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完了孙承宗送来的报告,朱由检并没有欣喜如狂,他反而觉得自己的内心总算是踏实了一些,再没有刚刚穿越时,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估算着自己到底还有多少时间的那种紧迫感了。

    “孙传庭和前敌指挥部的官员们,还有那些参战部队都干的不错。总参谋部一定要好好给他们计算功绩,不可漏报。既然他们已经迫降了苏布地等喀喇沁首领,把正蓝旗余部围困在了义州城内,那么决不能放虎归山。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调动山海关、宁远一带的驻军上前,一定要切断义州城正蓝旗和外部的联系。准许孙传庭的请求,让他派人去招降义州城内的正蓝旗,但不要让他们拖延时间。到了嘴边的肉还吃不到的话,那就太伤军心了。”

    孙承宗的眼睛闪闪发亮,他答应着皇帝的建议,却又说道:“陛下的意见和总参谋部的想法一致,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向前敌指挥部传达了类似的命令。今日臣来见陛下,不仅是来汇报捷报的,也是来向陛下请求的。”

    朱由检有些诧异的看着孙承宗问道:“什么请求?”

    孙承宗看着皇帝说道:“锦衣卫在沈阳安插了不少人手,臣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力量在沈阳传播一些关于正蓝旗的谣言,如果能够迫使后金出手对付莽古尔泰,那么义州的正蓝旗也许会更容易被降服。”

    朱由检思考了一下,便叫过了吕琦说道:“给沈阳那边传消息,让他们说服莽古尔泰叛逃,则投降我国的正蓝旗,依旧交由他统帅。另外,如果有可能的话,把阿敏也劫出沈阳”

    得到了崇祯支持的孙承宗,随即向皇帝告辞,脚步轻快的离开了西苑精舍。对他来说,现在没什么能够比得上义州城内正蓝旗对他的吸引力了。他更希望自己的老友袁可立,离世之前能够看到正蓝旗的投降。

    对于他们这一代的官员来说,努尔哈赤的叛逆和夺取辽东立国,都是心中不能忍受的痛楚。能够看到光复辽东的希望,孙承宗觉得这个消息也足以告慰将去的好友了。

    御前秘书处秘书长张重辉抱着一叠文件和孙承宗擦身而过,走进了皇帝的办公厅内。朱由检看着张重辉送来的文件,不由询问了一句,“这里面有什么急迫或是值得一看的消息吗?”

    张重辉思索了片刻便回道:“河南兵备副使陈奇瑜有上书,说近日英霍山区的盗贼火拼,内部死伤惨重,现在匪首贺锦、刘希尧、蔺养成、牛万才、袁时中等,想要出山向朝廷投诚,请陛下裁断。”

    朱由检找出了陈奇瑜的上书,细细的看了一遍。英霍山区的盗贼,说实话还是崇祯授意当地军队驱赶进去的。当日为了争执河南士绅,因此借助了地方上民变的力量。事后除了一部分变民军被解散,还有一些变民军就转而跑去了英霍山区,也就是大别山地区,想要仰仗着大别山的复杂地形和官军周旋下去。

    八百里大别山的威名,朱由检自然是知晓的。他当时紧盯着士绅豪族,并没兴趣花钱剿灭一群山大王。因此便通过了变民俘虏和逃入大别山的变民军进行了联系,以准许这些变民军在山中自治的条件,换取了他们不出山劫掠百姓的承诺。

    不过大别山此时就是一座没怎么开发的原始森林,养活少数山民倒也没什么难度。但是从河南、安徽等地而来的变民军、盗贼和流民,庞大的外来人口迅速压垮了大别山内部的那点可怜生产力。

    外来人口和本地山民之间的矛盾,变民军和盗贼之间的矛盾,被几方共同压榨的流民们,加上同外界的隔绝,终于让大别山内的各方势力爆发了一次规模极大的内讧,败者固然是尸骨无存,胜利者也发觉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即便是他们统一了八百里大别山,也难以养活所有人。

    至于大别山以外的地区,这两年百姓的生活正在好转,但是有着地方民团和军队的保护,也令缺乏武器铠甲的大别山变民军难以出山劫掠。再加上逃亡大别山的人员大多来自附近地区,无论想要打劫那片区域,都会招致不少人反对。

    于是这些首领干脆试探着向官府投降,希望能够解决今年过冬的粮食问题。接到匪首书信的陈奇瑜觉得可以招安这些穷途末路的山匪,也好将大别山地区重新纳入到朝廷的掌控之下,因此向朝廷上书陈述了自己的意见。

    钱谦益和内阁阁臣经过商议之后,最终多数人还是认同了陈奇瑜的招安之策,认为不应该再任由这些盗匪占据大别山地区,还能省下一大笔进入大别山剿匪的费用,何乐而不为。

    朱由检在内阁的意见后面写了个可字,方才抬头对张重辉说道:“招安可以,但不能照着内阁的意见来,你帮我写一份意见贴在文件后面送还内阁。

    朕以为:大别山之匪徒,原本也是良民,只不过因为过去天灾频频,这些人方才落草为寇。他们既然肯改邪归正,朝廷自然应当给予出路。

    但是,为了生存破坏了社会的秩序,朕可以容忍。但是借着社会秩序被破坏,就枉顾道德和律法,杀戮良民奸*人,朝廷是不可容忍的。

    所以为了表现朝廷的惩戒,大别山诸寨都需要经过甄别,凡是手上没有人命的,没有奸淫过女子的,朝廷既往不咎,依旧令其在原地生活。

    至于其他人,罪大恶极的当处以极刑,剩下的迁往柬埔寨及南洋屯垦”        

第447章 混乱() 
义州失败的消息传回沈阳后,城内的女真亲贵们顿时慌乱了起来。沈阳城内主持国政的虽然是济尔哈朗,但守卫沈阳城的却是开国五大臣费英东的九弟瓜尔佳氏。卫齐,这两人也正是黄台吉留以镇守国都的亲信。

    但他们能够成为黄台吉亲信的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济尔哈朗和卫齐都没有什么权力欲,从另一个方面看,也就是两人在朝中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平日里都是以黄台吉的意见作为自己的主张。

    这也使得,在义州失败的消息传回沈阳之后,留守朝廷并没有立刻做出什么决断,白白浪费了将近10天的时间而无所作为。为了不让黄台吉再抓到痛脚,德格类没有在第一时间放弃义州城,而是派人去请示了岳托。

    此时的岳托还没能弄清楚正蓝旗究竟是怎么失败的,因此并没有同意德格类的撤退请求,而是借口要等待沈阳的意见,要求德格类在义州坚守几日。

    在岳托看来,他亲自修缮的义州城不可能被明军轻易的攻下。如果德格类能够坚守住义州城疲惫明军,那么他们还有翻盘的机会。否则的话,即便他同黄台吉再亲近,大汗从朝鲜回来也不可能不治他的罪的。

    而且岳托自己也很接受这场失败,他觉得这场失败实在是太过莫名其妙了,自己这边尚未真正发力,一向战力强悍的正蓝旗却莫名其妙的败退了。虽然德格类派出的使者说:明军火器猛烈,弹丸如雨,起码动用了数百门红夷大炮,打得正蓝旗冲锋的骑兵部队尽皆糜烂云云。

    可岳托是不相信这种鬼话的,他可不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丁,自然知道明军火器的威力。当初天命汗面对的明军,难道使用的不是火器么。天命汗不一样用楯车加上弓箭手就击败了他们,现在他们有着这么强大的骑兵队伍,难道还对付不了装填缓慢,射击距离也不远的明军火器么。

    至于所谓的数百门红夷大炮,就更是胡扯了。身为黄台吉的亲信,岳托可是见过红夷大炮是怎么铸造的。集合了后金的国力,这两年内也不过才铸造出了40门红夷大炮,射程大多不及原版的红夷大炮,且每门大炮都有三、四吨之重,非十余对犍牛难以拉动。这让岳托怎么能够相信,明军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把这么多大炮运到前线,而驻守义州城的正蓝旗居然毫无察觉。

    然而岳托的拖延之计却给沈阳的留守朝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济尔哈朗和卫齐不明白岳托是什么意思。黄台吉给他们的权限是负责沈阳的安全,如果明军大举进攻,可对义州和辽河两地进行支援。但是黄台吉可没有给他们完全节制两地军队的权力。

    岳托身为义州方面的主将,要不要让德格类撤出义州城,这就是他一句话的事。现在岳托却把德格类的请求送到了沈阳,这到底是想让他们下什么样的决定?济尔哈朗和卫齐只能一边派人去询问岳托,一边则询问各位贝勒们的意见。

    很快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就传来了沈阳,大连、旅顺方面的明军居然主动出击,将驻守在金州北面的后金军队给击败,正向着复州、盖州地区深入,劫掠这些地方的人丁,阿巴泰听后亲自率领4千人马南下阻击。

    而阿济格带着六千余人渡大凌河,想要抄掠进攻义州明军的后路时,却被锦州明军所拦截。阿济格御下严苛,眼见明军占据了地利也不肯放弃渡河。在他的逼迫下,镶白旗300甲士趁着夜色渡河,但是小船才过一半,明军营中就使出了妖术,明军角楼上射出白光巡视河面,将河面照的犹如白昼,镶白旗甲士的夜渡顿时就明军识破了。

    在明军弓箭、火枪和火炮的射击下,300甲士逃回的还不到五十人,其他人不是被明军射杀,便是沉没于大凌河中了。这样的迎头一击,终于让阿济格放弃了渡河的打算,现在正在大凌河边同锦州明军对峙。

    汇总了这些消息之后,济尔哈朗终于确定了明军有大举进攻的动向。于是他终于挺身而出做了决定,认为应当将正蓝旗回撤,先保住实力再说。义州城又跑不走,明军最多不过是拆毁城池,但是这对后金来说并不算是什么损失。待到大汗返回沈阳,明军退回锦州之后,后金自然能够轻易的恢复此地。

    如果明军想要在此防守,那也正合我意。义州附近数百里之内,能够支援义州明军守军的,也只有一个锦州,义州就成了明军防线的一个突出部。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