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92章 新旧军队的碰撞()
里维拉。安东尼奥上尉虽然是第一次指挥这么大规模的军队会战,但是在军中长久服役获得经验,还是让他摆出了三个品字形的西班牙方阵。
虽说因为军官数量不足,毕竟西班牙人并没有想过培养出一只土人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群能够打治安战的警察部队而已。
但是因为有一群服从度较高的日侨作为前排战士,因此这三个西班牙方阵在战场上出现时还是有模有样,颇能唬住刚刚参军的日军新兵的。
和李晨芳把主力集中于右翼不同,里维拉。安东尼奥上尉的战术更为死板一些,他把兵力平均分配在了三个西班牙方阵上,3门3磅炮和3门6磅炮则分散在了三个方阵之间的前排。
剩下的227名骑兵则留在自己身边,准备在战局陷入僵持阶段时,用作突破日军防线的预备队。
而在日军这边,除了将主力集中于右翼之外,日军正面的阵型却是采取了细长的三行横队,这样使得日军正面兵力虽然较对面为少,可是展开的队形却比敌军要宽广的多。
里维拉。安东尼奥上尉显然不是一个爱好军事技术革新的殖民地军官,因此对于日军采用的横队战术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他看来,日军单薄的横队阵型缺乏纵深,只要让自己的方阵突破了一处,这只日军很快就会溃散了。
但是,里维拉。安东尼奥上尉对于战争的认知不仅已经落后于对面的明军和日军军官,甚至也落后于国内的西班牙军官了。
近20年的欧洲战争,已经让欧洲各**队将冷*混杂的作战方式,推进到了以围绕*为核心的战斗方式了。
以冷兵器为主的作战模式,自然是要强调战场上的纵深,毕竟除了弓箭之外,其他士兵很难从后方发起进攻。一旦双方军队开始进入肉搏战,军队的纵深越是深厚,敌军就越难以穿透,自己这方也就越难以被击溃。
但是到了*为核心的时代,火力输出就成为了军队最为强调的内容。李晨芳等明军军官们,在参与了海外的历次战斗后发现,一次全员火力的输出给敌军造成的打击,远远超过10次零星射击,哪怕两者造成的伤亡数目相差并不多。
对于上了战场的士兵来说,身边一两个同伴的倒下,也许更容易激发其搏命的心态。对于某些勇敢的士兵来说,也许会抱有冲入敌军的阵列中也许就不用被对方射击了的想法。
但是当身边的同伴们成片倒下时,哪怕平日里再勇敢的士兵也会毫不犹豫的掉头逃亡,这是出于人类的天性所致。
就像联省共和国的莫里斯亲王在发现了火绳枪的威力趋向于稳定之后,便改进了西班牙方阵。他把滑膛枪手编成了六排,通过不断的训练士兵整队、重新整队、出操和检阅,从而形成了往复循环的排枪战术。
这种减少了长矛手,增加了滑膛枪手的新方阵,也就被称之为莫里斯方阵,长矛手和火枪手的比例接近1:1。
而采用了燧发火枪和野战火炮变革的明军,则又比欧洲同行们更前进了一步。在拱卫京城的近卫军和新式陆军第一、第二军中,明军已经剔除了冷兵器单位,改用装备了刺刀的火枪手来代替长矛手。
而京城之外的新式陆军,因为经费的关系还未能完全装备刺刀,但是军中的冷*之比,也达到了1:2…1:3之间。日军师从明军,又是明军用来试验新式战术的军事部队,因此各联队的火枪手比例,大多在70…80%之间。
这也是日军会采用三排横队战术的原因,不过采用这样的战术虽然加强了火力输出,但是也提高了对于士兵和中下级军官的素质要求。
在以往的战争中,面对面厮杀的肉搏战其实只有双方前几排的士兵在战斗,后方部队大多是打酱油了,当己方部队突破了对方的防线时,后几排士兵才会追着对方的溃兵扩大胜势。若是自己这方被突破了,后方部队也就顺势逃亡了。
因此在冷兵器作战中,军队统帅常常将老兵和精锐放置在前,就是打着一鼓作气突破敌军防线,从而让敌军后方的士兵逃亡,从而动摇全军的心思。在这种作战思维的指导下,明军的家丁制度才会如此盛行。
而使用*的军队,几乎每一位士兵都要面对敌军肉搏战厮杀的恐惧,此时的家丁制度也就难以为继了。对于使用*作战的军队来说,一个战术单位的协作作战能力要比某个勇冠三军的武夫重要的多。
当一个战术单位内的所有士兵都具有了杰出的勇气、技巧和纪律,他们在装填弹药和完成排枪射击时的动作,才会迅速快捷而又整齐划一。在这样的战术单位面前,所谓的勇士和猛将都只是一个靶子而已。
而想要训练出这样的军队,就需要长时间的把士兵集结起来,训练他们开火、反向行进、装弹和统一行动,让他们服从于严格的纪律生活。这种职业化的军队,不是游牧民族能够供养的起的,而它的战斗力也不是半职业化的军队能够比拟的。
因此当双方列阵时,里维拉。安东尼奥上尉觉得自己的部下们并不弱于那些矮小的日本士兵。但是当双方军队开始行进时,他便立刻意识到了双方士兵们的差距。
日军的细长横队在鼓点的引导下,走了300米也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形,但是自己这方的土人长矛手们,走出了50步就有些歪歪扭扭,100步之后就开始出现了前后队列脱节的毛病。
里维拉。安东尼奥上尉立刻意识到了,这些日本士兵的身体素质也许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他们的训练程度肯定比他手下这些土人们要强的多。
但是在这个时候已经无法让方阵停下来了,他只能把一部分西班牙军官抽调出来,对方阵中的土人队列在行进中进行调整。为了打乱日军前进的步伐,里维拉。安东尼奥上尉不得不下令自己这方的火炮提前开炮,以吓阻这些日军士兵。
西班牙军队的3磅炮的有效射程是200…300之间,最大射程可以超过800米。6磅炮的有效射程是800…1100之间,最大射程可以超过1800米。
两军列阵时,双方阵列的间距大约为1500米,当双方军队接近到1000米时,里维拉。安东尼奥上尉便下令己方火炮开火了。此时日军刚刚进入了六磅炮的有效射程,还远远没进入到三磅炮的有效射程。
因此西班牙的炮弹,倒是有一半处于无效射击,只有在撞了大运的状况下,3磅炮的炮弹才能恰巧落入到日军的阵列中。
应该来说,虽然西班牙使用的火炮数量较少,威力也不足。但是对于不少第一次上战场的日军士兵来说,这些炮弹还是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的。
特别是有数发6磅的炮弹刚好击穿了日军的队列,将单薄的日军横队阵列打出了几个缺口来,让缺口附近的日军士兵出现了混乱,也让目睹这一切的西班牙…土人联军士气大涨。
不过日军的军事革新,不仅仅体现在兵器的更换,士兵的训练方式,作战时的阵型改变上,它在军队的组织上也有了彻底的变革。
新式陆军压缩了一个战术单位的士兵编制,大致为从前的一半左右,但是对于战术单位中的军官数量却反而加强了。也就是说,基层军官的数量比例反而提高了。
当日军遭受炮击时,这种组织变更带来的好处顿时就显示了出来。处于混乱和动摇之中的日军士兵们,很快就在基层军官的呵斥和鞭打中恢复了队列,再次齐步向着对面的敌军方阵前进了。
日军这种快速恢复队列的情形,让走在方阵前列的联军士兵们极为震骇。在他们眼中,这些日军士兵简直就不是人类,而是一根根没有知觉的木头。
按照明军操典,战场上的横队行进速度应当为每分钟86步,而日军则规定为每分钟78步,即每分钟48…51米。日军忍受了约10分钟的炮击,约5…6轮射击。终于和联军的前列士兵接近到了150米之内。
随着日军开始在阵前做最后的调整,联军这边的三个西班牙方阵已经快要变成菱形了。此时的西班牙人已经顾不上再继续调整队形,他们只能祈求能够尽快的进入肉搏战,凭借长矛手的兵器优势突破日军的防线。
数百名西班牙火绳枪手开始轮换射击,西班牙人的火绳枪虽然在这个距离没有什么准头,但是凭借着威力巨大,只要擦到人的肢体就能让一名日本士兵失去战斗力。
但是已经忍受过了西班牙火炮射击的日军士兵,此时反而冷静了下来,持枪瞄准着对面的长矛手,耐心的等待着身边军官的射击命令。
日军的三排横队以前排蹲下,中间半蹲,后排直立,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火力网,当联军前锋进入到了80米以内的距离时,日军士兵终于听到了开火的命令。
铅弹组成的金属风暴将联军前排的长矛手和火绳枪手一扫而空,甚至将联队第二排士兵也消灭了一半。这样的猛烈打击,顿时让联军士兵慌乱了起来,三个西班牙方阵也开始出现了溃散的局势。
也就在这个时候,站在后方观战的双方主帅几乎同时发出了命令。里维拉。安东尼奥上尉命令身边的骑兵部队出击,试图从左翼侧击日军,从而挽救正面部队的溃败。
而李晨芳则下令,己方火炮全数开火,将已经出现混乱的联军左翼方阵彻底击溃,并命令毛利联队做好冲锋的准备。李晨芳下完命令之后,还补充了一句:“告诉毛利胜家,此战不需俘虏。我希望这一仗能够让西班牙人和吕宋土人知道,天朝之威严不容挑衅。”
第593章 祭()
西班牙人的骑兵显然不如日军的炮弹飞的快,而且被李晨芳拉来的明军炮兵团,还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了*。
此前海军虽然*了一批*,但是一直没来得及在攻打巴达维亚的战争中用上,耗费了这么大资金购买的*,自然不能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