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钢铁才两万吨。”成汭见到巧兮主动提及工业区顿时有些惭愧道:“主要还是劳动力不够,加上附近的铁矿厂开采进度跟不上,还有就是炼钢用的焦煤需要从外地调运,之前都耽误了。”对于这个钢铁基地李玄清和巧兮都熟悉的很,之前也安排过工商部那边重新规划,所以趁此机会李玄清开口道:“工商部最迟明年就会协助你们荆南重新规划二期工程,准确的来说不仅仅是荆南的工业规划还会涉及到周边的江西和湖南等地,你们三省依靠长江水道可以做到互通有无,将湖南江西那边的煤矿运出来,这样就能够解决问题。另外两省也会逐步建立起配套的产业,你们三省要市场走动,相互配合将产业链完整的连接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和北方工业带的各省一样彼此配合彼此产业配套,共同发展。”

    “成大哥,我在火车上看到你们只有钢铁工业,但是实际上鄂州这个地方可不仅仅是铁矿,还有很多其他的矿产资源,你要和国土资源部多加联络这样才能够将多个产业都建起来,免得白白浪费那些矿产资源。”巧兮想了想之后还是说道:“回去之后我会安排皇室资产的人过来一趟,帮你们一把,如何?只要要把京汉线的铁路好好利用起来。”

    “多谢皇后娘娘,到时候微臣一定协助办好这件事。”巧兮说准备派人过来,成汭顿时大喜,搓了搓手笑道:“皇上和皇后娘娘说的是,成汭一定牢记教诲,不辜负期望。”

    “荆南地处帝国中心,水陆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南线重要的要地,八省通衢之地,要充分利用好交通优势。你们守着长江水道还有新建成的铁路线,要想办法发展起来,尤其是在南方工业还没有正式启动之前你们有着广大的市场需求,所以要加快脚步。”李玄清对于成汭的态度很满意,对方属于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事的人,这些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去关中和丰州等地学习一段时间,想的就是如何发展荆南的经济。在之前农业稳定的基础上硬是自己琢磨出这个鄂州工业区,对于工业的理解甚至还要超出杨行密不少,所以李玄清也是对他抱有很大期望,所以这么多年一直都让他待在荆南,就是让他把这件事做成。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玄清和巧兮实地参观了鄂州工业区,详细指点其中的缺陷,对于钢铁工业污染巨大的问题,李玄清让成汭尽快去找水利环保部,让张全福派专人前来指导他们进行整改,还好这才是一期工程,治理污染水利环保部那边已经有了一整套相对成熟的办法和措施,此时正好用得上。

    视察完了工业区之后成汭在黄鹤楼宴请李玄清一行人,也让李玄清夫妇第一次近距离感受了这座古楼的魅力和气势,不过李玄清看着眼前长江水滚滚东流的场景忽然想起了后世的长江大桥来了,毕竟在铁路修到此地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过江,一旦南北中国连成一体那么鄂州的地位会更加明显。不过也正是因为没有大桥,所以此时长江上往来南北两岸的行船是络绎不绝,在江轮能内河船只的图纸被巧兮送给几家民营造船厂之后,这两年动力轮船和货船在长江上已经是越来越多。

    “长江万里水道,果然流淌的都是黄金啊。”想到这里李玄清也是感慨万千,直到后世这条水道依然是纵贯东西的主交通要道,大批量的物资调运走水路运输永远都是最合适的,而这也是带动整个沿岸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鄂州返回长安之后,巧兮和慕容飞雪开始安排皇室资产的人前往荆南等地,开设新的工厂,同时因为人口劳动力不足的缘故,张强甚至从深州等地迁徙了部分熟练工人前往鄂州,这样一来原本在鄂州附近的仙桃等地的火药厂和水泥厂等也很快开工建设。除了火药厂被装备处接手,剩下的大大小小十几个工厂在天启十年的下半年陆续开工,让荆南原本单一的工业区逐步扩展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而李玄清这边也开始在京汉线通车之后和交通部吴作栋开始商议中原另外几条铁路的建设。陇海线如今已经修过运河快要抵达海州,一旦修通那么西北那边的物资和产品就能够直接运到东海然后在海州装船运往日本和南洋等地,大唐内部由此也真正的连成一体。虽然大规模修建铁路让财政部的压力很大,但是在帝国如今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情况之下,铁路建设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是维护统一的利器,所以不论是李玄清还是岑天时为首的内阁对于大规模的铁路建设都没有异议,甚至像吴作栋这样走极端的更是主张帝国的每一个省份都要通铁路,最好每一个州都要通铁路,只有这样铁路才会真正改变大唐百姓的日常生活。

    “京汉线其实还可以这么规划。”李玄清和巧兮在千秋殿前的凉亭中拿着笔将鄂州铁路往南一路延伸,最后两人在这一刻同时笑了。        

第五百五十九章 贩卖人口() 
“皇上,您可算是回来了,我这大晚上的就来打扰也是有点无奈。”岑天时在李玄清回来的第一时间找上门来,不过却带着一点愁眉苦脸道“皇上这一趟北海道之行可算是让微臣羡慕啊,还好今年过完我也算是退休了,要不回头我也去皇家来任职就去北海道养老吧。”

    “岑先生这是怎么啦?”李玄清有点好奇的问道。最近帝国内部是一片欣欣向荣,西北战事结束,各项贸易进展顺利,就连带着海军在西洋那边的发展也非常快,按照他们的计划最迟八月底就能够顺利抵达波斯都督府,连带着总参最近和国防部也都在划分国内军区的事情,一切都很安定为何岑天时看起来有些苦恼?所以李玄清一边给他倒了一杯茶一边笑道“难不成最近还有什么烦心事不成?”

    “却有烦心事,但是一时之间找不到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不是跑到皇上这里来诉苦了嘛。”岑天时苦笑道“最近中原工业布局到了关键时刻,不算西北拓跋思谏主持的南线铁路,内部还有两条铁路在修建,如此大规模的工业和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偏偏咱们现在正是大规模的战俘落籍为民的时候,我们手头上控制的战俘几乎每个月都在大规模的减少。虽然这些人落籍之后还有部分人继续参加各项基建工作,但是一方面流失不少另一方面也因为变成了自家百姓无法最大限度压制,所以现如今各部都在叫苦,多项工程没有人手去开工。而从民间招工的话一方面花费大,另一方面民间的劳动力也有限,总不能全民都去做工,没人种田了吧?”

    “之前不是已经在开展大型工程尽量使用机器了吗?怎么样?没有效果?”李玄清有些诧异,不过对于岑天时的苦恼也能够理解。如今的帝国幅员辽阔本身各地人口都非常紧缺,区区八千万人口在这比起后世面积甚至扩大了一倍左右的国土上一下子稀释了不知道多少,而早期的工业发展几乎都需要人力去操作,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能够尽可能的将产业链上的利润截留在各个环节,另一方面也会尽可能的让各个阶层都能够享受工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但是现如今的情况就是岑天时诉说的这种情况,劳动力人手已经严重短缺。

    “去通知下去,财政部和工商部要对全国的工业产业进行摸底,对于部分能够用机器取代人工进行作业的企业可以进行一定的补贴,帮助他们尽快进入机械化。另外一个方面嘛,这样,明日一早去长庆殿,我去让天翔帮你想办法,至少战俘大队的人员不能少。很多危险的工种或者说繁重的工种还需要战俘去填充。只不过工商部也要尽快出台措施,对于这些产业进行整顿,战俘不可能永远都有,这些工种迟早都还是要回归正轨的。”李玄清也想一下子变出后世那种雄霸世界的人口基数来,但是人口增长就算是有各项政策刺激,却也没办法强行拔高。所以想来想去也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所以在岑天时走后李玄清独自一人在千秋殿前陷入了良久的沉默。只怕这一世大唐帝国的崛起注定要踩在周边诸多其他部族的身上了。

    第二天一早李玄清在长庆殿见到了徐天翔和岑天时等人,开始研究专门解决中原等地劳动力缺乏的难题。不过很显然总参这边对于帝国内部劳动力紧缺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岑天时开口不久徐天翔和身边的杨天成、王厚纯等人对视一眼开口道“皇上,首相,我们总参最近也在考虑这件事,我们的意见是让国民警卫队将原本在中南半岛的约计十余万战俘先期调往中原,提前一步解决中原这边迫在眉睫的难题,然后将全国的战俘统筹管理,对于危险性较高、劳动强度大等等工种使用战俘,其他普通工种则开始使用正常的招工制度,这样一来至少在我们帝国内部就能够将现有的战俘的运用率到最大。”

    徐天翔的话说完杨天成点点头道“天翔所言不错,我前段时间和杨易沟通过,不算西北那边,掌握在国民警卫队手中的战俘目前至少还有近八十万,但是目前在藏区修路的就有约计二十余万,剩余的则分散在中南和中原各地,但是总体而言基本上都是就地安置。这样一来战俘的利用率就达不到,有的地方缺人缺到让地方官员心头发慌,但是有的地方甚至普通的工种都用战俘。”

    “这个没问题,总参和内阁到时候和杨易那边会进行统一调配,但是这也只是挖掘内部潜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岑天时点了点头苦笑道“只怕这样一来各地原本的各项计划都要重新规划。”

    “内阁先按照天翔的办法进行内部调配。今天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个办法,当然其实这也只是一个短暂的办法,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用得好的话,至少五年之内中原之地不会有大的劳动力缺口。”李玄清点点头道“顺带一说其实这也是一种买卖,准确的说就是人口买卖,只是目前我还没想好如何实施,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