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明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提还好,一提赵奢,赵括顿时再度皱起眉来,瞅着旁边无人,这才拉过明月,轻声说道:

    “长安君,此事切不可外传,家父旧伤复发,病倒了……”

    PS:新剧情有点卡文,今天还是一章,明天起恢复每天两更

第174章 上兵伐谋() 
“不曾想,马服君竟病羸至此……”

    比起几个月前的老当益壮,眼前赵奢老得让明月都快认不出来了,他是这样的一种人,不老则已,一有病痛就马上显得非常衰老,皮肤更加松弛,白发也远胜往昔,多年积累的伤病,将一个铁铮铮的沙场大将军,变成了病榻上的咳嗽不止的老朽。

    看着赵奢瘦削的手臂,略显浮肿的脸庞,明月心里一阵后悔,当即顿首道:“早知如此严重,真应力劝太后,不该让马服君出征……”

    “长安君不必自责,若是老夫此番不能亲临前线,在家里会老去的更快,说不定此刻已经不活了。”

    赵奢却强撑着身子,在赵括搀扶下起身,笑道:“对于吾等赳赳武夫而言,征战不是劳顿,而是磨砺铁剑的金石,我这把老剑,若再不沾血磨砺,就要生锈折断喽……”

    马服君的心态倒是不错,虽然身上有病痛,却也没妨碍他处理军务,这便当着明月的面,让诸心腹将领上来,在一阵铿锵的刀剑触动声和急遽的脚步声后,几名裨将、校尉入内,先是汇报军情,而后赵奢再一一交待下去,让他们各司其职,确保不被燕军偷袭。

    此举看得明月暗暗颔首,为将者的五种重要品质,勇、智、仁、信、忠,赵奢此刻至少做到了两点,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哪怕他受伤病困扰,却依然能用自己的经验让大军有条不紊地运行下去,而不让这场军事行动变成虎头蛇尾的撤离,赵奢用他的兵法和耐心,为赵国得来了燕国的求和。

    等军务结束后,赵奢便对明月解释道:“隆冬时节是不好打仗的,前线十万大军,其实上个月底便已撤离过半,去中山、河间过冬去了,剩下的都是服长役的戍卒。这一点绝不能让燕军觉察,虽说燕军屡战屡败,荣蚠连自己的封地高阳邑都丢了,燕下都武阳也岌岌可危,但谁能断言,燕人就没有在筹划下一场反击呢?冰天雪地里,还是燕军更占优势。“

    “小心驶得万年船,马服君处置得当!”明月顿了顿又道:“不过,如今燕国既然已经请平,应是不再幻想能战胜马服君了罢。”

    赵奢却不以为然,转而问道:“长安君北上花了几日?”

    明月道:“足足半月。”

    “大军拔营驻扎更耗费时间,吾等当初可是用了二十天,才抵达前线的,其中的舟车劳顿,长安君可想而知。”

    “小子可以在馆舍歇息,比起将士们舒适多了。”

    “长安君明白便好。”

    赵奢又问道:“一路上,长安君可见到负伤返回的士卒,还有沿途草草掩埋的骸骨?”

    从越过赵国边境后,几乎每一处战场,都能看到新的坟土堆,燕人的尸体是堆一起埋了的,赵卒的尸体则是每人都有一个容身之所。

    明月肃穆了下来:“见到了,楚国的三闾大夫在《国殇》里描述战场,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今日一见,才知其惨烈。”

    “真正战场的惨烈,更甚于此。”

    已经见过血的赵括面有戚戚,接过话后,竟开始打着节拍唱了起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这一切,都是我亲眼所见的情形,丝毫不差。”

    那《国殇》在中原传唱甚广,赵奢父子自然也是知道的,不过明月听得越来越奇怪,赵奢在自己面前尤其强调战争之艰难,是想做什么,难不成是要让自己回去后作为见证人,为士卒们表功?这事上,再怎么也轮不到他吧?

    在感慨了一番后,赵奢才道:“战事已毕,军争上该做的,老夫已经做完了,接下来,就要靠长安君的伐谋伐交……说到这,老夫就不得不提一件事。”

    言罢,他便直起身子,瞪着明月道:“长安君,你此番为入燕正使,是否能像赴齐一样,不辱使命呢?”

    “小子当尽力而为……”

    “尽力而为?”

    赵奢笑了起来:“尽力而为可不够,长安君,你可知道,之前你与平原君达成的赵齐结盟一事,让老朽最不满的地方是什么?”

    明月心知赵奢并非无故发问,只得小心地说道:“马服君或是在不满意赵国对齐让步太多,将济西、济北诸城邑还给了齐国?”

    “然也!”赵奢也不再掩饰,拍案道:“老夫之前就和太后抱怨过,济北、济西诸城,是过去二十年里,几位将军、十万大军轮番进攻才夺取下来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沾染了赵卒的血,怎能轻易就还回去?”

    老将军看上去依然有些耿耿于怀:“虽然太后以赵国背后需要盟友为由说服于我,但失济西、济北诸城,老夫还是食不甘味,感觉没脸见死去的燕周将军,没脸见先王。”

    他起身对赵括和明月道:“济西济北,地平土沃,无大川名山之阻,且西连卫、魏,居山东之胸腹;北走燕、赵,当东阳之咽喉。两百年前,晋齐争霸,往往争衡于此。得此地,便可以控齐国之肩背,制驭齐国,莫便于此;失此地,真是赵国的损失,痛失霸业啊!将士在外浴血而战,朝中却不甚怜惜,将吾等所夺疆土轻易地就送人了,既然如此,当年如此费力夺取作甚?”

    说完,赵奢还恨恨地往空气里挥动拳头,看上去甚是遗憾,他是力主对秦防守,而对东方齐国开疆拓土的一派武将代表。

    明月有些无奈,赵齐之盟虽然是他促成的,但其间的领土交还,却不是他能插嘴的,赵奢的愤懑冲他发泄,真是来得冤枉。

    他便笑道:“马服君是在为将士们抱不平啊,这怨气是该有,将军是不是想要提醒我,此番北上燕国,切不能再做退让之事了?”

    赵奢冷冷说道:“若是三战而胜,燕国请平,最后却一点疆土都没获得,将士们的封赏也没有着落……”赵奢冷笑道:“这大军中,恐怕就要对朝中管外交的大臣心生怨望了。”

    这下全清楚了,赵奢是站在一位武将的角度,向明月施压,让他在出使燕国时,切勿再手下留情,而是要狠狠宰燕国一笔,多割土地,多索钱帛……

    如此,这一战才能得全功,如此,将士们才能得到应有的封赏。

    可若是完全依着赵奢这些武将的想法,明月藏在心里的那个计划,便无法推行了,只有他知道,那场决定国运的大决战,将于四年后,在西方打响,而非东方。

    再说了,现在的他,可不是在紫山邑上,受赵奢耳提面命教训的晚辈,他是堂堂赵国正使,手持旌节,遇到不关乎核心的事,可以自行决断,和谈邦交是他负责的,岂是赵奢这位前敌统帅能指手画脚的?

    狸猫捕鼠,公鸡司夜,各司其职,可不能乱了套!

    “马服君之言,小子铭记于心,此番北上,一定会让将士们的血汗不白流……”

    不卑不亢地表明立场后,明月话音一顿,又说道:“不过小子依然觉得,在这七雄并立,合纵连横的大争之世,战争,只是实现政治外交的手段,而不是本末倒置!岂不闻,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PS:12点前还有一章

第175章 其次伐交() 
PS:推荐两本书《我是国宝我怕谁》《吞噬世界之龙》,虽然风格不同,一个变身一个奇幻,但都是“老作者”的良心作品,很好看,大家可以试试。

    ……

    “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以全胜的策略争于天下,从而既不使国力兵力受挫,又获得了全面胜利的利益,这就是孙子谋攻的上乘方法,马服君以为如何?”

    赵奢听了明月洋洋洒洒说这么一大堆,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道:“又是一个死读兵法的,岂可以此两可之术治国、邦交?长安君,大王和太后怎就放心让你为正使入燕?”

    这一骂,却是把他儿子赵括也骂进去了,赵括却是不服气了,当即为长安君抱不平道:“父亲,长安君在临淄时与秦国使者、齐国群儒周旋,不落下风,岂是不懂伐交之人?”

    赵奢嗤之以鼻:“老夫这一生,见过楼缓、苏秦、苏代一大群纵横家,除了苏秦尚可外,其余都是言过其实之辈。彼辈日夜在君王面前鼓吹,说善用兵者,不通过打仗就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需长期作战,可到头来,若是离开了军争之胜,这一切,都是一番空谈!”

    作为一个务实的将军,赵奢很讨厌策士。

    明月承认道:“诚然,两国之交,必先胜于军争,若是作战打不过,再好的谋略也是空言。强大的军力是争霸前提,但在战场战胜敌国后的策略,就值得商榷了……”

    他举起了例子:“马服君想要的,是对邻国倾尽力量攻伐,夺取其城池,收纳其百姓,从而使赵国疆域越来越大,国民越来越多,国力也越来越强罢?”

    “不错!”这是赵奢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当年中山国领土有方圆五百里,武灵王独自将其吞并,功业建成,名声高杨,利益到手,天下没有谁能侵害赵国……这才是强国之法,而不是今日得三城,明日割五城,长此以往,国不强而弱矣!”

    他的话语里透露着一位老将的焦虑,以及继续建功立业的雄心。

    但明月摇了摇头:“马服君可不要忘了,当初武灵王灭中山,仅仅是靠了胡服骑射的军力强盛?前后又花了多少谋略?”

    他看向赵括,笑道:“括兄可否说说灭中山之战里的伐谋伐交?”

    赵括当仁不让,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