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牲和三谷祭品的供桌面前。此时崔瀣一挥手,原本一直响彻的金鼓声骤然停止,下面的百姓也在这一瞬间静立不动,鸦雀无声。崔瀣尖细的嗓音开始响起:“大唐灵阳郡公、天策上将军李玄清,灵阳县主巧兮敬告天地神灵,祭典仪式正式开始。”

    “敬告玄黄,上祈天地。李氏子孙李玄清于长安天地坛祈告天地神明,大唐先祖列宗。伏唯九汜,唐室有华夏二百七十三年,权臣不孝,篡位弑帝于洛阳,华夏蒙难,祖上难安。玄清起兵靖难四年有余,内平割据于中原腹地,外清祸患于大漠草原,匡扶国祚,俯瞰黎民。于今日祈告天地,护佑华夏苍生。”李玄清清朗的声音一瞬间传遍全场,响彻九霄之上,腾空而起,震碎万里白云,香烟缭绕之中在场的所有人一瞬间心灵福至,跪伏于地。

    三跪九叩之后李玄清和巧兮起身,崔瀣上前一步,站立在供桌旁边,拿出一份诏书,身边韩全海捧着当日自己从洛阳带出来的传国玉玺站在一旁。

    “上唯有德,泽被大地,神州浩渺,祖宗护佑。臣李桦于大顺二年谨告列祖列宗,大唐立国两百余年,李氏一族守护苍生有德有功,惟臣李桦不孝,无力整顿藩镇割据,祸害黎民百姓。更有权臣窃夺神器,乱我朝纲。朕决意于逆贼决生死。然大唐国祚不可后继无人,宗室灵阳郡公李玄清素有大功于社稷,恭谨贤德,实乱世唯一可托付之人。朕决意以传国玉玺授予,期盼爱卿承继社稷于累卵之后,造福百姓于乱世之中,中平祸患,救我百姓,延续大唐国脉于不绝,朕九泉之下必佑护卿等早平割据,还我太平。”

    洋洋洒洒百余字悲戚悯人,伴随着崔瀣尖细的嗓音读来更是感慨之极,下面听着的百姓此时更是放声大哭,哀鸣不止。

    在这一片哭声之中崔瀣走上前来,对着李玄清躬身一拜,声音陡然高亢,“请天策上将军上位登基,以告慰先帝英灵,救护我神州百姓。”他的声音一出所有人都立即下跪叩请李玄清登基。

    此时登基大典算是正式开始。李玄清看了身边巧兮一眼,两人一笑,走上前来扶起了崔瀣和韩全海,走到祭台旁边朗声道:“李玄清敬告天地百姓,大唐江山历经百年,创造出诸多奇迹,封疆万里,扬我华夏威严于绝域,传承文明继往开来。天宝年后,诸藩乱我华夏,百姓遭受百年战乱,两京亦受罹难,神州浩土成了贼人厮杀的战场,华夏百姓竟被当做奴隶对待。期间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至死不悔,奈何形势比人强,均已惨淡收场。玄清不才以西北边军之力角逐天下,以百姓为先,幸得岑天时等乱世清流鼎力相助,匡扶长安。今日接受先皇诏书,自当以华夏百姓为先,继承遗志不敢有违。惟愿天下百姓同心同德,早日结束战乱,收复故土再创盛世,给普天下所有的兄弟姐妹一个太平祥和的世界,也给那些百战不悔,孤军坚守故土数十载,城破之后满头白发无一投降的先烈一个慰藉。”

    “玄清在此向天地起誓,为政者以民为先,以国为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李玄清右手一举,一字一顿,传达到所有人的耳中,犹如黄钟大吕,声声不绝。

    “臣等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岑天时带头跪伏于地,山呼海啸般的声音淹没了广场,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响彻天地间,宣告了大唐历史进入一个新篇章。

    “今日我等军民共同见证大唐帝国就此诞生,以后凡是我大唐百姓所在之地皆是我大唐国土。各军民等要誓死守护帝国完整和子民生命财产安全。”

    “从今日起,改元天启,通行天下,传檄帝国各处。以灵阳县主巧兮为皇后,母仪天下。”

    “仪仗队,升国旗,全体起立,目送国旗升起。”李玄清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态,自动接过了礼仪官的工作,指挥仪仗队开始升起国旗。但见万众瞩目之下一面崭新的明黄色团龙图案的旗帜在广场中央被仪仗队甩开,然后升起,所有人都学着高台之上那个伟岸挺拔的身姿静立不动,目送国旗冉冉升起。

    “国旗升起的地方就是需要各位誓死守护的国土。国旗在大唐就在。”李玄清看着国旗升上天空,再次开口点燃广场百姓的激情。有唐一代,蕴藏在百姓心头的热血永远都是那么昂扬,即使历经战火创伤依旧是那样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看着台下踊跃欢呼的百姓人潮,李玄清忍不住也是眼角发红,暗自叹息不已,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好歹是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唤醒了久违的百姓心头热血,有这样的百姓自己今日建立的帝国来日必然长存于世,笑傲世界之巅。

    “大哥哥,该宣布后续的帝国部门了。”巧兮见到李玄清面色潮红,知道他在想什么,走上来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提醒道。

    “从即日起,天策府正式改组。民政部改成内阁,主掌全国行政权,以岑天时为第一任内阁首相,限期组建行使职权。”李玄清转头开始发布了第一号命令。

    “臣岑天时接旨,必不负陛下所托,报效百姓报效国家。”岑天时带着一大帮原民政部官员跪下接旨之后朗声回答。

    李玄清点点头继续道:“组建最高律法院,实现律法独立,人人平等。以杜让能为第一任独立院正,执掌律法,轨纳乾坤,给百姓以希望,维护帝国安定,保护黎民百姓人生财产安全,助民益,扶正义。”

    “杜让能接旨,助民益,扶正义。让能和律法院必不负所托,为我华夏百姓竭尽全力,为大唐帝国弘扬公平公正。”杜让能带人下跪接旨。

    李玄清也已经习惯了他们这种接旨的方式,所以将目光转向徐天翔为首的天策军全体将领和场中那些人群中依然挺拔而立的身姿,声音也陡然变得异常激昂,“天策军全体都有,向所有百姓敬礼。”话音一落,包括李玄清本人在内全部行军礼站立不动。

    “全体天策军将士,大唐帝国从今天开始正式成立,以后天策军就是帝国的国防军队,也是守护帝国守护百姓的最后力量。我要求大家时刻谨记,家国天下,应以民为先,我等身为天策军将士,就是大唐百姓的子弟兵,永远做到为百姓服务,无怨无悔。”

    “为百姓服务,无怨无悔。”人群之中所有的天策军将士这一刻齐声应和来自最高统帅的呼唤,声音铿锵有力,整齐划一,得到了百姓的纷纷喝彩。

    “从今日起,天策府作为天策军最高指挥机构,以徐天翔为第一任天策府参谋总长,杨天成为参谋次长,克日重建天策府。”李玄清颁布了军方的最高任命。这样一来大唐帝国最高权力机构一阁一院一府就已经确立。三部人员集体上高台和李玄清夫妇面对全长安百姓,接受百姓检阅。

    登基大典,开元建国自此达到高潮,装备处送来的烟花被点燃在天空绽放,虽然是白天,但是炫目的光泽还是让百姓欢呼雀跃,庆贺新帝国的诞生。

    检阅完毕之后李玄清夫妇和岑天时等人再次在天地坛拜谢天地神明之后来到广场和百姓一起点燃象征着帝国繁荣昌盛的巨大烟花,腾空而起的烟花在空中打出了“帝国永恒”四个大字让此次大典的气氛推向顶点。

    李玄清和巧兮穿行在人潮之中,沿途所有百姓都为这对年轻的帝国皇帝和皇后送上祝福。天策府入主长安之后带来的新气象也让百姓面对皇室和高官没有了根深蒂固的惧怕,亲近之余更多了爱戴。

    巧兮巧笑倩兮的面庞和清秀的身姿更是大受追捧,沿途所致更是让百姓争相一睹皇后的风采。可以说这一刻李玄清都没有巧兮受百姓爱戴。尤其是巧兮不断挥手和身边众人打招呼的方式也让大家对于这位皇后有着一种别样的好感。

    这一天李玄清夫妇和全体的帝国高层都在和民众互动,但是在其后的历史上这一天却成了帝国的开端,这种方式也在后来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帝国百姓和高层。

    “大哥哥,咱们成功了。”人群中巧兮和李玄清四目对视,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一幕让身边的一位传媒集团的记者记了下来,随后画成了一幅画,多年以后这幅画就陈列在帝国博物馆中,成了缅怀他们最直接的方式。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发展规划() 
李玄清在长安登基称帝,开元天启。这个消息随着传媒集团的报纸飞速传遍中原大地,也随即被玄影卫的人散步到江南各地,一时之间是反应不一。

    不过相对于江南各地藩镇的尴尬地位而言,大唐帝国却在成立的第二天开始了自己的布置,相对于天策府基本上未做大的调整外,内阁这一次迎来了天策府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整顿。民政部提升一级变成了帝国行政的中枢,以前各厅级部门官升一级,成立各部行使最高权力。李玄清召开了内阁第一次会议,改组之前的民政部,商议内阁设立的基本原则。

    其一就是内阁轮换制,也就是说内阁作为帝国最高行政机关五年轮换一次,内阁首相任期不超过两届,超过期限不得连选连任,防止出现权臣垄断权力的现象发生。并且确立在必要的时候实现选举制。

    其次内阁所有阁员由首相确立之后自行任命,然后上报皇帝批准之后组阁,任期一到自动解散,等到下一轮首相组阁。

    第三就是确立了内阁各部的基本等级和内阁与地方行政之间的领导关系。这一点李玄清将后世共和国的执政理念搬了过来,以地方省级布政使和内阁各部部长平级的关系来处理。这样一来大唐帝国的行政部门就划分为以下几大块:皇帝享有最高权力,但是对于内阁的日常事务不过多插手过问,首相负责领导内阁全体行使最高行政权构成行政中央体系,省级以布政使为首领导各州,对内阁负责。以此类推直到县级。县级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