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成王败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纸上谈兵,府试就是这个意思,你不可能去指挥千军万马,不可能做出什么决定,你只能够在白纸上面写下一行字,决定自身是不是能够通过府试,是不是能够取得很好的名气,其他的都与你没有关系。

    吴帆徽的观点,必须要符合朝廷的观点,必须要符合知府大人的观点,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真正取得好的府试成绩。

    其实吴帆徽不用操心那么多,就算是他随便的写下文章,堆积古人的观点认识,只要言辞华丽,同样能够经过府试的,毕竟他是县试案首,而且留给了知府大人深刻的印象,通过府试没有丝毫的问题。

    可吴帆徽还是不想这样做,既然做事情,就是要尽最大的力量。

    思索了足足一个时辰的时间,脑子里面想清楚之后,吴帆徽才开始动笔,他压根不会想到,近五百的考生,唯独他一人从剿灭农民起义军需要实施仁政的角度写下了这篇八股文,以至于他的文章很轻易就被关注了。

    三天的府试,吴帆徽吸取了县试的教训,他不会提前交考卷,就算是已经写完了文章,也是静静坐在考棚里面,等到时间结束之后,有专人来糊名。

    第二场和第三场的考试,吴帆徽感觉到比较的轻松,而通过第三场策论的题目,吴帆徽更是断定了自身判断的正确。

    第三道策论的考题同样出自于《论语》,乃是《学而》的第二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很少见,不喜欢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物,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这道题目,与杂文的题目如出一辙,好比是一个提出来观点,一个就给与了证实,老百姓不是无缘无故想着造反的,都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故而各级官府采取仁政,一定能够平息此事的。

    吴帆徽只能够按照这个观点写八股文,同时一定要符合朱熹的《四书解析》里面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四书解析》里面倒是很好找。

    只是在写这些八股文的时候,吴帆徽自己都感觉到了肉麻,乱世已经到来,迂腐的读书人还在嘴里高喊着什么仁政,难道你可以到辽东去用嘴喊着仁政,让后金放下屠刀,难道你能够嘴里喊着仁政,就让农民起义军烟消云散。

    都是一些糊弄人的观点,也正是这些糊弄人的观点,决定了朝廷应对农民起义军的态度,让崇祯皇帝最终自食恶果。

    说到底,崇祯皇帝没有什么真正的能力,做一个普通的王爷享受生活还算可以,可是做一个皇帝,那就差的太远了。

    六月初七,申时一刻。

    吴帆徽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了贡院。

    考试结束,贡院不会继续提供麦饼了,下午的吃食需要自己负责,连续三天的麦饼,吃的吴帆徽反胃,麦饼这东西要配上小米粥,不过想想延安府各地遭受的灾荒,想想那些道路上的流民,吴帆徽还是不好意思的,能够有麦饼吃就算是很不错了。

    回到客栈,掌柜早就是笑脸相映了,吩咐伙计马上打好水,让客官好好的洗漱,同时吩咐伙计,厨房的饭菜已经备好,等到客官洗漱完毕之后,马上就端上去。

    掌柜还特地嘱托了,这顿饭客栈结算,也就是请客的意思,不需要客官自掏腰包。

    端进房间里面的菜肴有四盘,一盘卤牛肉,一盘五花肉,一盘蚕豆,一盘炒青菜,还有一壶酒,至于煎饼和小米粥,那是主食了。

    看样子这个客栈掌柜还是很实在的,吴帆徽不过是一个少年,吃不了这么多的菜,喝酒也是一个人,其实就这小米粥吃煎饼,就可以吃饱了。

    这顿饭,吴帆徽吃的很慢,也试着喝下了两杯酒,通过府试是没有多大的问题了,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院试,只有通过了院试,取得了秀才的功名,才能够算是迈出了入朝为官的第一步,乡试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族长吴缅清曾经告诉他,就算是陕西,每次参加乡试的秀才也有上千人,其中能够通过乡试、取得举人功名的秀才,不会超过百人,也就是十人之中都不一定有一人被录取。

    考中举人,就算是不能够通过会试,也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接着在吏部备案,等到从国子监肄业之后,被吏部派遣到地方上做官,只不过一般都是从八品的县丞。

    当然也有没有进入国子监的举人,一直都热衷于会试,非要谋求一个两榜进士的身份,那样前途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算是三甲进士,外派至少都是七品知县,只是地方的好坏不好说,北方的进士,很少有能够被派遣到南方的富庶之地去担任七品知县的,南方的进士,要么追求留在京城,能够进入翰林院是最好,资格不够也要进入六部或者是都察院,要么就选择北直隶和南直隶等地为官,他们不愿意到北方其他地方做官。

    吴帆徽的目的,肯定是两榜进士,至于说今后如何的发展,那是很遥远的事情,路只能一步一步走,基础尚未打好的时候,想得再多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第六十二章 沮丧() 
府试结束,卷子达到了一千余份,延安府知府马懋才就是不吃不喝不睡,也不可能看完所有的卷子,第一场考试贴经的试卷,他是不需要过目的,这样省去了近五百份的卷子,这些试卷都是有关背诵默写的,比对四书五经的原文就可以了,凡是答对五道题目以上者,试卷会被放到桌上,其余的试卷则是放置在地上。

    地上的试卷也不是完全被淘汰的,按照老规矩,若是有县试案首的试卷,则会被挑选出来,其次就是第二场杂文和第三场策论文章写的很不错的,若是贴经完成了四个题目,也是可以过关的。

    贴经九道题目全部都答对之考生,试卷也会被单独找出来,只要后面两场的文章勉强过得去,同样能够被录取,通过府试。

    不过几年时间过去,尚未出现县试案首没有通过第一场贴经考试的情况。

    杂文与策论两篇文章,都需要仔细的斟酌,也就是需要逐篇仔细看,推敲里面的观点,首先看是不是符合要求,其次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不错的文章,近一千篇文章之中,大约会选出一百篇,第二场和第三场各有五十篇左右,最终由知府大人来确定,其实这一百篇文章,基本就是本次府试能够被录取和过关的考生所写的了。

    完成这个前期阅卷的,主要是府学的教谕,以及从各州县抽调的县学的教谕。

    当然知府大人首先会明确阅卷的要求,也就是对如何鉴别文章优劣提出来明确的要求,若是文章之中出现了知府大人提出的观点,那是必须要被选上的。

    十天之后,就要张榜,时间还是很紧张的。

    从六月八日开始,一直到十三日,一共六天的时间,是诸多的教谕阅卷的时间,从十四日到十六日,一共三天时间,是知府大人阅卷的时间,十七日则是知府大人确定通过府试之考生、以及写榜书的时间,这期间知府大人也会征求诸多教谕的意见。

    阅卷开始,马懋才放下了其他的事情,从开头就关注所有试卷情况了。

    马懋才内心是有想法的,他在延安府担任知府也是三年多时间了,一直都很是不顺,人家南方的知府日子过的很是滋润,下面的孝敬也很多,他这个知府与南方的同僚比较起来,那就羞于见人了,没有办法,延安府所辖的州县太穷了。

    更为恼火的是,接连的灾荒,以及农民的暴乱,让他心力交瘁,巴不得早些离开这个地方,哪怕是到京城的某些清水衙门,日子也舒服很多的。

    知府任期一般都是三年到五年左右的时间,二月末的时候,吏部和都察院考察京官,结果有一百多名京官不合格,其实四十多人被降一级调到地方上任职,年纪大的、身体不行的有三十多人致仕,闲着不做事光拿俸禄的近二十人被罢免,还有被查处贪墨的官员八人,直接革职,且投入到大牢之中。

    考察京官震撼了地方上的官员,他们想到的不是京官出现了大量的空缺,而是考虑朝廷接下来是不是会对地方官员进行大规模的考察,也按照京官这样处置。

    皇上登基之后,励精图治,不仅仅是彻底剿灭了魏忠贤及其同党,而且也在朝廷之中大规模的考察官员,力图改变以前朝廷涣散的局面,皇上还在去年底的时候,诏令会推阁臣,也就是由朝廷诸多的官员推荐内阁大臣。

    这些举措,带给地方官员的,不完全是惊喜。

    马懋才就很是沮丧,他在延安府三年多时间,没有任何的政绩,甚至连地方上的稳定都难以维持了,被迫给朝廷写去奏折,详细描述了延安府各地遭受灾荒的情况,恳请朝廷救济延安府各地的百姓,言下之意推卸延安府出现农民暴乱的责任。

    其实这些年以来,地方官员本就没有做多少的事情,天启年间,朝政风云变化,魏忠贤得志,千方百计打压不听话的官员,依附的官员居多,也有不少官员毫不畏惧,与魏忠贤对着干,皇上登基之后,彻底剿灭魏忠贤,但魏忠贤余党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一直到朝中有大臣冒死上疏,言魏忠贤余党为祸更甚,皇上于是下定决心,彻底剿灭魏忠贤余党。

    这一切的变化太快,魏忠贤余党被剿灭,原来遭受魏忠贤打压的东林党人,好像开始得志了,很多都是官复原职,不过局势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内阁大臣如同走马灯一样调整,地方官员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攀附哪一位内阁大臣,或者攀附哪一位朝中有实权的官员。

    官场历来都是上下一体,你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