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明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月顿时来了兴趣,让兄弟二人表演一番,这些寓言通常用一问一答的故事说出来,配合上他们妙趣横生的表情,的确挺有趣。

    算起来,这小说家最能代表战国平民社会的四方风俗,但却因为世上的士大夫将其视为小道,并不重视,所以最终绝灭,不过汉乐府的故事里,依然有他们的影子。

    等对他们了解得差不多了,明月也道明了自己的意图。

    “二位可愿入我府邸,做我的门客舍人?”

    看兄弟俩面面相觑的模样,明月强调道:“若二位能为我办事,便可做那种食有鱼,行有车,还有一份俸禄房宅的上宾!”

    有公子封君招揽,不用再在街头巷尾风餐露宿,纪叔齐面露惊喜,正要答应,纪伯夷却有些犹豫,拦着弟弟道:“公子,小人兄弟并无过人之技,既不能为公子游说君王,也不能持剑杀入,凭什么得到上宾待遇?”

    明月大笑起来:“我要的就是汝等的能说善道,还有对临淄街巷的熟悉。我有一些故事,想让二位去说与临淄百姓听……”

    ……

    七月初八,长安君遇刺后第七天。

    临淄朝堂和士人圈子里,因公羊派突然跳出来大呼“复仇之义”,主战渐渐压倒了和平派,占据上风。而原本对朝政漠不关心的民间,也因为一些故事在市肆里闾的流传而群情激愤起来。

    “少康复国”、“赵氏孤儿”、“夫差破越”、“勾践灭吴”,一个个与国仇家恨相关的故事突然在临淄城走俏,纪伯夷、纪叔齐两名小说家开始在各个地方讲述这些事迹,他们马不停蹄,数日之内,稷门外、庄岳之间、赛马场旁,都有他们的身影,每次都可以通过敲响铜锣,吸引大量百姓围观。

    刚开始时,齐人还只是看热闹的心态,但渐渐地,他们的情绪被这两名小说家的故事牵引,开始为之喜,为之悲。

    说到太康田百日不归而失国,齐人恨恨跺脚,说到少康得以受庇护于有虞氏,这才松了口气,等说到他打败残暴的寒浞,让夏后氏复国,齐人拍手称快……

    而接下来,“夫差破越”和“勾践灭吴”两个故事,巧妙地将昔日之吴越比作如今之齐燕,引发了齐人更大的共鸣。

    最后,二人还留下了“吴不亡越,越故亡吴;齐不亡燕,燕故破齐。齐破于燕,吴亡于越,此除疾不尽也……”的感慨,这种巧妙的借古喻今,引发了齐人中有识之士的深思。

    有对朝事有所了解的士人便站出来说道:“今燕国跳梁,伐赵北境,此诚齐国大败燕国,报国仇的大好时机啊!”

    燕惠王和骑劫在齐国的暴政,才过去了十五六年,齐人对此记忆犹新,纵使是年轻人,也听父母说起过那段难熬的岁月,顿时义愤填膺,如此鼓噪之下,还真有一些热血冲头的百姓跑到齐国雍门外的东西两观,请求齐王出兵伐燕!

    舆论开始发酵,随着两名小说家的故事越传越广,从临淄四面八方涌到雍门请战的士人、游侠儿、良家子、恶少年越来越多。

    等后胜听闻消息,站到雍门城墙上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但见下面坐着黑压压的上千人,全都穿着黑、白的丧服,静静地坐在宫门外!

    当后胜努力镇定,问他们为何要在此聚集,那些齐人顿首道:“请大王伐燕!复国仇家恨!吾等愿参军为技击之卒!”

    后胜连忙将外面的情况传到宫中后,齐王气得浑身发抖。

    “反了,反了!彼辈是想以百姓舆情要挟寡人决定军国大事么?”

    他准备让匡梁带卫士去将那些“妄议国事”的刁民驱逐,但大夫貂勃连忙劝阻,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当年周幽王不就是禁止百姓议论而失了人心的么?这舆情就像治水,可疏不可堵……

    “那该如何疏导?”齐王已经失了阵脚。

    齐相王孙贾劝齐王道:“大王,如今民心可用,莫不如准了彼辈之请,出兵配合赵国讨伐燕国,如此,则舆情可顺,被燕国所占的北地也能一并收复……”

    “汝等,汝等也欲主战!?”齐王大怒。

    “若真如此,那最高兴的莫过于赵人!”齐王田法章看得分明,虽然不知道这场主张舆情的源头是谁,但一旦齐国卷进去,最大的得利者,无疑是赵国。

    但形势如此,齐王有些骑虎难下了。

    就在这时,却有谒者通报,说平原君携带赵王、太后国书,又来齐国了,如今已经过高唐,进入齐境!

    齐王立刻明白,拖不下去了,自己跟赵国摊牌的时候,已经到了!

第137章 杀手锏() 
七月十一,长安君遇刺后第十日。

    “侄儿拜见叔父,数月不见,叔父依然神采奕奕!”

    稷门外,依旧是送平原君离开的小亭,明月带着随从在此,等到了他的再来。

    “我在邯郸数月碌碌无为,倒是侄儿,在临淄这段时间,可是搅动了满城风雨啊!”

    平原君依旧是大腹便便,笑容满面,虽然他与明月只以书信往来,但从简牍帛书的只言片语里,依然能感受到临淄水深。学术争端、朝堂争斗、合纵连横、阴谋暗杀,十六岁少年经历了个遍,而且几乎都以胜利告终,这就殊为难得了,要知道,他的身份,名为客人,实际上只是一个人质啊!

    虽然秦献公、燕昭王等也做过人质,均有过人之举,但平原君觉得,古往今来,没有比他这侄儿更厉害的质子了……

    “快让叔父瞧瞧,你的伤势怎样?太后此刻应得知此事了,幸好我早早跑到东武城,否则必遭训斥……”想到老嫂子护雏时凶神恶煞的模样,平原君就有些心虚。

    “我倒无事。”明月笑着舒展了下手臂给平原君看,他只是皮肉伤,养了几天就结痂了,倒是赵括,现在依旧上不了马。

    平原君还是摇头:“出了此事,你在临淄的日子也不多了,太后心系你的安危,定要你归国!”

    明月也严肃起来:“话虽如此,但归国前,还是得将齐赵之盟定下来,叔父,不知燕赵之战如何了?”

    平原君冷冷说道:“大战尚未打起,我离开赵国时,中山的叛逆占据中人邑,又引燕军攻我边邑,看来燕国此番是想要从赵国口里,将中山之地夺走。”

    “燕王真是贪心不足……”

    平原君道:“若在平日,燕国定然不敢跳梁,但赵国与秦国刚刚结束对峙,大半兵卒都在西面,亦或是刚刚解散,归乡准备秋收,重新集结,也要等八月份秋收结束后。燕人挑的时机倒是不错,而那高阳君也是善用兵者……”

    “如此说来,齐国的协助还是必要的……”明月沉吟,看来这场战争比他想象的更艰难些。

    “然也。”平原一把拉过明月,低声对他说道:“我明日便要觐见齐王,不知他对此战态度如何?要如何说服,侄儿你可有主意?”

    明月露出了笑:“叔父放心,齐王虽还心有不甘,但如今的临淄,主战的舆情已成气候,这就像是堆满了柴火的屋子,只差一个火星。叔父见了齐王,只需要如此分说,大事必成!”

    ……

    “平原君,寡人虽对燕国刺杀贵国长安君十分气愤,但奈何夏季时齐国才出兵陶丘,俗谚道,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加上秋后天寒地冻,用兵乃是兵家大忌,也有伤天时……”

    次日平原君觐见齐王,递交国书,齐王虽然找了种种理由,但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没有十倍的利,寡人是不会出兵的!”

    平原君这时候却显得格外的清明,长拜及地后,严肃地说道:“还望大王听完外臣说的话后,再做决断不迟。”

    “平原君请说。”

    “外臣听说过一句话,即便是圣人,也不能自己创造时势,故而时机到来便不失。舜虽贤,不遇尧之时,不得禅让为天子;汤、武虽贤,不遇桀、纣之君,亦不能以兵戈王天下,这便是所谓的时势机遇。”

    “如今燕国攻赵,赵国反击,这便是齐国的大好时机!凭借齐赵合力,伐仇国之燕,报闵王之耻,收北方失地,此乃齐国之大利也!《书》云,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齐燕形势,譬如当初的吴越。夫差不能亡越,故勾践亡吴,齐宣王不能亡燕,故燕昭王以乐毅破齐,此乃除疾不尽也……”

    齐王和殿上众人都听得发愣,胖乎乎看上去没什么威仪的平原君,此时此刻却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智慧……

    “不知平原君是受了哪位谋士指点……”对他颇为了解的安平君田单偏头与大夫貂勃说道。

    平原君却不停,继续口若悬河地鼓动齐王道:“大王若不乘此时机削弱燕国,一旦他日燕国再与秦、魏、楚联合,大王虽悔莫及!”

    虽然他这番游说之辞说得不错,但齐王面上依旧没有太多松动,笑道:“平原君之言在理,先回馆舍歇息一番,容寡人与群臣商议商议……”

    平原君见齐王依然没有答应,心里一叹,再拜道:“外臣有一番话,想要单独与大王说!”

    齐王看了一眼殿内旁听群臣,朝他们挥了挥袖子,群臣告退后,见齐王身边只剩下了君王后,平原君才上前数步,突然问道:“敢问大王,自觉还有春秋几何?”

    这是在打听齐王什么时候死了,齐王面色大变,君王后也十分震怒,一拍案几道:“平原君,你此言何意!”

    平原君却不怕,垂首谢罪,但依然加大了音量:“外臣斗胆再问,大王自觉还有春秋几何?”

    君王后要让卫士将他逐出去,但齐王拉住了妻子,叹息一声后道:“也不必讳言,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寡人时日无多矣。”

    在几次服药无效后,齐王已经将那群骗人的方术士赶出了朝堂,医者则告诉他,他已病入膏肓,也许活不到明明春天了……

    如果说平原君方才分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