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模仿大唐长安一样,修筑城墙,拱卫新设的国都。但修筑城墙可是一件工程量非常巨大的活计,没有几年时间根本不可能修筑好,直到今日,近江城的城墙还没完工一半,不过难波宫的拱卫城墙倒是修好了。在听闻唐军从难波外海登陆,并往近江难波宫杀过来之时,中大兄被吓的魂飞魄散,还好他不是胆小怕事,遇事就想逃跑的人,马上下令,将修筑城墙的几万倭劳工组织起来,准备抵抗唐军。

    只可惜,倭军的主力人马,大部精锐军队都被调往本岛的北面,准备在那个方向抵御唐军的登陆和攻击,在南面留守的人马极少,只有不到三万人,再加拼凑的修筑城墙的劳工几万人,总人数与不到五万,想抵挡精锐唐军的攻击,无异于白日做梦。

    因为国力问题,倭**队的装备水平很差,连弓箭、长矛等武器都没办法做到人人都有。他们的军队组成与大唐的府兵制类似,战时为兵,闲时务农,这样装备水平的倭国,如何是以募兵为主的大唐军队的对手,倭人认为最精锐的一万人马与大唐军队相比,战力也是相去甚远,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即使大唐作为预备役的那些以府兵形式存在的候备兵员,临时组织起来,稍加训练也比倭军所谓的“精锐”强上很多,在登陆作战时候两军一接触,战力对比的差异马上就显露了出来。

    潜伏在倭境的大唐情报人员已经将近江难波宫附近的情况打探清楚,高侃及其手下的将领们对此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大军登陆后,情报人员马上联系到了登陆的指挥官,并负责带路,作为攻击近江难波宫先锋的泉献诚,也就在潜伏的情报人员指引下,一路高歌地冲杀过去,其麾下的近万将士几乎没什么抵抗,就杀到难婆宫近。

    因为近江城墙未完全修筑好,可以说近江城是个不设防的城市,在情报人员的带领下,泉献诚指挥着人马冲杀到城里,临时接着起来的倭军一与我大军接触,马上溃败,无数在唐军将士眼里,短小粗壮的倭人扔下不知道是武器还是家具的家伙,四下逃命,并且有大量衣不遮体的倭人跪在投降。

    泉献诚和他麾下的将士丝毫不理会逃跑和投降的倭人,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攻战倭王宫难波宫,将倭王中大兄及其手下的大臣们尽俘或者尽歼。从长安出发前,武则天就告诫过各将,尽量将倭王及其手下的谋臣们俘虏,将他们带到长安去,要是倭王拒不降,那也只能就地消灭。

    泉献诚忠实地执行这一命令,下令手下将士们,准备活捉倭王及其手下的谋臣。

    难波宫虽然已经修筑了防御的城墙,但泉献诚率领他的那些小伙伴们杀到难波宫前时候,还是被“惊呆”了,在他们眼里,难波宫的城墙是“袖珍”型的,高不过一丈余,两三人身高的高度,各城门都是木头,并没包被铁皮之类的坚固之物,而守卫在城墙上的倭军军士则都是惊慌失措的样子,即使唐军冲近了,也没多少人拿弓箭射击,而且射出的箭许多竟然不是铁质的箭头,是骨制的。在哑然失笑了一阵后,泉献诚立即下令攻城。

    无数的箭矢像密集的雨点一样向城墙上的倭军射出,直射的倭人哭爹喊娘,更是组织不起抵抗,已经有我军将士准备登城墙了。不过在我军密集的弓箭对城墙上守卫的倭国射击之时,一队军队借着城墙上倭军没注意之际,快速潜伏到城门附近,将一堆炸药包堆积起来,并点燃导火索。

    在这队军士快速退回一会后,随着一声地动山摇的爆炸声,没有包覆铁皮的城门应声炸裂,弥漫的黑烟中,可以看到城内数不清的倭人,正在那里惊慌失措地乱跑。

    “难波宫破了,跟着本将,杀!”看到城门被炸开,泉献诚大喜,马上挥舞着战刀,喝令麾下的将士们杀进城去,并快速穿过依然硝烟弥漫的城门,踩着无数倭人的残肢断臂,冲到倭王宫去。

    奔到城墙里面,将士们也看清了倭王宫的情况,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将士们眼里并没看到金碧辉煌的宫殿,大多是栅木为屋的房子,只是修建的比较气派而已,在唐军将士眼里,这样的建筑连长安城内大户人家的府弟也不如,称其为“王宫”,实是有点过了。

    看到唐军冲杀进来,无数的倭人迅速溃败,但依然有不少的倭人组织起来,试图抵抗,显得训练有素,这部训练有素的倭军是倭王中大兄的卫队,在中大兄的喝令下,冒死冲杀了出来。“扔手雷!”不知谁暴喝了声,随着喝声,无数冒着青烟的手雷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往栅栏及栅栏附近冲杀过来的倭王卫队扔过去,随着连续的爆炸声响起来,伴随着倭军士兵的惨叫声,那些粗大的栅木也被炸飞了,被炸的人昂马翻的倭王卫队转身就逃。

    “杀到倭王宫内去,将倭王活捉!”泉献诚脸上露出狰狞的神色,挥舞着还未染血的战刀,一马当先往前冲去,身后的将士们快速跟上,直往王宫深处杀过去,那些逃跑不及的倭士兵,转眼间就身首分离,失去了性命。一时间,倭王宫内,血流成河!(未完待续。。)

    。。。

第三百零六章 也不留点汤给他们喝() 
(今天第一更送到,感谢天魁葬魂皇、一剑飘白书友的各两张月票,下一更应该在两点左右!)

    

    倭王宫,倭王中大兄正与手下一众大臣紧急商议军情。

    他们已经商量了好一会,却没商量出结果来。

    唐军从难波外海登陆,在迅速击溃试图阻止的倭军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姿势往近江城攻击,没遇到什么抵抗就杀到了近江城近,这让中大兄惊慌失措,马上召集群臣商议军情。听到消息的一众大臣也是被吓坏了,不需要中大兄召集,就先后跑到宫中,问询中大兄主意了。

    “天皇陛下,唐军攻势很猛,我们只有放弃近江,往我大军重兵集结的北方撤退,才有可能避免更大的损失!”中大兄最信任的大臣中臣镰足急急地说道,并催促中大兄:“天皇陛下,你赶紧撤离近江,往北面撤退,臣留下来,率军抵御唐军,掩护你撤退,再迟就来不及了!”

    中臣镰足如此一说,其他大臣也马上附和,表示凭近江城的守军,是抵御不住唐军的攻击的,三十六计走为上,只有先逃离这里才是上策,逃到大军驻防的北面,指挥大军反扑,才有可能击败唐军,取得守土的胜利。听自己最亲信的大臣如此说,中大兄一阵黯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但还是下不了决心。数万筑城的劳工被紧急征调抵御唐军,近江城内还有近两万有组织、训练良好的倭军,中大兄自认为还可以与唐军一战,将唐军阻止在近江城外。刚刚迁都近江不久,倭国内局势开始稳定,国力也开始增强。想好好施展抱负的他不想在这个时候放弃近江城而逃,将刚刚新筑的国都拱手让给唐军。他很清楚,要是他一逃跑,守城的倭军士气马上会受重挫,再了没能力阻挡唐军的攻击。听到唐军登陆的消息后,他是想到过逃跑,但理智还是觉得应该留下来,与唐军决一死战。

    最终他还是沉着下令,给筑城的劳工发放武器,并令中臣镰足全面负责近江城的防卫。中臣镰足是中大兄最信任的大臣。当年正是他的鼎力支持,中大兄才有可能在政治中崭露头脚,取得政治地位。十几年前,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联手暗杀了倭国权臣苏我入鹿,并消灭了苏我氏家族势力。一举改变了倭国的势力分布,倭王开始全面掌控权力。中大兄在中臣镰足的支持下。在孝德、齐明两朝,通过种种手段清除了有间皇子等政治实力派,威望日益见长,成为倭国内最有权势的人物。

    在齐明朝时候,中大兄一力促成了两次远征,一次是征虾夷、肃慎。还有一次就是出兵百济,与百济联军一道抵御大唐与新罗联军,结果是前一次大胜,后一次惨败。倭水师六百余艘战船在白江村海域与刘仁轨所领一百余战船对战,结果差不多全军覆灭。怕遭遇唐军登陆的攻击,中大兄下令在靠近安东一侧的倭本土上,修筑防卫工事,设置水城、烽火、防人,作为国土防卫政策的重要一环。并努力发展国力,除派出大规模的遣唐使团从大唐学习技术外,还有国内开始一系列的变革,史称“大化革新”,倭国内局势开始稳定,国家实力慢慢增长。

    但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中大兄努力想发展国力时候,大唐对其发难了,要求倭国赔偿白江村战役的损失,并强令其除“日本”国号,及“天皇”尊号,大唐这近乎污辱的举动引起了倭国上下的强烈反对,中大兄最后听从了手下大臣的劝谏,回诏拒绝了大唐朝廷的要求,但没想到,大唐马上就下达了讨伐倭国的诏令,举大军渡海攻击了。更让中大兄没有想到的是,唐军并没有从布置了重兵的北面方向攻击,而在他们都没想到的难波外海,也就是倭国几乎没有防备的南面对他们展开攻击,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北面的中大兄和手下大臣,直到唐军登陆了,才发现他们手上已经没有了足够对抗唐军攻击的力量,只能仓促地组织起防守近江的倭军及劳工,还有平民对抗唐军的“入侵”。

    精锐的唐军战力岂是倭军可以相比的,抵抗的倭军瞬间溃败,在收到倭军溃败的消息后,中臣镰足等大臣也马上规劝中大兄先一步逃跑,逃到北面去,停靠那里的十数万军队反扑,将唐军赶出倭国去,但中大兄却一直犹豫不决。

    三年前,中大兄才将倭国都从飞鸟迁到近江,并在近臣中臣镰足的主持下,大规模修建近江城及难波宫,只是倭国国力有限,虽然派出的遣唐使团学到了不少建筑技术,并有大唐工匠的直接支持,但他们依然没办法在几年内将近江城修建完毕,这也使得唐军在攻击近江城时候,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攻入城内。中大兄于九年前开始摄政,但依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