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都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面目全非?而从起点上看,每年新书上传不下一万,那就等于一万多穿越者了,那还不一天换了历史八百遍?结果现在大家一觉醒来,自己还是自己,回头看,不管是世界的,中国的历史,还是各人昨天的历史都没有改变,从这一点上看,那些穿越者可能存活的机会不大,一种是自己水土不服,死了,第二种是,思想太过超前,被当做劈材,在广场上烧了,三一个就是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死了。所以正告书友,穿越有风险,行动要谨慎啊。

    现在的毛文龙,绝对不敢理直气壮的相信历史上的这一战毛文龙没死,那现在的毛文龙就绝对不会死——来的时候,老天没有打包票。

    所以,要想活到崇祯二年被袁大督师咔嚓了,还是要自己努力奋斗个八九年才行啊。

    书友提议,既然你对穿越这么个大好机会如此不珍惜,那不如一头撞死,然后回来就是了。

    拉倒吧,看见过失踪的,绝对没看到过回来的,靠一死再回到原来,那绝对是一件最不靠谱的事情。

    所以,吕玉龙化身的毛文龙决定,好死不如赖活着,咱们,就在这大明耗上了,改变一下历史不能,改变一下毛文龙,让毛文龙活的更久一些,还是能办到的吧。

    决心一定,就要想办法在林畔脱身,坚决不和阿敏打生打死,直接平平安安脱身。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看着似乎是状况不太好,所以必须先弄清状况,然后自己这个大明辽东游击将军,挂总兵职衔,被名正言顺称呼为帅的主帅,才能决定大家的下一步行止。

    三个义子里,沉稳干练的毛仲明拱手之后,向义父禀报:“现在的形势对我们不是不好。”

    毛文龙就心头一松,不是不好,那说明还可以应付。

    “而是相当的不好。”

    毛文龙的心头就一紧,你这个东西,说话怎么还大喘气啊,如此一上一下过山车,这是要害死人的。

    “怎么个不好法。”

    “父帅,半月前阿敏李永芳,倾其全部镶蓝旗,和汉军合兵五千,夜袭镇江,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镇江失守,而奴酋挥军一路追杀,所以我们现在败退到了这里。”

    毛文龙就暗叹一声。自己带人把守镇江,有兵一万,而且还是凭借坚城,却被阿敏五千人马就一战击溃,撵的大家脚不沾地,可见这时候的明军战斗力已经低下到了什么地步了。

    毛仲明接着向义父毛文龙禀报当前状况:“当时我们退出镇江,但父帅心有不甘,再加上手下兄弟也有家眷在城内,所以大家就在城外汇合,希望能够反攻成功再夺镇江。

第5章 没有援军() 
随着毛仲明的介绍,吕玉龙,现在的毛文龙,开始将原先存在脑海里毛文龙的记忆碎片,开始一点点慢慢拼凑起来,和现在的大脑进行对接。

    当初毛文龙带着二百二十勇士袭击镇江,揭开了毛文龙轰轰烈烈抗金的传奇一生,也正是因为这镇江成就了他的威名。成为他的根基,所以在这次被阿敏和李永芳偷袭之后,才不肯离去,希望再夺基业,重镇要地。

    “我记得我当时写信请求王一宁增援我的,现在王一宁在何处?”毛文龙问到。

    王一宁原为辽东生员,为人颇有胆气,为建功立业投身于袁可立幕府,奉命从毛文龙参战辽海。

    天启初年,毛文龙率二百二十余人夜袭镇江,擒获后金镇江游击佟养真及其子佟松年等六十多人,是当时大明对后金努尔哈赤几年不断惨败之中,难得的大胜。这一事件的参与策划者就有王一宁。

    毛文龙因镇江一战立功被封平辽副总兵,后熊廷弼督师辽东,需要毛文龙在后金后面牵制努尔哈赤,又提拔做了辽东总兵,而这时候王一宁升登莱通判,赞画袁可立幕府。

    这时候镇江再丢,也是王一宁没了面皮,所以毛文龙认为和王一宁联系,请求登莱水师助战,一定能再夺镇江,所以才有此一问。

    精明的毛学礼苦笑道:“当时父帅和王赞画相约于五日前两军汇合,结果却不见王一宁赞画一兵一卒。”

    毛文龙就哦了一声,按照脑海里后世的记忆,也正是没有等到王一宁的援军,因此心有不甘的毛文龙就带着自己的手下,在这一地区死战不去,和出城的建奴接连打了好七仗。

    然而毛文龙的手下士兵战斗力太弱,每战必败,损失惨重。但他依旧心存幻想,依旧坚持不去,继续和建奴周旋苦战。

    这时候看到皱眉不语的义父,毛学礼小心的问道:“王赞画也不知道来还是不来,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王一宁是不会来了,这个事情,现在的毛文龙是知道的。

    王一宁和毛文龙一起光复镇江不假,也正是因为镇江一战,成就了两人功名。

    但在后世上,许多人认为毛文龙是抢了王一宁的功劳,因此认为毛文龙是卑鄙小人。

    其实按照吕玉龙的看法,毛文龙和王一宁闹别扭,也不全是后世人们说毛文龙贪墨了赞画镇江之战大功的王一宁功劳,这存粹就是文人对武将的一种偏见。

    诸葛亮奇计巧谋,但若是没有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在战场上厮杀执行,他诸葛亮的奇计巧谋不过就是一个屁。

    也就是说,镇江之战,王一宁可能是出了计谋的,但若是没有毛文龙大胆实践,没有二百兄弟死战厮杀,他王一宁的计策,其实也就是一个纸上谈兵。

    至于一件事情是计划重要,还是施行重要,这其实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问题了。

    要说毛文龙贪墨了王一宁的大功,那就更加无稽之谈,正是因为镇江一战,王一宁才能得以从小小登莱巡抚府里的一个书办,一跃而成通判,可以直接赞画军机了。

    但是,在这个年代,在这个重文轻武达到了极致的年代,文人参合了一场战斗,不管武将多么的奋勇当先,在文人看来,这首功就应该是文人,而绝对不应该是武将的,所以,毛文龙当时没有谦让首功,这就犯了文人的大忌讳了。

    再加上毛文龙这个人的性格不好,他从骨子里看不起文人,所以,文人也就对他十分轻视鄙夷,如此一来,其实毛文龙和王一宁已经不和,这时候去求王一宁救命,其实就是缘木求鱼。

    王一宁是不会来的了,这不但是从毛文龙和王一宁的关系上判断的出,主要的依据是,吕玉龙知道,后世林畔一战,毛文龙生死酣战的时候,王一宁,或者说是登莱水师根本就没有出现过。

    “父帅,我们还等王赞画吗?”毛学礼见毛文龙低头不语,于是就小心的再次问到。

    这么一问,围在身边的所有人就都将目光望向了毛文龙。

    现在已经是天启元年十二月了,天寒地冻,将士们无衣无食,更是缺少刀枪器械,而阿敏和李永芳的人马正在四处收缩,准备对自己展开包围,希望在这一战里,彻底解决这把顶在大金后腰上的匕首。

    而毛文龙如果还要怀着不现实的希望,等着王一宁不可能再来的援军,剩下的这些将士只能全部战死在这里了。

    这个时候已经脱胎换骨的毛文龙,也已经放弃了对王一宁的幻想,于是扫视了一下四周道:“朝廷的援军,我们是指望不上了,现在就收拢散落在四处的兄弟,我们,我们转进吧。”

    这个安排,也就等于是毛文龙放弃了历史上的那个林畔七战中后面的三战,——保命要紧。

    一听说可以转进了,当时大家一起长出了一口气,如释重负的感念毛文龙总算是开窍了,总算是放弃了再在这里坚持等待援军的想法了。

    其实大家对大明的援军,早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因为这都是有先例可查的。

    自从和建奴争斗东北开始,哪一次几方会剿各地明军同心同德了?互相拆台才是常见,见死不救那事正常,闻风而逃那是本份,不落井下石就已经是情义了。

    就不说别人,就一个现在的经略熊廷弼和巡抚王化贞,这负责征讨后金的一文一武两个大佬,现在就已经见解不同而互相拆台,互相掣肘,就连由皇帝决断的联合出兵的事情,都互相观望谁也不动,何况是现在这个本来就对毛文龙有成见的王一宁呢。

    现在朝廷援军是指望不上了,自己要想保命,必将依靠自己,现在有必要整顿一下自己的人马,查探一下自己的家底,然后寻一块落脚之地,修整之后,是战是走,再做计较。

    既然得到了主帅同意转进的命令,大家就开始收拾东西,寻找四周散落的兄弟集合,准备等张盘回来大家就动身。

第6章 我的队伍() 
毛文龙的亲兵四出收拢溃散的士兵,不断的有将士向毛文龙所在的地方聚拢。

    这时候没有趁机逃走的士兵,是因为在这个异域地方,四面皆敌,逃无可逃,只有大家同是汉人这个基础在,所以大家在心理上,还是有着抱团取暖的心思,大家在一起,多少还是有着安全感的。

    陆陆续续聚拢回来的将士围拢在了毛文龙的面前,当毛文龙看到自己的队伍自己的兵的时候,他强忍着没有再次晕过去。

    这是自己的队伍自己的兵吗?

    这就是一群流民,不,是一群难民更恰当。

    这些所谓的将士,老弱病残妇孺孩子占据大部,一个个面黄肌瘦蓬头垢面,破烂的棉衣根本不能御寒,就在这凛冽的寒风里瑟瑟发抖,如果不是拄着他们的武器——削尖的木棍,一个个早就萎顿于地不能爬起。

    而在这些人里,明显的不是按照明军编制站队,而是东一群西一伙。明显就是按照亲戚远近,或者可能是原先一个屯子一个堡的划分出来的。还有那个,一个年轻的汉子,左手里搀扶着一个白发浩然的老者,背上背着一个老太,右手提着一个婴儿,而他的后背,就是一个畏畏缩缩的女子,满脸涂着锅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