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特曼斯毫不犹豫的说道:“总督大人,如果你去过天津,那你就会发觉那里同阿姆斯特丹并无多大的区别,如果中国没有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话,他们走向海洋的国策一定会帮助他们建造起一只庞大的海军的。更何况还有许多英国人在帮助训练中国的船员,我相信留给公司的时间应该不多了。”

    安东尼·范·迪门在房间内来来回回走上了几遍,方才下定了决心说道:“好吧,那我们先试探下中国维护海外利益的决心,然后再决定如何去给他们一个教训。

    塔斯曼顿你去告诫那些中国商人,从明年春季开始,中国商船不得进入到香料群岛之内贸易。普特曼斯你明年开春前往天津时,向东协申告要求免征荷兰商船运输印度棉布的附加税,否则我们将在公司控制的区域对中国棉布增收同样数额的附加税。

    另外,从明年开始,重新启动热兰遮城的修建。至于佐渡岛明年开采的金银,留下黄金不兑换中国人的纸币,看看中国人会有什么反应…”

    就在荷兰人图谋着试探着中国人对于海上利益的重视程度时,英国国王派出的威德尔舰队终于抵达了马六甲城。由于中英贸易关系的直接建立,使得英国无需再向葡萄牙人进行交涉,以谋求通过葡萄牙人控制的澳门进行交易,因此威德尔舰队抵达印度大陆时,并没有在果阿多加停留,当然他们也不清楚此时的澳门已经不再接受果阿管辖了。

    作为英王的亲信,威德尔当然知道自己此行不仅仅在于和中国完成一次贸易,他还担负着替英王向中国皇帝表达友谊,以确保英国在东方获得一个伟大的盟友。不管是东印度公司股东表达出来的对中国皇帝的好感;还是中国贸易公司以贸易所得*英国呢绒获得英国呢绒商人的好感;还是代表中国皇帝出使英国,被英王册封为伯爵小姐的艾达在英国国内的影响力,都让威德尔上尉对于护送的明人使团不敢造次。

    当然,作为一名崇拜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的英国海军军官,威德尔上尉对于欧洲以外的民族和国家并不视为文明世界的一员,哪怕中国人给英国带来了预防天花的牛痘种植技术。特别是在他登上了富饶的印度大陆,看到那些印度人的愚昧风俗之后,他就对另一个富饶而文明的亚洲大国失去了信心。

    船队环绕印度大陆时,在伯特卡尔、柯钦建立了商馆,接着便来到了马六甲城。让英国人感到吃惊的是,被葡萄牙人吹嘘为难以沦陷的马六甲城,此时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地方。

    也就在这个时候,威德尔上尉才稍稍提起了一些对于中国的敬意。任何一个敢于向海洋扩张的大国,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大国,这是威德尔上尉一直以来的看法。

    而作为一名资深的海军军官,他也确认了马六甲海峡作为进入东南亚地区的重要通道地位。葡萄牙人失去了这里,几乎就等于是失去了东南亚的一切。而中国人获得了这里,就等于是掌握了进入中国海域的第一道门户。

    不过就目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和中国之间的亲密关系,威德尔上尉也还是认为,这条海峡掌握在中国人手中,显然比在葡萄牙人手里更有利于英国商船。

    就在船队在马六甲城停泊的日子里,他已经看到了至少七、八条英国商船在马六甲城获得了补给,从而能够继续自己的行程了。如果掌握马六甲城的是欧洲人的话,他还真不确定这些英国商船是否可以不缴纳高额税收而离开。

    在马六甲城内,威德尔已经见证了中国人治理城市的能力,他认为中国人的税吏比英国的海关官员可客气多了。起码中国人不会把船员的随身行李也翻出来,查找对方是否有逃税的嫌疑。

    因此他倒是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去看看,中国本土百姓又是什么模样。只不过可惜的是,他们还要在这里等待到明年三、四月份,才能趁着改变了风向的季风北上。

第470章 崇祯七年的经济形势() 
当时间推动到崇祯七年的12月份,户部上下终于松了口气,今年总算又安全度过了。和以往只是签字盖章的工作相比,户部现在总算有了一些掌管国家财政的样子。

    今日的户部,职能不仅仅在于向各地征收各种税收,和按照旧例核查税粮的去向。户部现在最为主要的工作有两个,一个是年初审核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年末审核各部门的花销;另一个则是对各地粮食进行调剂及稳定市场物价。

    户部的权力是增加了,但他们的责任也增加了。因为有总理衙门这样一个职责相近的部门作为比较,户部的官员现在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了。户部事务之繁忙,使得没有经过数学教育的官员很难在户部工作下去了。

    崇祯七年虽然出现了天灾,但由于还是局限在陕西及山西地区,使得户部官员凭借着刚刚建立不久的粮食统购统销网络,平息了这场规模不大的天灾。

    作为户部尚书的郭允厚,每隔一周便要询问下属关于京畿市场的物价变化,因为京畿一带的物价变化最容易引起皇帝注意,也容易引起京畿百姓的抱怨,由不得他不重视。

    这一日早上,李昌时按时来到郭允厚的值房进行例行的汇报,在郭允厚的办公桌前他低着头念着手中的文件,“…上周大米的价格是每石1。90元,比上上周涨了5分;麦1。28元每石,同上上周持平;面粉2。5元每石,同上上周持平…棉布每匹1。1元…煤油每斤6分钱…总体来看,市场上的物价还是比较平稳的。”

    郭允厚向后靠了靠,换了一个放松一些的姿势,这才轻松的说道:“崇祯七年总算是无惊无险的过去了,除了南边的越南不太老实,北面的后金好在没折腾我们,今年国库总该有些盈余了吧?”

    李昌时点了点头回道:“回尚书话,今年除了农业税之外,包括盐税在内的各项商业税收共计1200万元,扣除各项支出后,大约还有260万元上下的盈余。”

    郭允厚的身体就更为放松了,大明的财政能够出现盈余,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想起六、七年前,大明除农业税之外的收入也就四百万两上下的白银,不到六百万大明元,稍稍干点什么,国库就空了,那真是户部最为难熬的时日。

    不过郭允厚又坐直了身体问道:“海关今年的收入如何?”

    李昌时迟疑了一下说道:“海关今年的收入也突破了八百万元,这还不包括海关在海外领地上管理的税收,及代理日本、渤泥及马六甲等藩国海关的提成。据说他们今年的盈余将会超过300万元。”

    郭允厚的脸色顿时又难看了起来,他沉思了片刻之后,终于轻轻对李昌时吩咐道:“将太仓库今年的开支结算先压一压,年底和年初是临时性支出最多的时节,让冯铨先去报个喜,这样陛下想用钱了,自然也会先找总理衙门…”

    不提郭允厚在打什么小算盘,崇祯七年对于大明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太差的年份,当户部及总理衙门的经济数据汇总到崇祯面前时,大明的年工农业生产总值第一次被详尽的统计了出来。

    其中崇祯七年的农业生产总值大约为10亿元,工商业的生产总值则为4。7…4。9亿元之间。按照都知监的估算和比较,今年的大明工农业总产值大约和万历六、七年的年景差不多,虽然还没能赶上万历时期最好的年景,但是其中工农业的比重却有了极大的改变。

    万历时期最好的年景,工商业产出也只占了工农业总产出的15…19%左右。但是崇祯七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中,工商业产出刚好过了工农业总产值的30%。对于这个时代的其他人来说,也许并不明白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但是对于朱由检来说却一个极为振奋的消息。

    和农业相比,工商业是最不易受天灾影响的产业。工商业产出占据了工农业总产值的30%,也就意味着国家经济终于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基础,不会因为一场天灾就出现遍地流民起义的景象了。

    朱由检同样向吕琦问起了市场上的物价,不过他更为关心的还是工人的工资水准。由于朝廷主持的海外移民计划,光是今年迁移到海外生活的人口就达到了18万人之多,因此北方各工坊,特别是京、津、唐一带的工人工资还是呈现着向上的趋势。普通工人的标准工资已经调整到了5元每月,大约价值2石半多数量的大米,这也还是足以养家糊口的。

    听完了吕琦和徐省声两人的汇报,朱由检思考了一会后说道:“今年的年景也算是不错了,各地官员、内务府上下可见也是用了心的。这样内廷归内廷,外廷归外廷,咱们也稍稍发点福利,让大家不能白辛苦一场。内廷的福利由都知监来拟定,外廷的就交给户部和总理衙门去办,不要太过浪费就成。”

    吕琦、徐省声顿时笑容满面的向崇祯恭维道:“陛下仁厚,臣等谢过陛下…”

    朱由检挥手打断了两人的话语说道:“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接下来再说一说,魏忠贤在江南干的怎么样?这太湖匪盗案究竟办理的如何了?”

    吕琦马上回道:“回陛下,太湖匪盗一案基本已经是铁证如山,那些勾结匪盗残害良民的士绅也一一被擒获。赖各家报纸成篇累牍的报道,各地百姓终于不再相信那些士绅相互包庇的谎言,转而开始支持起朝廷的行动来了。

    特别是杭州生员妻子被湖州黄姓士绅公然掳走为妾,事后还杀人隐瞒罪行一案,激起了杭州、绍兴等地生员的愤怒。当日包庇黄姓士绅的杭州通判,也被一干杭州生员举报,为马士英所缉拿。

    现在各地士绅已经处于观望状态,不再呼朋唤友的攻击办案人员,就连攻击魏忠贤的言论都少了不少。只是江南承平200余年,势家名门之间早就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姻亲关系,拔出萝卜就带出了一腿的泥。

    在这些勾结匪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