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体上,魏公公是一视同仁的,对于都司程庆等徽州籍军官并没有另眼看待。相反,还给予了重用。
并且,魏公公深知外行不能领导内行的基本原则,因而,在海军的任命上,秉承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能者上位,而不是亲者上位。
这便使得魏公公自己的嫡系人马在机动支队中官职最高的不过是游击,且不参与海军作战,只承担近战和陆战。有关海上行船及海战的具体事谊,他老人家是积极听取海军官兵意见,而不是自行决断。
对于都司程庆,魏公公也有安排。
他老人家将后世的参谋体系搬到了皇家海军,亲设钦命提督海事太监皇家海军部,对外称“本部”。
此“本部”与“本兵”性质性质一样,前者是魏公公于海军办差衔称,后者则是兵部尚书的称呼。
单从这一称呼就能看出魏公公的狼子野心,小小年纪就把自个提到了和兵部尚书相等的地位,他日,再有二叔加成,还了得了?
未过多久,海军上下对魏公公的称呼变成了“部公”。
此也是内廷继督公、厂公之后的第三个带公的称呼,意义很大。
在魏公公的整编计划中,海军部下设三司,一为参谋司,二为后勤司,三为联络司。
参谋司主要负责为部公提供海事情报、谋划海战行动,部署兵力,调派船只等事。基本上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部。
后勤司则负责皇家海军钱粮供应,军械采购、维护保养、基地港口兴建及船只维修等事。
联络司负责皇家海军本部于朝廷、内廷、沿海督抚及地方诸官、卫所的联络事务。
原水营守备、广东雷州人蒋西凤被魏公公任命为参谋司长,加游击衔。
这个蒋西凤有点意思,此人从军之前是个秀才,因为考不上举人才从的军。结果从军之后,倒是风生水起,干的头头是道。
露梁海战中,蒋西凤随邓子龙将军率三艘大舰率先发起战斗,陈子龙不幸战死后,临时指挥其舰的就是这蒋西凤。战后,晋升吴淞守备。
魏公公是在“摸点”时注意到这个蒋西凤的,待发现此人头脑较王大力他们清楚,于营中事务都能条理清晰的一一道出,便决意用他做自己的海事参谋长官。
后勤司这一块,魏公公果断委任都司程庆,加副将衔。后勤这一块,油水很大,魏公公此举无疑是向程庆示好。
联络司这一块,魏公公任命的是许大有,此人就是那个第一个向魏公公“投诚”的把总,加守备衔。
这样,海军本部三司,徽州籍军官,也就是管营姜某的亲信旧部占了两人,且都有封赏,足见魏公公良苦用心,也能安抚那帮子徽州兵将了。
留守支队这块,魏公公也很重视。
虽叫留守支队,听着像是不待见的一块,但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机动支队。
在当下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吴淞口这个重要基地绝不能叫南直方面收回,因而必须有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来替魏公公镇守。
这个人且一定要和南直方面没能任何关系,并且一定要能顶住南直方面的任何压力,确保吴淞口归海军管理,于是这个人选只能从后营旗军来选。
魏公公最终选择两个坐营官之一的曹文耀来担这个重任,其副手则是郑铎。
曹文耀本就是禁军出身,且参与过滕县诛孔和无锡事件,所以,忠诚度毋庸置疑。郑铎则是魏公公一手带出来的亲信,若再信不过还能信哪个。
于是,大手一挥,曹文耀的委任状上加的是参将衔,郑铎则是游击衔。以下诸官,皆有任用。
书写完委任状后,就有两讯兵快马出营赶往苏州。
魏公公这边在初步调整了人事后,接下来的重点就集中在钱粮供应和军事准备上。
根据实际调研,魏公公深感当下海军作战还是少不了近船搏斗,以及登陆作战。他听取了王大力等人对露梁海战的具体描述,从这些参与大战的军官口中判断出当下海战还是冷、热兵器参半的战斗,而不是纯粹的火器对射。露梁海战中,明军水师就曾大规模和日军战船进行近船、跳船肉搏战。
所以,在机动支队中,魏公公的嫡系魏家军充当的还是海军陆战队性质。这个陆战队的核心兵力则是降倭。
降倭们的忠诚与战斗力这一块,魏公公是没有多少担心的。他现在担心的是家乡子弟兵们能不能适应海上作战。
一帮旱鸭子突然间上了海船,那大风大浪可不是运河能比的。就是他魏公公自己,也不敢说上了船出海之后不会被颠的肠胃都倒了个。
。
第六百九十章 恭请开海特区疏()
诚然,魏公公心疼家乡子弟,但也知不经大浪不成兵的道理。他已命人去苏州传讯,大抵三日后他的魏家军就能赶来吴淞口,届时,毫无例外的都要到船上训练。
留守支队的破船出海打仗是不行,可用来训练水军却是绰绰有余的。而如何训练一帮旱鸭子成为海上的好手,这就不用魏公公操心了,海军里有的是这方面的行家。
有关训练的具体要求和人员配置,魏公公着令海军部参谋司下设一训练处予以解决。该训练处就设在原吴淞水营的校场边,有十二间屋舍供训练处专用,今后海军的一应训练事宜都由训练处负责,包括海军陆战队。
训练处的负责人魏公公拟由后营旗军另一坐营官伍福铭,以及广东籍把总马大德负责。二人一个加游击衔,一个加千总衔。
伍福铭负责陆战,马大德负责水战。相关考核章程魏公公已命参谋司着手制定,只待各官各兵配署到位就开始训练。
官兵训练完毕,经考核合格者才能分配各船(营)。
魏公公将在南苑练兵的相关经验和制定的一些条例办法交给了程庆,希望后者在制定考核章程时可以借鉴。
程庆这两天的表现看不出其对于海军成立有什么抵制,也没有私下串连的迹象,但魏公公却没有因此就放松警惕,计划中这位原水营都司将随他魏公公的海军本部一起行动。徽州籍的官兵大部分也编入到了机动支队,这样能够确保魏公公出海之后,留守支队这边不会有钉子。
可以说,魏公公的整编方案完全抛弃了过往明军水营的体制,分工明确是这次整编方案的重点。
方案中突显训练的重要性,也将原先由军官代领饷银再行分配的领饷制,改为由后勤司专门发放,以后军官不再染指士兵饷银。
这个变动放在其它地方,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将领们会私下发动“兵变”,以迫使上面收回成命。
因为,克扣军饷是吴淞水营军官生发的唯一手段。断人财路,便是杀人父母。
但在新成立的海军这里,却风平浪静。
这便是得益于魏公公人傻钱多。
前后二十万两银子砸了进去,军官捞的饱饱,士兵也得了实惠,这个时候谁要跳出来反对,那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忘恩负义。
魏公公并不担心日后海军的将领们会对军饷发放制度有怨言,因为他相信在他老人家的领导下,海军的将领们再也看不上士兵那点饷银了。
营中,现在已经是热火朝天。
按魏公公的要求,机动支队正奉命将小船、烂船上的可以使用的火器卸下,再装到那些大船上面。
各机构也在陆续建立,人员选用、规章制度、办公场地、钱粮开支等事务将军官们忙的团团转。
此时,也暴露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读书识字可以充当文职人员的士兵太少。对此,魏公公已有安排,他手里可是有上百个东林读书郎的。
魏公公这人办事讲个快,也讲个放手。
机构架子建起来后,他着重于大,而放手于小。除了各机构负责人由他老人家亲自拍板选定,下面的人员都是交由负责军官自行选定,他并不过问。一旦机构运转起来,就便是离弦的箭,停都停不下来了。
魏公公现在在考虑的是苏州方面的应对。
不出意外,苏州方面最迟也会在这几天得知吴淞口的巨变,而到时应天巡抚曹时聘有可能对吴淞口采取的措施,魏公公想来想去,也无非那么两三招。
第一招,肯定是以应天抚臣的名义发文斥责魏公公肆意削夺兵权,尔后行文朝廷请求处置胆大包天的内臣魏某。
这一招,对魏公公显然是没有作用的,他魏太监真要怕地方的文武,也不用打着皇爷的旗号搞什么斩将夺权,也不会把东林书院一帮人给绑票了。
所谓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不管苏州这位应天抚臣给他魏公公发来多少斥骂文书,也不管这位抚臣给朝廷上多少道骂他的奏疏,魏公公就坚持一条——“你告啊,你接着告啊!”
可以预见,在魏公公的“赖皮”和枪杆子护身下,曹时聘的那些公文和擦屁股纸没有多少区别。
魏公公猜测当曹大人发现自己根本不理他时,这位巡抚大人大概会请动南京守备太监来压他。
从级别上讲,内臣魏某肯定没有南京守备权高位重。如果南京守备出面制压魏太监,想来魏某断然不敢抗拒。
可惜,魏公公想到了这点,同样,他也不理会。
南京守备太监干的是镇守南都的事,皇爷可没让他插手海事的事。你南京守备太监什么时候有了可以干涉海事的诏书,再来与咱家说话也不迟。
说白了,文斗武斗,魏公公都不怕。
他唯一担心的却是曹巡抚采取封营手段。
这个封营和魏公公眼下采取的“封营”不同,前者是由内而外,后者则是由外及内。具体说,就是曹巡抚在发现自己不管是文还是武都不能奈内臣魏某如何时,他不可能再给吴淞口拨来应发钱粮,反而会派兵封锁吴淞口,切断周围居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