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明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竟用了和公孙龙一模一样的比喻,明月在感慨这吕不韦很有市场眼光外,却摇头道:“燕国虽好,但至多是十倍之利,若想要获利百倍,还是得另寻他处……”

    吕不韦心中一悸,凑近了道:“公子所谓的‘他处’,不知是何处?”

    明月正视他,微笑时露出了一口白牙:“若是贩往秦国,吕先生敢么!?”

    ……

    “这吕不韦真是大手笔啊。”

    吕不韦告退后,明月让人将他所献的金、玉抬上来,金是成色极好的丽水金,而那玉,也是不俗的昆山玉,至于五名美女,亦是声色俱佳,正好明月府邸内还没豢养歌姬,便也留下了。不过想到历史上关于吕不韦让秦异人接盘的传闻,明月便对她们没了兴趣,他可没有喜当爹的爱好。

    “这里边,不会刚巧有人叫赵姬吧。”暗地里他如此自嘲,脑子里想到的,却是那个平阳君府的庶女,至少现在,明月完全没法将那个赵姬与吕不韦联系起来,或许真的只是巧合。

    “吕不韦啊吕不韦,你今日来拉拢我,想要约我贩酒牟利,真只是商贾的市场眼光呢?还是有其他目的?”

    吕不韦的礼物,明月不客气地收下了,吕不韦的邀约请求,他也在口头上答应下了,不过烧酒的配方依然只有长安君府内少数人掌握,并且还在府中不断试酿,力求让工艺更加成熟,口感更加好些,若没有了解整个蒸馏工艺,吕不韦就算试破了天,也造不出来。

    既然是别人有求于自己,明月也不急,他的确需要吕不韦的商路和商贸网络,但他也随时可以踢开吕不韦,自己单干,或者找更靠谱的商贾合伙。

    毕竟对吕不韦此人,明月依旧有些吃不透,虽然他今天表现出的,全是一个市侩功利的商人作态,但只要想到他那双如同豺狼的眼睛,想到他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几笔,明月便不敢小觑他,更不会妄想自己的“王霸之气”已使得未来的大秦仲父俯首称臣了……

    几句话就将其收服什么的,不敢想,仔细提防,别被他卖了还帮他数钱就不错了。

    “吕不韦,我就怕你的志向之大,不亚于我啊!”瞧着吕不韦坐过的地方,明月陷入了深思。

    ……

    而另一边,在躬着身子,笑吟吟地与送他出长安君府的游侠、舍人们道别后,吕不韦钻进了自己的马车上。

    他的御者是将耳朵刺聋的聋子,吕不韦在他背上轻轻拍了拍,他才挥动马鞭,驱车离开了这里。

    车子甫一开动,先前那个满口言利,对长安君毕恭毕敬的商贾,就变了一个模样,他的腰直了起来,身体舒服的后倾靠在座上,轻声说道:

    “秦国?长安君,你身困邯郸,却依旧心怀邦国,眼光都看到秦国去了,其志不小啊!”

    吕不韦的眼睛眯了起来,手抚摸着唇上的胡须,嘴角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

    “公子光?真是巧了,当年在吴国,可也有一位公子光!却不知你的伍子胥,如今何在?”

第169章 河东之谋() 
“庐陵君,长安君,二位公子要找的图籍可不好寻,且容仆臣慢慢找找。”

    采光极好的典籍藏室内,白发苍苍的藏室史恭敬地稽礼后,便带着几名助手匆匆去寻找他们索要的图籍去了,只剩下一位紧张兮兮的小吏招待二位大驾光临守藏室的公子。

    “这就是藏了赵国几乎所有图书典籍的守藏室啊……”

    明月抬眼看去,有种后世大学里进了图书馆档案室的错觉,却见这里每隔数步,就有一面巨大的书架,上面分门别类放置着竹简、木牍。有的看着尚新,像是近一个月才杀青的,有的则古旧不堪,明月总感觉自己手触碰到一下,甚至是呼吸稍微重一点,它们就会迅速枯朽,化为腐木渣子。

    “来到此处,才明白什么叫史笔丹青。”

    一旁的庐陵君倒似是这里的常客,笑吟吟地给明月介绍开了。

    “宗周时的诰文合集《尚书》,晋国之史书《乘》,赵之史书编年,还有记载诸侯卿大夫世系的《世本》,都在这里,此外还有中山国的铭文史书,也从灵寿搬到了此地。”

    明月颔首,这时代的史书,除了鲁《春秋》因为孔子的缘故流传开来,并产生了好几个解析春秋的版本外,其余诸侯史籍,基本都只收录在本国宫廷藏室内,外人很少能看到。

    庐陵君道:“故而当年墨子周游列国,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想要借诸侯的百国春秋一观究竟。”

    明月恍然大悟:“难怪我在稷下时,见墨经的《明鬼》亦引周、燕、宋、齐诸国春秋,如数家珍。可惜墨子之后,还能学贯诸侯历史的人,已经没有了罢?”

    “是没了。”

    庐陵君也不无遗憾,接着往里介绍道:“除了史书外,凡是图书典籍,藏室均有收录,魏韩的简牍也流落收集了不少。长安君要寻的河东典籍、地图,想必也能寻到,就是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

    就在这时,进去找寻多时的守藏史已经捧着一大堆竹简木牍,匆匆归来。

    “长安君,这便是与河东有关的所有典籍地图……”

    他怕明月嫌少,解释道:“河东毕竟并非我赵国郡县,自从秦国设河东郡后,更是阻塞关隘,不许商贾自由通行,故而近年来对河东的图籍收集甚少。”

    “多谢藏史,已足够我看半个月了。”明月也不嫌弃,笑呵呵地让侍从接过这些灰扑扑,压在竹简堆里不知多久的沉重木牍,便要告辞离开。

    庐陵君赵通却喊住了他,好奇地问道:“长安君怎么忽然对河东感兴趣起来了?那可不是我赵国领土,而是秦国郡县啊!”

    “无他。”

    明月哈哈一笑:“我身为邦右工尹,掌管攻木之坊、设色之坊,近来正打算集工师之力,将我赵国境内的良木、漆、丹砂等物的出产在地图上一一标明,方便开采,顺便将邻国的也标出来,这才对河东来了兴趣……”

    ……

    明月告诉庐陵君的话,一半真一半假。

    在完成造车和为甲胄染漆两大订单后,他的工作便清闲了下来,明月是个闲不住的,就想要张罗工师们鼓捣一个“战略物产分布图”出来。但除此之外,他也是在未雨绸缪,打算好好研究下河东,好为将来的布局做准备。

    河东,便是黄河龙门以东地区,便是后世的山西西南部。列国史书均记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唐虞夏三代的核心区域都在河东,也难怪《禹贡》里将当时还包括河东的冀州,列为九州之首,同时也是天下之中,直到周代,“天下之中”才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移到了洛阳所在的豫州去。

    到了后来,周成王把弟弟唐叔虞也封在“夏墟”,开创了晋国,之后几百年,不论旧绛新绛,晋国的都城都没有离开河东范围,可以说,河东也是赵魏韩这三家的摇篮。

    等到三家分晋后,赵国的领土位于后开拓的太原、东阳,河东就被韩、魏瓜分,韩国得到了平阳,魏国则得到了昔日的晋国主体,魏文侯、魏武侯以安邑城为都,那是魏国蒸蒸日上的时光。

    可惜时过境迁,随着魏惠王迁都大梁,随着河西、上郡、河外的陆续丢失,河东也从魏国的中心变成了一块西部飞地,随时随地处于秦军的锋芒之下,一旦秦魏交战,安邑往往很快被包围,还几度陷落。终于,经过反反复复几十年的争夺,在秦王稷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秦派大将司马错进攻魏国河内,迫于压力,魏王流着泪,主动献出了旧都安邑、这是秦国最终完全占领河东郡的标志,也是魏国一落千丈的标志,若非其后几年魏国走了大运,占领了宋地,补充了大片领土,魏国早就沦为连韩、燕都不如的三流国家了。

    总之,在秦国占领安邑,设立河东郡后,秦军的锋芒,便完全逼近了韩国的平阳、上党,同时与赵国太原郡毗邻,甚至还有过几次从河东越太行,攻击赵国本土的危险举动。

    离开邯郸去临淄前,明月的眼光尚且集中在长平尺寸之地,至多看到战前的上党之争。不过来到战国时代大半年,与不少良将名臣相处后,不知不觉间,他的目光也看得更远了一些,看到了长平、上党背后的河东郡……

    商鞅说过,秦之与魏,譬如人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魏必东徙,然后秦可据山河之固,东向以制诸侯……

    后人做过一个分析,魏国要不想衰弱,必要拥有河东、安邑;而韩国要保持不亡,必要拥有上党、平阳;赵要维持强盛,则要保有晋阳及云中、九原。

    这些地方虽然与本土相分离,其关系却好似身体和手足一样,手足被虎狼吃了,本体又能活多久呢?安邑复入秦,则魏遂不复振,秦人既得安邑,乃谋韩之上党,得韩之上党,再图赵国太原……这是一个得陇望蜀的循序渐进过程。

    河东郡人口众多,不下五十万,且因为开发较早,田地众多,是除了关中、蜀地外,秦国第三大粮仓。它就好比是秦国东灭诸侯的前哨站、兵源地,也是秦军在长平之战时,获取补给最方便的地方。

    所以,若是能早点想办法削弱秦国河东,就相当于为未来的长平之战增加一些筹码。

    虽然明月现在依然只是一个忙忙碌碌的棋子,远不能执掌大权,在山川棋盘上与秦国的君臣角逐。但眼下他却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削弱河东力量,扰乱那里秩序的机会。

    这个机会,不必做王、相、大将军,也能办到。

    前几天与吕不韦提及贩酒入秦一事,并非明月心血来潮,他为的也不是贩酒赚取的那点钱帛,而是剑指河东。

    “秦国商鞅变法,税重抑商,酒价十倍于成本。《秦律》禁用余粮酿酒,沽卖取利。整个秦国,酒价贵如金玉,然而数十倍的利润能让人疯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