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哈里怕的就是这个,他怕退役,他不愿意过那种安逸的生活,因为他生活的全部都在马背上,他天生就是为骑而生,如果真让他退役之后去过那种了无生趣的生活,那还真不如让他去死好了。

    所以,他现在得努力工作,希望可以在这有限的几年内做出一些成绩来,从而了却他的心愿,而现在,机会已经摆在他的面前。

    因为,在他的对面,那里有这个世界最强的骑兵之一,太平军的铁骑。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足以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支东方的骑兵一出场就带给了他震撼,让他收起了轻视之心,特别是那场一对五的战斗,虽然他最后全身而退,但太平军骑兵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与其说是印象,不如说是教训,而这教训,他永世难忘,所以,他必须战胜太平军的骑兵,在报仇血恨的同时,也用强者的血来证明他的无敌。

    而现在听说太平军可能要撤退,他又跃跃欲试起来。

    蒙哥马利看了一眼似乎有些言不由衷的哈里,脸上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平静,他转过头,又看了看华莱士,见华莱士正低着头,似乎在想什么。

    蒙哥马利没有打断他,收回目光,将双手交叉在一起,托起了自己的脑袋,他在等。

    “太平军恐怕真要跑。”华莱士突然抬起头,突兀地道。

    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似乎能够洞悉一切。

    而听此一言,蒙哥马利微微一愣,他不明白华莱士为何如此肯定,于是,他想也没想就道:“然后呢?”

    如果太平军真的要跑,那他们就得好好准备了。

    “遵司令官阁下之命,我们的侦骑日夜监视着太平军的动静,太平军稍有风吹草动,我们一定能知道,但从刚刚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太平军的三支大军之中,已有两支退走了,并且不知去向,而剩下的这一支也正在收拾行装,似乎也准备撤退,与此同时,我们从截获得情报中得知,中华帝国的内部正在发生很严重的叛乱,有几个省已经宣布独立,据我推测,这些太平军是接到国内的情报,然后才仓惶而退的。”华莱士平静地将一切细细道来。

    华莱士,驻印英军的步兵司令,英格兰人,与蒙哥马利算得上是半个老乡,其家族在英国的上层社会也是威名素著,不过,他的家族与蒙哥马利的家族不同,蒙哥马利的家族世代都是武将,而华莱士的家族专出文官,他的父亲正是当朝的财政大臣,手握英国的财经大权,是英女王最倚重的大臣之一。

    论起家族背景,华莱士与蒙哥马利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但蒙哥马利的家族胜在底蕴深厚,已经兴旺了很多年,而华莱士的家族则是在他父亲这一辈才兴旺起来的,所以,如此一比较,二人的背景还是有些差别的。

    不过,这华莱士与蒙哥马利的性格到也有些相似,他们都不希望依靠父辈的余荫,而是愿意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放弃伦敦舒适的生活跑来印度的原因。

    华莱士更是希望能在印度这个大融炉中好好历练,干出一番事业来给人看。

    而说起这华莱士的个人情况,总体来看,条件不错,三十好几,与蒙哥马利的年龄不相上下,皮肤白皙,相貌英俊,似生而非大将。

    真正算起来,此人可以说得上是智勇双全,他除了在领军带兵上有一套之外,更是蒙哥马利最为倚重的谋士,蒙哥马利很多指令几乎都是出自于华莱士之手,他就等于是蒙哥马利的半个脑。

    而当蒙哥马利听了花莱士之言后,不禁也是暗暗心惊,如果华莱士之言属实,那他们就必须果断采取行动了。(。。)

    :

第六百零七章 相识何必曾相逢() 
蒙哥马利与哈里和华莱士经过紧急磋商之后,便决定展开追击。

    可是,这追也得有个追法,如何追,派多少人去追…。等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经过讨论,他们决定派六十万人马去追,然后留下二十万人坚守大寨。

    而这些被派去追击太平军的人马包括八万英军以及五十二万印军,而留下来坚守的则是一万英骑兵再加十九万印军。

    英军原本参战的总人数包括步骑在内共计有十万人,但在前次哈里与曾三的交锋过程中,英军已经损失了一万铁骑,所以,英军现在拥有的总兵力已经下降至了九万人,这其中包括二万铁骑和七万步兵。

    而此次,英军出动的是八万人,说其是倾巢而出也并不为过,而光看这架势,他们似乎是势在必得。

    不过,虽说是倾巢而出,但蒙哥马利也留下了后手,他留下了二十万大军守大本营,以防不测。

    这战场上的事,谁又能说得准,风云变幻,让人始料不及,而给自己留条后路,买个保险,显然是最明知之举,如此说来,蒙哥马利也是深明其理。

    而且,能在大好形势之下做出这样的安排,蒙哥马利可谓之能,而他这看似轻易的一举却为他以后的脱困埋下了伏笔,当然,这是后话。

    而说到具体安排,英印联军此次对太平军的追击是以一万英军铁骑作为先导,然后以五十二万印军做为攻击主力,最后则以七万英军殿后。

    而蒙哥马利的这一排兵布阵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这样做也自有他的一番道理,而说穿了,也就是明哲保身,利字当先罢了。

    蒙哥马利以英军骑兵作为先导,是因为骑兵跑得快,冲力力强,一旦追上太平军。他们便能以下山猛虎般的姿态给太平军以震慑,即使不能重创太平军,至少也能拖住太平军,从而为后面的攻击主力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英军骑兵以强胜之姿对上太平军的败军之势,必定是顺风顺水。手到擒来,所以。英骑在此过程中也可以获取最大的好处,搏得最大的功劳,这是何乐而不为呢。

    而将五十多万印军做为攻击主力,这也是有一番道理的,因为印军人多,无论从哪方面讲,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当然,这主力包含着两层含义。一层为攻击太平军的主力,再一层是送死的主力,不然怎么着,难道让英军去送死不成,所以,印军做为攻击主力是理所当然的。

    最后就是那七万英军了,蒙哥马利是将七万英军当做最后的筹码来使用的。这也能理解,而且,对英军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如果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英印联军占据上风。那他就可以让印军先与太平军一拼,从而将太平军的有生力量给消耗大半,然后,他再让英军去收拾残局,最后,这主要功劳自然就算到了英军的头上,当然。如果出现意外,那印军就可以被当做英军的垫脚石来用,由印军先挡着太平军,英军则可以安然后撤。

    如此一来,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蓉哥马利与他所率的英军主力都是进可攻,退可守,完全是立于不败之地。

    如此安排,如此计算,说蒙哥马利是深思熟虑,一点也不为过。

    不过,事情真会如他所愿吗?这还是个谜。

    而英骑兵司令哈里在接到命令之后,便急率一万英军铁骑朝太平军撤退的方向追去。

    对于追击,哈里原本就是最勇跃的一个,而蒙马哥利对骑兵的安排也正合其意,而且,这样好的机会,如不好好利用,一旦太平军真跑了,那哈里一定会将肠子都给悔青的,所以,他是快马加鞭,一刻也不停地率领那一万英铁骑狂奔而去。

    哈里率部奋勇追击,努力向前,差不多向前追出了二十多里,他便见到太平军将军旗,战鼓,军事物资,军械器杖等等洒落了一地,看起来象是在仓惶而逃之时留下的。

    哈里见此,他更急了。

    于是,哈里与他的那一万铁骑奔得更快了。

    然后,他们又向前追了十多里,终于远远地望到了正亡命而逃的太平军。

    哈里一见,心中狂喜,终于还是让他给追上了,于是,他鞭梢向前一指,一万英军铁骑就犹如决坝的洪流般蜂拥而出,冲向前面的太平军。

    蹄声阵阵,喊杀震天,英军的这一万铁骑暴发出惊人的气势朝前面逃跑的太平军冲去。

    哈里相信,只要他们这么一冲,那他们就必定会象秋风招落叶一般将太平军清理得干干净净。

    所以,哈里的心中是高兴的,他感觉周围的一切都似乎在随着他冲锋的节奏在翩翩起舞,他眼前更是出现了英军铁骑狂虐太平军的场景,那肆意飘荡的鲜血已将眼前的天空染红。

    哈里心中的兴奋点已经达到了极致。

    可是,就在哈里兴奋着冲向太平军的时候,他感觉大地震动了一下,然后是更加剧烈的震动,他心中一惊,感到发生了什么,而更让他感到心惊的是,这震动似乎来自于四面八方。

    哈里感觉到非常的不对劲,内心深处更是弥漫出深深的不安。

    但是,他与他的骑兵却没有就此停下来,因为他们已经停不下来了,他们已经开始冲锋,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必须一往无前,佛挡杀佛,神挡杀神。

    不过,危急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

    就在哈里与他的一万铁骑就要追上前面的太平军的时候,他们的四周出现了滚滚洪流。

    骑兵,同样是骑兵,黑压压的一片又一片,他们正以冲天的气势朝哈里与他的骑兵压来。

    然后,哈里的骑兵被这些骑兵包围了

    而更让哈里感到惊讶的是,这包围他们的骑兵恰巧又是老熟人,他看得真真切切,那是太平军的骑兵。

    不错,这包围英军的正是太平军的骑兵,而且是重装骑兵。

    而此次率领太平军重装骑兵的依然更是哈里的老熟人,曾三。

    当然,曾三碰哈里,这不是巧合,而是曾三主动求来的,这是曾三向黄旭求来的,为的就是报上次之仇,他怎么都忘不了英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