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雄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非常出色,而中国军队正是这方面的反面典型,所以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经常遭到日军伏击,相反,国军很难伏击到对手。另外一方面,日军的部队无论是战斗力还是作战意志,都远强于一般的中国部队,即便能伏击得到,也很难短时间将其歼灭。

    也就是许鸣的第5军属于国军有数的精锐,如果拿一支战五渣的杂牌,许鸣是不敢这样玩的,最多在日军的后方打打游击,搞搞骚扰。

    许鸣的指挥部设在一个刚刚挖掘好了的防空洞里,里面的桌子也是刚刚制作的,木头上还残留着青皮的味道。许鸣看着桌子上1:50000的军事地图,两眼眨也不眨,在思考着什么。

    “报告,南宁来电。”

    “念!”

    “最新消息,敌军第15师团已全部上岸,一部在一周前到达南宁,前段时间接应第中村师团即为该部日军,另一部敌军携带重型装备,一面修筑公路,一面前进。此外,第17师团正在钦州上陆,可能于近期沿邕钦公路运动。”

    报告没有日军的具体兵力和行动,但也只能这样了,日军的保密工作十分出色,想对他们的动向有明确的了解是不可能的。

    许鸣立刻召开战前准备会议,通讯兵开始召集团长以上军官,傍晚时分,参谋处第一处长车藩如,第201师师长黄百韬、副师长唐云山、参谋长孙鸣玉,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副师长胡家骥、参谋长孙鸣玉,副参谋长兼装甲兵团总指挥官戴安澜、装甲第一团团长彭璧生,第二团团长谢蔚云等全部出席,防空洞里,显得有些拥挤。

    众人轮流看了这份电报,许鸣问道:“你们看看,有什么打算?”

    郑洞国首先发言,道:“军座,诸位,我建议派出一部,骚扰敌大塘地区,将敌诱至小董与百济之间的山区,然后歼灭之。”郑洞国一边说,一边用一根树棍做成的指挥棒指着墙上的地图,道:“这里的山区丘陵纵横,地形十分复杂,尤其是西北边山高林深,敌人一旦进入这个区域,我军以有力一部切断其退路,即可形成袋中捕鼠、关门打狗的态势。”

    小董和百济之间,属于钦州西北地区,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山峦连绵、峰峦重叠,是十万大山的余脉,确实适合部队伏击,不过许鸣觉得郑洞国的计划太过理想化,果然,201师参谋长,年仅25岁的孙鸣玉站起来反驳道:“郑师长,这次我军的行动必须要将敌人的援兵歼灭,按您的计划,很难诱到敌人的主力部队,一旦只是消灭了几百个鬼子,恐怕会暴露我军的战略企图。”

    戴安澜也不同意,“郑师长,这里的地形太复杂,根本不能容许大部队作战,另外,我的装甲兵团也发挥不了优势。”

    郑洞国的脸色有些灰暗,昆仑关之战他的仗打得不甚理想,让他憋了一口气,没想到现在他一提出自己的意见,几乎遭到所有人的反对,他朝许鸣看过去,许鸣对他点了下头,道:“郑师长的方案可以考虑,一会参谋处以郑师长的意见,拟定一条作战方案。”

    这是很委婉的否决,如果许鸣想采用郑洞国的计划,就不会把这交给参谋处拟定,直接就可以在这次会议上制定。

    戴安澜刚反驳完郑洞国的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计划:“军座,我认为这次的作战,必须要充分发挥坦克的优势,我建议将战场选择在那水和那马之间。这里是平原,地方很平坦,如果我军在这个区域实施大范围机动,发挥我装甲部队之运动与火力优势,将日军主力捕捉消灭在这一区域。”戴安澜同样拿起一根树棍,指着地图上道:“为诱敌深入,我军以可以采取刚才郑师长的办法,派出一部对敌军攻击骚扰,然后撤退到这里,我建议部队可以这样布置”

    许鸣笑了下,“衍功,看来对装甲部队的作战很有研究。”他看到郑洞国的脸上有不以为然的表情,道:“郑师长,你看戴副参谋长的计划如何?”

    郑洞国的反驳非常有力,“戴副参谋长,你如何能保证敌军会进入到伏击圈,这里是平原,连100米以上的山头也没有,我军数万人的部队根本无法隐蔽,一旦被敌人发现,我军至多能形成击溃战,而无法形成歼灭战。”

    戴安澜的计划和上条一样,被许鸣交给参谋长拟定,众人知道,许鸣也不赞同这个方案。

    许鸣将目光看向黄百韬,黄百韬站了起来,“军座,诸位,我建议派出精干部队在日军通过的必经之路上隐蔽观察,根据敌人的行动,再采取对策。”

    “时间来的及吗?即便能观察到日军出动,我军在这里出击的话,能否追击得上日军,还有,在这种情况我军的各个出击部队如何协同作战?”和郑洞国、戴安澜一样,黄百韬的计划同样遭到反对。

    其他人也开始提出各种作战方案,但无一能得到一致认可,有的人提出在公路两侧设防,但同样无法隐蔽部队;有人认为可以直接进攻大塘,这是日军的中转站,日军必定来救,这个计划连许鸣都当面否决,这已经不是伏击战,这是攻坚战和野战,违背了当初许鸣的战略构想。

    有人开始看着许鸣,希望他们的军长能够想出一个办法,不过许鸣只是听着他们在说,不发一言。

    一个通讯参谋走了进来,道:“报告军座,第66军陈军长来电。”

第292章 邕州会战(50)() 
许鸣没有同意下属们的意见,主要是觉得他们的作战思维过于套路化和理想化,这是国军高级将领的通病,不仅仅是他们,连蒋介石、阎锡山、白崇禧等决策层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指挥打仗,千万只顾打自己的如意算盘,而忽略了对手的抵抗。

    事实上,许鸣在10天前的宾阳军事会议上就考虑了如何打援这个问题,当初他的第一想法是将坦克部队埋伏在公路两侧,等日军主力部队到达后,实施全面围攻,不过他经过反复思考,否决了这个方案,几万人想埋伏在公路两侧不被日军发现是很困难的,如果将部队布置在离公路较远的地方,战斗打响后又难以及时运动到指定位置。伏击战,一定要在战争初期迅速击破敌人的防线甚至对其实施分割包围,不然,最多能取得击溃战而非歼灭战。

    当然也可以派出一部分诱敌,把鬼子部队诱到预定位置实施围歼,许鸣甚至还进行了一番详细的策划,先派出一营兵力,诱一个大队几百鬼子,然后让一个团将其包围,但并不予以歼灭,等鬼子的援兵来在做第二个埋伏,如果敌人来一个联队,自己出一个师应对,把鬼子的援兵再给围了,最后鬼子定然忍耐不住,应该会出动所有兵力,而自己也动用手上的王牌,戴安澜的装甲部队

    但问题和前面的类似,这个计划太复杂,也太理想化,上面的三个步骤,任何一个出现差错就可能让整个计划泡汤,打仗必须要考虑敌人最顽强的抵抗措施,比如,敌人的部队预先发现了伏兵,那只能形成击溃战;或者日军虽然被围,但不是固守待援,而是乘夜色逃跑,那很会形成追击战;还有可能日军发现来敌是中国军队第5军,干脆来个坚守不出,让你进行一场攻坚战。

    许鸣和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进行了联系,想了一个办法,这次66军军长陈骥来电,就是奉了张发奎的命令。

    “南宁许总指挥,第159师已到太平、上井一线,与一部日军发生遭遇,第160师到达旧州,必要时,可按要求,采取攻势行动。”

    太平和上井位于旧州与百济之间,百济离日军邕钦路的枢纽大塘镇只有30公里,这30公里可不是山路,而是一条公路,是广西省道的一段,中国军队如果用车辆的话,一个小时就能到达!

    说到广东的部队已经到达旧州,众人隐约猜到了许鸣的主意,车藩如道:“军座,您的意思是让陈军长的部队进攻百济,让他们将敌军诱出来!”

    许鸣点点头,“我们出马,日军极可能警觉,我们号称战略预备军,在敌人的后方出现,板垣岂能不多加防备?但广东的部队就不一样了,日军定然主动出击,企图将其一举击溃。”

    黄百韬道:“军座,我看可以这样”

    ************

    南宁,日军侵华南支那方面军司令部兼第五军司令部,板垣征四郎看着桌上的沙盘,脸上捉摸不定。

    中国军队对南宁的围攻已经超过了一周,从这一周的战况来看,对手的攻击显得很不专业,中国军队在正面的进攻显得有些激烈,双方的士兵甚至在局部地区展开了白刃格斗,但在两侧的进攻,显得不太紧凑。

    攻坚战,必须要步步压缩对手的防守区域,最好同时切断守军的退路,在正面进攻的同时,两侧必须给予强大压力,但沙盘上,两侧的几个阵地无一丢失,只出现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甚至不能说战斗,仅仅是敌人连营级别的骚扰。

    如果是两年前,哪怕是一年前,板垣征四郎都觉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支那人就是这个水平啊,要是连攻坚战都会,那还进攻什么中国?但现在的他,在龙津和昆仑关接连大败,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骄横,反而他能感觉对手不同寻常。

    敌人的指挥官许鸣绝不是这个水平!要么是敌人的指挥系统出现问题,要么是许鸣另有策划!

    板垣征四郎没有意识到对手会围点打援,中日战场上还没有这样的战例,而且,要半路伏击日军援兵,必须渡过邕江

    正当板垣征四郎苦思冥想的时候,一个电报传来。

    “司令官阁下,钦州西北百济方向,发现支那军,从番号上,是支那广东第64军。”

    板垣朝参谋长田中久一看去,田中回答道:“司令官阁下,百济只有一个大队防守,大塘有1个联队。”

    第15师团已经全部抵达南宁,前天第17师团也有一个联队在防城上岸,等这两个师团到南宁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