自足的,但是在天子还于雒阳之后,雒阳城中人口迎来了一轮巨大的膨胀:跟随天子抵达的朝中大臣、后宫內侍、百官家眷、奴仆宾客;应征奉诏从关东各地赶来的名士才俊、州郡使者、工匠民伕;欣闻天子还都、汉室中兴,踊跃归附的流亡士民;成群结伴、返回故乡桑梓的原河南尹治下的民户······
天子百官等一大群权贵之家不事生产,反而需要俸禄供奉,使者游士、工匠民役,也不会生产粮食,而不久前归附的流亡士民,刚刚被安置下来,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多少粮食产出。
本来还有荆州刘表这个外镇可以供应一部分粮草,但在袁绍、曹操出兵之后,刘表这个汉室宗亲也可以毫无顾忌地上表说明兵戈扰乱,道路不靖,从荆襄输送到雒阳的粮草只能够暂缓供应。
供不应求,产出和需求严重不匹配,配合关东兵戈再起的消息,粮价迅速飞涨,这也是人心惶惶的一大原因。
为了抑制粮价飞涨,河东需要大规模输送粮食前往雒阳。
再加上上郡、西河的额外支出,关西、关东前线的军粮巨额消耗,今岁河东两季收上来的粮食,消耗得飞快,用不了多少时间,各处库癝就会全面告竭。
眼下是七月底,严授给阎行算了一笔账,维持眼下的局面,河东的粮草支撑不了三个月,减少一面的战事,河东的粮草可以撑到年底,如果阎行停止两面的战事,那么河东就还有余粮可以用来防止明年的春荒。
如果这些都不能做到,河东盛产大枣,时下已经接近收成的季节,严授建议将今岁收成的大枣充作军粮,阎行每天以身作则,和士兵们一样,都吃大枣,那么河东的粮草就可以维持三个月,或许是四个月。
看完书信,阎行不禁苦笑,若到了全军将士都在一边吃大枣,一边和敌军鏖战的时候,那几万大军离军心大乱、不战而逃也就不远了。
这算是严授不表态的表态吧。
阎行创立基业以来,到目前为止,执政还算贤明,但有三桩事情,都遭到了众多臣下的反对,一桩是编练舟师、一桩是组建校事,最后一桩是废黜天子。
前两桩事情,阎行都力排众议,做下来来,最后这一桩事情,阎行思来想去,却是还不敢去做。
既然如此,那就让不能废黜的天子,去搅动关东的局势吧。
···
八月初,阎行率军返回雒阳城,全城戒严。
阎行在骠骑将军府,亲自接见了兖州使者王必,阐明两家会盟、议和退兵、奉迎天子之事,王必大喜,心知事不宜迟,当日就派遣手下赶回兖州禀报曹操。
早就在昌邑翘首以待的曹操得报,连夜召集荀彧、程昱、郭嘉、董昭等一干谋臣商议,众人推定河东已经力竭,为防止奉迎天子夜长梦多,必须在八月底之前,出兵迎走天子。
于是,曹操一面派遣使者快马返回雒阳接洽,一面亲自率军离开兖州,加速赶往昔日险象环生、遇难呈祥的中牟县。
双方最终商定,八月中旬,曹操、阎行共同觐见天子于荥阳境内的虢亭。
十三日,夏侯惇率军撤出荥阳、敖仓二城,退往陇城,临走时按照曹操军令,留下了五万石军粮。
十四日,翟郝、魏铉出兵查探荥阳、敖仓二城,在发现曹军遵守承诺,退到陇城之后,也在两城重新插上阎行军队的旗帜,象征性地收复了两城。
对于城中曹军留下的军粮,翟郝、魏铉害怕有诈,简单察看后,没有轻动,而是继续封存在府库之中。
十五日,阎行率六千歩骑,护卫天子大臣、宫人家眷一干车骑队伍,进驻荥阳境内的虢亭。
同日,曹操也以族弟曹洪率两千步卒为前导,自己统帅六千兵马继后,先后抵达荥阳虢亭的境内。
双方的兵马各自隔着虢亭下寨驻扎,阎行扣下天子后宫、百官家眷,只让天子以及大臣在河东一千歩骑的护卫下,前往虢亭立下御帐,等候曹操前来觐见,而曹操觐见之时,也只能够带领一千兵马前来。
午后,阎行带着一众文武,在虢亭等候曹操到来。
但最先来到的,却是趾高气昂,带着一百骑兵提前来为曹操探路的曹洪。
相比起初平元年汴水之畔,曹洪已经成熟了不少,嘴边也蓄起了胡须,身体发福了一些,安坐在马上,也有了几分领军大将的风范。
此时他看到河东人马已经出迎,也瞥见了骠骑将军的旗帜和耀眼的节钺,但他看见骠骑将军旗帜下那名身材魁梧的大将没有下马,想着兖州一方也不能弱了气势,也干脆不主动下马,装作旁若无人一般,带着一百骑兵就要上前接洽。
当年在汴水之畔被西凉军打得大败,曹家部曲丢盔卸甲,三万兖州兵马全军覆没,自己一直没有机会打回去,现在好不容易逼得他们服软,也是时候让自己威风一次了。
可是,曹洪这种自视甚高的举止却让同在河东人马行列中等候曹操的长史王必看得眉头大皱,自己好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