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明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都在传言:“祁有事,问三老。”这县三老,就是祁翁担任的,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小心翼翼地在邯郸派来的县官和家族利益间保持平衡,还要应付秦国两次对祁县的占领,以及日益严重的盗贼匪患,可谓煞费苦心。

    眼看祁县终于从两次战争的凋敝里恢复过来,自己也儿孙满堂,祁翁就要松一口气时,却突然得知,祁县被划给太后爱子长安君了!

    这惊闻可差点要了他的老命,祁翁也是有见识的人,当然知道,一位实封的公子,和如流水般来了又去的县官是不一样的。

    县官任期最多三五年,可封君只要不被剥夺领地,可是要十年二十年待下去的啊,一不小心,还可以传给子孙。

    长安君来就封对祁氏影响极大,首当其冲的,就是封君有征收封邑内的赋税权,田税之类,对祁氏这类大户倒无所谓,反正能摊派给下面的租户、隶臣妾。可万一摊上个贪婪的封君,要对他们家族在祁县的产业下手,征收工商重税,那就麻烦了。

    对于长安君的到来,祁氏内部也是议论纷纷,祁翁那位去过邯郸、河东的二儿子祁仲平便道:“我听闻,平原君在领地提高赋税,又规定,封地借贷,百姓只能管他来借。”

    借贷是祁氏的一大笔财源,若是没了,对他们打击可不小。

    此外,封君还可以无偿征发封户去做劳役,如筑城、守城、服兵役等,随着封建就封,势必有大量门客、舍人随之进入祁县,这一汪平静的水塘,眼看就要波澜四起了。

    祁翁的大儿子祁孟明却有另外的想法,他对祁翁道:“儿去晋阳时,也听人说起过长安君事迹,说他为国赴难,似乎是位有贤名的公子。若是他目光长远,为了吸纳周边百姓来投,也可能将我祁县的摇役、赋税降低啊。我听说南边韩国平阳有位封君,也是将封地赋税降低,于是周边的逃匿、流亡纷纷去投靠,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赋,有数百人之多……”

    祁仲平却很悲观:“我看,这些赵、韩封君都是一路货色,平原君不也贤名在外?可他对门客士人大方,对封地豪长、百姓却吝啬得很!长安君若是也学着做,那可如何是好,去邯郸告状也告不倒他,我家难道要任他宰割不成?阿翁,还是考虑一下儿子先前提过的那件事……”

    他话音未尽,祁翁就重重敲了一下手杖,让二儿子闭嘴,作为当地豪长,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突然要多一位封君骑到头上,他心里自然不会舒服,可那件事若是传出去,是有灭门之灾的,决不可提!

    祁翁最后倾向大儿子的态度,便派了自己的长孙祁琨带着一些人,去县界先迎,自己则在今早带着全家老小来城门等待,先把低姿态做足,毕竟胳膊坳不过大腿,长安君何许人也,可不是他们一个小小县城豪长能斗得过的,只希望他不负贤名,是个能好好说话的……

    正想着,却看到前面尘土飞扬,上百人的队伍朝这边开来,打头的是一些披着华美的铠甲,骑着高头大马,带着甲械耀眼的前导步骑,应该是长安君的私属武装,领头两名武士正是鲁勾践和狗屠,两位猛士提剑驱马,杀气腾腾,看得拥慧相迎的众人骇然。

    好在他们驱马来到近处后,便让到了两边,后面跟着的,正是祁翁的长孙祁琨,他正兴高采烈地和旁边一位乘坐华盖大车的贵公子说这话,对城门指指点点呢!

    那位公子身穿袍服,面如冠玉,高冠若云,正是长安君本人,祁翁心知正主来了,连忙招呼着儿孙子侄们,跟随两位县官拜倒在地,齐声大呼:“祁县官吏、父老,恭迎长安君就封!”

    长安君下了车,首先与两名交接城邑的县令、县尉见礼,随后走到祁氏黑压压跪倒的一大群人面前,扶起了祁翁,他和蔼地笑道:“祁翁请起,母后年前才下令让各郡县怜耆老,七十以上者赐杖,准许见官不拜,我听祁琨说,祁翁已年过七旬了吧?如此重仪,真是折杀我了。”

    祁翁颤颤巍巍地起身,连道不敢,虽然长安君如此宽厚,可他心里依旧不敢放松,他身后的儿孙们亦然,面对这位决定他们未来生活是好是劣的封主,都紧张兮兮的。

    蔡泽担心祁氏对长安君的态度,祁氏又何尝不担心长安君对自家的态度?

    对封君成见极深的祁仲平更是冷冷地打量长安君,觉得这个小公子笑容里满是奸诈,祁氏内部对长安君就封的忧惧,多半是受此人影响。

    不曾想,长安君随即便问祁翁道:“素闻县内有祁大夫庙,我对祁大夫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公忠德行钦慕已久,可否请祁翁带我入庙拜谒一番?”

第212章 治邑() 
赵国历史上,不乏一些国都派到地方的官吏,效仿西门豹之事,对当地豪长喊打喊杀,对于豪长而言,那无疑是灭顶之灾,也是他们极不希望看到的,而这些案例的最终结果,一般是官吏和豪长两败俱伤。

    长安君来到祁县就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入城拜谒祁奚庙,祁奚乃是祁氏之祖,世代受香火供奉祭祀,此举无疑是在向祁氏示好,也起到了极好的效果。

    至少,祁氏内部对长安君刚一来祁县就对付自家的担心,暂时是消失了。

    “如此温和的公子,来祁县做封君,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长安君给祁氏面子,祁翁投桃报李,当日就向长安君献上了一处宅院,作为他封君府邸修起来前的居所,还以长安君居所没有下人服侍为由,一口气送了他十来个年轻的隶妾,虽然都算不上漂亮,至少眉清目秀。

    明月推辞一番后,便说成是“借住”,笑纳了祁氏的礼物。这个宅院不算不大,百步见方,只有三四个院子,比临淄的质子府,还有邯郸的长安君府要小得多,可明月却安之若怡。不过他并没有在此居住,而是让从邯郸一路跟着他来到此地的门客舍人入驻,他自己则带着蔡泽等亲信,直接住进了县寺里。

    邯郸那边的调令已经来了,祁县的令和尉都将在下个月离开,祁县会脱离传统的郡县规格,彻底私人化。在此之前,县吏必须将祁县的大小事务一一移交给长安君。

    比邯郸朝堂而言狭小了无数倍的县寺中,县令已把所有的简牍、簿集都已封存,只等明月来验收。

    明月在此之前,只做过邯郸的工尹,管的是百工之事,也算对这时代的行事规矩有所了解,可忽然将一个几千户的县给他,竟还有些无从下手。

    好在蔡泽在燕国不得志时,还做过一段时间的纲成县佐吏,对这些事情比较熟悉,明月便在他协助下,简略了解了一下治理一个县,需要些什么。

    当县令将他们带入装有文书的房间时,明月微微吃惊,但见这里密密麻麻堆着大大小小的木箱,箱中是成堆的竹简、木牍。

    明月不由转头问道:“竟这么多?是多少年累积下来的?”

    那县令暗附这位邯郸公子果然对治理地方不甚了解,便笑道:“好叫公子知晓,这只是过去六年的,惠文王二十九年之前卷宗简牍,都被那次秦兵入寇烧毁了……”

    六年前,也就是惠文王二十九(公元前270年),祁县一度被秦军夺走过,虽然很快就还了回来,可对当地民生,以及赵国在当地的统治还是造成了很大打击。秦兵一把火烧了县寺,所以明月至今还能在寺门处找到被烧裂的石块和被熏黑的墙垣,先前许多年留存的档案,都被焚毁了——或许是受商鞅焚诗书影响,秦兵每逢占领一座城池,若没把握守住,通常会一把火烧了当地档案文书。

    接下来,那县令一箱接一箱地数过去,不厌其烦地解释内容。

    原来这些简牍都是历年的档案,囊括了从邯郸、晋阳颁布的法令,祁县历年户口、土地开垦、物产统计、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奴隶买卖、刑徒管理、以及祭祀、医药等相关政令和文书。

    关于祁县的一切,仿佛都浓缩在这个小小的档案室里。

    跟殷周春秋时礼仪宗法制度不同,战国七雄已经完成了一场改革的风暴,从上而下的变法,使得官僚体制全面建立,曾经的贵族没落成了地方豪长,或者普通士人,大量识字的士作为基层官吏被派去管理地方,这样一来,就构建了一种新的国家制度:律令制。

    和春秋时期卿大夫粗放型的治邑不同,如今列国治理地方,就是靠这满满一屋子的“律令”,也就是简牍来实行的,邯郸颁布下律法作为全国准绳,各县依照上命,安排下每年的春耕、夏耘、秋收,以及最终的赋税,再将收上来的粮食连带记录每年简报的竹简,交到太原郡去。太原郡统计各县数据,再交给邯郸。

    就像齐威王时要对阿大夫和即墨大夫进行评比一般,邯郸也会根据这些简牍,对各县治理情况作出一个比较,一般而言,交上的赋税多就是好吏,收上的赋税少就是不称职,不称职者会很快被调走,所以官吏每每上任,最焦心的事就是督促收税……

    明月只是简单地翻阅了一下这些简牍,就从中窥见了不少治理地方的细节,除了最为详尽的税收上计外,还有对县中罪犯的罚单,其中的“一盾”、“一甲”是指数额,意思是让犯错的人缴纳一副盾牌或是一副铠甲,不然就要“数耐”,也就是剃掉头发,作为罪人服役。

    除此之外,县尉那边也交割了不少文书,比如有的简文中记载某一月份中本地县卒粮食的消耗量,以及武库里武器的储藏情况,都事无巨细的记载在上面。

    这些密密麻麻的数据,明月看得头都快大了,好在还有蔡泽带着一些在燕国上都招揽的士人帮忙整理,然而赵国的篆字和燕字有较大区别,而涉及到徭役、租赋的简牍里,一字之差,就可能出现大问题。而且蔡泽等人因为是外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