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曹操也密切关注其他各方的动向,尤其是河北袁绍、关中阎行的大军兵锋指向。他很明白,公孙瓒之于袁绍,就如同吕布之于自己,是一只暂时收敛爪牙、舔着伤口的猛虎,袁绍必会先彻底除掉背后这个心腹大患后,才会再调集大军转向西进进攻三河,抑或者南下谋取中原。
所以,他更想要尽快打探清楚,连年鏖兵、此刻总算暂时取得先手的关中阎行,到底是会得陇望蜀,悍然入侵险峻难行的巴蜀之地,还是会收敛兵锋,耐心消化完近年来大肆扩张的地盘,亦或者联合公孙瓒、黑山张燕等人马,迎战已经蓄势待发的河北大军。
只是,让曹操想不到的是,他对于关西兵马的所有猜想,终究是落空了。
···
河东,安邑。
今岁以来,骠骑将军府的各部掾史、吏士家眷以及官府奴婢,都先后奉命渡河,西迁关中,初步统计,三河之地前后各个批次的西迁人马加起来有近十万之多,这在接下来将极大充实长安一地的人口。
同时,这也是一项劳师动众的大工程,为了保障西迁霸府的诸项事宜顺利进行,除了留守长安的严授、裴徽等掾史亲自负责外,身为骠骑将军的阎行,本人更是坐镇安邑,统筹指挥三河等地的人马、辎重源源不断地输送进入关中地区。
在阎行想来,陇右、河西等地新定不久,关中、三河之地又有几项大工程在,那么这一个年头里,自己应该尽量避免治下再掀起任何战事,军民全心屯田耕耘,以备不时之需,也为来年救援公孙瓒、联合黑山军进攻河北袁绍积蓄粮草。
但是,一封来自西河郡的羽檄急报,还是打破了阎行一方今岁短暂的安宁。
大堂上。
穿戴冠袍的阎行正襟危坐,看着席间的戏志才、周良、孙资、法正等人,沉声说道:
“西河郡急报,徐子玉与呼厨泉率军袭击雁门的屠各各部的牧场,不料反中了屠各胡的圈套,遭到了屠各、鲜卑、乌桓多股人马的伏击,出击的匈奴人马大败而归,甲杖、辎重损失殆尽,北方草原上各部胡人随后蠢蠢欲动,多处商驿遭到劫掠、焚毁,商路基本断绝,美稷单于庭的处境也日趋危险!”
在阎行沉重的语气声中,在座的幕僚谋臣已经从记室书佐傅干的手中接过相关的文书,依次传视,傅干也挥手让两名小吏协助他将一副西河的舆图挂到了众人的面前。
相比起几年前征讨南匈奴的舆图,现如今的这张舆图上,疆域范围已经是扩大了几倍,连带着将西河郡周边的上郡、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也囊括进来,在各地建立起来的商驿、收拢的草原汉人定居点、贸易往来的羌胡部落、还未正式接触过的鲜卑、乌桓部落也被一一标注了出来,让舆图前的诸人一下子就对西河美稷的形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主簿孙资端详了面前的舆图之后,想了想,率先开口:
“明公,南匈奴势力虽已衰微,但实力犹然在诸胡之上,况且又有徐、孟等将率我军精锐歩骑拱卫,兼具汉家甲兵器械之利,以往攻战草原,鞭挞诸胡,屡屡以寡击众,无往而不利,为何如今出击屠各各种,却遭受诸胡合击,惨败而归。”
“个中缘由,耐人寻味,资以为,当今要紧的事,就是先查清西河兵败的原因,然后才是出兵救援南匈奴之事。”
阎行听了主簿孙资的话,点了点头。
这是老成持重的话,也不无道理。羽檄急报之中,也提到了此次遭遇的屠各各胡,出现了甲胄坚固、武器精良的精锐骑兵,而这能够武装屠各骑兵的大批军械兵甲,显然不是从河东的工坊外流出去的。
隐隐约约的,屠各各种胡人背后的黑手已经露了出来。
想到这里,阎行不由看向了周良。
碰上阎行的目光,周良的脸色不免赧然,草原上的商驿也安插有校事的人事,但对于这一大批兵甲军械落到屠各胡的手中,以及鲜卑、乌桓人突然的异动,却没有能够发挥提前预警的作用,接下来问责的板子难免是要落到他这个军谋掾的头上。
尽管校事如今的大部分精力都是放在河北、中原上,但是对于草原上已经出现的这么一摊大事,难辞其咎的周良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离席站出来,迎着众人复杂的眼光,表态说道:
“明公,良已经紧急传令西河的校事,尽快将此番匈奴人战败的内情探知,相信不日就能够得到详细消息。”
阎行微微颔首,出人意料地没有追究校事的责任,而是挥挥手就让周良重新落座了。
在事情发生之前,抢先弄清楚内情,千难万难,但在事情发生之后,按图索骥、顺藤摸瓜,弄清楚具体情况,却花不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校事内部虽然问题不少,却现在还不是下手处置的时候。
重新将目光投向一侧的舆图,阎行看了一会,转而看向法正问道:
“孝直,你以为当前之势,该如何处置?”
法正自从被辟除入将军府之后,说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参与这种级别的军国大事。
因此,一经被阎行亲自点名询问,他虽然内心又惊又喜,但还是很快起身离席,来到了舆图面前,指着西河的区域,面向众人侃侃说道:
“明公,美稷据河守险,而是河东北方之屏障,不可有失。昔年明公不惜劳苦、履锋蹈刃,亲征南匈奴、讨伐于夫罗,正是为了巩固北方的屏障。眼下匈奴新败,人心惶惶,诸胡蜂起,气焰嚣张,虽说事出有因,但美稷之危,犹如溺水之人,不可不救。”
“故正斗胆建议明公,派遣军中骁勇之将,率领精锐骑兵,兼程赶往美稷,一来稳定匈奴人心,二来护卫商路,三来也为平定北方诸胡提前布局,探清草原上胡人的虚实,免得因为坐观形势而错失了时机,酿成了大错。”
法正的观念显然和持重的孙资不同,他进入将军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眼光无疑更为长远和敏锐,他察觉到匈奴人对阎行战略的重要性,也知道在汉家内地以邻为壑的情况下,广袤无垠的草原对三河、关中意味着什么,从北方草原的商路上源源不断贸易输送回来的战马、毛皮、筋角、耕牛,乃是骠骑将军府对内对外、征战屯田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
更重要的,是法正发现骠骑将军对于捕抓战机谙熟于心,在过去的战事中,往往都能够紧抓机会、主动出击。
所以匈奴人的这一次大败,也许对于将军府和他自己而言,是一个展露峥嵘的机会。
skbshge
第580章 风起()
一个积极进取的意见,显然比老成持重的意见更具建设性,但与此同时,它往往也是具备一定危险性的。
尤其对于一个锐气正盛的新人而言。
听完法正的建议,堂上一时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处于席位上头的戏志才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位初入将军府、只见过几次面的新人。
聪慧、敏锐、干练,这是戏志才从他身上所看到的,但同时,戏志才也发觉了这个年轻人隐隐显露出来的野心。
这又是一个不甘人后、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啊!
戏志才在心中默默感叹说道。
不知不觉,当初自己跟随阎行创业伊始,兵马不过千数,文武寥寥几人的那段岁月已经悄悄远去了,攻略关西后的阎行声势大涨,随着关中名族大姓、陇右、河西武宗豪强的陆续投效,骠骑将军府已经形成了文武如云、济济多士的盛大局面。
最开始,麾下关西人多将兵征战,关东人多出任幕僚文职的局面被很快打破,蜂拥投效的关西名族、武宗渐渐在骠骑将军府占据了更大的位置,关西名族大姓和寒门的子弟交相涌入,也打破了之前霸府由河东士人牢牢占据的局面。
不过,对此怀有忧虑、最为着急的显然也不会是自己,戏志才在心里暗暗笑道。
“志才,你以为呢?”
就在戏志才心绪涌动的时候,阎行的声音也再次响起。很明显,对于孙资和法正的不同意见,高踞上座的他并不想即刻表态,于是转而又看向了自己麾下的重要谋臣戏志才。
戏志才对此也有预料。在他看来,此次草原上的诸胡虽然因为匈奴人新败,气焰嚣张,但终究是乌合之众,也没有明确的上下统属,俨然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只是君臣相处多年,戏志才也察觉到了阎行从一开始的细微表情变化。
阎行在心中,是赞同法正的建议的。
在“天下合于一”之前,阎行对北方草原的战略,就是在不武力大规模干涉的前提下,利用多种手段,维持北方草原上各部胡人的均势,以保障自己一方在北方草原上的偌大利益。
他之前动用兵马扶持已经衰弱势微的匈奴人,利用商贸笼络无立君长的羌胡部落,去抗衡羽翼渐丰的屠各胡、乌桓人、鲜卑人,在本质上,都是就是为了维持草原上的均势。
只是现在看来,要维持这种草原上的均势,单单依仗一个匈奴单于呼厨泉显然是不够的,阎行还需要再有一个有力的、能够互相合作的草原盟友。
他可能是代郡的乌桓人,也可能是阴山南北的鲜卑人,这个盟友的角色重要性,一点也不比呼厨泉要小,阎行显然有打算亲自上阵,去物色最合适的人选。
戏志才迎着阎行的炯炯的目光,心中已经明朗,他看了法正一眼,嘴角微动,坦然说道:
“法曹史所言甚是,在下附议!”
···
方略一旦拟定,在乱世中崛起的将军府,军事行动一向是雷厉风行的。
阎行当即派遣大将甘陵率仆骨禄、乌楼棘等胡人将校,引三千精骑,兼程赶往西河美稷的单于庭,稳定当地匈奴、羌胡部落的人心,出兵维护商路的畅通和行旅的安全。
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