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长子已经二十岁了,可她自个也才三十六啊。
在建州,这个年纪的女人还是能生孩子的。
佟佳氏想明白了,自个这辈子不可能再和儿女们见面,这辈子也只能跟着这个明国的假太监,所以,她必须为自己打算了。
尤其是,姓吴的汉家女人老是针对她。
所以,如果有了小男人的骨肉,哪怕自己年老色衰,小男人也不会不管她。
魏公公可不知道建州熟又贵也想替他老魏家传宗接代,这会只为金银财宝而陶醉。
幸好寿宁那死要钱的不在,要不然,一句“你得养我娘儿俩”就能把魏公公到手的钱生生敲走一笔。
这段日子,倒是没有寿宁的书信来,以致魏公公始终怀疑这丫头是不是骗他。
他也是很期待的,期待寿宁生下他老魏家的新丁。
不过为防万一,魏公公将来还是要亲眼见过这小家伙才行,要不然被寿宁坑一笔,替冉兴让养娃,那真是比老王还要惨。
陈增开出的单子很多,但最终运过来的金银实价也不过二十多万两。其中包括六万两的实银,余下的是山东这边银铺开出的各式银票。
这还差一半呢。
魏公公也不急,慢慢等等便是。
哪怕一天就等一万两,他也高兴。
可是,接下来他却是没能再等到银子了。
陈增手下陆续运来的都是货物。
于是,最终的结局就是魏公公船队后面多了几十条船。
船上面是各式货物,反是市面上有的东西,船上都有。
五花八门,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陈公公和他的手下尽力了。
在陈增被扣押的半个月内,其手下差不多把济宁城给搬空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在运河上做起了强买的生意,连着几个南方过来的船队都叫搬空,给的却是一张张山东矿监衙门开出的白条。
对此,魏公公视若未见。
他只要自个的实惠,陈增的人只要不杀人,他乐见其成。
至于这么做陈增会得罪多少人,更和他没关系。
只是,接下来他就犯愁了。
货是多了,可这些东西得换成钱才实在啊。
有钱才能买到粮食,买到海船。
你的货再多,也没人和你换粮食,换船啊。
卖!
魏公公脑袋一拍,就拿出决定了。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运河来往的船只惊奇的发现,有一个公公带着他从北方来的船队,每过几十里必停留。
而停留所在地的码头会瞬间变成大集市,然后就会有一队队的军士从船上开出,皇而堂之的做起了生意来。
为了得到现银,魏公公也是使出吃奶力气,公然纵容军队经商了。
……。。
这一日,在离微山湖不远处又一次设大集后,秀芝姐就上岸去逛了。
“快,快!”
魏公公趴在门缝边瞄着,等秀芝姐刚跳下船板,他就猴急的拉着佟佳氏下了船舱。
船,纹丝不动。
魏公公没那能量能让船为之震动。
身心舒坦之后,魏公公独坐船头,看着岸上的大集市甚是高兴。
百姓们也高兴,碰上大善人了。
要知道,魏公公这可是把好东西当白菜在卖啊。
用他的话说,也是造福沿途百姓,使他们知道皇恩之浩荡。
当然,每到一地,卖货之情形,百姓之幸福面目,魏公公必上题本入宫。
这叫使皇爷知晓百姓之幸福。
皇爷知道百姓们高兴,他魏公公就高兴。
第六百一十章 公公得做有意义的事()
既叫百姓得了实惠,又叫皇爷听着高兴,于他魏公公名声也是大有益,魏公公能不高兴?
只是,这年头的商业还是太不发达,物流除了漕运外,也低的可怜。
又没有电视广告等可以飞速传播的手段,饶是魏公公走一路停一路,福利发放波及范围也仅限运河两岸,最多不超过五十里。
如此一来,受众就极少了。
买东西的少了,卖东西的收入也就能见得着。
卖了几天,才堪堪腾空两艘船,这得卖到猴年马月?
魏公公倒不是不想把这些货物当作他出海发财的第一批物资,初始,他还真是打的这个主意,索性空手套白狼,带着山东大佬的赎身资源、带着大明人民的友谊出海赚取贸易顺差。
只是,在听取了南方商人的一些“报告”后,魏公公打消了此念。
这么做的后果,是他会赔死。
因为,山东大佬手下采购的这些货物基本上都是从南边运来的,价格远超成本。
换言之,魏公公到了南方想要把这批货物脱手,必须价格大跳水,否则毫无竞争力。
这样一来,既不挣钱还费事,做的个劳买卖。
于是,不如就地销光,便宜百姓得了。
可是,想法虽好,实际操作起来却难。
卖了几天才销了两船货,得来的还大半是铜钱,就足以让魏公公为之销魂了。
保守估计,这批货得一路卖到扬州去才能清仓,时间上最少要两个月。
魏公公着急了,曾经亲自下船吆喝,半卖半送。
结果,却惹了一肚子气。
可能他魏公公大善人的名声传的太远,以致有的百姓将他这大善人看成大痴子了,竟然生出免费领取的念头来。
魏大痴子要是不给,转眼就不是什么大善人,而是坏太监,京里来的奸贼了。
这种人虽少,但严重影响魏公公的情绪。
偏也不能和他们一般计较,总不至于大手一挥,给百姓也来个“猪突”吧。
还好,有好的一面。
据郑铎手下几个精明的老马贼分析,最近大集上明显有大宗货物成交,购买者是附近的商人。
这些商人比百姓要懂事的多,他们没有自己出面采购,而是花钱请人替他们买,之后再付以酬劳。
之所以如此,大概是这些商人晓得这魏公公是个善人不假,但再善良恐怕也不愿有人在他手下讨便宜吧。
为免麻烦,躲在幕后才是妥当。
魏公公寻思,这些商人是联手在薅他的羊毛啊。
他老人家半卖半送,一路发卖,为的是百姓得个实利,自个搏个名声,可要叫商人们掺上一脚明显就违背初衷了。
可是,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世上,可没有卖东西的不许人买的。
郑铎深知魏公公本心,便提议明日多派人手访查,但要看到大宗购买的便扣下。
“不妥不妥,商人亦是皇爷子民,咱家不能另眼看待。”
魏公公否决这个提议,士农工商,阶级一体嘛。不能因为同情穷人、弱势群体,就对富人有偏见。
一个愿卖,一个愿买,怎么能因为人家买的多就扣人呢。
“要不就限制购买,定个量,一人只许买多少。”出主意的是秀芝姐,一脸精打细算的样子。
魏公公摇了摇头:“那要卖到何时是个头?”
“这不行,那不行,那你要怎样?”秀芝姐不乐意了。
魏公公嘿嘿笑了笑,吩咐郑铎:“明日便按散客与批发出售。”
散客是什么,郑铎明白,批发是什么,他不解。
“寻常百姓来买,价格低些。大宗购买的,价格高些。”魏公公一反世间常态,做生意的都是散客买贵,批发买便宜。到他这,变了个。
“这?”
郑铎和秀芝姐都叫这法子弄得一头雾水,怎么想也不通啊。
“且去办,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魏公公懒得解释,挥手要郑铎下去。
这事,没什么逻辑不通的。
因为,这买卖的基础并非是赢利,而是献爱心。
故而,就能解释通了。
百姓依旧实惠,但购买力小,不能帮他魏公公清仓。
商人逐利,可以理解,却薅了他魏公公羊毛,叫公公气不顺。那索性给你们加些价,这样你们少薅点公公羊毛,公公这心气也能顺。
最重要的是,商人们的大宗采买可以快速帮他魏公公减负。
相较于这些货物的实际市场价格,便是提了些许价格,商人们仍是赚的大发。因此,不愁他们不买。
魏公公做事雷厉风行,讲的是个信义。
第二日码头上便有告示贴出,直言此间买卖规则。
结果,好评如潮。
原先躲在暗处的商人们全部浮到明面,拿着钱可劲的采购他们早就看上的货。
真是不冒不知道,一冒吓一跳。
经郑铎察访得知,内中竟然有一半商人是从济宁那边就一路跟过来的。
可以说,魏公公到哪,他们就到哪。
原先限于对方是个大太监,有兵马,商人们不敢浮浪,稳妥行事,慢慢撸。现在好了,魏公公自个开了盘,讲明了条件,虽然价格比之前高了一些,但扣除给中间采办的费用,算下来也没多少。关键是,省了时间,省了力气。
当天,就一次清空了四艘船。
在商人们的相互传播下,周边府县越来越多的买卖人向微山湖靠拢。
世间这么便宜的好事,可是百年难得。
魏公公见形势大好,加上此地风景不错,便索性多停留几天。
此后数日都是天还未亮,码头上便挤满前来购买的商人。
一艘、两艘…
没几日功夫,就清空了一大半货物,魏公公到手的净利润是七万余两。有一艘清空的船仓中堆满了铜钱。
依剩下货物价值计算,最后魏公公能到手十万两出头,连上先前陈增付的实银现钱,五十万两的赎身费用打了个六折,实到大概不到三十五两。
另外二十两就是便宜百姓,叫商人们薅走了。
诚然,魏公公看重钱,喜欢钱,但于这二十万两真是看的很开。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