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对传国玉玺的病态渴望,还是迫使着他去相信。
“这是从孙坚秘密据点搜到的书信,足以证明玉玺的存在!”
袁术顺手接了过来,但并没有翻看,反而顺手丢在一边,笑着问道,“不知元干认为,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想要得到传国玉玺,下一步才是重点,但是功劳再大,杨弘也不想参与。他已经是袁术帐下第一人了,再大的功劳对他也是无用。
对他来说,和气生财才是重点,他可不想因为一点功劳去树立强敌。
于是他硬着头皮道,“对于主公来说,北伐中原才是大计,传国玉玺的事情可以往后推推。当然了,光凭几分书信就想逼着孙家把玉玺交出来有些不现实。所以属下觉得应该派一个关系与孙家比较近的重臣迁往孙家试探一番。一则是进一步摸一下孙家的底子,确定玉玺是不是真的在。若是能直接比他们将玉玺交出来最好,若是不能,凭着熟人的关系,也不会太僵,影响主动的北伐大计。”
杨弘言辞恳切,一点也看不出推脱来,好像是处处为袁术着想。
可是袁术也不是一般人,挺直身子,只听了一会儿,就听出了他的意图,笑骂道,“好你个杨元干!都说你杨弘狡诈圆滑,从来不得罪人,今日一见,果真如此!连一个小小的孙家你都不敢得罪,我真怀疑这长史的位置你是否还能担当的起来!”
袁术看起来只是说笑,可听了这话,杨弘心里不由得一寒。
四世三公袁家有两个标杆人物,一个是庶长子袁绍,一个是嫡子袁术。后世之人都知道袁术是不如袁绍,但现实是现在的袁术却明显压了其兄一头。
现在的袁绍被公孙瓒逼的渤海太守的官印都要交出来了,袁术却混得风生云起。
造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袁术继承了袁家的大半“族产”之外,起步要高之外,与他高超的驭下手腕也离不开。
他的驭下手段要比袁绍强的多。
官渡之战上袁绍之所以会输给曹操,他手下各个集团的碾压内耗,可进献了很大一份力量。
袁术则不一样,手下的山头再多,却一直都在他的掌控之下,能将孙家这头猛虎从盟友变成属下,足以证明的手段。
此时杨弘这位袁术帐下第一人满头的冷汗则再次证明了一次。
这袁术亲切的笑骂,看起来像玩笑,可杨弘闻言,心中不由冰凉,犹如一盆冷从兜头泼下,怔怔的半晌说不出话来。
但是此人到底老练,明白这是袁术对自己的一次敲打,于是也不辩解,当即表态道,“却是属下想差了,有主公撑腰,弘有何惧哉!主公但有差遣,哪怕是赴汤蹈火,属下也绝不迟疑……”
“好了!”只见袁术摆摆手,打断了他慷慨陈词。
袁术敲打他,无非是最近他把阎象压制的太厉害了,现在又接触了悍鬼营,预防他气焰太盛罢了。既然他都知道了,也就行了。
袁术喝了口茶,笑着道,“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于今日形势而言,宜缓不宜猛,宜宽不宜紧,宜静不宜动,我帐下现在需要的是翱翔长空的猛禽,而不是一只惊弓之鸟!”
这话说的,实际上也是袁术心态的体现。现在他还没后来的利令智昏,智明显还是能压制住对利的病态渴望。
杨弘也因此放松了下来,渐渐收心。
随后二人又就此事讨了片刻,差不多了,袁术便道,“话就说到这里吧!”
杨弘也不迟疑,就立刻起身道,“属下告退。”
袁术站起身来,送着几步,杨弘则深深鞠躬,“主公不必再送,属下告退。”
袁弘停在门前,看着杨弘远去,却依旧一动不动,有些出神,不知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儿才道,“传安齐过来!”
门外的亲外领命而去,袁术才慢慢踱回书房,取出那几份沾有血迹书信,看了起来。
这些书信很是谨慎,写的都是隐晦的内容,上面还没有签署名字,只能隐约看出,一方用某样东西胁迫迫另一方臣服。
过了会儿,安齐就过来了,这是一个高大魁梧,满脸横肉的大汉,身上的煞气老远就能被人感觉到。
此人竟然是跟随杨弘攻破刘家的悍鬼营小头目。但恐怕连杨弘都不知道他乃是悍鬼营的大统领。
一个赳赳武夫竟然是一群密探的头领,也算是很有迷惑性了。
袁术看起来对他很是信任,说话也没有任何迂回,直接了当的问道,“传国玉玺的事情,,你现在查的怎么样?”
“禀报主公,这件事情背后明显有另一个推手,不想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但通过孙家的一系列反应来看,玉玺恐怕真的在孙策的手里。”安齐躬身回道。
“哦?那你看看这些书信有没有用。”
袁术随手将书信递给了安齐。
安齐恭敬的结果,仔仔细细的翻看了几遍,皱着眉道,“这是几封信,写的都是隐晦的内容,上面没有签署名字,但字迹却是孙策、孙贲二人的。里面隐隐暗示是孙策用传国玉玺逼迫孙贲低头,承认他家主的地位。”
“根据属下密探的禀报,孙贲与孙策在平舆的吴氏武馆偷偷会过面,而这家武馆则是孙贲的隐秘据点。见过面之后,孙贲便悄悄地拜访了军中的孙坚旧将,劝他们承认孙策的地位。”
“真假却不好说,但是这几封信却很好的解释了孙贲的诡异举动。毕竟谁也不是贱骨头,有机会取代孙坚的地位,获得孙家的所有力量,没人会傻得退让,甘心居于人下。最大的可能就是孙策手中真的有传国玉玺。”
“这很可能就是孙贲低头的原因。因为一旦将孙策逼急了,他主动将玉玺献给主公,以主公的慷慨,他可以轻易的夺回其父的部曲,而孙贲则鸡飞蛋打,失去一切。可孙贲这一退则海阔天空。不但保住了了自己的地位,还为孙家保住了底牌。虽然成不了家主,其势力却是孙策以后不得不依仗的。”
袁术略一思量,觉得安齐说的有道理理,也不去纠结“证据”的真假,就又对亲卫吩咐道,“召桥蕤、张勋前来。”
这二人乃是袁术军中最倚重的大将,也是与孙策关系最好的两人,接下来的是交给他们办最合适。
本来听了杨弘的话,他已决定徐徐图之,一切北伐大计为重。可刚才听了安齐的分析,心中终于忍耐不住了。
证据什么的都不重要,只要袁术怀疑,那就够了。
第117章 曲有误 周郎顾()
最先赶来见袁术的既不是驻守在蕲春郡的桥蕤,也不是在淮南郡任职的,反而是不请自来的汝南都尉雷薄。
雷薄是袁术军中少有的猛将,这个猛将并不是指他已经达到了内壮的境界,而是指他打起仗来勇猛果敢,悍不畏死。简单来说就是莽夫一个。
虽然杨弘已经告诫过他,不要参与袁术帐下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树立强敌,但是思前想后之后,他还是马不停蹄的前来拜见袁术。
在他看来,什么明争暗斗,什么树立强敌,都不如军功来的重要。哪怕没有军功,来点苦功也是不错的,天大地大,主公最大。在袁术的帐下,实力再大的敌人还能大得过袁术不成?
雷薄这样的人,行事看似莽撞,其实心中有着一套自己的行事准则。这样的人虽然很难受到主公的重用,坐镇一方,但往往却很受主公的喜爱。
袁术也不例外。
雷薄掌握兵权,也打过多次硬仗,虽然没有立下过多大军功,身上却添不少煞气。他的脸上顶着一道伤疤,闪着黑红的油光,平添了几分彪悍。
见了袁术,雷薄迎头便拜,“末将雷薄,拜见主公!”
对于雷薄冒冒失失的前来拜见,袁术丝毫没有生气,反而有些高兴。
年轻时以有侠气出名,经常与公子哥们田猎游玩,前前后后不知招揽了多少游侠,纪灵雷薄等人就是那时候投靠袁术的。
虽然袁术用人看重门第出身,但对待这些很早就跟随他的老人,他还是很亲切的。
但看到雷薄,袁术还是不由的想到年轻时的任侠意气,语气也不由的轻快了起来。
“叙职的时间还没到,你怎么一个人赶过来了?”
今天晚上才是袁术帐下大将前来叙职的时间,到时候众人一起商讨北伐的事宜。
时间还没到,没有袁术的召见,这些大将们是不会前来打扰他的,也就是雷薄这种莽夫才会这样做。
但雷薄也不傻,知道冒失前来有些不妥,但他心里就是藏不住事儿,只能硬着头皮来了。
见袁术没有生气,他也放心了,不由得嘿嘿笑了几声,大声叫道,“末将听说有仗要打,就过来听主公差遣了!”
围剿吴氏武馆的事,雷薄也有参与,这事袁术是知道的,只是没有想到他的嗅觉这么敏锐。既然都自动请缨了,袁术正好手头上有事,就打算一并交给他。
“现在还不用,但是你时刻准备着。到时我让悍鬼营的人和你联系,一旦有需要,你给我按令行事便是。”
袁术看着这个猛将,对于他勇蹚浑水的举动很是高兴,鼓励道,“既然你如此忠心,等到北伐之日,我便命你为先锋。我对你期望甚深,你要多立功。”
“末将得令,必不会令主公失望!”
雷薄闻言振奋,高声应着。
袁术摆手道,“你且退出去,记在心上就是。我给你虎符,允许你关键时刻可以调动蕲春的军队!”
“诺!”
待雷薄退了下去,袁术默默的一个人再书房里喝茶想着事情。
不一会儿,张勋和桥蕤就前来拜见了。
袁术也不废话,直截了当的冷笑道,“孙氏父子真是好心机啊!”
张勋和桥蕤才到这里,就被这句话说得浑身一颤,张勋顿了一顿,说着,“主公,何出此言,是不是孙家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