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明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假,是他的特长。

    但是,像白马非马,通变论,坚白论,这些他们名家看来并不难的逻辑问题,要与旁人解释清楚却很费劲。

    公孙龙的回答在明月预料中,他笑道:“所以先生就以为,只要辩赢了,他人便能接受这说法了?可惜啊,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为何?因为先生在辩论过程里,用的就是别人无法信服的法子啊,越是能言善辩,反倒让人越发无法相信先生,这就是一个悖论了,白马非马等议题,不辩则不明,但对于其他诸子而言,越是与名家辩难,就越是觉得名家在狡辩,遂将名家说的一切都斥之为谬论。”

    “的确是这样。”公孙龙也很苦恼,这也是近十年来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直到那一日与长安君小辩一场,听了他说的那些肺腑之言后,才猛醒过来。

    他之所以要加入这次齐国之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能和长安君再交流交流,公孙龙十分渴求从长安君处获取些灵感。

    长安君没有让他失望,说道:“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吾等日常使用的语词太过模糊。”

    他捏着毛笔,蘸了墨,在木牍上写了一个“非”字。

    “白马非马,这个非可以是‘不是’,也可以是‘不等于’。”

    “相同的语词,由于使用的人和场台不同,也有不同的含义。所以公孙先生用这次似是而非的词语,将人说晕很容易,但要靠它们准确表达名家的意图,却有些难了,九流十家对名家本就有偏见,不发生误解,反倒是奇怪的事。”

    公孙龙苦着脸道:“长安君所言有理,只是这难题要如何解决?”

    明月笑道:“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严密规定的符号,代替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说干就干,明月立刻给公孙龙科普了初中生水平的“集合”问题。

    “白马是子集,马是合集,白马属于马,但是白马不等于马。”

    等号、不等号,属于,包含于,被包含于,分别在木牍上被明月以后世数学符号的方式书写出来。

    于是白马非马的命题,就变成了白马≠马且白马∈马。

    公孙龙目瞪口呆地看着长安君寥寥数笔,就把他们名家费尽数百言努力说清楚却越发解释不清楚的白马非马关系给表明了。

    “就算把白马换成黑马、黄马,都一样。就算是一个赵国人和一个齐国人,语言表述习惯不同,依靠这意义统一的符号,也能很好地理解二者关系。”

    接着,明月一股脑地将大于号、小于号等数学上最简单的一些逻辑符号一股脑教给公孙龙。

    看着木牍上密密麻麻的符号,公孙龙激动无比,这些陌生的符号,简直就是名家的希望!

    虽然不是万能的,但许许多多名家提出的议题,竟都可以用符号简单地表述,如此一来,他的此次稷下学宫之行,便能提出一些新鲜的东西了。

    而在明月看来,他这样做,相当于是把公孙龙从形而上学的诡辩这个死巷子里拉了回来,利用这些逻辑符号,引诱他继续走朴素辩证法的正道。

    名家的逻辑是很原始的,像什么鸡三足、人三耳,依然在用特殊例子来狡辩,顶多有一些归纳推理。从特殊事例推导出普遍性假说,只具有低层次的确实性,所以很难让人相信。

    唯有过度到演绎推理,将白马非马等假说运用于新的事例,并打开实践验证的道路,才能与后世的“科学”接近一些。

    这其中,一些逻辑代数符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明月在木牍上画下了符号“∞”。

    看着这个诡异的东西,公孙龙奇怪地说道:“长安君,这是……”

    “公孙先生,我记得惠子曾经说过一个假设,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对么?”

    “然。”公孙龙佩服地说道:“这是惠子历物十事的第一条。”

    “我还记得,公孙龙先生也提出过一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议题?”

    “然。”公孙龙有些自得,这也是他的得意之作。

    “这个符号,可以将以上两个辩来吵去分不出结果的议题,解释明白。”

    用手指敲打着“∞”,明月笑道:“它叫做‘无穷’!”

    ……

    送走了公孙龙,夜色已深,明月捶了捶肩膀,骑了一个时辰的马,又跟公孙龙坐而论道许久,已是酸痛无比。

    一旁缝补着衣裳的女绮很有眼色,立刻过来给他捏一捏,有这么一个手脚麻利的女婢,也不枉明月点了她同来。

    女绮手指修长,力道合适,明月感觉很是舒服,闭着眼,嘴里却突然问道:“女绮,方才我与公孙先生说的话,你听得懂么?”

    女绮摇了摇头:“贱妾知道白马,也知道马,但合到一起,却一点都听不懂,也不知那位先生去探究这些东西的关系作甚。”

    她话中有话,想来,只有食宿无忧的文士,和锦衣玉食的公子,才会想这些复杂的事罢?吾等贱婢妾,每日要操心的事已然很多,岂会去关心这些无用之事?

    “没错。”明月张开眼,看着严丝合缝的毡帐顶,他知道,外面一定是满天星斗。

    “我给你说一个故事罢,在秦国以西很远很远的地方,也有一位先生,最喜夜观星相,一天入夜后他走在旷野之间,抬头看着苍穹,满天星斗,却也有些晦暗的地方。于是这位先生便预言第次日有雨,正在此时,他却不慎掉入脚下的泥坑中,差点摔死。等到旁人把他救上来,他便对人说’明日有雨。’救他上来的人却嘲笑先生,说他只知道天上的事,却不知道脚下有坑。”

    女绮并不爱笑,这会却噗呲笑出了声:“这位先生真是愚笨……”

    “可笑么?然而第二天,果然有雨。”

    女绮一愣:“居然被他说准了?”

    明月点了点头:“这就是这些先生的本领了。的确,大多数人,是低头看着地,而诸如公孙龙先生,还有稷下学宫的荀况先生、邹衍先生等人,还有已逝的庄子、惠子,可能就是仰着头看天上星空的那些人罢。”

    这些人在战国普遍存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诸子百家!他们仰望星空的思考心得,变成了百家之言,是中国文明屹立于世的基石,那些看似脱离现实的理论,却可以一一化为治国之道、处世之道,也许还有科学进步之道。

    “那公子是怎样?是仰头看天,还是低头看地?”女绮反问了一句。

    明月一笑,并未回答。

    他已经知道未来的星空是怎样的,现在,要仔细盯着脚下残酷的世界,脚踏实地,让自己别摔倒,这样才能有更多带着诸子百家们仰望星空的机会……

    ……

    第二天,一行人渡过了清河,一路向东,过东武城后,便到达浊河上的平原津。

    至此,从邯郸到临淄的八百里行程过半,平原君派人来告诉因为熬夜看竹简,此时有些瞌睡的明月。

    “长安君,打起精神来,虽然河对岸的平原、高唐如今被赵国所占,但已经算齐地了!”

第44章 以邻为壑() 
PS:最近有人在给七月刷一星低分,用网页端的读者,可以顺便给七月评下分,谢了

    三月八日,平原津,从木船上跳下,回望身后宽广得几乎看不到边的浑浊大河,明月不由赞叹道:“这河水不愧是天下万河之首,竟有十里之宽,若不亲眼看见,真是无法想象。”

    与他同船的公孙龙多次往返齐赵,这平原津已经来过无数次,便笑道:“这才季春,河水还算不上宽广,等到了六七月份,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那才叫浩浩汤汤!”

    明月颔首,现在的黄河,被称之为“河水”,在赵国境内一分为二,西边的较为细小清澈,所以叫清河,东面的更为宽广浑浊,所以叫浊河。虽然泥沙还没有后世那么严重,但折磨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黄河之患已现端倪。

    这里因为河水常年冲击,一马平川,但是河东岸十余里外,却有一条肉眼可见的细线,那是一道土筑的墙垒。

    明月指着那黄土墙垒问道:“公孙先生,那便是齐国建造的堤坝么?”

    公孙龙眯着眼瞧了瞧,说道:“然也,与我赵国的堤防相似,都是为了防止水患的。”

    原来,在之前百余年的历史上,齐国与赵国、魏国,是黄河下游流经的主要国家,以黄河作为境界。赵国、魏国地势较高,而齐国地势低下,一旦黄河发大水,倒霉的总是齐国。所以齐威王便在黄河东岸二十五里外筑了一条堤坝,黄河水一旦泛滥,向东抵达到齐国堤岸时,就会受阻,回头向西淹没赵地和魏地。

    “虽说齐国此举,不过是效仿当年魏国白圭治水时的‘以邻为壑’。但可把赵国和魏国害惨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赵魏也各自在自己的国境内建堤筑堤。”

    如此一来,黄河的河道就变得极为宽广,夏秋时节汛期涨水,两岸五十里内都能淹没进去,不过在两岸堤防的限制下,没有再决口泛滥出去。水流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这也导致大河两岸这五十里土地被填上淤泥后相当肥沃,百姓只需要等水退了去撒上种子,几个月后就能得到收成,于是两岸人口乡邑越来越多。

    不过这些堤防有时候,也被用来作为杀敌的武器,从公孙龙处得知,赵国在赵肃侯时期,面对齐魏联合来伐,为了保住邯郸,便“决河水浸之”,齐、魏不得已而退兵。

    十多年前,赵惠文王时期,赵国进攻魏的附庸卫国,“决河水,伐魏氏”,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不过这种类似常公花园口决堤的作战方式,赵国倒是在战争里得利,可把下游的百姓害苦了。

    明月颇有些痛心疾首地叹息道:“各国雍防百川,各以自利,不是长久之道啊,这条大河自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