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夜,陈原拉着老古讲了很多,老古有些懂,有些不懂,但他心里知道,这是陈原兄弟最为看重之事。
老古很是感动,关键时刻,最重要之事,兄弟还是最信任我。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老古的心声。
暗下决心,一定要办好陈原的委托。
一直谈到天亮,陈原让老古先行休息一番,再去办事。
老古虽困,稍微吃点东西,还是抖擞精神,冲入清冷的马邑县大街。
陈原稍稍休息,一觉醒来,发现已是中午时分。
简单吃点东西,陈原急忙来到县衙。
正堂里,早就站满人,都焦急的等着陈原。
陈原抱歉一拱手,大家开始说情况。
宋宪先说,韩泰已顺利接管城防,现在军心安定,都愿意继续在马邑县当兵。
陈原心里高兴,连连点头。
接下来张县尉说张家父母已经交给韩泰,由韩泰专人看守,二老身体无恙。
又是一桩美事。
最后,黄县丞咳嗽一声道:“农都尉,我连夜清查库房,还有张胜县令家产。库房一贫如洗,空荡荡什么都没有。但张胜家产甚多,有金1600斤,钱400万之多,貂皮类衣物200多件,玉石等珍宝无数。”
陈原当场差点昏过去,这个小小的县令竟是积财如此之多。
黄县丞解释道:“这里有很多都是附近的太守县令等等送礼所致,不仅是并州,甚至幽州,甚至匈奴的一些首领也向他送礼。”
“怪不得。”陈原点点头,
“现在张胜何在?”陈原接着问道。
“已被我看押起来。”张县尉急忙上前道。
“好,好好看紧他。有他在,就不愁我马邑县缺钱。”陈原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他现在就攥着张胜在手,别人也不知详情,买官的还会想着走他的门路。
那所得,哈哈,陈原想一想,这绝对不比卖盐差,只是带动就业实在有限,算不上阳光产业。
“请立即诛杀张胜,以正朝廷法纪,以维护大汉纲常。”
一个冷厉的声音从正堂一角传来,陈原看去,只见一个白发老者,面容清瘦,坐在正堂靠门口的地方,面前不知谁还给他摆了一副茶案。
那老者,一手端着热腾腾的茶杯,眼光冷冷地看着陈原。
陈原有种说不出的别扭,似乎是上级在对下级说话,又像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他随意指责他人之人。
陈原竟是不认识这人。
“这是何人?”陈原脸色一板,我已掌管马邑县,竟然有人比自己还大牌。
真乃是可忍孰不可忍。
黄县丞连忙上前道:“农都尉息怒,农都尉息怒。”
黄县丞还没来的及说完,那老者又道:“不就一个农都尉吗?这里事本也轮不着你来办啊?”
陈原顿时火起,给你三分颜色,你倒开起染坊来了?
陈原点指那老者道:“你是何人?给我说清楚。否则,叫你知道我的厉害。”
那老者倒也没有丝毫畏惧,喝口热茶,慢悠悠的说道:“老夫王允。”
第51章 如何安民()
王允赫赫大名,陈原焉有不知,只是见到真人,感觉有些猝不及防。本想有空再去拜会他,结果,他老人家倒是主动来了。
看其身体状态,就是张胜,也没有让他受太大的罪过。
就在这时,张县尉一脸恐慌的跑过去,俯身王允耳边,大概解释了一番为何不能杀张胜的原因。
王允脸色阴晴不定,好一阵才叹口气道:“国至如此,叫人情何以堪。”
虽还是不满对张胜的安排,但是想起若杀张胜,王泽王柔免不了大受牵连,王允只得无奈的答应下来。
王允虽是答应,但是对陈原似乎还有些看法。
他从茶案边站起身,慢慢的来到陈原的书案前。
无论如何,这是老前辈,陈原只得客气道:“王豫州,有何指教,你尽管说。我觉的有用的话,是会听的。”
虽说客气,只是把他当做参考。
王允倒是不以为意,看着陈原道:
“农都尉,虽说你救了老夫,我本该谢谢你。可是,你若将马邑县管的乱七八糟,我也不会袖手旁观,任由你胡作非为。”
真是一个倔脾气,我还什么事都没做呢,你怎么知道我做不好呢?
陈原也没打算让王允感谢,看他如此,倒也不妨跟他较量较量。
陈原嘿嘿一笑道:
“陈原听说王豫州少年就为官,多年宦海沉浮。我想请教王豫州看来,马邑县何事为重?”
“边郡要地,虽说城防要紧,但第一等要紧事乃是安民。有民就有军,有军马邑县才得安。若是人员逃散,再高的城池也是空城一座。”
“好,你且看我如何安民。只是不知王豫州可有安民标准?是以人愿意来我马邑县为准?还是到我马邑县为准?”陈原平平淡淡的说道,似乎心中早有定计一般。
“自是在此之人愿意长留,流民愿意来此。”王允不解的说道。
“好,黄县丞,我说你来写下告示。”陈原一扭脸看着黄县丞道。
“是,请农都尉示下。”
“一呢,马邑县盐场告示。其内容有三,一为马邑县盐场招募壮年男丁100名,每月不低于300钱。二,马邑县盐场大量收购土盐,无论从哪里来的,到马邑县价格一律300钱一石。
三、马邑县盐场有大量精盐销售,只要是马邑县民,皆可700钱一石采买。”
“二呢,马邑县铁场告示。其内容一样有二,一为马邑县铁场招募熟练铁匠50名,学徒100名。铁匠月薪800钱,学徒月薪300钱。二为马邑县铁场大量收购生铁,铁矿石,石炭(煤),价格按市价。”
“三,马邑县县令告示。马邑县民,凡现在无可耕田者,无处放牧者。可到县衙登记造册。由县丞指定荒田荒山,可种田,可放牧。”
“四,以我雁门郡农都尉之令告示,所有在马邑县之流民,或者所有看到此告示之流民,皆可到平城农都尉府登记屯田,农都尉府,每户安家费1万钱。凡有手艺者,无论铁匠,木匠,医匠,泥水匠,安家费2万钱。”
陈原的告示讲完,黄县丞已经写好,拿过来众人传阅一遍,虽不解其意,但都知道,陈原这是大撒钱。
王允细细看过,这盐场若是开成,他招募100男丁,几乎100家就能安稳住。更多的人将参与制作土盐,只怕要有几百家人参与其事。
只是他这精盐是什么盐,竟敢卖到700钱?
王允困惑的看着陈原道:“农都尉,这是什么盐,你竟敢卖到700钱一石?”
陈原是打算大做盐生意的,随身就有一斤装盐篮布口袋,陈原掏出,交给王允道:“你看这盐如何?可否能卖700钱?”
王允打开篮布口袋,雪白精细如同雪花般的精盐,在他手掌托着,顿时瞪大眼睛,叹服道:“此盐若在洛阳,只怕不低于3000钱。”
王允看到这盐,脑子飞快的转着,若是如此,必然有人贩运精盐,只怕这盐一项起来,马邑县就有几千人将与盐有关。
就此一项,就能安民无数。
王允突然想到什么,笑着看陈原道:“此方甚好,不过,此盐无可介绍一家,你皆可买其土盐,又可卖其精盐。”
陈原笑道:“王豫州费心了,你若是说太守王泽家,我早已和他们谈好。将来他家多少土盐我都要,精盐他要多少,我就给多少。”
陈原当然不会说,他给王家的精盐价格是600钱一石。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大客户呢,维持好大客户的关系,生意才能发展的快。
王允看陈原早就谈好,他也不多说。
心下只想:这个陈原说不定能让马邑县大变身。哪里有盐,哪里就能兴旺发达,自古以来,皆是如此。陈原这精盐之好,简直天下少见。
这马邑县若是做盐者多,兴旺发达,也有可能。
边郡之危,流民没生计,只得被迫逃散,若是此地兴旺发达,无数流民来此聚集。
再多的鲜卑人,乌桓人骑兵,也只得无可奈何。
这时,陈原道:“黄县丞,你尽快将告示通知马邑县民,还有各处流民。”
“是。”黄县丞马上出去办理。
王允不再怀疑陈原的能力,而是转头和陈原一起,开始为马邑县各项事业操心起来。
陈原自是大为欢迎,王允现在虽是白身,无有官职,但他在并州成名之久,威望之高,还是少有人可比。
搭建盐场,搭建铁场,划定无主之田,划定无主荒山,王允则是跑前跑后,如同焕发青春一般。
有他的参加,各项工作极其顺利。半个月后,陈原在马邑县各项事基本忙完,张胜的家产花了一半下去。
做工的有钱了,流民有钱了,盖盐场铁场的工人的有钱了,就连县衙的公差,军中士卒全部发齐薪水,一钱都不欠。
马邑县的市面骤然繁荣起来,如同干涸已久的枯河,突然来了洪水一般。
张汎也从太守府赶来,他和张辽是一起从太守府赶来,先跪谢陈原对其父母的救命之恩。
陈原赶紧好言安抚,让两兄弟先给家人团聚几天,然后再让张汎走马上任。
张汎不仅感激涕零,更是誓言,他绝不辜负陈原所托。王贵也来过一次,和陈原洽谈好盐的生意,高高兴兴回去。
陈原看马邑县事料理完毕,自己规划着流民去平城之事。
此时已是二月中,冻雪已化,但天虽未回暖,已不像前些日子那般酷寒。
这一天正午,艳阳高照,陈原正在县衙院子晒着暖,老古正说着盐场铁场近日将要开工之事。
这时,只见王允身后跟着一对夫妻,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女孩,从外慢慢走进来。
男的30岁上下,走路不良于行,胳膊上架着一副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