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发明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几日,王浩然在王家楼大摆筵席宴请村民,这是他许诺范秋思的,他不能给范秋思太隆重的婚礼,毕竟只是个小妾。范秋思也知足了,其他人纳妾,也只不过是直接把人接回家了事。

    又过了没多久,王启宏就来信了,还带来了两车棉花。王启宏在高昌发展得并不顺利,一是因为稻谷价格降不下来,很少人愿意种棉花换大米;二来还是因为习惯问题,高昌人的主食并不是大米,吃米饭也只是偶尔消遣一下而已。不过这些问题王浩然也考虑到了,只要杂jiao水稻一出来,大米价格肯定是会降下来的。至于饮食习惯问题,也不用太担心,古代不比后世,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相信没几个人情愿饿着肚子也不改变饮食习惯。

    王浩然去信叫王启宏慢慢开拓市场、积攒人脉,而他自己则开始用这两车棉花研制纺车及加工工艺。

    很快就到了水稻收割的季节,许玄安安抚工作做得不错,那些欠收的农户也没闹什么事,安心的等着许玄安记录下各家收成后一一补足欠收的粮食。还有一个让老百姓们安心的是王浩然的那一大片杂jiao水稻制种的稻田,产量都高达三石,照以前的实验来看,这些水稻制种的话,那收成肯定是不止二石的。

    纺车倒也简单,王浩然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制作出来了,随后他便在厂房那边加建了棉花厂。这棉花厂只是清洗挑选棉花而已,纺丝的活是外发出去的,因为王启宏从高昌送来的棉花有限,为此成立纺丝工厂不值当。

    很无奈的是,虽然王浩然并不想把棉花制作的衣服当奢侈品买,他的本意只是想让老百姓们能穿上舒服点的衣服而已,可是成本一算下来,一套棉质衣服价格也不低,单运费就占了一半,一般的农民是买不起的了。不过这倒不影响王浩然的兴致,棉质衣服还没上市,他就先给这边的人一人订制两套衣服,还给王府仁、谢盛兴他们送去一些。

    经过多次改进后,陈俊他们研制的蒸汽动力头终于成功了,庆祝一番后,王浩然就让他们开始研制蒸汽动力轨道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火车。

    这时别墅区的项目也开始建造了,人手并不是问题,因为中城的建设已经到了后期,放缓建造进度,腾出了不少人手。

    除此之外,王浩然还有个大计划想实施,他把王景修、马经略、余兆筠、余子照四人叫过来说道:“我这有个艰难的任务要交给你们,你们需要外出公干好些时日。”

    “什么任务?”余兆筠急忙问道,希望小少爷是要他们去研究飞机。

    “我计划在中城和长安、洛州之间铺建一条铁轨道。”

    “啊!?”王浩然说得轻松,王景修他们仍震惊不已。

    “轨道车不是用在别墅区和中城之间吗?”余兆筠问道。

    “那里也就一小段距离,而蒸汽动力车启动慢、也不够灵活,并不合适,那里只用人力踩动的轨道车就可以了。”王浩然解释道,“你们先去那里把轨道的安装工艺研究出来,要来回两条轨道都稍微有些斜,节省人力,而且两条轨道头尾两边都要相连。等这研究好后,你们就去考察一下怎么安排轨道从中城到长安的路线,而中城到洛州的路线,等以后看情况再说。”

    “这能做到吗?”王景修问道,那可是大工程啊,就算王浩然再有钱,把全身家投进去也是做不来的啊!

    “当然不是我自己做了,等你们考察好,设计出方案来,我就会在蒲州和长安找投资商。”

    王景修他们激动起来,这事若是成了,中城到长安或是洛州或许只需四个时辰就能到了,更重要的是,这可谓是划时代新创作,对大唐以后的影响必然深远。而他们就是这新时代的开路先锋,想想都感到热血沸腾。

    “你说中城到别墅区的轨道要有些倾斜,那要倾斜多少才合适?中城到长安的轨道也要这样吗?若是如此,这么长的距离,怕是很难办到。”王景修问道,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考察轨道路线了,对未来的火车充满憧憬。

    “只是中城到别墅区的轨道稍微有些倾斜就可以了,别的不用。别墅区那边毕竟是人力推动的,比不了蒸汽动力。”

    “那要怎么保证轨道一直是向下倾斜的呢?中城到别墅区的距离也不短啊?”余子照问道。

    “这一点,经略可有办法解决?”王浩然笑问道。

    王浩然既然这么问,那肯定是和马经略的研究有关了。马经略想了想,一下子就有许多模糊的解决办法出现在他脑海里,便回答道:“没多大问题,回去我就把解决办法设计出来。”

    “至于轨道的宽度和转弯的弧度,你们得和陈俊他们商议好,人力轨道车轮子的距离、结构得和轨道配合好。”王浩然交代道。

    没过几天,常树生到访,见到王浩然就哈哈大笑道:“小少爷,我们的人已经找到铁矿了,而且储量之大实属罕见!”

    “那就好,以后铁矿的用量可不少。”王浩然虽然欣喜,倒也淡定,这是意料之中的事,“那铁矿在什么地方?是否有住户之类的?”

    “这倒没有,铁矿都处于荒山野岭之中,离这里也不算太远,就在河东道晋州界内。”

    王浩然想了下,现在离水稻收割还有不到一个月,去趟新铁矿处看看倒还赶得回来,便决定次日去看看,把开采手续办好,也好尽快能找人手开采。(未完待续。)

第131章 第一代稻种传至南方()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热武器的成熟,私人铸铁的禁令也跟着解除了,因为如今的李世民也在为铁矿产量发愁,只有解除禁令才能更好的促使私人开采铁矿。而朝廷,只要掌握住热武器的核心技术,就不用担心别人造大刀弩箭造fan。

    等王浩然办完铁矿开采事宜回来不久,就有一个商贾登门拜访。

    “久闻小少爷大名,今日难得一见,真是荣幸之至啊!”此商贾在许玄安的带领下来到了谢家老宅,见到王浩然后边拱手客气道。

    “不知这位老板前来所为何事?”单看衣着,王浩然就知道对方式是个商户。

    “哦,某姓谭字孟德,乃是杭州人氏。今日冒昧造访,是想向小少爷购买一些水稻种子回去,不知可否?”商贾直言问道。

    “正所谓在商言利,不知谭老板打算如何得利?”王浩然思索片刻才问道,他并不希望商人把杂jiao水稻种子的价格炒得太高,所以也不急着表态。

    “这点还请小少爷放心,当年小少爷在水稻研究的事上忍辱负重,然而也没在这水稻种子的事上谋利,如此大义,就连我们那边,也是有口皆碑的,想必想以此谋利的人怕是也没那脸面敢登门吧。谭某虽略有薄财,却也深知百姓之苦,定不会以此大发其财。谭某是打算以同等价格兑换谷种,待老百姓们收成之时,亩产一石之外的收成中,谭某再收回其中一两成的收成,以补运送稻种的花销,还望小少爷多体谅了。”

    “这倒没什么不妥。”王浩然自己都不愿意做亏本买卖,顶多免费出点人力罢了,“杭州那边是一年种两水稻的吗?”

    “是的,谭某是想等这边水稻收割后就立即送回去,好赶上农时。”

    “赶得上吗?”王浩然对农时并不了解,只是依稀记得早稻和晚稻之间的间隙时间并不多。

    “快马加鞭,连夜赶路,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还是来得及的。”

    “能赶上就好?至于稻种价格,我就照寻常稻谷的价格卖给你,不过你到时一定要交代好那边的百姓,这稻种种出来的稻谷一定不能制种,否则可能颗粒无收。”王浩然又指着许玄安说道:“其它事宜,你找玄安商议便是。”

    待送走谭玄德,许玄安便开口问道:“小少爷,我想等这边水稻收割后也赶去杭州那边,那边一年能种两季水稻,对于水稻研究,能多出一倍的时间去研究,你看可否。”

    “当然可以,只是不知道你家里人同不同意你去那么远的地方,你还是跟你爹商量一下再说吧。”

    “要不我明天就回去一趟吧,信中说不清楚。”

    “也行。不过,若是你家里人都同意了,那也不能等到水稻收割完再去,到时去到那边还得购置田地、招聘工人等事要准备,不提前个十天半个月是来不及的。”

    次日,许玄安便匆匆回长安了,估计做他爹娘的思想工作有些困难,过了好些天才赶回蒲州。

    “小少爷,我爹娘都同意让我去杭州了。”许玄安一回到蒲州就找到王浩然说道。

    “那就好,不过那边对你来说人生地不熟的,你去问问你那手下的员工有没有谁愿意去的,待遇从优。还有那个谭老板,他这几天也要先赶回杭州安排水稻之事,你可以和他一起去。你要跟他打好关系,到那边若是遇到什么问题,可以请他帮忙。”

    再过几天,许玄安就要带着一个手下跟随谭玄德前往杭州了。王浩然对此有些愧疚,毕竟许玄安也就十六七岁,为此,王浩然给足了许玄安在杭州那边的经费,还特意请谭玄德吃喝了一顿,希望谭玄德能对许玄安多加照看一下。除此之外,当他们谈及百货店时,王浩然还表示可以让谭玄德在杭州自己开一家。谭玄德也很热忱,还抢着付账,不过王浩然不在意这点钱,只要许玄安有困难时,谭玄德能伸出援手就行。

    又过了大半个月,水稻已经可以收割了。这次杂jiao水稻种的面积很广,这么一大片沉甸甸的稻穗,老百姓们看着都高兴,一些已经收割好自家水稻的农户还乐呵呵的跑来免费帮忙收割。

    这次收割来的杂jiao水稻,王浩然打算全都兑换出去让农民们播种。虽然上次有些老百姓兑换来第二代杂jiao水稻种子后欠收,但王浩然也正如之前所承诺的那样一一补足一石亩产量,所以这次老百姓兑换第一代杂jia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