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才能化死水为活水,才能真正让咱们的厂子长远的发展。”
“可是,将这军国重器卖给不法商人,万一他们拿这些东西危害大明,你我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郑宏达一听就不乐意了,这不是明着说自己是坏人吗,于是挺身而出:“至打国朝开海以来,我和我的同好们将大明的物资贩运到海外,也不知道让多少人获得了工作,养活了家口,减轻了国朝多少的财政负担?我们这些人也向国朝上缴了海量的赋税,但是,各个海面上海盗云集,也不知道我们多少爱国的商贾被海盗侵害。”接下来就是大明商人的血泪史,那真是句句血泪,事事痛心,让一直致视为正直的孙元化真的是哑口无言。
郑宏达画锋芒的一转:“然而大明的水师却不能保护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向毛帅购买火炮,武装自己的商船以图自救,这位大人怎么能说我是祸国的小人呢?”
然后仰天指着孙元化双眼快摒出血花来:“我们这些商人,每年向朝廷拿着税赋,为的是什么?希望得到朝廷的庇护,然而我们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前年的时候,毛帅带着他的大军纵横在草原之上,那是在为国,但是却有一件事情让我们商人们感觉到国朝的担当,那就是有一个不开眼的部落,杀害了我们一个商人,那时候毛帅挺身而出,灭了那个部族,你知道那时候我们这些商人是什么样的心情吗?”
然后神情激动的道:“我现在告诉你,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天下的商人都开始欢欣鼓舞,因为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大明朝廷保护我们的行动,所以我们行走在内蒙高原,我们行走在凶险万分的海上,为这个大明聚敛着钱财,而且理直气壮,因为我们都看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的身后有大明朝廷给我们撑腰。”然后黯然长叹一声:“结果我们没有得到大明朝廷真正的支持,没有得到朝廷真正的庇护和保护,但是我们依旧没有放弃希望,我们依旧在不断的期待着。”
然后就一指孙元化的鼻子:“假如说大明的水师能够保护我们,我们还有必要花这么多的银子自己购买火炮吗?那么我问你,既然逼迫的让我们购买火炮自保,那我们当初交的付税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养活了你们这些贪官污吏,脑满肠肥?结果我们购买火炮,你却说我别有用心,天地良心,你还讲不讲点天地良心?”
孙元化被这一连番的责问,当时变得哑口无言,孙元化是明白的,现在中原大地天灾已经显现,按照往年的习惯,只有政府出来赈灾。但是大家都知道,现在朝廷的财政已经彻底的被各地的叛乱掏空了。
而现在之所以西北地区的流民没有发生大面积的暴动,
是开拓蒙古市场,让无数西北穷苦百姓或者给商贾运输赚点脚力钱,或者编筐编篓赚点手工钱,还要的就是贩卖一些牛羊,自己放养,赚个风雨钱,也正是这一点那一点,让无地的百姓得到了生计。
而南方早已土地兼并严重,而几百年的太平,又让南方的人口远远大于北方,让不多的土地难以承受。罚没贪官污吏的土地,转手承包给百姓,那不过是杯水车薪,化解不了那巨大的人口。是但凡是个有一点常识的官员都知道,之所以现在南方太平,正是大家在以前坚决反对的开海,现在实行起来,为那些流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无数的织厂开工,满山的茶叶外销,各个瓷器窑口炉火红红,容纳下了巨大的富余劳力,让他们一家有个温饱,才让这气势汹汹的天灾,在人为的政策之下,得以化解。
这真的化解了吗?没有,所有多少有一点智慧的官员都知道,这不过是将这些天灾暂时缓和了下来,未来随着天灾的加重,后果将更不堪设想。未雨绸缪的大气,在整个大明朝轰轰烈烈的进行着,安置更多的人口,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而开拓海外市场,为大明继续赚取源源不断的财富,为那个巨大的规划做好坚实的物资准备。
而朝廷所做的这一切,现在看来,无不与商人的努力有关,是他们创造了机会,缓解了这种未来的压力,这是所有有识之士有目共睹的。且不说当初毛文龙远见卓识,这是现在来看,那绝对是一种前瞻性。
在斑斑血泪面前,孙元化最终只能长叹一声,在现实的面前,不得不放弃自己原先的坚守本分:“如果你们能保证,经过我所铸造的大炮,不用在内地的动乱,我就随你们吧。”
毛文龙这个气呀:“我的东西为什么要让你做决断?我现在就告诉你——我同意你的想法,然后我保证你。”
没办法,面对一个纯洁的纯真的真心的爱国的官员,你只能被他高尚的品质所打倒,根本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
然后对着毕懋康说道:“现在我决定,东江镇的兵工厂总办,由您接任。”
孙元化猛然抬头:“那我干什么?”
毛文龙就恶狠狠的说道:“你是副总办。”然后一脸坏笑的小人相:“厂子是我的,你博了我的面子,我现在就给你小鞋穿,你服还是不服?”
服,这必须服,再不服,孙元化可能就真的被下岗了。
第958章 大动干戈()
天启4年的7月,整个北京城一片喜气洋洋,真是人头攒动熙来攘往,在外地的各地督抚大员早已经进京,住在各个馆驿客栈,或者是会馆里,等待着龙儿的百日生辰,同时期待着太子的册封,期待着八贤王的册封,期待着将这个让大家担心的家伙早点滚出北京,去信阳就番。对于这些官员来说,这是群臣的胜利,这是臣权的胜利。
节日一到,各种繁琐的礼仪从天不亮就开始,最终一直到天黑,皇帝祭告了天地宗庙,册封朱慈燃为大明的太子,在一群重臣被正式任命为太子太傅,以教导太子治国之道,又追加毛文龙为太子太傅,以教导太子军事。虽然毛文龙不在场,但并不能影响天启对他的厚望。
远在万里之外,手握重兵,却依旧被皇帝如此信任,不被猜忌,这在整个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
然后就是正式的撤销了朱由检的信王封号,改封八贤王,封地信阳,赏赐除了土地之外的一批金银珠宝,择日就番信阳。
而就在这之后,皇后懿旨,为八贤王主持大婚,娶王妃周氏,庶妃田氏,袁氏。一次配齐一次完活。
就在短短的10日内,大明就办了惊天动地的几个关键的大事。
趁着各地官员督抚都在,天启召开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朝会,官员们多的大殿站不想,直接站到了太和殿的广场上去了。
在大殿上,天启神情庄重的向天下公布了未来天下大旱的消息,公布了和内阁重臣商定的未雨绸缪计划。正式向天下宣布,大明的工作重心,由原来对外的战争,平定各地叛乱,转为未雨绸缪赈灾,要求所有的臣工赈灾平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号召天下百姓,与朝廷共风雨,众志成城,与老天爷做一番殊死搏斗。
天启皇帝豪迈的誓言,旺盛的斗志,让所有的大臣们眼前一亮,精神一振,这才是他们所需要的皇帝,而不是他们原先的那个木匠。
而正是因为在这巨大的灾难面前,让整个大明的朝廷,节奏变得快起来,内部变得团结起来,有了一股中兴的气势,这就是所谓多难兴邦。
然后就是一堆人事任免。任命八贤王坐镇信阳中枢,节制信阳军政,指挥南粮北运。他成为大明后期第1个有实权的王爷。
任命左光斗为信阳知府,职位与顺天府,天津府,南京府府尹级别相当,有遇事专断之权。
任命郑国公为右都督信阳总兵官(左都督给了毛文龙)调度信阳一府五县卫所军备。
任命杨嗣昌为山陕义仓大使,兼任山陕督粮御史,兼任训练西北义勇总督,连升两级,和山西兼山西巡抚平起平坐,可谓权顷西北。
任命致仕的叶向高为黄河河道都御史,监督黄河河道的疏浚拓宽。
任命原漕帮帮主,现在的天津到北京运河总督曹广校为运河都御史,负责运河疏浚。
任命马维忠内阁行走兼户部右侍郎,负责人口迁移。
宣布大赦天下,各地杆子土匪下山回家,一律不再追究,以增加各地河道人手,以安定地方。减免西北百姓赋税,向天下商贾和工厂主加增大灾税,额定为税银的两成。这个额度不多,等于是货物价格的两厘,但现在努力发展的工商业已经成了规模,就这单单的两厘,年末里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这笔收入将全部用作粮食的购买。
但为了不开遇事就乱加税的恶劣先河,天启规定,大灾解除,这多出来的大灾税,将从未来的商人上缴税收里扣除返还。
一来是征收的不多,二来天下商人也有善意,所以这一次加征的税收,并没有引起商人们的反弹,反倒是乐于执行。因为为了应付大灾,未雨绸缪的计划里,就有兴工商,搞基建,消化过剩的人口生活压力的办法,工商业被国朝重视起来,道路运输更加方便,因此上,商人和工厂主们反倒获益更多。
一道道圣旨颁行天下,整个大明朝开始动起来,真的是人心拧成了一股绳,一致对外一致对老天爷。
朝会解散,各地督抚怀着精气神儿,怀着一股干劲,纷纷归回本地,开始执行未雨绸缪计划,同时,魏忠贤的锦衣亲军和东厂太监,配合御史们也纷纷奔赴各地,监督计划执行,监督各地官员操守。严厉打击贪污腐化,严厉打击可能激起民变的土豪恶霸行动,大明的吏治竟然为之一清,地方也见太平。这立刻获得了无数百姓的拍手称快,原本百姓对这个朝廷的心中怨恨,也转变成对这个朝廷充满了希望。
而毛文龙隐藏在整个大明朝廷,对抗天灾的未雨绸缪计划中自保的未雨绸缪,也就自然而然的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