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典精华文库mj0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师。按节临戎,实总天师之寄。将佐效忠而志力,士卒鼓勇 
 以争先。军威远震于虏廷,义气横行于瀚海。兵有不战之胜, 
敌无枭首之虞。其匈奴出,即诣国门纳款输诚,革心向化。其 
余军民人等,咸加抚谕,各遂生全,同沾化育之恩,永绝腥膻 
之秽。是皆皇帝陛下之谋运,于宥在睿,知发乎先机。故能豫 
制于万全,是以功成于莫测。臣等仰遵成算,祗奉天威,获殚 
犬马之驱驰,少尽涓埃之报答。万方胥庆,睹日月之光华。率 
土归心,乐乾坤之覆载。臣兵部尚书杨终,顿首诚惶百拜,谨 
奉表上闻。 

      帝览表毕,下示公卿议论。第五伦、牛融、鲍显因共议入 
殿,奏曰 :“孝子之心,无改父道。征伐匈奴,屯戌西域,先 
皇所建,不宜回异 。”帝闻言,沉吟未决。杨终复上奏曰:“ 
奏筑长城,攻役繁兴。胡亥不革,卒亡四海。故孝元弃珠崖之 
郡,光武绝西域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 
      帝从之。言未讫,忽一臣趋殿奏曰 :“安夷县吏略妻勒姐, 

… Page 242…

东汉秘史                                                        ·235· 

原卑南种羌之妇。吏为其夫所杀,安夷吏长宗延追之出寨。种 
人见恐罪诛,遂共谋暗杀宗延。而与勒姐及吾良二种相结为寇, 
扰掠边疆。乞陛下传旨,发兵御敌 。”帝闻奏,下诏,着陇西 
太守孙纯出兵讨征。使者领旨,急往陇西而去。 
      却说纯正在厅堂理事,忽人报曰 :“朝廷遣使来至。”纯 
 急罢公出接,邀人后堂礼坐。问曰 :“使来何意?”使者具说 
所事。纯即发兵遣人往金城,令起兵应。自与从事李睦,引军 
五万,会于和罗谷口,列阵对敌。 
      卑南出马,大叫汉将搦战。李睦听言,披挂上马,飞出阵 
前。不与打话,二将交锋,共战二十合,不分胜败。孙纯策马 
冲阵混杀。征尘蔽日,金鼓连天。虏军大败,走伏践尸。卑与 
孙纯交马,战未十合,被纯奋砍一刀,削为两段。余虏遁走。 
纯率众军赶上,大杀一阵,斩首三千级,获其辎重不胜其数。 
纯遂收军,凯歌回府。后诗赞曰: 

      霆剑龙飞脱宝潭,将军扼腕虎耽耽。 
      指挥天地开经略,驱逐风云入笑谈。 
      的拟万全收塞虏,果然一敌斩卑南。 
      烟尘一扫腥膻荡,奏凯停鞭谩驻骖。 

      是日,孙纯回至陇西府内,大飨将士,赏劳诸军。将卑南 
首级令人传送京师。帝见大喜,即遣使持节拜纯为征虏将军, 
赐金二百余两。使者拜别上马陇西而去。 
      却说马皇太后,素爱躬履节俭,事从简约。时兄马廖为卫 
尉之职,见太后朴素,虑其美业难终,乃上疏于长乐宫,勤成 
德政。表曰: 

… Page 243…

东汉秘史                                                       ·236· 

      臣按:前世诏令,以百姓不足,于世尚奢靡。故元帝罢服 
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然而侈费不患。至于衰乱者, 
 百姓从行不从言也。 
      夫国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 
 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长安语》曰:“城中 
好高譬,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 
 四方全匹帛 。”斯言如戏,有切事实。前下制度未几,后稍不 
行。虽或吏不奉法,良由以慢起京师。 
      今陛下躬服黡缦,以去华饰,素筒所安,发自圣性。此诚 
上合天心,下合民望,浩大之福,莫尚于此。陛下既已得之自 
然,犹宜加以勉勖,法大宗之隆德,戒成哀之不终。《易》曰: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诫合斯事一竟,则四海诵德,声薰 
天地。神明可通,金石可勒,而况于人心乎?况于行令乎?愿 
置章坐侧,以当瞽人夜诵之音。臣卫尉马廖,诚惶顿首百拜, 
谨奉表上闻。 

      太后览表,深喜纳之。由是,朝廷大议国政,每使众臣询 
访于廖。 
      时鲁国鲁人孔僖,字仲和,与崔篆、孙骃为友,极相喜美。 
一日,同游太学,讲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 
 叹曰 :“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骃曰:“然。昔孝 
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 
号胜文景及后恣肆,忘其前之为善 。”值曰:“《书》、《传》 
如此多矣 !” 
      时邻舍生梁郁在旁接曰 :“如此,武帝亦是狗邪?”骃默 
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首告骃、僖诽谤先帝,刺讥当世之 
事。帝怒,下诏令有司拿究。僖以吏捕方至,恐罪诛责,乃上 

… Page 244…

东汉秘史                                                       ·237· 

书自讼。书曰: 

      臣之愚意,以为尽育非谤者,谓实无此事,而加虚诬之也。 
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诚为直说 
  《书》、《传》实事,非虚谤之。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 
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 
于人也。 
      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来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见也。 
 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 
宜含容,又何罪焉!陛下不惟原人数深自为计,徒肆私忿,以 
快其意。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 
此事窥陛下心。自今已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官者矣。 
      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与言者,诫为陛下深惜此大业。 
 陛下若不自惜,则臣何赖焉。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 
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 
 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 
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以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臣孔 
僖谨诣阙廷,伏待重诛。 

      帝览书,遂赦其罪,乃封僖为兰台令吏。僖叩首谢恩而出。 
      却说中郎将窦宪,妹为皇后。宪恃宫闱之势,以贱直侵夺 
沁水公主园田。公主畏宪宠势大,不敢计较。后帝驾出,从其 
 园过,帝指以问宪。宪隐意而对。发觉帝大怒,召宪切责曰: 
  “深思前过,夺主园田时,何用忿!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 
惊怖。昔永平中常令,阴党、阴博、邓叠三人,相纠纠,诸豪 
戚莫敢犯法者。而诏书切切,尤以舅氏田宅为言。今贵主尚见 
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窦如孤雏腐鼠耳 。”宪大震惧。皇 

… Page 245…

东汉秘史                                                       ·238· 

后为毁服深谢,良久乃得解,使以田还公主。虽不绳其罪,然 
亦不授以重任。 
      二月,帝东巡狩,还鲁幸阙里,以太牢告祠孔子及七十二 
弟子,作六代之乐。大会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三人,命儒 
者讲《论语》。时孔僖因帝大会,乃自陈拜谢。帝曰:“今日 
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值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遵师 
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道。 
至于光荣,非敢所承 。”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 
言乎?”遂升僖为郎中,赐褒成侯。再赐孔氏男女钱帛,令僖 
还京师,东观校书。僖叩首谢恩,即随车驾还宫。 
      却说刘粱尝作《破群论》,时之览者,以为仲尼作《春秋》, 
乱臣知惧。今此论之,俗士岂不愧心。其文不存,乃作《辨和 
 同之论》一篇,以著于世。论曰: 

      天事有违而得道,有顺而失义,有动而为害,有恶而为美。 
其故何乎?盖明智之所得,暗伪之所失也。是以君子之于事也, 
无适无莫,必考之以义焉。得由和兴,失由同起。以可济否谓 
之和,好恶不殊谓之同。 
       《春秋传》曰:“和如羹焉,酸苦以剂其味。君子食之, 
 以平其心。同如水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琴瑟之专一, 
谁能听之?是以君子之行,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以救过为正, 
 以匡恶为忠。”《经》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则上下和 
 睦能相亲也 。” 
      昔楚恭王有疾,召其大夫曰 :“不谷不德,少主社稷。” 
 失先君之绪,覆楚国之师,不谷之罪也。若以宗庙之灵,得保 
首领以殁,惟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祖庙者,请 
 为灵若厉。大夫许诸,及其卒也,子囊曰 :“不然。夫事君者 

… Page 246…

东汉秘史                                                       ·239· 

从其善,不从其过。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南海,训及诸夏, 
其宠大矣。有是宠也,而知其过,可不谓恭乎?”大夫从之, 
此违而得道者也。及灵王骄淫,暴虐无度。羊尹田亥从王之欲, 
 以殡于乾溪,殉二女。此顺而失义者也。 
      郡陵之役,晋、楚对战。阳谷献酒,子反以毙。此爱而喜 
之者也。臧武仲曰 :“孟孙之恶我药石也,季孙之爱我美疢也。 
 ”疢毒滋厚,石犹生我。此恶而为美者也。孔于曰:“智之难 
也,有臧武仲之智,而不容于鲁国 。”亦有由也,作而不顺, 
施而不恕矣。盖善其知义,讥其违道也。 
      夫知而违之伪也,不知而失之暗也。暗与伪,其患一也。 
 患之所在,非徒在智之不及,又在及而违之者矣!故曰“智及 
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也。《夏书》曰:念兹在兹,庶 
事恕施,忠智之谓矣 。”故君子之言,动则思义,不为利回, 
不为义诚。进退周旋,惟道是务。苟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