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公公怎么会认识这杨涟的?”
“……”
屋中没有人再说话,显是此事涉及到了什么。
第五十九章 的分管大佬()
一 杨涟这个名字,躲在墙角下的良臣十分熟悉。
此人可以说是二叔一生的死对头,移宫案中将二叔骂得如条狗,带着一帮大臣欺负李选侍个女流之辈,成功将天启帝朱由校抢到手中后,东林党立时就一扫朝堂,形成“众正盈朝”的格局。
如此强势之下,这杨涟偏又咄咄逼人,不给一心想和东林交好,以使内外清明的二叔活路,最终令得二叔与东林彻底决裂。
二叔的敌人,绝不是良臣的朋友,不管他是什么人。
身份决定一切,哪怕良臣再是忠勇无双,魏忠贤侄儿这个身份,也将打得他永无翻身之地。
想保命,想改变命运,良臣便只能和二叔一起,将那帮东林君子逐一消灭。因为在人家眼里,他就是个阉寺子弟,过街老鼠般的存在。
要知道,他大哥魏良卿被崇祯砍头前,可是哭着说我这人一辈子就是个农民,从来没想过富贵,更没想过害人,只因我是魏忠贤的侄儿,朝廷便要杀我头,我何其冤也!
所以,几乎是下意识的,良臣将身子往窗户下靠了靠,想听里面的人说些什么。
只里,里面沉默了下来,或许这和那位王公公有关。
为高位者讳,既然这位王公公和杨涟有关系,那么知道的人心知肚明即可,堂而皇之说出来,便是犯忌。
良臣想站起来从窗户往里偷看,看看里面都是什么人,只是刚有此念,二门那里就有脚步声传来,很急。
良臣一吓,赶紧蹑手蹑脚的绕到墙后,那里有一排屋子,左首第二间没有上锁,屋里有灯光,却没人。
来人越来越近,良臣顾不得多想,赶忙溜进了那间屋子,顺手还将门给带上了。
进屋之后,良臣趴在门缝上朝外张望,见来人进了那间有人的屋子,这才松了口气,回头打量起这件屋子来。
屋内摆设很简单,看着像是一间公房,一张很是宽大的桌子上堆着不少文案。桌子后面是一只红木座椅,上面放了个软垫。
良臣走到桌子前,他没敢乱翻东西,他注意到砚台里不是墨水,而是一块朱砂,边上还有一碗水。
难道这是用来批红的?
良臣很自然的将朱砂和明朝的“票拟批红”制度联系到了一起,内阁票拟,司礼批红。
此地是司礼监,那么良臣的判断没有错,这间屋子是司礼监的一位秉笔大佬办公所在。
墙上有一排书柜,还有几只铁箱,不过都上了锁。从桌上这堆文案摆放的随意性看,显然不是什么重要的奏疏。
良臣随手拿起一份,却是司设监三天前报请增添公帑费用的,再看一份,则是混堂司请奏增添运水马车十辆的。
难道这位司礼大佬是分管司设监和混堂司的?
良臣莞尔,这一发现让他很感振奋,原来这大明朝的大太监们和后世领导干部一样,也有分管联系哪些部门一说。
不过良臣急着出宫,只是对司礼监太过好奇才溜进来看一看,自是没有兴趣撬开大佬的箱子看看里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他放下混堂司那份公文便准备离开这间屋子,原路返回,潜到北安门那里等天亮和小太监们一起混出宫。
夜长梦多,这司礼监怎么也是内廷核心所在,虽处皇城之中并无守卫,可也是有人值守的,万一被那些人发现,良臣就得掂量下自己能打几个没鸟之人了。万一当中再有个如少林老僧般深藏不露的老太监,那,就什么都不用谈了。
正要走,良臣的视线却在一张折叠的纸卡上停了下来。
这纸卡上面压着笔架台,红色,上面似乎印着什么字。
良臣移开笔架台,将这纸卡拿出,发现上面印着司礼监三个大字,边上还落有司礼监的公印。然而打开之后,里面却是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
这东西看着有点像后世的贺卡,难不成这司礼监每年也要印发大量贺卡派发?
良臣不认为自己的脑洞符合事实,只是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他一时却想不明白。但直觉告诉他,此物必定不凡,因此,他犹豫了下,还是将这纸卡小心的放进了怀中。
走到门边,静听了一会,良臣才小心翼翼的开门溜了出来,钻到了先前那有人说话屋子的墙角根。
屋内,正在争吵着什么。
“常云管着针工局印,还掌着乾清宫管事,论资历,论名望,应当晋秉笔。”
“常云过去可是陈公公的掌家,为了避嫌,常云怎么也不能晋。”
“那天津马堂亦可,反正轮不到辽东高淮。”
“李公公难道不知道,马堂已向陈公公表明不争之意?”
“不争了,怎么会,临清的事不是叫陈公公给压住了吗?”
“正是因为压住了,马堂才不能上。”
“这…倒也是这么个理。这么说,高淮马上要进京了?”
“不出意外的话,最迟十月,咱们头上就要多一位秉笔公公了。”
“听说这位高公公在辽东可是弄得天怒人怨的。”
“谁说不是呢,不过人家也有本事,年年送到京里的银子最多,就凭这,人地位也牢固着呢。”
“行了,说这些有什么用,咱们做好自己的本份便是。对了,刚才文书房的刘时敏过来找陈公公所为何事?”
“不知道,他没有和咱们说。”
“这刘时敏,出生将门,骨子里和咱们不一条心,也不知陈公公为何如此信重于他。”
“人材难得啊,呵呵。”
“……”
刘若愚那家伙找那陈公公做什么?
墙角下,良臣觉得肯定没好事,心下一急,也顾不得听墙角了,赶紧潜出司礼监,直奔北安门而去。
第六十章 有人要打小爷()
一 去北安门的路上,良臣想到一事,觉得不对,那杨涟不过是个才任两年的知县,他凭什么可以出任户科给事中?
虽然同样都是正七品,但一个是地方官,一个则是京官,前者可以说是百里侯,后者却是小臣之翘楚——给事中官品虽低,权力却大,有封驳之权,皇帝的旨意和内阁的票拟如果没有给事中的签名,那么就不能下发执行。
可以说,给事中这个职位是极其要害的一个官职,杨涟前年中进士,外放知县,今年便被提进京城,这实在是件不可想象的事。
满打满算,杨涟在任上做实事的时间也顶多一年。
就做一年知县,便被举为廉吏第一,上调京城,他杨涟凭什么?
再者,天下那么多知县,那么多在任上苦熬的官员,难道就没一个比杨涟更适合出任给事中的?
这事,肯定有猫腻,先前司礼监的人说什么王公公同意了,而杨涟是东林党人,那么这位王公公是谁,良臣多少也能猜得出了。
不是那个放着本份不做,和东林党勾结在一起,欺负孤儿寡妇的王安又是谁?
这些个东林党人,成天骂人家结党营私,他们自己干的又是什么事?
单就杨涟这件事来看,主持此事的东林党大佬们明显就是鲜廉寡耻了。
良臣冷笑一声,又无奈摇头,二叔还在扫马圈,自己又倒霉的在皇宫中乱转,现在去想东林党的事,有点不切实际了。
一路有惊无险的摸到北安门那里后,良臣才发现宫门没有开,不由很是焦急,可宫门没开,他就是飞也飞不过去。
也不知离天亮开宫门还有多长时间,良臣不敢在那里瞎晃悠,便摸到了离宫门不到一里多地的一处建筑中。
选择在此处藏身的原因是这地方一个人也没有,良臣没蠢到脑子一热,想要潜进宫城一探究竟,那跟找死没有区别。
宫城位于皇城正中,四面都有护城河,只四座宫门通连内外,乃是皇帝和嫔妃所居之处,便是太子也不能轻易入内,况他魏良臣个冒牌小火者。
人贵有自知之明,良臣对自己的家底很清楚,除了知道未来历史走向外,他不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会什么。
读书,他比不过那帮八股狂人;学武,他连自宫的刘若愚都干不过;做生意,没本钱;抢劫,没那个胆;造反,做梦去了,朗朗乾坤,盛世天下,他想造反?再等二十年差不多!
赶紧帮二叔升级才是王道。
在二叔没有成为九千岁前,良臣做梦也没有想过能进皇城,今日纯属冤枉,他真是恨死那刘若愚了,要是他能出去,日后定在二叔面前狠狠告这家伙一状,让他再切自己几刀去。
这次,良臣不是从大门那过去的,而是从后墙翻进去的,他准备在这里一直藏到天亮。
不知道怎么回事,良臣觉得自己藏身这地的建筑风格和刚才看到的皇城建筑格格不入,怎么瞅都像是座寺庙。
皇宫里也有寺庙?
良臣甚是糊涂,他没听说过。倒是伪清满州鞑子进关之后,在宫里养过一阵喇嘛。
不管它了,一夜的逃亡加上提心吊胆,使得良臣精神十分的不济,他躲在院中的西南角落里,迷迷糊糊的就想打盹。
“砰”的一声,脑袋叩在了身前的大缸上。
揉了揉脑门,良臣想这可不行,不是疼的事,而是他若睡着了,有人过来他都不知道!
于是,他狠狠掐了掐自己,疼的嘴都歪了,好在没有白疼,瞌睡虫真是不在了。
又在缸后干坐了片刻后,良臣有点坐不住,他发现东北方向有一根好长的烟囱竖在那,高度大概和三层小楼差不多。
摸了摸肚子,良臣很自然将烟囱跟厨房联系到了一起。
难道是尚膳监?
良臣心中一喜,踌躇片刻,大着胆子往内处走去,想找到厨房弄点吃的。
途中,他不断的用鼻子去嗅空气,好捕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