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成王败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相禁不住念出声音来了,一边念一边摇头。

    看了看身边同样诧异的副主考,王相再次开口了。

    “这不可能啊,一个乡试的考生,居然有着如此的认识,莫说是乡试考生,就算是那些在地方为官多年的官吏,也不一定能够有着如此的感悟。”

    “大人,下官以为,能够有这等的认识,才是真正明白了大人出题之意思,下官看前面几篇不错的文章,虽说对大人的意思有所领悟,可还是失之于狭隘,或者是泛泛而谈,或者是过分的针砭时政,却未能全面认识,唯有这篇文章,涵盖意思是明确的。”

    王相忍不住点头。

    “说的是,文辞平和,没有丝毫偏激之意,且指出为官之重要,更是要求为官需为百姓做主,好一个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话足以令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吏抱愧。”

    王相有些激动,说话的言辞也犀利了一些,表露出来御史的职业习惯,其余人倒是不好开口说什么了,其实按照众人的认识,这篇文章整体思路和言辞都是平和的,其整篇文章的中心,就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娓娓道来的,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延伸到加强个人之修养,明白百姓之不易,明白为官之不易,能够在短短的一千多字之中,清晰的表露出来如此的思路,非常不简单了。

    八股文之中,出现这等近乎于白话的语句,这是不多见的,可正是因为不多见,如此道理明晰、朗朗上口的语句,才会引发特别的关注。

    王相看了看众人,也明白自己是激动了一些,总算是看到了一篇好文章,这内心的喜悦是忍不住的,而且刚刚王铎想到了自己在崇祯元年的时候,给皇上上奏的奏折,那份奏折的言辞是很犀利的,丝毫没有转圜,若是当时能够看到如此的文章,在言辞上面稍稍平和一些,也不至于在朝廷之中引发那么多的轰动。

    “刚刚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有些忍不住,说了题外话了,诸位见谅,这篇文章我看的确是不错的,高屋建瓴,且能够娓娓道来,让人看上去就很舒服,最为关键的还是全篇虽然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话语,却时时刻刻都透露出其含义,这等引而不发的功力,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王相这样说,副主考倒是可以开口了。

    “大人,下官也有此等的感受,下官以为,这样的文章,就算是放到南方去,那也是出类拔萃的。”

    “的确如此,我没有想到,陕西居然有此等的人才,见地如此的深刻,可不要小看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句话,其蕴涵的道理,越想越是深远啊。”

    “大人说的是,这近乎于白话的词句,乡试之中几乎不会出现,也不知道是哪一个考生,居然会表露如此的话语。”

    “我看这值得提倡,这些天以来,我们不知道看了多少的文章,都是引用古今圣贤之话语,这些放之四海皆准的论述,谁也不好驳斥,可谁看着都不舒服,古人早就说过了,考生还拿来说干什么,自身没有丝毫的创意。”

    王相说到这里,老毛病又出来了。

    “奇怪啊,乡试的考生,都是生员的身份,几乎都是在家苦读之学子,怎么会有如此的认识,莫不是哪个士大夫家族的子弟,自小就耳闻目睹。”

    同考官只能够苦笑了。

    “大人,下官觉得这篇文章很不错,当作为重点,届时大人确定名次之时,可以此篇文章作为标点。”

    “好,就这么办。”

    王相回答的很干脆。

    乡试之中,所谓作为标点的文章,那就是在阅卷结束之后,以这篇文章作为衡量的标准,看看有没有能够超过这篇文章的,一次来确定乡试最终的名次,毫无疑问,能够被作为标点的文章,一定是很突出的文章,至少被选中是毫无问题了。

    尚未到戌时,所有第一场考试的文章,全部看完,遴选出来的文章,达到了一百五十篇。

    解析来同考官没有歇息,他们开始看第二场和第三场考试的文章。

    第二场考试的文章是判词,第三场考试的文章是策论。

    这类文章的考试,主要是看考生对诏、判、表、诰等官样文章是不是熟悉,毕竟通过乡试之后,原则上就可以入朝为官了,若是对官样文章什么都不知道,那就是大笑话了,这类文章不需要仔细看,只要看看格式是不是合适,若是有错的离谱的,也会挑选出来,最终拆封之后,看看这么考生第一场考试的文章是不是选上了,若是选上了,很有可能被淘汰。

    第三场考试的策论,同样是有关对官样文章是不是熟悉的,当然与第二场考试不一样,若是有考生能够在策论文章之中,提出来标新立异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那么这样的文章也会被挑选出来,最终拆封之后,看看这名考生第一场的文章是不是被挑选上了,若是没有选上,可以找出来看看,若是名额方面还有空缺,很有可能被选上的。

    不过这样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不管是第一次参加乡试的考生,还是多次参加乡试的考生,都是熟悉这方面文章的,做文章的时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符合程序,不写出来什么过激的话语,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十天时间过去,阅卷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确定录取之人的阶段。

    这个阶段,内帘官的职责重很多,相比较来说,同考官就要轻松一些了,按照规矩,主考官与副主考商议之后,大致确定下来名次,以及被淘汰的文章,诸多的同考官对这些文章基本都是熟悉的,他们若是没有异议,那就表示通过,他们若是存在异议,可以直接提出来,又主考官或者是副主考做出解释。

    当然最终还是以主考官的决定为准。

    这样的讨论一般都很轻松,同考官心里有数,哪些文章可能被淘汰,他们基本明白,因为这些文章都是他们挑选出来的,不出意外情况,差一些的文章总是会被淘汰。

    至于说谢元和亚元,那就不好说了,主要看主考官是什么认识,这方面就算是副主考,都难以改变主考官的决定。

    王相还是很民主的,连续几天的时间,与副主考一起,和四位同考官商议,当然王相和副主考基本统一了看法,只是看看同考官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见。

    确定名次的过程很是顺利,只是最终确定乡试谢元和亚元的时候,同考官没有参与,副主考也没有参与,这是主考官需要确定下来的事情。

    阅卷全部结束的那一天,王相自己掏出银子来,吩咐军士到外面去买些肉食,也买来了两壶酒,他与副主考和同考官一起饮酒,此刻王相当然记得考试之前宴席之中的不愉快,或许发榜之后的鹿鸣宴,他应该与陕西巡抚李应期沟通一番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青楼() 
从贡院出来之后的放松,不是真正的放松,因为每个考生都在琢磨自己的情况如何,任何的一个考生,都认为自己是能够高中的,乡试已经发挥出来最好的水平,但每一次的乡试,失望的总是九成以上的考生。

    参加乡试之考生,都是有着生员身份的,不管是廪膳生员、增生还是附生,严格说起来,信心不足的是那些附生,但也要看是哪一种情况,若是多次参加乡试的附生,其一鸣惊人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等待发榜的日子,考生也是形态各异,从贡院出来,胡吃海喝一顿之后,有的在家中或者客栈安静的看书,哪里也不去,等待乡试发榜,有的则是三五成群的出入酒楼和青楼,似乎是想着将在贡院里面吃得苦补回来。

    考生的年龄不一,年纪大的很多,五六十岁的老人参加乡试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所谓物以类聚,生员之间的交往,还是要看一下年龄,年轻人很少与老人一起,毕竟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的。

    在太白酒楼与陈明惠、叶开儇等人大吃一顿之后,吴帆徽打算呆在客栈里面,哪里也不去,等候乡试发榜的日子,他认为自己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不过这也说不清楚,毕竟参加乡试的有两千多人,能够上桂榜的只有九十八人。

    不过吴帆徽想着安静的打算,注定要泡汤,陈明惠和叶开儇两人都是闲不住的人,每日里都来邀约,要么是出去走走,要么是到其他的酒楼去吃喝,自然住在四海楼一些熟悉的生员,也是要参加的。

    吴帆徽在所有生员之中,年龄最小,还不到十六岁,也是所有生员之中,唯一没有订亲之人,如此的年纪就成为陕西的小三元,当然受到很多的关注,不过这没有订亲的事情,倒不是什么好事情,人家听闻的时候,脸上都会出现奇怪的神情,要知道吴帆徽是廪膳生员,这样的身份订亲是没有任何阻碍的。

    吴帆徽只能够不停的解释,说是自己沉湎于读书,年纪尚小,没有想到这些事情,这样的解释,大部分都是相信的,若不是拼命的读书,怎么可能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成为小三元。

    但陈明惠和叶开儇根本不相信,两人私下里和吴帆徽交谈的时候,阴阴提到了,米脂县那个地方,怕是难有姑娘真正配得上小三元。

    吴帆徽是非常警惕的,因为陈明惠和叶开儇两人都很关心他的亲事,这种关心有些过于的味道了,要知道陈明惠可是士大夫家族的子弟,莫不是想着为他吴帆徽说媒,企图从家族之中找寻好的姑娘。

    吴帆徽的家族,与陈明惠的家族,差距肯定是很大的,所以这样的亲事,吴帆徽有高攀的味道,这样的情势他不会接受,当然他吴帆徽乡试高中了,那是另外的情况。

    “谦珏兄,这些日子我们也到过好多的酒楼,都是差不多,今日我们去另外的地方看看,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