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明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自然知道。”

    明月喝着醒酒的温汤,摇头道:“之前来为吏的祁县令、尉更是清楚,可这件事却被他们一笔带过不再提及,这是因为他们想要治理祁县,就得依靠祁氏,一旦追究得紧了,祁氏再度投秦,只在旦夕之间,毕竟秦国的旗帜,可还插在百余里外的邬县呢,秦军兵锋,一个昼夜就能来到这祁县城外……”

    祁县的水,比明月之前料想的要深得多,这里有与秦、韩相邻,四方通衢的优良地理位置,让他心仪已久的大湖昭余祁,若是用好了,就是一柄利刃。可伴随着的,也是当地旧势力树大根深,难以治理的现实。

    “难怪我要以祁为封地时,王兄那么干脆就答应了,而赵穆还一脸的幸灾乐祸,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一处死地吧。”

    蔡泽也感觉他们踏进了一个泥潭里,颇有些焦心地说道:“纵然如此,公子还是招揽了祁氏子弟十余人,作为门客舍人,难道打算和三年任期里一事无成的祁县令、尉一般,继续倚重祁氏,直到秦人围城,祁氏卖公子自保?”

    “身处两国夹缝之中,祁氏才会左右相顾,我看他们也不是一心想投靠秦国,而是只求自保罢……短时间内,祁氏无法拔除,与其将他们推到敌人那里,还不如为我所用。我初到祁县,便拜谒了祁奚庙,放松祁氏警惕,而后又征辟祁氏年轻子弟为吏,这样一来,祁翁的儿孙,可要有不少人入我瓮中了。”

    明月笑了笑:“在秦赵再度交兵危及到祁县前,祁氏应该还不会妄动,那些为吏的祁氏子弟,既是我拉拢祁氏的示好,也是人质。更何况,我的求贤令是面对全县各乡邑,除了祁氏外,还不也有许多士人争相来投么?”

    说到这里,蔡泽面色稍稍松了松:”这几日,还真有不少除祁氏宗族以外的士人来投,大多是奔着公子名望来的。“

    明月过去一年时间里在燕赵齐之间的来回奔波没有白费,他”为国赴难”的名声早就飞越太行山,传遍了太原郡,在两位双胞胎小说家的宣扬下,据说晋阳城里,他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已经和赵国历史上重臣张孟谈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明月离开邯郸时,便有不少士人追随,来到祁县后,招贤令一下,前来投靠者更是络绎不绝,有数十人之多,而且还陆陆续续有人从外乡、外县抵达。

    跟一年前在邯郸街头,有游侠儿投靠时的婉拒不同,这一次,明月没有管鱼目混珠,第一批来的人,他统统亲自迎接,与之攀谈,尽数接纳,没有一人黜落。

    彼一时此一时,那时候的他要去齐国为质,身边的人,宁缺毋滥,可如今却是外出就封,身边人手稀缺,也不管对方才干如何,先一律接纳再说,这样可以免除后来者的迟疑,至于这些人谁是鱼目谁是宝珠,个把月下来,便能分辨清晰,到时候再将优异者卓拔,平庸者泥沙俱下。

    如此一来,明月手边能用的本地人,就不止是祁氏子弟了。

    不过帮明月迎士的蔡泽也说,这里面,有粗通文书可以做笔吏的,有擅长算数可以做计吏的,也有一身蛮力能当护卫的。在这些当地士人的协助下,那成箱成箱的文书,总算是能整理出来了,这其中要点评表扬的就是那个祁氏的长孙祁琨,这年轻人似乎对长安君十分佩服,安排他做事十分积极,没有半点懈怠。

    在祁氏和普通士人的帮助下,明月对祁县的了解更加深入,因为县令离职而造成的管理混乱,也很快重新步入正轨。

    这本是该高兴的事,蔡泽却有些失望,遗憾地说道:”可惜,彼辈皆是只能治邑的平庸之辈,没什么在野的大贤……

    明月打趣道:“毕竟如先生这样主动闯入我梦中的飞熊,岂会每年都能遇上?”

    蔡泽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连道不敢与太公望相提并论,自己做一信如尾生的苏秦即可……

    这时候又有人报,说外面又有一人来投。

    明月瞧了瞧外面的天气,日暮将至,这或是今日最后一人了,便让人将他带来见见。

    这几天但凡有类似的场合,明月都让蔡泽、祁琨一同陪自己迎士,俨然已将他当成心腹肱股了,这自然让没父辈深沉心思的祁琨格外兴奋,在长安君身边站得笔直。

    不过那来投奔的人,却让他目瞪口呆。

    那是一个中年人,脸很粗糙,乃是长年风吹日晒所致,一头蓬厚浓密的黑发扎成了发髻,戴一顶青箬笠,披着一身绿蓑衣,足上踩一双草编的履,而手里,还拎着一个尚在滴水的鱼篓……

    这竟是个渔夫。

    那渔夫来到县寺大堂,既不脱履,也不像之前来投的士人一般纳头便拜,而是站在门口,抬头大胆地打量着长安君。

    此人竟如此无礼,祁琨当时就气得不行,用本地方言斥道:”你这渔夫,为何登堂见了公子不拜?“

    渔夫却笑道:”小人乃乡鄙粗俗之人,不知礼仪。”

    人不可貌相,明月已经在蔡泽这体会过了,也没生气,起身笑道:”不知君如何称呼,来自何处?“

    那渔夫微微弯腰道:”小人昭勃,乃是昭余祁畔一渔夫。素闻长安君乃当世贤公子,封于祁县,又发招贤令,乡人无不雀跃,人人皆言,只要有才者,长安君便会提拔为官,小人虽是僻壤渔民,却坳不过老母、妻女呱噪,说我平日里自视甚高,莫不如来长安君处碰碰运气,兴许便能侥幸做官,光耀乡里,也让母亲妻女在人前抬得起头来。不知道长安君说的话可算数?“

    这渔夫虽然说起来粗俗,却有理由条,绝不是来无理取闹之人,明月一笑:”自然算数,有才者必尊其官,至于为上吏还是下吏,就要看有无真才干了,不知道君有何可以教我?”

    昭勃将还在滴水,满是鱼腥味的鱼篓举了起来:“小人没有别的本事,只会打渔,来之前还在昭余祁里钓了几条鲫鱼,还望长安君让庖厨做成鲜汤……”

    说着,他就当场蹲下,从鱼篓里捞出鱼虾,捧在手心,双手奉上。

    明月一愣,祁琨却是忍不下去了,他向前一步,怒道:“这不是乡市鱼肆,而是县寺,是封君接纳贤士的正堂,你这渔夫,是故意来消遣我家公子的么?”

    昭勃合上了掌,抬头道:“不然,小人此来,献上的可不止是这点鱼虾,还有整个昭余祁!”

    PS:第二章在12点半,第三章在2点

第215章 昭余祁() 
“传说当年大禹治水,为了让洪水流走,便将大河上的龙门山用大斧劈开。本地老人也口口相传,说大禹还劈开了南边的灵石山,如此,昭馀祁里的积水才流入汾河,这才有了河东沃野,凿开灵石口,空出昭余祁,如此,昭余祁才越来越小了……”

    稍晚一些的时候,华灯初上,昭勃带来的那几条鱼已被庖厨做成了鲜美的鱼汤,长安君让他和蔡泽、祁琨同案而坐,一边喝汤啖鱼,一边将与昭余祁有关的事一一道来。

    原来,相传数千年前,这太原盆地里一片汪洋,几乎没有陆地,多亏大禹劈开了南端的灵石口,露出湖底,使沼泽变成了平展的沃野,而剩下的湖水就收缩到了祁县、兹氏、邬县一带,被称之为昭余祁。这个湖在两千年后是见不到了,可在当下,却是一片烟波浩渺,方圆两百里皆是绿油油的湖水,甚是壮观,与云梦、太湖一起并列天下九泽之一。

    接下来,就是昭勃在明月面前大赞此湖的富饶:“昭余祁中鱼鳖虾蟹极多,公子若得此鱼虾之利,可让县中百姓再无饥羸之患。“

    ”此外,太原之地,又称大卤,意为卤盐之地。昭余祁原本要更大,如今周边已干涸了不少小泽,湖底被太阳一晒,便有盐卤生出。二十年前,秦军还未占领兹氏、邬县时,这昭余祁周边,就有几处太原郡设置的盐官,每年可得上百钟,虽不多,却足以让晋阳城盐卤自足,可惜战火波及,加上后来盗贼横行,盐官就废弃了……”

    明月叹了口气:‘真是可惜。”

    昭勃垂首:“不瞒长安君,小人之父,当年就是昭余祁畔的盐官,父亲带着我走遍了各处盐场,还教我识文断字,先王十七年秦赵战于兹氏,父亲在乱军中被杀,我家才沦为渔民。“

    明月拱手:”原来是我国官吏之后,难怪言谈间颇有见识,失敬。”

    春秋战国时,齐国最早实行盐铁官营,秦于商鞅变法后也设置了盐官,赵国在赵武灵王时紧随其后,同样在太原设盐官,“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实行食盐官营,昭余祁周边的干涸湖泽正是盐卤最多的地区,虽远远比不上河东的解池,可也能勉强满足赵国太原郡的用盐需求。

    但随着秦军慢慢蚕食太原郡,不少盐官就荒废了,这并非新闻,明月早在来之前就查阅守藏室的档案了解过。

    他之所以选难啃的祁县做封地,而不是后方更安全的榆次,也是为了昭余祁这个有鱼盐之利的宝库,齐国田氏就是靠这两样东西发家的,只要经营得当,便可获利无数。

    更何况,明月在做邯郸工尹时,还利用职务之便了解过分布于全国的各处矿藏,他发现,国内能贡硝石给工尹署的地方,只有太原等寥寥几处,而太原郡的硝石,又大多来自祁昭余祁周边的一些温泉、矿洞。

    这便是他选择祁县作为封地的原因之一。

    本来打算先详细了解本地情况,控制县邑,再打造一支可以自保的私属武装后再寻思昭余祁的事,不想却有昭勃送上门来了。

    明月便笑道:“这便是你所说的将昭余祁献给我?按理说,这大泽本就是我封地内的湖泽,本应归属于我,你又如何来献?“

    昭勃叹了口气:“公子初来,只怕还不知,昭余祁的富饶,已是昨日之事。过去二十年间,秦国三番五次攻伐魏、韩、赵,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