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明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问题。而且蔡泽等人因为是外来的,所以对祁县的一些具体情况都是一知半解,涉及细节,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

    这捉襟见肘的局面,让明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急需更多的门客、舍人。不求什么经天纬地之才,而是要简单地帮助自己处理文书,了解地方,如此,他才能顺畅地当好祁县封君,管好这块地盘。

    于是明月在抵达祁县一天后,便宣布了自己做封君以来的第一条命令:除了要调走的县令、尉以外,其余诸吏,一律留用,而且还向县中求贤!

    “自古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凡有胙土封茅者,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其地乎?卫康叔就封,先以《梓材》求卫地之贤;祁奚大夫告老之际,亦推解狐于君前。墨子曰,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光咎待能治邑者。祁乃大县,人杰地灵,可有良家子居于豪长之家未曾出仕者,亦或士人居闾巷之室郁郁不得志者?此令既下,人人皆可举荐他人,他人亦可自荐!光年少就封,还望二三子佐我明扬仄陋,踊跃荐才,不避亲仇,吾得而用之,有才者必尊其官!”

    在公开求贤之余,明月还直接下令征辟几人为官,其中排在第一的,便是那天去县界迎接他的祁氏长孙,祁琨。

第213章 首鼠两端() 
祁氏的主宅位于祁县城西,作为当地历史悠久的豪长,他们依然保留着聚族而居的习惯,上千族人占了整整一个里。

    里中道路不比县里的大道差,而且还铺着石板,每天早上都有人出来清扫,道路两边是规划有序的屋舍,比户相连,列巷而居,排列得整整齐齐。祁氏族人出出进进,因为都是熟面孔,相见都会彬彬有礼地打招呼,他们虽然算不上赵国显赫的氏族,可祁氏族人依然为之骄傲。

    一般而言,宗亲关系较疏远的小宗住在外围,大宗则位于最中央,被墙垣牢牢保护,这里不仅有祖庙、祠堂,还有粉墙朱瓦的三进大宅院,院中种着不少树木,看上去有好些年头了,枝叶耸出墙外,远望如冠盖相连,时值初夏,阳光灿烂,蝉鸣微微。

    在祁氏大宗的大宅内,年迈的祁翁扶着手杖高踞主座,两个儿子和长孙祁琨则跪坐下手,几个奴婢伺候左右。

    侧耳听着外面的寒蝉鸣叫,祁翁喝了一口温汤后道:“长安君的求贤令,汝等都看过了么?”

    长子祁孟明颔首:“看过了,长安君还征辟了琨儿及族内几名年轻子弟为吏,父亲,是否要答应。”

    祁翁扫了长子一眼:“吾等还能拒绝不成?”

    长孙祁琨则兴奋地说道:“阿翁,长安君乃是贤明公子,一路上与孙儿攀谈,真是博学多闻,他一直在说自己初来乍到,以后治理祁县,还需仰仗我祁氏。这不,他刚到祁县,就下令求贤,看来是急需本地士人助他治邑,而且求贤之心甚切,这是我祁氏的机会啊……”

    祁翁的二儿子祁仲平却板着脸训斥道:“长辈说话,岂有你插嘴的资格,出去!”

    祁琨莫名其妙被训斥一通,抬头看了看祖父父亲,父亲对他点了点头,他只好悻悻而退,走出门扉前还回头倔强地说道:“无论如何,长安君征辟我,我是一定会去的!”

    言罢朝堂上三人行了一礼,才将门合上。

    祁仲平摇了摇头:“这才几天,这孺子已被长安君给收复了,当初真不该派他去县界相迎。”

    祁孟明见儿子被训,心里也颇不舒服,道:“二弟此言差矣,如今长安君已是祁县封君,吾等不尽力讨好,难道还要与他为敌不成?”

    祁仲平解释道:“兄长,我绝无此意,只是觉得,这长安君在祁县的日子,长不了!”

    祁孟明冷笑:“事到如今,你还在指望秦国?”

    这时候祁翁瞪了大儿子一眼,祁孟明连忙住嘴,而祁仲平则将所有下人都轰了出去,才走回父兄近处,低声道:

    “父亲,十多年前武安君伐赵,攻破兹氏、祁县,多亏父亲觐见武安君,恭恭敬敬献上粮秣,并在里中帮秦人收治伤员,不然我祁氏早被战火殃及。儿子就是那时候起,经常奉父亲之命去河东走动……”

    祁翁叹了口气:“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还提起作甚?”祁翁甚至都不记得了,自己究竟在那位手上有几十万条人命的杀神面前说了些什么,只记得从始至终,自己的膝盖都是软的,出来以后,浑身冷汗,只有种在黄泉边走了一圈的隔世之感……

    祁县位于秦赵边境,曾经几度易手,祁氏作为本地豪长,是绝不可能放弃祖宗之地的,所以只能秦来降秦,赵来投赵。祁翁更是让他两个儿子各与两方交好,祁孟明经常去晋阳走动,还结识了国尉许历,而祁仲平则多去秦国河东郡,与那里的官吏熟识。

    这种做法,在六年前收到了成效,当时秦军再入祁县,就是祁仲平做的向导。那几个月里,秦军对合作的祁氏秋毫无犯。等秦国将祁县还给赵国时,因为祁孟明的上下打点,太原郡也没有惩罚祁氏这种首鼠两端的行为。

    这就是乱世里,地方宗族的生存之道,这祁孟明和祁仲平在外人面前如同仇寇,可实际上,二人打小就关系极好,那些矛盾和冲突,都是在祁翁授意下演出来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家族的延续……

    可这种表演多了,也会影响二人对秦、赵两国的看法。

    祁仲平压低了声音道:“父亲,要我说,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祁县迟早还会再落入秦军手中!父亲,当早作打算啊!”

    祁孟明却有不同看法:“从前祁县无关紧要,太原郡那边说弃就弃,可如今长安君来此就封,我听说他是太后爱子,太原郡不敢让他有失,势必增加祁县守备,长安君自己也会招揽门客私属,这样一来,祁县还会再轻易丢失?”

    祁仲平摇头:“区区一个封君的私属能有多少?兄长没去过秦国,不知秦人厉害,我在河东郡时,看到那里律法严明,官府有威望,那些先前的魏国豪长,无不对秦吏俯首帖耳,每日都有被捕获的盗贼被押着招摇过市,威吓百姓。秦人立功,便能得到爵位,故而秦人闻战则喜,上了战场,左挟人头,右夹生虏。秦军比散漫的赵军可强多了!倘若再战,必然是秦人胜算更大。”

    祁孟明不以为然:“五年前,就是因为蔺、离石、祁三城归属,秦赵大战,秦军不是在阏与败给马服君了么?阏与离此不过两百里,战后我曾跟县尉押着粮秣去过,但见整个阏与山南坡上,秦卒尸首满山,一路丢盔弃甲,也不见多勇锐。要我说,秦赵之争,还是五五之分!”

    “那是武安君抱恙,没有作为主帅亲征,赵国侥幸获胜而已。”

    祁仲平夸张地比划道:“兄长你可知道,秦国有百万雄师!不仅兵卒众多,器械精良,还有关中沃野、巴蜀粮仓,军粮可以沿着渭水,源源不断运到河东!“

    祁孟明则质疑道:“二弟你一心想让我家投秦,可你难道不知?秦律严苛,强令男子十七岁必须独自立户,不得与父母同住,也不得与父母同居一室,若祁县归了秦国,我祁氏宗族,岂不是要被肢解分散了?到时候如何面对祖宗?”

    二人在那为秦赵哪边胜算大,秦赵哪国统治祁县对自己家有好处争论起来,越发不可收拾,最后还是祁翁一敲手杖,喝止了两个儿子。

    “不管秦赵如何,眼下这祁县,可是长安君说了算!我祁氏也没什么大的野心,只求保宗族延续,祖宗血食不绝,秦人来,吾等恭恭敬敬,赵君来,吾等也不能怠慢。这样,凡是被长安君征召的族中子弟,统统去县寺报道,要让长安君看到我祁氏的诚意和忠诚,但汝等心里,却得记住……”

    祁翁用手杖指点着两个儿子:“汝等必须牢记,对于长安君,我祁氏只是虚与委蛇,没必要将整个家业都押到他身上,倾心效忠。不然,等他日秦军来伐,这棵大树倒塌,吾等树下的狐鼠也会被殃及!”

    这一刻,祁翁的嘴脸,像极了一只老鼠探首出穴,左右两顾的模样……

    左边是狼,右边是虎,他们能怎么办?

    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这就是祁氏,也是秦赵交界处所有豪长、氏族的生存之道……

    PS:只有一章,明天三更

第214章 野有遗贤() 
“长安君,祁氏不可信任……”

    在送别祁县令、尉的宴飨上,被灌得大醉的祁令暗地里跟明月说了这么一句话。

    虽然说完之后,他便又装作喝醉,次日起来后还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但话语里对明月的暗示,已再明显不过了。

    “祁令说的有道理啊,祁氏不可不防。”等到次日,蔡泽也来向明月禀报这些日子以来,他通过对县中诸吏的旁敲侧击,套出的一些话。表面上,初来乍到的长安君一行人对祁氏表现出无比的信任的器重,可实际上,他岂会一点警惕都没有?

    “惠文王十七年时,秦将白起伐赵,拔兹氏、祁县两城,城破后,当时的祁令逃走,祁尉战死,而祁氏全族,则带着牛酒,出城去迎接白起,那恭敬的姿态,恐怕和前几日迎接主君时并无两样。祁翁还奉上粮秣,在家中救治秦军伤病,故而在那几个月里,秦军也对祁氏无所侵犯。”

    “惠文王二十九年时,秦军再入祁县,还一度派官吏来治理,这一次,更是将祁翁的次子选为县吏,虽然前后不过数月,但祁氏与秦人的关系,可见一斑……”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祁氏三缄其口,可事情发生的时间并不久远,只要想查,依然能很快查到,从这些从各处得来的消息看,之前几次秦赵对祁县的争夺里,祁氏在秦赵间首鼠两端嘴脸一览无遗。

    “我自然知道。”

    明月喝着醒酒的温汤,摇头道:“之前来为吏的祁县令、尉更是清楚,可这件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