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卦”,都要事无巨细加以整理,定期呈送。
为此,陈默以魏公公名义招募了不少京中闲人,叫他们专门从事此类工作。锦衣卫方面,因田尔耕的存在,一些外人不知道的消息也能为魏公公所知。
如此加上专门呈递消息的讯兵,魏公公的情报机构算是初具规模,只是,还不够细致,且消息来源受限。
充其量,算“二道贩子”。
魏公公也是一时腾不开手整理自己的情报网,且这方面人才甚少,眼下叫陈默在那帮衬着,也算是给留守在京人员的一个锻炼机会。待海事做出成绩来,魏公公必然会着手情报系统的组建。
如果现在有赌入阁人员的赌盘,魏公公肯定重金砸在方从哲身上。这位大佬和叶向高一样,才是真正决定晚明命运的大人物。
因为,他们二人都是帝国的最高决策者及执行者。后者还是移宫、红丸二桩大案的关键人。
内心里,魏公公并不希望方从哲入阁,这位浙党中人入阁对于他魏公公的海事肯定会有麻烦,但他阻止不了这件事。
因而,他现在就必须得快,快在这位新阁臣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时,皇家海军已经雷霆出击,将大明朝的海真正的禁了。
发财不是请客吃饭,东林党或许还能和魏公公有所缓和,浙党和魏公公恐怕就是你死我亡了。
浙党的势力范围就是浙江、福建及广东三省,而这三省才是海贸的主要基地。
魏公公想要垄断海上巨利,想要做东亚的海霸王,清洗南方三省势在必行。
所以,他将皇家海军机动支队的第一个打击对象就定在了南方三省豪绅。
这是第一阶级,也是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
第七百一十四章 有功无过()
要安内,就会死人。
魏公公深知那些海上大寇(商)的厉害。
纵观历史,明朝海上武装走私集团鼎盛时,甚至可决明朝国运。
如嘉靖年间,海上最大的武装走私集团头目王直,是海上众多走私集团的公认首领,“三十六岛之夷,皆听指挥”,拥众数十万,先称“靖海王”,后称“徽王”,甚至“南面称孤”。
而和“倭乱”相比,三十多年后以郑芝龙为首的海上巨寇则是真正决国运了,隆武朝的覆灭便是郑芝龙的“功绩”。
但让人感慨的是,还是以郑家为首的海上势力,在大明朝灭亡之后仍在海上孤岛继续传承着汉家的衣冠。
在那座岛上,明朝的旗帜仍就高高飘扬,史称“明郑”。
南宋灭亡最后,是南宋水军在崖山的最后一战。
南明灭亡的最后,是郑家水军在澎湖的最后一战。
魏公公这人有故土情结,肯定不想远离家乡跑到座岛上建个“明魏”,所以他要将这海上的巨利汇集一处,以支撑即将倾倒的江山社稷。
因此,“内战”不可避免。
不过这个第一阶级也要分三步走,不是火急火了就带兵去扫荡南方三省沿海的,然后当众宣示他魏公公从此就是东南沿海扛把子。
第一步,便是封江清海。
表面上封江清海并重,实则重点只在封江。
海贸以南方三省豪绅为主,但海贸的主要货物来源却大半集中在了江南。换言之,江南商人决定了海贸的规模。他们虽然没有直接从事海上贸易,但却是海贸的奠基。
长江水运,就是江南商人和闽浙海商的生命线。
掐断了长江水运,至少可以让五成的货物出不得海。
没有货物,闽浙的海商们又如何和番人贸易呢。
如果不走长江水运,走陆路,则凭空就要增加一倍甚至数倍的运输成本,这对于逐利的商人而言,肯定是极不划算的。
货物出不去,最后,这些商人只能求助于能够帮他们把货弄出去的海事特区。
赵宝乐说封江清海是很凶险的事,事实上这就是件无比凶险的事。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这一招,得罪的可不单单是应天巡抚和江南的府县官员,可以说是得罪了江南所有的士绅大户。
可以预见,接下来这几个月,他魏公公就是坐在冒烟的火山上。
为了让封江清海在短期内就出成果,魏公公不但使吴淞水营封锁长江,更广派公贴至沿江地方各府县,公贴中称“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携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者,视为潜通海贼,同谋结聚。一经抓获,正犯比照大明律处斩,枭首示众,全家则发边卫充军。”
又有发往南京守备衙门和南京兵部行文则称,今提督海事衙门封江清海,乃为发现有奸商打造海船,卖与夷人图利,更有甚者走泄军情,若再不法办重责,则我大明便无海防。
“敢有私下与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责令一月之内上交海事衙门。盖国内诸货,亦禁出海。”
为了以示封江清海决心,魏公公更于八月十九日在吴淞焚毁海货若干,以示决心。
这事放在后世,就是典型的闭关锁国。
魏公公活成了他自个最痛恨的人,好在他没有跟着来个迁海令,要不然,真跟满清一样了。
但没办法,不这么做,没人上他的贼船啊。
机动支队已经奉命“巡游”长江了,这巡游的目的在于威摄,在于告诉那些和海商有生意来往的江南商人们,长江这一块你们不能再走,要不然轻者扣船抓人,重则就是抄你全家了。
要封江,不能光靠江南,江北那边也要行动起来。
魏公公在江北没什么盟友,所以,他需要狼山炮台。
………
那个魏太监搞什么封江清海,曾国华管不着,这事自有人管。可他狼山炮台不隶吴淞水营,要细究起来,狼山炮台比吴淞水营设立更早,他这通泰参将也不是虚衔,凭什么就要服你吴淞水营的调遣了呢。
更可气的是,曾国华刚到炮台,那魏太监竟使人命他过江拜见,说什么江南江北一体,今后狼山炮台当协助提督海事衙门封江,这便让曾国华一肚子火没处发了。
撵走魏太监遣来的使者后,曾国华就气冲冲的召集炮台诸将军议了。
“吴淞水营那帮家伙搞什么鬼,好端端的怎听了那太监的话?还有封什么江禁什么海,他们吃饱了撑的!…我狼山炮台和他魏太监又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要听他的!还尺板不得下水,他魏太监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就这长江上端着多少人饭碗呢!”曾国华冷笑一声。
“谁知道呢,江对面的太仓县还说魏太监据兵造反呢。”说话的是炮台守备张天宝,扬州人。
曾国华摇了摇头,那魏太监真要是造反,就不是叫人过来让他通泰参将听调遣,而是直接炮轰狼山了,更不会搞什么封江清海,行文各地了。
“那魏太监和江南的官怎么交道,我不管。这狼山炮台却是不能听他的。”
曾国华打定主意,起身走到堂中。他不傻,前番巡抚衙门行文让他部署炮台监视吴淞水营,他就十分纳闷,不知这吴淞水营到底出了何事。现在看来,多半是这北京来的太监和巡抚大人在争权,以致流言纷飞。
争权夺利这种事,就跟神仙打架一样,一方是文官,一方是宦官,他曾参将可懒的参与。
不过职责在身,有些事情他却是不能不管的,就比如要他堂堂通泰参将听个太监指挥,他是打死也不干的。
“我等肩上担子很重,吴淞水营叫魏太监占了,这长江便没门户可依。如果狼山再失,沿江三百里岂不尽为他魏太监所有了。你们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守住了狼山,别管江对面的事,不管朝廷怎么看这事,咱们都有功无过。”
曾国华这是老成持重,不管江那边发生什么,闹成什么样,他狼山炮台还跟从前一样就是。
张天宝却笑了笑,说了句:“大人,若是皇上支持那魏太监,咱们怕是有过无功了吧?”
千总陆武听了这话,点了点头,道:“对,我可是听说吴淞水营那帮人现在都成了天子亲军,若无皇上同意,这帮人怎么能成亲军呢。照这么看,那魏公公怕是有皇上撑腰,咱们若不理会,是不是?”
第七百一十五章 魏公公,你手机不行啊()
“是不是什么?本官乃兵部册管通泰参将,但唯兵部并抚臣行文令执,只要上头未有明文,本官便不知魏太监,也无须理会他。”
曾国华颇是不满陆武所言,听他语气,竟是要他堂堂参将听命于宦官,他陆武不要脸,他还要脸呢!
陆武见参将大人神色间对自己所言很是不快,不由沉默下来。
守备张天宝打个哈哈,道:“我等遵大人吩咐便是。”话锋一转,却道:“只是,我炮台只有千余兵,要是这魏太监强行派兵来据,我们是打还是不打?这要打的话,吴淞水营的炮可比咱们多,那帮广东人都是打辽东回来的悍卒,怕咱们打不过。”
“是啊,大人,吴淞水营船比咱们多,人比咱们多,炮也比咱们多,我们打一炮,人家打十炮,真打起来,咱们铁定输。”说完的是把总顾万元,炮台上下都知这位素来胆小怕事。
“不但炮厉害,铳也厉害,我们是没法和人家打的。嘿,也幸得人家不是真造反,要不然咱们狼山这边怕是第一个倒大霉。”又有军官带着庆幸心理说道。
“谁说不是呢,人家吃的穿的也比咱们好,我可是听说了,这吴淞水营几千号人成了天子亲军皇家海军后,那魏公公可是赏了好多银子下来,军官领的更是多,一个个都富的流油。”顾万元说这话的时候,可是一脸的羡慕。
边上人恍然大悟:“难怪我看船上水营那帮家伙人模人样的,耀武扬威,原来是得了好处了。”
“。。。。。。”
突然间,一帮军官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