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雄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和自己部队有太多的不足,明光之胜最后是侥幸行险。

    当然这也有避其锋芒的一面,他才27岁,就当上了师长,还“一师七青章”,风头一时无二,这绝非好事,有必要谦逊低调一点。

第七十三章 六安整训() 
六安的省立第一临时中学,樟树浓翠欲滴,微风吹过,香气吸鼻,旁边不时点缀着盛开的月季和白晶菊;一幅美丽的校园风光,但是从校门口通向大礼堂的道路上,,每隔十余米却竖立着一个士兵,清秀的校园,严肃的警卫,显示今天的与众不同。

    道路旁来了一大群军人,这些都是第107师连长及以上军官,他们来这里可不是和学校举办胜利联欢的,师长许鸣准备在这里宽阔的大礼堂召开一次彻底的整军检讨会议,梳理整改两次明光之战出现的问题。

    这段时间士兵放假,但许鸣和参谋处以及营长以上军官没闲着,这份检讨方案里面涵盖了部队从淮南组建到第二次明光之战的问题。

    许鸣首先做了开场白,“我知道有些人不解,仗不是打胜了吗?以后照着做不久行了?可我要说,没有一成不变的对手,也没有永远能赢的战术,如果我们不改变,不整改,现在敌人的失败,不久的将来就会来临到我们身上!”

    许鸣把这些问题归纳为大类。

    第一是工事问题,这次107师能完全阻止日军,工事发挥了极的作用,军委会甚至专门向各战区发出电文,要求其他部队构筑工事时参照“许鸣式堑壕法”。但就这样,工事依然大有改进余地,

    “地堡的建设过大,最大的地堡里面里面能装100多人,现在发现完全没有必要,数据表明,日军伤亡的大部分是被我军的小地堡杀伤的,缴获的战斗详报和第13师团作战日志等文件显示,隐蔽的二三个人的小型掩体甚至单兵掩体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以后除非特别要求,工事的人数不许超过20人。”

    “交通壕还不够多,开战前我和大家一样,觉得不少了,可日军用飞机和重炮一封锁,咱们的援兵就上不去……。

    “工事伪装的不够,尤其是对空伪装,以后的伪装要第一考虑对空伪装问题。”

    ……

    第二个问题是士兵的技能问题,炮兵除了当了回诱饵,什么用没起;士兵在于日军拼刺时,一个的失误就是第一下动作太猛,日军一旦避过,反击就很致命,被缴获的日军战斗详报毫不留情地说:“当面之支那军虽勇敢顽强,但刺杀教育极不规范。”这是非常客观的评价。

    士兵在射击的心态也有问题,和刺杀战斗时企图将敌人一击致命一样,非常的急躁,有的士兵很远的地方就开枪射击,既暴露了自身位置,又虚耗了许多弹药。

    ……

    这些问题属于单兵技能问题,不难发现,却不好整改,许鸣只有在训练和演习对抗中逐渐予以加强。

    许鸣说累了,张少舫接着说,“第三个问题是部队联络问题,用狗联系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伏击两角业作的时候,各部队就各地为战,通讯营最多只起到通报消息的作用,没有把各部队联系起来,我部队协同作战差的问题,通讯方面要负主要责任!下一阶段的训练演习,通信部队要反复演练火线下通信的保证,线路的抢救,信的协同,夜间战斗的通讯保障。

    ……

    “第四个问题是军官问题,这个问题喜忧参半,我们的军官非常的优秀,从师长到下面都亲临一线指挥,营团长甚至上火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军官伤亡太大,是军官伤亡后怎么办?一旦部队主官伤亡,部队战力立马大大下降。连长伤亡,副连长往往不能控制部队,战力只剩下一半,副连长也伤亡了,部队立刻就崩溃了!进攻往回跑,防守守不住!以后军官必须指定战场代理人,而且要保证代理人能管控部队。”……

    严密的论证、鲜血的事实、数据化的支撑材料,人都用心地听着,底下一片记笔记刷刷的声音。许鸣从来不把下属当做执行命令的工具,他不仅要求,还常常告诉他们要求的原因,这往往使下属非常的信服。

    除了解决问题,许鸣还打算在编制上进行,主要是针对基层的作战编制,当时**普遍采用德国魏玛陆军以前的编制,将班分为射击组和突击组,前者担任火力掩护,一般4…5人,后者担任阵内战,一般8…9人,这种编制非常先进,但许鸣在实际应用中却发现很多问题:无论是射击组还是突击组都无法使机构效率最大化,比如突击组的8…9人只能发挥4…5人的作用;4…5人的射击组只能发挥2…3人作用。

    为什么会这样?许鸣找到了原因,中国当时的士兵和基层的班长和副班长,和德国人相比,素质和程度相对低下,尤其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过大的编制无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他用演习做了考证,一次进攻,8…9人能完成的突击任务,4…5人一般也能完成;同样,4…5人的射击组,用2…3人也能基本完成任务。

    许鸣的应对措施是在班以下设立“伍”,伍长由上等兵担任,辖士兵2名,这样一个班下面将会有3…5个“伍”,能充分发挥最小战斗单位的效力,这种编制在当时的中国是一大创举。

    许鸣要求这些问题和编制必须在6月中旬整改完毕,下面纷纷感到为难,张少舫在会上皱着眉头道,“师座,一个半个月时间太短了,军委会给了我们半年时间修整,不如以半年为限,分成3期整改。”

    参谋长的观点得到一致认同,许鸣一看,几乎没有人反对,他一时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6个月的时间都很紧凑了,有的属于技能问题,比如步兵的拼刺刀,普遍技术不行,心态过急,从缴获的日军卫勤部门资料的统计显示,双方拼刺刀交换率是1:7,这哪是几个月时间就能改得了的;1年时间也未必够呀。

    许鸣见正常的理由已经说服不了别人,干脆抛出不负责任的判断,“军委会一贯说的好听,给我们半年时间,要是前线告急,什么部队都填上去了,我个人的判断,6月中旬前可能我们就要参战,我们必须在这之前做好战前准备。”

    这个说法也不是一点根据没有,军委会当初是要把107师调出5战区,到衡阳休整,但李品仙强行留下,李品仙的本来打算是将其作为战略预备队使用,免得关键时候要不到如此强的部队,但这给107师众将校的感觉,就是他们确实有可能在近期参战。

    众人不言语了,许鸣对时局的预测一贯让他们信服,真要在6月中旬就作战,问题没解决,会大大影响到作战,三个团长也站起来一一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部队随后开始紧张的训练和整改,每周还进行一次演习,藤幕华原来的日军少佐藤泽光之介还以日军的背*景组织对抗演习的实战性大大提高。

    一个小土坡上,在烟雾*弹的掩护下,一群士兵分成各个小组相互掩护地向山头冲锋,步兵后面,是协同的工兵。

    进攻的部队几乎是踩着弹着点向前突破,残存的火力点被迫击炮和工兵的爆破组接连消灭,眼看阵地就要得手,正准备向纵深发展。突然,自己的后方一发炮弹打来,正落在尾追对手的部队身边,一个排长一愣,才想到自己现在应该是“阵亡”,以炮弹为中心,15米半径内的士兵只好无奈地躺下,表示“牺牲”。

    “妈的,又是最后环节出了问题!”许鸣怒冲冲地把望远镜往卫兵手上一塞,快步走回指挥部。

第七十四章 狙击战术() 
第二天的演练,情况稍微好了些,步兵有了攻击重点的意识,部署兵力也有针对性的,炮兵也将观测所送到前线,虽然掩护射击和超越射击仍然时不时危及友军,但这种问题是双方的默契问题和能力问题,而在态度和意识上已经有了不小的改进。

    张少舫看见许鸣这些天一直没休息,除了基本的迎往交际外,一头扎入部队的训练中,有心要宽慰,“师座,咱们的进攻在**系统中已经很不错了,以前的113师,是东北军的部队,打仗时也是一声令下,全部往前冲。”

    如果矮子里面拔将军是不错,当时很多军官连基本的战术素养也没有,片面强调部队的勇敢与牺牲精神;只知道死冲硬打。许鸣可不希望他的部队在日军的精准射击和炮空攻击下死伤惨重,说道,“这是内战时的水准,甚至是清朝时期的水平,我们的部队即便做不到德军的完美,也必须做到日军的优秀。”

    “师座,您觉得我军现在和日军相比,能否相当?”

    “差不多,小鬼子的协同确实不错,但在装备上也一般,打仗比我们还依赖精神。”

    “师座,我看明天的演习应该这样…”

    问题一个个解决,部队间也逐渐在演练中找到默契,但许鸣总觉得他的部队还缺少些什么,或者说他的部队还要增加新本事。

    说到增加新本事。许鸣第一个想到的是德国的闪电战,第二次大战中,德国人用这种先进的战术在初期狂虐英法苏等盟国,特别对装甲部队的使用有革命性的改变,但许鸣分析了中国方面的实际情况,闪电战在中国没有发挥的可能。

    战略战术都建立在自身的能力之上,德军强大的参谋能力,高素质的军官阶层,完善有效的通讯联络,步兵、坦克、飞机的完美协同,使德军成为一架完美的战争机器,这些条件,中国一个都没有,许鸣不得不把这个念头深深地埋葬起来。

    许鸣想的是另外一种战术,狙击战术。

    狙击战术古代就有,比如用冷箭杀伤敌人,近代狙击战术应用最早的是美国内战,一战时期应用得比较广泛。但在许鸣看来,即便是一战时期的狙击战术也有极大的局限,狙击手完全属于步兵编制,和坦克属于步兵补充一样,狙击战术在当时无论是编制上,还是从战术思想上,都没有独立的成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