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查理一世在军事上的缺乏经验,也使得他在制定平息苏格兰叛乱的作战计划上,往往有些不切实际。而和英国此时训练有素的海军相比,英国国内刚刚征召起来的陆军,不仅缺乏训练,贪污成风,且由贵族出任的军官更是缺乏军事素养,大多数有军事素养的英国贵族现在正在荷兰抗击着西班牙人。

    然而更让人感到担忧的是,查理一世对此一无所知,还在兴致勃勃的在地图上规划着,自己的军队应该从何处进入苏格兰。而事实上,他所规划的某些军队自始至终都未曾出发过,甚至于有些军队直到战争爆发了都没能征召成形。

    因此库尔缠虽然对于这场战争所知不多,但是也对英王组织的1639年进攻苏格兰的战争,持有着悲观的看法。不过满于战争的英王,倒是给了库尔缠更多时间了解英格兰,或者应该说是英格兰的代表城市伦敦城。

    库尔缠并不是第一位出访英国的大明使者,而随着四海贸易公司和中央银行在伦敦开展的业务需要,当他抵达伦敦时已经不需要自己寻找居住的地方,而是直接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大使官邸。

    库尔缠的官邸位于距离威斯敏斯特王宫区不远的法灵顿区,这里也是大多数英国贵族在伦敦的生活区。弗利特河畔绿树成荫,溪水清澈,贵族们的庄园错落的点缀在着森林和草坪之中,和伦敦城内的脏、乱、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见识过了伦敦城的码头和市井之后,库尔缠一度以为自己也许不可能活着见到故乡的景致了。他自出生以来从未见过如此混乱和肮脏的城市,也从未见过如此没有公德心的城市居民。

    库尔缠觉得,与其把伦敦称为一座城市,倒不如将它称之为一座大型的垃圾堆更为合适。英国人不吃动物的内脏,库尔缠觉得这是外国人的生活习俗,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但是屠夫把动物的内脏公然抛弃在街道上,居民把粪便倒向街头,而伦敦市民居然能够若无其事的在上面行走,这就有些难以让人忍受了。

    看着伦敦街道上黑乎乎的街面和泥潭,你永远不清楚自己的脚下埋葬了多少牲畜的内脏和人的粪便。几乎在一瞬间,库尔缠立刻明白了英国贵族为什么要在皮鞋上再套一双高跟木屐,和他们下半身喜欢穿丝袜的原因了。

    不过当他在法灵顿区看到了自己的官邸之后,总算是又找到了活下去的信念,而英国国王把宫殿建筑在城墙之外,已经引不起他的好奇心了。比起被伦敦城内的恶臭空气熏死,被敌人的刀剑砍死,显然是属于善终了。而且根据概率来看,后者的死亡概率显然要低的多,库尔缠内心不怀恶意的如此想到。

    当然,作为满人中少有的政治精英,库尔缠并不会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伦敦城的卫生习惯上,从而贬低这座伟大的城市。是的,即便伦敦城看起来就像是个散发着恶臭的大垃圾堆,但也无法掩盖这座城市的伟大。

    之所以库尔缠要用伟大来形容这座城市,是因为他从这座城市的居民身上看到了非同一般的活力。伦敦市民身上所涌现出来的那种勃勃生机,是他在北京和天津的市民身上也难以见到的,至于沈阳和大明其他城市的居民就更差的远了。

    这座城市有将近十多万人从事着制造业,伦敦码头每天往来的商船就有数十上百艘,伦敦发达的工商业经济,使得这座城市建有大量的旅馆、酒店、小饭馆和新兴的茶馆。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的交换商业信息和谈论政治、各地趣闻,而不必担心政府的干涉。

    伦敦的市民追逐着财富,但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王国政治的关心。他们虽然不在乎房门之外街道有多么肮脏,但是对于国王实施的每一项政策都斟词酌句的进行评价,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愿意和陌生人交换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对于陌生人的信任感,和对于政治的自由意志表达,正日益将英国从英王的英国变为英国人的英国。而这在东方是难得一见的,虽然库尔缠能够感受到,崇祯也许正试图推动着大明往这个方向上前进,但是大明的官员和百姓们似乎并不能够理解皇帝的用意。

    库尔缠实际上也不是很理解皇帝的想法,直到他看到了伦敦的市民,他才意识到如果大明的百姓也和这些伦敦市民一样,把国家当成是自己的家园去维护,那么这个世上将没有任何一个外来民族能够征服拥有这样民众的国度。

    伦敦之伟大也就在于这一点,这是一座属于市民而不是国王的城市。库尔缠同时也意识到,英王查理一世想要战胜英格兰贵族和苏格兰人的叛乱,他首先应当要做的,应当是赢得伦敦市民的支持。

    将近40万人口的伦敦城,掌控着英国40%以上的社会财富。谁掌握了伦敦,谁就掌握了英格兰;谁掌握了英格兰,谁也就掌握了英国。

    但是很显然,英王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对于近在咫尺的民众伟力不屑一顾,却同一群蝇营狗苟的英格兰贵族乡绅们讨价还价,试图从他们身上割肉疗疮。

    库尔缠虽然有所觉悟,但是却也知道自己和英王之间的关系,还不足以让他向英王进这样的建言。而他也无法想出一个动员起民众伟力的办法,也许只有远在东方的皇帝陛下才能够操纵这些民心为自己所用吧。

    不过觉悟归觉悟,库尔缠也并不想过多的介入到英国人的内战当中,他倒是很想借着这个机会,看一看这个和东方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到底是如何对待战争的。

    事实上不仅仅库尔缠在观察着英王和苏格兰人之间的战争,英格兰贵族们同样也在观察着这场战争的走向。只不过和库尔缠中立的态度不同,大多数英格兰贵族都期待这场战争以国王的失败而结束。

    也只有国王的失败,查理一世才会需要他们的帮助,才会重新召开议会,从而让英国现在混乱的政局恢复平静。此时的英格兰贵族们,虽然厌恶查理一世的执政方式,但大多数人都还是认为,虽然这位国王的执政方式很糟糕,但是推翻了这位国王只会给英国带来更大的混乱。因此他们希望国王在遭遇了挫折之后能够让步,重新回到王权和议会共同治理国家的旧轨道上来。

    而当库尔缠在英国观察着这个国家的一切时,宋献策在巴黎也终于同法国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有了一次亲密而深入的会谈。

第623章 中法的初次交流一() 
在1639年时,很少有人意识到,法兰西的太阳已经露出了欧洲的地平线,即将喷涌出无限的光和热于欧洲大陆之上。

    即便这个国家才刚刚挫败了西班牙及神圣罗马帝国联军的进攻,并在海上取得了一次小小的胜利,但是在欧洲各国的君主眼中,法国依然是一个混乱不堪且受制于权臣的二流国家。

    事实上就连西班牙国王也不曾认为,在巴黎城下铩羽而归的联军是被法军所击败的,他更觉得是自己的军饷发放不够及时,导致士兵士气低落,才让法国人捡了便宜。

    而法国的贵族们对于击败了联军的进攻红衣主教大人更是瑟瑟发抖,如果有可能的话,这些法国贵族更期待为法国的敌人欢呼胜利。对他们来说,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势力的红衣主教,可比哈布斯堡家族的两位至尊可恶的多。

    想想吧,就在二十多年前,法国还是贵族们的天下。就连现在的王太后和年幼的路易十三国王,在被巴黎的市民赶出巴黎后,一度都没有贵族愿意接纳母子两人在自己的领地上生活。堂堂的法国王太后和法国国王居然落了个无家可归的悲惨境地。

    对于法国贵族们来说,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他们头上虽然有一个国王,但是这位国王却要仰赖他们的施舍才能勉强维持生活,自然也就无法对他们做出什么惩罚了。那简直就是法国贵族的黄金时代,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为所欲为,却不必承担半点本应向国王尽责的义务。

    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虽然出身于巴黎,但是却是一名外省小贵族之子。由担任吕宋主教开始,在1614年的三级会议中获得摄政太后的赏识,1616年被任命为国王的国务秘书,从而取得了路易十三的信任。

    从1624年担任法兰西首席宰相开始,硬生生的以一己之力,打破了贵族联盟对于王权的压迫,恢复和加强了法国的专制王权,摧毁了胡格诺教徒和叛乱贵族的势力,令法国贵族们闻他之名而瑟瑟发抖。

    如果说在黎塞留执政的前半段生涯的目标是使国王崇高的话,那么今日红衣主教所做的一切便是,使王国荣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黎塞留不惜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和新教联盟联手对天主教联盟进行了战争。

    黎塞留对内集权的冷酷无情,使得法国从一个四分五裂的封建领主联盟变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国家。而他基于国家利益基础上实施的现实主义外交,也正一步步的削弱哈布斯堡家族通过眼下这场绵延了20余年战争获得的霸权地位。

    宋献策在巴黎收集的关于红衣主教阁下的资料越多,就越是钦佩这位在法国政坛上奇迹般崛起的红衣主教阁下。在他看来,如果不是法国的底子太烂,这场欧洲战争早就应该在法国的主导下结束了。

    只可惜红衣主教为了统合国内的政局耗费的时间太多,导致当法国参战时,德意志地区的小邦国大多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哈布斯堡皇室缔结了条约。这使得法国也许可以阻止神圣罗马帝国吞并整个德意志地区,但法国也同样无法染指德意志地区的领土,双方达成了一种政治上的均势。

    而宋献策这位中国使者对于巴黎的造访,同样也落在了红衣主教的眼中。但是全神贯注于欧洲局势的红衣主教,实在是无暇交好一位中国的使者。虽然红衣主教本人同样鼓励法国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