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明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邮兄。”祁琨不敢再问不苟言笑的公仲寅,便用肘碰了碰在一旁清点粮食的邮无信。

    “长安君究竟有多富庶?”

    邮无信笑了笑:“公子号称千金之家。”

    “当真有千金么……”祁琨家虽然是祁县最大的大户,可跟长安君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而且他还把比喻性的“千金”,当成真有千鈞黄金了。

    “那么多金子,是从何处而来?长安君有个金矿么?”祁琨有些失神,喃喃自语,这已经超出了他这个豪长子弟的想象。

    邮无信是个喜欢戏弄人的家伙,见祁琨如此天真,顿时来了兴致,便神秘兮兮地在他耳边说道:“我家公子在临淄时,招揽了两个方术士为门客,据说这二人……”

    “会点铁石而成黄金之术!”

    ……

    “啊嘁!”

    远在邯郸长安君府邸,满是奇异味道和淡淡薄烟的丹房内,方术士徐平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不知又是谁在咒夫子哩。”他的徒弟卢生正巧搬着一些炼丹的器皿经过,见徐平满手鼻涕十分狼狈,便在旁边笑他,这对师徒是最没大没小的。

    “这大半年来为长安君做了那么多逆天地的方术,制出了那些本不该存于世的器物……就算是苍天诅我,也不足为奇。”

    徐平面上一本正经,暗地里却不动声色地将鼻涕往衣裳上随手擦了擦,又恢复了仙风道骨,而后停止跟徒弟贫嘴,盯着眼前案几上的东西,双目放光。

    这是长安君答应他们的东西,一份来自昭余祁畔溶洞的特产,一块天然的硝石……

第237章 竭泽而渔() 
长安君招徕逃民的政策,最初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成效。

    那上千户脱离了南乡户籍,在谒戾山周边林子里依靠打猎、捕鱼、吃野果的百姓虽然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但却能勉强靠着新开的一点土地维生,当长安君派人来找到他们的聚居点,邀请他们回到南乡时,众人是拒不相信的。

    “重新授田?提供种子和衣食?”衣衫褴褛的逃民听到来自县中的小吏如此说,都觉得十分好笑。

    “世上岂有如此好的事,怕不是诓骗吾等出山,要将吾等缉捕为奴吧!”年纪稍长些的人极为警惕。

    “只见说过催税的县官,未闻给吾等好处的县官,骗人的,一定是骗人的!”

    当邮无信将这些来自逃民的反馈告知长安君后,长安君和蔡泽面面相觑。

    明月当场就有些生气:“看来祁县如此难治,都是前几任县官留下的烂摊子啊,苛政如虎,将百姓都赶跑了。”

    好在旁边的秦、韩郡县也好不到哪去,都是重税重役,否则这些百姓早就往河东、上党流窜了。

    蔡泽却摇头道:“这也怪不得县官,毕竟每年上计,看的不是当地百姓安乐,而是看上缴的赋税多寡……”

    所谓上计,就是诸侯各县的令、吏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在赵国,各县每年九月必须定期地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等,朝廷据此评定地方行政长官的政绩。

    蔡泽道:“臣听说过一件事,当年,晏子治理东阿一年,不接受当地豪长的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山林水泽向百姓开放,使得贫民受利,无冻馁之苦,可到了年终上计时,齐景公一看东阿的赋税少了,当地的豪长也对晏子十分不满,便不分青红皂白,对晏子大加责备,认为晏子把东阿治理得混乱不堪,勒令他一年内必须改善,否则就要撤职。”

    “又一年,齐景公再看东阿的上计,发现赋税增加了,豪长们也对晏子赞不绝口,便对晏子连连称善。然而此番,晏子却向齐景公请罪,说他这次治阿,一反前态,不但听从豪长们的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让各家子弟充斥县吏,山林水泽,禁止百姓使用,而交给豪长之家开矿伐木牟利。此外,还加倍征收赋税,又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朝中近臣,如今,东阿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国君却不忧反喜,晏子道,臣愚不能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晏子依靠这件事来告诫齐景公,不能只看上计,听近臣之言来评判治邑优劣。

    讲完这件事后,蔡泽叹道:“以晏平仲之贤,若是上计不佳,也要受到国君申饬,何况一般的县吏。他们本就是外来的,每到一处上任,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讨好当地豪长,征辟其子弟,为各家大开方便之门,此外,便是让豪长协助收取普通百姓的赋税,将在豪长头上减免的部分,分摊到全县百姓头上,如此一来,税岂有不重之理?每逢上计,上交粮食多于往年的,常被视为能吏,得到提拔,少于往年的,则被视为庸吏,遭到责备……”

    蔡泽说,诸侯地方上的郡县长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上等是西门豹那种,他们有足够的见识和胆量,能打破传统的藩篱,带着百姓开渠致富,在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同时,也能交上一份令君王满意的上计,地方越治越好。

    中等的,则是一般的官吏,能在政绩和百姓死活间做出一定平衡,百姓能勉强度日,上交国家的粮食也不会亏欠。

    下等的,就是祁县前几任县官那样,为了往上爬,竞相实行苛政剥削百姓,贿赂上官,至于百姓的安乐,百姓的赞誉,能传到国君的耳朵里么?能被算作政绩么?只要上计政策不变,下面就不会放松。

    这样,他们无视祁县遭兵灾旱灾,屡屡加税,最后导致百姓逃走,户口大降,边境秩序荡然无存。

    官僚取代卿大夫,虽然总体而言提高了税收效率,可对单个地方的人而言,却不一定是好事。百姓只能祈求自己能遇上一位有良心的好官了,然而并不是每个县吏都有晏子的仁德,也不是每个县吏都有西门豹那种带百姓创造财富的眼光。

    蔡泽的话发人深醒,明月沉吟良久后道:“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

    在饱受兵灾和旱灾的南乡这么玩,最后的结果就是鱼儿越来越少,最后轮到明月接受这池塘时,已无鱼可获了。

    不过最后,他却笑了起来。

    “这的确是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县吏必在政绩和百姓死活间做出选择,好在我不必如此。”

    县吏只需要向上负责,就算将地方治理得天怒人怨,过几年就调走了。

    封君却不一样,还需要对下负责,不能逼民太甚,毕竟谁都希望能将领地世代传递下去,遇到危机,领地能成为最后的庇护所。

    蔡泽也建议道:“然也,公子若想在祁县稳固,还需效仿当年尹铎之治晋阳……”

    两百多年前,赵简子派尹铎治晋阳时,尹铎问:“主君派臣去晋阳,是让臣如剥茧抽丝般搜刮百姓财富?还是希望臣把晋阳营建成赵氏的保障之地?”有心让家族在六卿里脱颖而出的赵简子当然选择了让晋阳作为保障,于是尹铎到了当地,减免赋税,赢得百姓拥戴,赵简子也嘱咐自己的儿子赵无恤说,一旦赵氏有难,不要害怕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把那里作为家族最后的壁垒!

    果然,后来知氏邀约韩、魏围攻赵无恤,赵无恤正是靠着晋阳百姓的倾力支持,撑过了那最艰难的三年。

    在蔡泽眼中,所谓民心,是为了增强主君权势而借助的一种力量。尹铎收揽民心,根本目的是要在赵氏有危难的时候,晋阳百姓能够挺身而出,为赵氏卖命。

    冯谖在薛城为孟尝君市义,也是基于这种心思。

    “太后赐公子重器珍宝,狗马实外厩,美女充下陈,而地位也到了再立功也赏无可赏的程度。依臣之见,公子所缺的,不是珍宝,也不是一分让邯郸满意的上计,而是领地百姓的拥戴!”

    明月听了蔡泽的建议,颔首同意,这些年来祁县竭泽而渔的苛政,不可再继续下去了,他需要重新获取南乡百姓,乃至于全县百姓的信任。

    “传令下去,从现在起,祁县北乡、东乡、西乡百姓,一年内赋税减半;南乡逃民若愿返回原籍,每户授田百亩,官府提供种子,出借耕牛,一年内赋税全免,三年内赋税减半!”

    “从明日起,让县乡小吏再带着粮食进山,宣传祁县新政,我也会亲自去近处的逃民据点,邀请百姓出山!”

    PS:第二章在12点前

第238章 徕民() 
在地图上标为“谒戾山”,被当地人称之为“羊头山”的山贼在魏镰带领下,这些年很是成了气候。

    祁县在过去二十年间,两度遭了兵灾,尤其是六年前,秦赵双方还在祁县南乡附近打了一场小仗——虽说是小仗,但双方人数也有几千,对当地造成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从那时候起,南乡百姓便将羊头山当做他们的庇护所,这之后仿佛形成了习惯,每逢旱涝灾害、县吏催税,就扶老携幼往山里跑去,成了山贼的党羽。

    在官府和山贼中间,他们宁选山贼,至少魏镰为人还算公道,没有欺压他们,抢了豪长之家的粮仓,还会分众人一些种子,让他们足以在山间开几亩地,勉强为生。

    可当祁县成了长安君的封地后,这种南乡之民投贼的趋势,却被遏制住了。

    先是从县里传来消息,说一大批郡兵入驻祁县,西乡的水贼被剿灭,贼人统统被杀,头颅在昭余祁畔堆成了京观。

    其后,长安君的目标转向了南乡,派人重修了乡邑和沿途亭舍,并沿着亭舍设置了几处赈济的粥棚,号召山中的逃民可以去就食。

    山民吃够了历任县官的苦,心存疑虑无人响应,按照赵国的律法,抓捕到逃人后,都会处以刑罚,或做苦役刑徒,或剃了头发做城旦舂。

    谁料隔了几天,长安君再次派人进山来了,还背着一袋又一袋的粮食,看着这些黄灿灿的陈年粟米,有一些人心动了,吃着白来的粮食,也能听进那些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