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是获取现成人口最好的手段,战时俘虏的人虽然不能完全充作人口数,但战俘可以用来当作劳役,让他们为大唐的基础建设添砖加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人口的一个直接补充!

    人口增长了,素质也一定要提高。而要提高人口素质,教育是根本。

    大唐的国库收入以几何级增加,国库殷实,许多事就可以方便做了。

    在一群亲信大臣的支持下。陈易在主政后几年内,已经制定出一系列普及教育的政策了。虽然没办法普及全民教育,但一定年龄的儿童大半入学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国家赋税收入的增多,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开始大幅度地增加,陈易态,在十年之内,能让天下百分之六十的适龄儿童入学,因此他也一力促成了每县一所官办学校的建立。

    每个县一所官办学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所需,还需要进一步扩建,许多富裕之地已经有两三所甚至更多的学校建立起来。学校建立多了,教师的数量也必须要增加。其他配套设施比如书本等缺少也是个难题,印刷技术的改进,降低书本的成本是必须要做到的,只不过一切都要时间来解决。

    陈易相信,教育方面的事可以很好地解决,只要朝廷足够重视。

    而支撑陈易进行诸多改革,并花费巨大投入做事的最大基础,就是大唐农业的连年丰收。

    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粮食问题是任何朝代都最难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一件事。

    陈易对农事的重视在刚刚得武则天重用之时就开始了,占城稻也就在那些年引进。

    这些年在作物种植方面,他也花了非常多的精力,指使手下之人。派人不远万里去到海外引进土豆、辣加、蕃茄、玉米等作物。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但极大地丰富了大唐的物产,并终于有机会可以让天下任何一个人都不饿肚子了。土豆、玉米的高产。让种植这些作物的百姓心花怒放。

    陈易不但亲自过问民间种植情况,还身体力行。亲自指导官员们主抓各地的作物种植。

    各级官府官员对农事也不敢轻视,在陈易的大力推动下。大唐境内精耕细作的先进种植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推广,水利灌溉设施也得到了大力的修整。数管齐下的举措下,粮食的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

    百姓不再需要担心粮食够不够吃,他们担心的是粮食多了,没地方堆放。各级官府也在犯愁,多收的粮食没地方堆放。官仓已经一再扩建,但仍然满足不了堆放粮食所需。

    陈易为此很骄傲,他也因此威望日隆,属下的大臣们对他敬若神明。让百姓不再饿肚子,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难做到的,但现在却在陈易主导下做到了,如何不让人敬佩。

    粮食多了粮食深加工的产业也开始兴盛起来。

    唐初时候因为粮食短缺问题,官方严格控制酿酒行业的发展,因为这要消耗大量的粮食。

    如今粮食不用愁了,官府也开始鼓励包括酿酒在内的粮食深加工行业的发展。

    有了富足的粮食,有了官方的支持,酿酒等粮食深加工待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这些还是消耗不了积余的粮食,大量的粮食被销往海外。

    大唐多余的粮食,换来了大量的金银器物,及其他一些新奇物种。

    在以尚书令身份主持了政事堂事务后,陈易可以说将大唐的权力都掌握在手里。

    大批亲信人物充作他的左右手,这些人物都是在原来历史上很有名声,才学能力都不凡之人,他们和陈易一样,兢兢业业做事,一心为大唐的强盛而做出努力。

    这些人和陈易一样,每天都精力充沛,勤于朝事,没有偷懒的时候。

    上行下效,州县一级的官吏也都兢兢业业地做事,不敢偷懒不理事,怕被弹骇。

    上下官员都勤于政事,各项制度越来越完善,大唐的发展,像被装了火箭助推器一样,速度惊人地朝前跑去,把周边国家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而陈易的目光开始放眼天下。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四方来贺的盛景,每年都会在大明宫含元殿上演。

    请求归附的外蕃小国每天都不少,但陈易并不满足于此,大唐的铁骑依然在四处征战。

    陈易主事后,并没改年号,而是继续以武则天掌权时候的“永昌”为年号。

    永昌十年,大唐铁骑在葱岭以西近千里地方,与大食军队发生了一场战役。此战三万大唐精锐的安西军火枪骑兵与十五万阿拉伯军队遭遇,激战的结果就是十五万大食军队遭到重创。除一万余人逃走外,其他不是被俘就是被歼。大唐军队的兵威,声震后世那片叫中东和欧洲的地方。

    “要尽取那片地方!”这是陈易给主领大唐安西军的薛仁贵之子薛讷的指示。

    得到指令的薛讷,率领他麾下的五万人马,直指后世西方文明的诞生地去了。

    安南都护府内的安南军,也在领军将领程务挺的率领下,往南进军,准备完全占领后世中南半岛那片美丽富饶、非常适应粮食种植的地方。

    一个超级大帝国,已经在陈易的期望中诞生了!

    ………

    许多年后的一天,大明宫延英殿。陈易与皇帝李重润相对而坐,准备说事。

    已经步入中年的陈易,外表上与年轻时候并无多大的变化,但精力方面却是相差了挺多,当年充满朝气的脸,多了些风霜后让人感觉到了更多的凝重和沉稳。

    李重润已经十八岁了,早长成一个英俊的少年郎,去年时候,在陈易的张罗下。也大婚了,娶了李重润自己相中的狄仁杰之女狄秋云为皇后,如今狄秋云已经有孕在身。

    李重润已经长大成了人,陈易觉得许多事。也要交给小皇帝自己做了,他已经替儿子张罗的太多了,如今的大唐国土是空前的强大。制度越来越完善,科技产生力水平发展也越来越快。

    十几年的心血倾注在李重润身上。所有一切都是言传身教,甚至连亲情的教育也是如此。李重润的成长情况让陈易很放心,很满意,现在的结果可以说比他预料的还要好上很多。

    他已经为大唐张罗太多,替自己的儿子做的够好了,该放李重润单飞,他要去享受生活了!

    今日就是要说这些事。

    所有闲人都退下了,没有吩咐任何人不敢进来。陈易示意李重润靠近他身边,在李重润按他要求做后,慈爱地看了两眼,再收住笑容,严肃地说道:“润儿,今日有一件很大的事,我要和你说!”

    “陈伯伯,你有什么事,请尽管吩咐我吧!”李重润心里打了个突突。

    两人私下相处间,李重润都是叫陈易陈伯伯的,但在外人面前,依然以君臣相称。

    “润儿,你已经长大,今年十八岁了,从这段时间处理朝事的情况上来看,可以自己亲政了,”陈易脸上又微微浮现出笑容,“我替你打理朝事这么多年下来,已经很累了,余生想好好休息一下,大唐的美丽江山,都想去走上一遍!因此我已经写好了辞去所有职事的奏本,只等你批准了!”

    “为什么?”李重润大吃一惊,他已经习惯了在陈易庇护下过日子,一听陈易这样说,吃惊之下不知道怎么说了,只能讪讪地问道:“陈伯伯,你为什么这么说?你要离润儿去了?”

    “你听我说了一件事情,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要离开朝堂了!”陈易抚着胡须笑笑。

    一听陈易这么说,李重润马上猜到了什么,但在陈易笑吟吟的目光注视下,却不敢说什么。

    陈易当然从李重润的眼光中读出了异样,心中一动,马上将原本准备说的话收住了,换了个方式问话道:“润儿,你已经十八了,虽未及冠,但已经可以算是成年了,这么多年,我可是一直看着你长大的,并亲自教诲,在外人眼里,我待你,不是儿子胜似儿子”

    “不,陈伯伯,你不能这么说!”李重润打断了陈易的话,闪着异样的眼睛看着陈易,“你待我一直很好,我都记在心里其实,我已经猜到了你想说的事!”

    “什么?你猜到我要说的?”陈易的心剧烈地跳了两下,不可置信地看着李重润!

    “是的!我猜到你要和我说的事了!”李重润几乎一字一句地说道:“你想告诉我,我是你的亲生儿子,是不是?其实我早就猜到你就是我的爹爹了!你是我的亲生父亲,我是你的亲生儿子,对不对?”

    “啊?!”陈易惊讶异常。瞪大眼睛看着李重润,“润儿。你是怎么猜到的?”

    “爹爹!你真的是我的爹爹!”陈易没否认,李重润那故意装出来的严肃马上消除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觉涌上心头来,不顾一切地拉着陈易的手,像个小孩子一样撒娇说道:“爹爹,是的,我早就猜到了!我和你长的很像,不是你儿子的话怎么可能?而你所做一切,全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我,为了我这个一直长不大的皇帝。你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我而谋划,为了大唐的天下而做事!我要不是你的儿子,你怎么可能这般做事,一切都为我老虎,丝毫不为自己的名利而谋划!”

    李重润这样说,陈易原本有点牵担的心也放了下来,紧紧拉住李重润的手,满是疼爱地说道:“润儿,既然你早就猜到了。那许多话我也没必要解释和说明了!你就是我的儿子,我的亲生儿子!为什么会这样,当然有很多原因!以前,你出生前后发生的许多曲折故事。你并不知道最终的真相,但我不会一直瞒着你!如果你想知道,我可以讲给你听。要是你不想听,我就不说!”

    李重润缓缓地摇摇头:“爹爹。以前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那都是以前。都过去了,我不想知道太多,因为所有一切,都不是我现在所能左右的!我没必要去探究太多,知道了也没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