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样的话,每次出面打压豪格贝勒的任务就落在了多尔衮身上。在岳托表明了支持豪格的态度之后,爱新觉罗家的贝勒们,也只有多尔衮有这个实力和声望去反驳自己这个侄子的主张了。

    虽然多尔衮知道,这一次次听从黄台吉的指示打压豪格,会让豪格将他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但是他更知道,如果不听从黄台吉的指示,恐怕他也就是失去了作用的阿敏和莽古尔泰。他可没有一个岳托这样的儿子,能够让他在黄台吉眼皮底下安稳的养老。

    多尔衮在心头叹了一口气,但是在表面上则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向着黄台吉行礼后说道:“回汗王,臣以为豪格贝勒之言虽然解气,但却不是我国当下的首要之务。”

    豪格顿时不服气的对着多尔衮冷笑道:“倒要听听睿亲王的高见。”

    黄台吉顿时不满的瞪了豪格一眼,这才对着多尔衮说道:“不必理会豪格,你且将心中的想法都倒出来,让我们一起参详参详。”

    豪格在父亲的压力下退回了朝班之中,多尔衮也不看他,就这么站在大殿中间对着黄台吉低头回道:“遵汗命,臣弟以为,不管是叛逃的阿敏也好,投向大明的蒙古部族也好,北方的索伦同盟也好,对于我大清来说都不过是手足之患。

    我大清真正的心头大患,终究还是明国。不打倒明国,这些周边的势力就会源源不绝的出现,我们击败他们一百次,他们还是会在明国的扶持下,第101次的卷土重来。以我大清有限之人口,如何能够应对周边无穷之部族?”

    岳托立刻不同意的说道:“睿亲王这话可就不对了,昔日天命汗在世时就说过。我们满人对付大明就是小斧砍大树,要先去其枝丫,再砍其主干。你现在说的意思,岂不是要变更天命汗定下的伐明之策吗?”

    岳托一提起天命汗,大殿内的大小贝勒们顿时连连点头,小声附和着岳托转而指责起多尔衮来了。黄台吉这时轻轻咳嗽了几声,让大殿内安静下来之后,方才开口说道:“今日只是讨论如何应对我大清面临的周边局面,并不是要修改先汗的伐明之策,你们也不必太过捕风捉影了。还是让睿亲王继续说下去,大家且先听完了再议。”

    大小贝勒们都应了一声,殿内又再次安静了下来。多尔衮沉思了片刻,才继续说道:“天命汗制定的伐明之策自然是正确的,但是天命汗制定伐明之策时的局面和今日却是完全不同的。

    昔日大明虽然名义上和林丹汗结盟,又是朝鲜的宗主国。但是林丹汗并不接受大明的指挥,察哈尔人和明人始终都是各自为战。且明人虽然同林丹汗结盟,但是私下里却极力提防彼辈,市赏给予蒙古诸部的都是丝绸等无用之物,粮食、铁器、铠甲则一概不予交易。两国虽然结盟,但对我国来说却并非一体。

    至于大明的藩属朝鲜,虽然是我大清东面的一大国。但是大明和朝鲜之间的陆路被我国截断之后,两国之间的往来就近乎断绝了。大明攻打我国之时,朝鲜也难以从旁牵制我国。

    是以先汗才会制定小斧砍大树的伐明策略,就是因为这三国各怀心思,难以齐心对付我国。我国各个击破之后,蒙古、朝鲜反倒是可以成为我国伐明之助力。

    但是今日我大清所面临的局势,却已经大不同于先汗在世的状况了。林丹汗失踪于大漠,察哈尔部群龙无首,如今漠南蒙古诸部已经再无一个可以号令诸部的蒙古大汗,于是这些蒙古部族已经为我国和大明所瓜分。

    明人在漠南蒙古设立旗盟制度,直接控制了这些蒙古部族,又在各盟旗所在之地设立卫所,使得草原上的明军和蒙古部族之间互为羽翼。我们攻打蒙古部族,明军就会前来援救;我们想要绕道进攻明军,又会被蒙古部族袭击侧后。这样的局面下,又怎么去砍掉大树上的枝丫呢?

    而朝鲜国虽然被我国征服了两次,但是彼国上下却依旧视我为蛮夷,难以真心臣服于我国。加上现在大明和朝鲜之间的海道已开,即便不能从辽东陆路交通两国,朝鲜也已经在大明的控制之下。

    朝鲜虽然弱小,但毕竟也是有着数百万人口的国家。我们如果没有一只军队驻扎在朝鲜,就不能妄想朝鲜倾尽所有的支持我们攻打明国。但是想要驻扎一只军队在朝鲜,却又是一件难事。人数少了,就是明军和朝鲜人攻打的靶子。人数多了,则国内又会空虚。

    除此之外,我们东面、东北面、北面的索伦人部族,从前是我国用来补充八旗丁口的来源,现在却成为了我们边疆地区的祸害。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要继续执行先汗制定的伐明之策,将这些周边的势力一个个消灭掉再去攻打大明。恐怕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我军即便是打的师老兵疲了,也未必能够平定这些明国扶植起来的势力。

    阿敏也好,他手下的那些叛逆也好,那个不是我满洲人口。这些人原本应该在对着明军冲锋的战场上,现在却变成了明人用来对付我大清的利器。

    我们要花多大的代价才能消灭这些叛逆抓回阿敏,姑且不论。我只想说,为了对付这些叛逆,我国将要损失掉的人马,正是明人所乐于见到的。明人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我们满人自相残杀了,以我国的人口,我们又打的起多少场这样的战争?”

    多尔衮的话顿时引起了众人的深思,多铎见状立刻出声支持自家兄长道:“我们满人本就人少,岂能再如此自相残杀下去。我们可不能步蒙古人的后尘,若不是蒙古人自相残杀,蒙元又怎么会被汉人赶出中原。蒙古还有草原可回,我们要是被赶出了辽东,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收留我等?”

    黄台吉扫视了一眼众人,发觉拥护多尔衮兄弟意见的贝勒们还不在少数。他心中微微有些忌惮这两兄弟的见识和团结,但还是脸色平静的向多尔衮问道:“那么睿亲王以为,我们应当如何对付阿敏和那些满人叛逆呢?”

    多尔衮想了想说道:“臣以为,阿敏此人反复无常,好利而忘义。昔日先汗及汗王如此厚待于他,阿敏尚且存有谋逆之心,更何况是与他无亲无故的明帝。

    如今阿敏远在漠北,对于明帝来说正是鞭长莫及之势。若是汗王向其示好,并支持阿敏做漠北之汗。臣以为,以阿敏之个性,必然会起贪婪之念,则我国多一盟友,而大明则损失一部人马。另外,嗯。”

    多尔衮似乎还有什么话要说,但却又咽回了肚子。黄台吉看了他一眼,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对着众人问道:“你们怎么看睿亲王的主张?”

    一干贝勒们都没有什么不同意见,就连岳托的态度也松动了下来,他向着黄台吉说道:“汗王,若是能够说服阿敏叛明,这显然是大涨我国士气的好事。今后明帝恐怕也不敢如此大张旗鼓的使用那些叛逆来攻打我国了,但我们要如何才能去把阿敏劝说回头呢?”

    多尔衮立刻回道:“阿敏虽然叛逃,但是汗王却依旧厚待其家眷。阿敏六子,除爱尔礼逃明之外,其余五子皆在沈阳。次子固尔玛珲年21,奉命督办军工,做事可谓严谨。臣以为不如令其去劝说阿敏,也好让阿敏知道他的家眷在沈阳安然无事。”

    黄台吉阻止了豪格、岳托的继续发言,对着众人说道:“我看今天就先议到这里,其他人都回吧,多尔衮跟我去书房再谈谈。”

    豪格虽然有些想法,但是在父亲开口之后,也只能恨恨的瞪了多尔衮一眼,方才跟着其他人离开了大政殿。        

第546章 书房再议() 
黄台吉将多尔衮带到了自己的书房之后,便摒弃了一干闲杂人等,只留下了他和多尔衮两人在书房内独对。

    黄台吉这才示意多尔衮坐下和自己说话,“这里没有外人,都是自家兄弟,就不必再论君臣之礼了。咱们都放松一些,就像以前在父汗面前一样畅所欲言,不要在有所顾忌了。我看你刚刚在大政殿上似乎还意犹未尽,不如就在这里继续说下去吧。”

    虽然黄台吉展现出了久违的兄弟情谊,多尔衮却不敢当真放肆起来,他依旧恪守着那些汉人为大清制定的礼仪,端正而拘谨的坐在椅子上,先向黄台吉谢过了赐座的恩典,这才开口回话道。

    “臣弟遵命,刚刚大政殿上人多嘴杂,臣弟的确还有些话没说出来。找人策反阿敏不过是其一,接下来我们还可以将同阿敏往来的消息透露给衮楚克台吉,令其将这一消息上报给丰大总督袁崇焕。

    臣弟以为,能够宽宏大量的对待阿敏及我国降人的,是大明皇帝而不是明国的官员。能够驱使阿敏及我国降人进攻我国的,也是大明皇帝而不是明国的文臣士大夫。

    以臣弟看来,明国的文臣士大夫们几十年来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他们依旧还是父汗口中那些狂妄自大且心胸狭窄之辈,他们驱使武臣犹如驱使自己的家奴,看待大明以外的国家就是沐猴而冠的野人蛮夷。

    就如同那些已经投降了我国的读书人,虽然口口声声称汗王是命世之主,但他们心里却依然把我们当成了蛮夷,否则也不会整日苦劝汗王按照汉人的国体来改造我国的国体了。在他们眼中,只有按照华夏礼仪建立的国家,才有资格统治他们。如此下去,这大清究竟是汉人的大清,还是我满人的大清”

    “好了。”黄台吉不悦的打断了多尔衮的话语说道:“我把你召来这里,是想听听你对于我国目前面临的外部局势有什么想法,不是来听你讲什么满汉之别的。你还是言归正传吧。”

    “是,汗王。”多尔衮立刻收住了话头,然后改口说道:“丰大总督袁崇焕这个人,当初镇守宁远时就和我们交过手。父汗就曾经评价过他,色厉而胆薄,刚愎而自用,好大言,喜虚名,但其既无御下之能,也无识人之明。这样的人能够成为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