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卑骑兵击溃,但对形势洞若观火的他在开头还是做出了关西一方获胜、关东袁曹两家皆败的预言。

    只是他在随后的笔墨中,一方面点明了袁曹两家在这场北方大战之后失去了进攻关西的能力,可另一方面袁曹两家对抗阎行的盟约也会随着形势的变化变得更加牢固。

    至少,时下唇亡齿寒的袁曹两家已经不敢再像最初出兵时那样各怀鬼胎:一边积极用兵侵占阎行治下的郡县,一边暗暗盘算着如何祸水东移,将出关决战的关西兵马引向对岸的盟友。

    形势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共同抵御来自关西的巨大威胁。

    而联合起来的袁曹两家虽然没有了进攻关西的能力,可在协同防御上依旧有一战之力,加上荆襄的刘表已经提前退兵,如果阎行被这场大战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冒失地作出趁胜用兵、吞并两家的战略,那恐怕强弩之末的关西兵马难免要在深入敌境之后遭受败绩了。

    因此戏志才在遗书末尾建议阎行罢兵休战,在关西生聚教训,观望关东局势的变化,先行攻取殷富沃野的巴蜀,待到时机成熟,再兵出崤函,大举进攻,一举吞并袁曹两家,统一北方。

    与其说这是一封临终前的遗书,还不如说是戏志才内心对关西基业最后的牵挂,因为阎行读遍全文,没有看到戏志才在遗书中谈及到任何有关自家妻儿、田宅的家事,遗书通篇前后都是围绕着国事、天下事展开的,这让阎行读罢之余,扼腕兴嗟,痛惜不已。

    “天陨英才,恨不得再与君运筹帷幄!”

    此战大获全胜的骠骑将军手持遗书,瘫坐榻上,望着枝叶婆娑的庭院,神色黯然。

    ···

    邺城,大将军府。

    逃回邺城的袁绍虽然免为阶下之囚,但病笃的他再经历一番惊吓和颠簸之后,病情更加严重,无法升堂理事,近日更是病情恶化,膳食难进,只能靠着一点粥水、汤药支撑着。

    堆积搁置的军政文书暂时由田丰、审配、逢纪、袁尚几人一同商议处置,定下决策后再依次发往幕府各曹、州府郡县、三州驻军营中。

    大堂上,审配起身将军书递给公子袁尚,皱着眉头说道。

    “蒋中郎将再次遣快马来报,称军中士气低颓,兵民逃亡日多,外有强敌压境,内无粮草援军,朝歌已然不可守,请求移营邶城、荡阴两城,拱卫腹心之地。”

    “胡闹,朝歌地处要地,东西通衢,攻可进取河内,守可拱卫邺城,乃兵家必争之地,岂有弃城撤军之理。蒋义渠身负大将军重恩,却畏敌如虎,屡屡请求移营内撤,若不严词训斥,只恐其拥兵自重,借着这一时机,反过来要挟幕府了。”

    听完审配的话,坐在一旁须发皆白的田丰脸上顿时变色,这些日子他忧心时局、面容憔悴,可刚直的脾气却一点没变,不待上首的袁尚出言,当即就赫然说道。

    是的,在蒲吾大败后,虽然暂时没有来自河内、并地的兵锋威胁,但局势糜烂的河北依旧问题重重:边塞的外族鲜卑、乌桓,境内的黑山、逃卒、叛乱,手握兵权的将领,暧昧不明的继承人······

    这些问题虽然还未演化成滔天大祸,可一旦处置不当,随时又可能在河北掀起巨大的波澜来。

    因此近来大将军府颁布军政法令颇为慎重,率军逃回的将领张郃、高览没有被幕府治罪,反而是被勉励一番后允其戴罪立功,带兵平定境内的叛乱,收拢溃逃兵民,并奉命将蠢蠢欲动的黑山贼重新赶回深山,同时幕府的重臣郭图也随军同往,在军中担任监军一职。

    谋臣荀谌奉命赶往许都联络司空曹操,商定两家接下来联盟抵御西凉军之事,幕僚辛评也被派往幽州,协助袁熙招抚、笼络三郡乌桓,收拾代郡、上谷的残局,并想方设法拉拢塞外的素利、弥加等东部鲜卑大人,企图分化钳制强势崛起的鲜卑轲比能部。

    青州的袁谭也接到幕府的命令,加紧赶回邺城商议大事。

    时下驻守蒋义渠请求移营,田丰虽然气愤其畏敌如虎、临敌退缩,但还是没有直言遣使问罪、撤换将领,而是主张移书呵斥,勒令其不得擅作主张,引军内撤。

    只是他这独断专行的态度着实让袁尚不喜,因为袁绍之前喜爱幼子,所以河北基业的继承人迟迟未定,但堂上共同议事的四人之中,逢纪、审配已经先后暗中表示效忠袁尚,所以他们一直是先草拟对策,再交由袁尚决断,只有以刚直孤忠自居的田丰迟迟没有表态,而且做起事情来也从不考虑袁尚的态度,似乎隐隐有支持长公子袁谭继位之意。

    袁尚手中握着军书,眼色变幻,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在逢纪的示意下,勉强露出了笑容。

    “咳,田公所言极是,治中就依照田公之言去处置吧。”

    “诺。”

    审配答道,恭敬退回到了自己的席位上。

    看到审配这般做派,虽然建言被采纳,但田丰还是露出了不喜的神色,只是碍于身份,哼了一声,没有再开口。

    四人各怀心思、继续议事,每隔半个时辰,就有专门待命的书佐入堂搬走处理完的公文,间或也有各曹的佐吏送来新的文书。

    随着日影渐斜,眼见着案几上堆积的文书已经处理完,上首的袁尚和逢纪交换了眼色,率先向三人提出告辞,要转入内室服侍病榻上父亲,逢纪、审配等人自无异议,当即起身恭送公子离开。

    在袁尚离开之后,久坐多时、老躯酸痛的田丰也提出了告辞,只是这一次起身相送的审配、逢纪却拦在了大堂门口。

    “别驾留步!”

    审配呵然笑道。田丰见到两人行事异常,心生不喜,甩了甩衣袂。

    “治中这是何意?”

    “田公。”两人之中却是逢纪接过了话头,他看着田丰,轻声说道:

    “如今河北形势不稳、大将军又病笃在榻,幕府不可一日无主,三公子素来敬重田公,所请之事无不应允,田公又为何故作姿态,屡屡拒人于千里之外。”

    “逢元图,你这是何意?”田丰眼中已有怒色。

    “呵呵,元图何意,都过了这些日子,田公难道还不明白,我等二人以为,三公子素来聪慧,深得大将军喜爱,有雄主之姿,如今大将军病笃,一旦长逝,当由三公子继承河北基业!”

    审配盯着田丰,赫然说道。

    “大胆!废长立幼,自古就是取祸之道。且不说大将军尚在,就算一朝大将军长逝,也得由长子继位。三公子虽得大将军喜爱,但长幼有序,岂可继承大位,尔等若是强行为之,主少国疑,基业倾覆,你那们二人就是河北的罪人!”

    田丰此时已经怒不可遏,他指着审配的鼻子痛骂,审配脸上也不禁变色,他咬着牙齿,过了一会才冷然说道:

    “田别驾,三公子已然及冠,何来主少一说,明公之前就属意三公子,如今虽然病笃昏迷,但我等也是奉命行事,别驾素来自诩孤忠,现下却违命不奉三公子为主,莫非与青州早有谋划?”

    “奉命?你审正南奉的又是谁人之命,真是大将军的命令?还是这只是你与三公子的私下密谋罢了。”

    “呵呵,田丰,你自视甚高,以为州中之事悉决于你,但这件事情,偏偏就不是你能够决定的,三公子乃幕府众人所推,你附议最好,不附议也得附议!”

    “审配,你包藏祸心,纵然是大将军对你委以重任,我今日也不能坐视你败坏河北基业,走,与我去面见大将军!”

    田丰脸色涨红,须发怒张,想要上前拉扯审配,审配冷哼一声,撇身避开。眼看着两人就要横生枝节,一旁的逢纪心中暗暗叫糟,他与审配、耿包等人眼见着袁绍病笃,冀州无主,都有意拥护三公子袁尚继承基业,本想趁着郭图、荀谌、辛评等人不在邺城的时机,将州中名望最重的田丰拉拢到自己一方的阵营,可没想到田丰、审配这两个刚直耿介的河北重臣言语之间龃龉丛生,俨然要将之前密谋的事情闹大了。

    “且慢,且慢,田公不必动怒,大将军如今还在病榻上昏迷不醒,我等身为人臣,又岂可再相互攻讦,惊扰了大将军安歇。此事不过是我等私下之言,继承基业之事,乃大将军之家事,悉决于大将军之口,非人臣可以置喙。待到大将军病情好转,长公子抵达邺城之际,我等再一同前往拜见,咨询大将军的心意,如何?”

    逢纪拦在了两人面前,苦口劝道,田丰闻言脸色这才有所放缓,冷哼一声,停止了手上的动作。

    审配不置可否,默然点了点头,旋即转身离开。逢纪见状,陪笑地又想对田丰开口,但田丰却是哼了一声,毫不理睬,转头甩袖,大步离去了。

    看着田丰笔直的背脊消失在视线里,逢纪脸上渐渐收起了笑容,他低头沉思,缓步走向了内院。

    待走到袁绍的寝室前,之前离去袁尚、审配早已在门口等候,逢纪朝两人摇了摇头,审配沉默地低下头,袁尚见状咬咬牙,迈步就朝寝室内走去。

    寝室内,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汤药味道,袁尚微微皱了皱眉头,但还是迈步来到了病榻前,恭顺地跪下。

    “阿母,大人今日可有好转?”

    袁尚恭声对自己的后母刘夫人问道,衣不解带、亲奉汤药的刘夫人闻言当即泪流如雨、啜泣起来,袁尚还待再问,病榻上脸色苍白、昏迷多时的袁绍竟然微微睁开了眼睛。

    “可是尚儿来了?”

    “是,大人,孩儿在。”

    “嗯,你兄长可赶回来了?”

    “。。。”袁尚和刘夫人交流了一下眼色,轻声说道:

    “大兄还在路上,之前遣使来报,抵达邺城也就这两日了。”

    “那就好。”回光返照的袁绍今日的精神似乎变得不错,他沉默了一会,又再次问道:

    “近来议事,可有遇上什么难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