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谏桃榻酉吕炊宰鹜跞烈木统ぶ莘亩圆摺
在一处用棉布和竹竿围起的空地内,大家都就着小马扎坐了下来,听取池田光政讲述目前的战场势态和各方的情报。不过大家听归听,却没什么人出声,这就让池田光政和平野五郎有些失望了。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水野胜成却起身向着两人说道:“既然是军议会议,自然应该畅所欲言,我看大家似乎颇有顾虑,不如就让我这个老头子先抛砖引玉,说上几句如何?”
池田光政顿时微笑的说道:“水野殿经验丰富,由您来起这个头,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我等自然是要洗耳恭听的。”
水野胜成也不谦让,就站在那里开口说道:“之前那些号召尊王攘夷的武士和浪人,借助今年夏天农民的不满,在各地煽动农民闹事,最终在中国地区集结起了上万人的叛军。本藩和该地区的其他小藩都无力抗衡,不得不等待幕府出兵平乱。
而池田殿、平野殿率领幕府军出击后,采用了缓进急攻的战术,先让这些叛军集结起来再一举击破,从而迅速的平定了冈山地区的农民叛军,可谓是神来之笔。
不过,现在的局势又同之前有所不同。长州藩的狼子野心已经暴露,他们安插在尊王攘夷军中的人手也带着这些叛军快速的逃回了长州藩境内。这个时候再讲缓进急攻,只会给这些叛军和长州藩力量的磨合以时间,若是让他们借助地势修建起堡垒、山寨,将会给我们的进攻造成很大的麻烦。
长州地区和我们这里的气候差不多,虽然冬天的天气较大阪、京都要暖和,但是到了12月…1月的期间,还是会下雪的。因此时间一旦被拖延下去,我们恐怕就不得不不退回来,等待冬天过去再战了。
所以,我以为,当下应当采取数路出击,急进急攻,以连续不断的进攻和追击,打乱这些叛军撤退的节奏,不给长州藩调集人员修建防御工事的时间,尽快把战争推动到长州藩的境内,才是最为重要的事…”
。 =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785章 海外起波澜二十七()
广岛城本丸御殿内,长州藩的重要家臣们正聚集在此,听取一桩紧急军情的汇报。毛利藩水军御船手组村上元信头也不敢抬起,趴在御殿门前向着这些长州藩的大人物汇报着。
“…那日先是幕府舰只西成丸号同平野丸号闯入了下关海面,船手组认为这两艘船只是来替幕府大队人马探索海路,为幕府…九州联军渡过下关海峡进入本家领地做准备的,故派出了丙子丸、丁丑丸、己卯丸三舰出击。
幕府的两艘船只火力虽然比丙子丸号强,但是和本家的丁丑丸、己卯丸的火力相差却不大,而且本家船手组对于下关海况的熟悉程度也比这些大阪人要深厚的多,因此没过多久我军就占据了上风,将平野丸打断了一根桅杆。
不过就在我军将要俘获平野丸的时候,明军的两艘军舰却突然出现了,明人军舰上的火炮数量不仅比我舰多了近三分之一,而且他们的火炮威力也较我舰强大的多。在这两艘明军舰只的猛烈炮火攻击下,丁丑丸首先被击沉,己卯丸和丙子丸原本想要先撤回港口,但是在明舰和幕府舰只的纠缠下,两船最终都因为被重创而不得不向对方投降了…”
村上元信说的是三日前在下关海面上发生的战斗,这是继萨摩藩、熊本藩背叛长州藩,幕府…九州联军夺取本家在九州领地之后,传来的第三个坏消息。
坐在御殿内的毛利重臣们,对于丙子丸、丁丑丸、己卯丸三艘船只的名头并不陌生。这是自毛利…村上水军消亡之后,夺回了广岛等地的长州藩意识到来自海上威胁之后,试图重建保卫海岸线海军的努力成果。
因着明军舰队在丰臣复国战争和佐渡金山之争中显示出来的威力,毛利家意识到身处三面临海的本家如果没有一只海军是无法保卫自己的。而沿用毛利…村上水军战法和日式战船的毛利藩水军御船手组,显然也是无法对抗大明和那些南蛮人使用的风帆战列舰和大炮战术的,于是凭借着长州藩同大明四海贸易公司在捕鲸业上的合作关系,1636年长州藩购买到了第一艘475吨的硬帆捕鲸船,并改名为丙子丸号。
也是在1636年,长州藩开始同四海贸易公司合作,修建了下关造船厂,主要是为大明的捕鲸船和商船进行维修和养护工作。1637年,长州藩购入一艘四海贸易公司淘汰下来的风帆贸易船,改名为丁丑丸。也就在这一年,下关船厂开始在明人造船技师的指导下建造新式帆船,并在2年之后成功建造了一艘日人自己设计的风帆战舰,这也就是己卯丸号。
可以说,这三艘风帆战舰,实乃是长州藩近五年来试图建立海军的根基,也是目前长州藩御船手组中最具力量的一部分。一场战斗就将五年的辛苦化为乌有,对于这些毛利家重臣来说,实在是太令人傻眼了。
至于这场海战之后,控制了下关海峡的幕府舰队开始炮击下关地区的岸防设施,做联军登陆准备的种种行动,众人就更想不出应该如何应对了。
坐在御殿上首的毛利秀就挥手让村上元信退下之后,目光从下方就坐的家臣福原贞好、儿玉一造、益田广兼、吉川广正等人脸上扫过,发觉这些家臣不是低头不语,便是极力躲避着自己的视线,显然他们对于当下局面完全是一筹莫展,所以不想被他这个家主点名询问。
毛利秀就此时心中也不由有些后悔了起来,悔不该不听从老臣益田元祥的劝说,应当全力经营长州藩,并借助明国商人的力量发展藩内的工商经济,而不是去鼓捣什么尊王攘夷的运动,导致原本蒸蒸日上的藩国形势居然急转直下,让本家站到了藩国灭亡的边缘。
自从关原合战之后,毛利家受到德川氏的严厉打击,从领有八国的百万石大名削弱到了只拥有长门、周防两国的大名,可以说毛利家曾经一度站在了消亡的边缘,5000多的核心家臣也一度削弱到了300多数量。
但是仰赖益田元祥、熊谷元直、天野元政和穴户元续等元老重臣的竭力维持,毛利家最终还是度过了这个难关,熬到了德川家康的去世,方才算是有了几天安稳日子可过。
而之后长州藩又借助大明插手日本内政,扶持丰臣家复国的战役,以投靠明国为代价一举拿回了大部分失去的领地,虽然没能达到全盛时期的八国领地,但也再次成为了百万石大名。
和萨摩藩先被明国教训,夺去了琉球和种子岛后才低头不同,长州藩几乎算是半被说服半是主动投靠的大明。也因此长州藩在丰臣复国一役中获得的好处仅次于丰臣氏,但是他们对于明国的武力却并没有更清楚的认识。
即便是参与了当日广岛之战的那些长州藩士,为了夸耀本藩的伟绩,也往往对明人当日凶猛的火炮射击避而不谈。这也就使得长州藩的年轻武士们,常常以为广岛之战中最主要的功绩是本家所获得的。
在这些年轻的长州藩武士心中,丰臣氏之所以能够复国成功,显然是因为本家打赢了至关重要的广岛一役,但是在战后的分配果实上,丰臣氏却没有把德川氏夺去的全部领土奉还,这显然就有些忘恩负义了。
当毛利家重新收回安艺等国之后,之前被削去名籍的毛利家臣们便开始纷纷回归,虽然益田元祥主张应当一一甄别后再行录用,但是其他被德川氏压制怕了的毛利家臣们却认为应该来者不拒,把来投奔的家臣们统统接收下来,从而快速扩张毛利家的声势,把这些新近收回的土地尽快纳入毛利家的统治,以应对德川氏的反扑。
也许是于德川家康威势的记忆太过深刻,这些老毛利家臣们一直都觉得现在手中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尽快拿到手里,才算是真正到手胜利果实。他们觉得要是不尽快消化这些胜利品,当德川氏再次出兵时,毛利家就有可能不得不将这些新收回的领土又吐出去了。
毛利秀就最终选择了大多数家臣所支持的主张,但是这些良莠不分的武士、浪人成为了毛利家的家臣之后,很快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新旧家臣在权势上的争夺;另一个则是家臣扩大过快,直接导致了武士待遇的下降。
毛利家赖以称道的就是“团结一心”精神,这种精神支持着毛利家度过了被德川家康打压的最困难时期,到了今天就更无法被毛利秀就所舍弃了。为了化解家臣团的内部矛盾,毛利秀就只能把矛头向外引导,于是最终长州藩上下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之所以过的不好,是因为长州藩协助丰臣复国的过程中没能获得合理的回报。
虽然长州藩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这种见解极为荒谬,而且本家将矛头指向大阪幕府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同丰臣氏身后的大明发生冲突,这显然是一种不理智的想法。不过已经被尊王攘夷思潮煽动起来的长州藩士,显然是听不进这种说法的。
他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大明从丰臣家获得的利益,当长州藩取代了丰臣家之后同样也能给予,因此大明为什么要蹚这摊混水。更何况,本家以武士建立起来的军队,显然比大阪那些平民拼凑起来的军队要强的多,等到大明反应过来的时候,说不定他们都已经打到大阪城下了,明人到时候就只能接受现实。
而还有一些武士的野心就更大了,他们认为只要毛利家取代了丰臣氏的地位之后,未尝不可再进一步,和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一样,建立起真正的天下人幕府,而不是如今天这样受到外国人的摆布。
毛利秀就虽然并不全然赞成这些激进家臣们的意见,但此时激进派在长州藩的势力已经太大了,就连他也不敢从正面进行否定,以防止这些家臣首先将矛头对向自己。
是以,和萨摩藩中、下级武士推动的在尊王攘夷运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