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那个时候,哪怕我们不使用武力…”

    方岳贡和笪继良从西苑精舍出来时,看到这位同僚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心情正好的他不由出声问道:“笪侍郎这是在担心什么?难道刚刚我们同陛下谈论的内容还存在什么问题不成?”

    笪继良看了看脚下坚实的水泥路,又抬头看了看路边竖立起来的路灯,这才皱着眉头向方岳贡回道:“和陛下谈论的内容,咱们户部都研究了快一年多了,和你也讨论过快三个月了,方方面面都已经设想的很周全了。即便有问题,也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只是我心里担心的是,陛下把我们的农业计划种植管理引申了更进一步。可想而知,今后海外之财富将会源源不断的涌入我国,但这对于大明来说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

    过去国库空虚之时,陛下可谓是节衣缩食,宫中的享用器物都使用的前代旧物,余尝闻陛下一日三餐不过三菜一汤,还不及江南普通富户之饮食。而前年灾荒大起之时,陛下更是下令自己的饮食改为一日二餐,每餐不过二菜一汤,且去掉菜单中的鱼肉之味。

    陛下生活之简朴,余以为大约只有太祖时期可以相若了。也正因为陛下如此克己奉公,我大明这十余年来才能扭转国衰,内忧外患而渐渐远去,宫内的太监们如今在外也低调而守法了起来。

    然而现在国家形势刚刚有所好转,宫内就对西苑大兴土木。而听陛下之意,这海外的农业种植规划和属国、属地之经营,内务府是肯定要插上一脚的。日后国外的财富源源不断涌入内府,陛下将会把这些财富用于何处?

    而且按照陛下的规划,从此海外之臣民,恐怕也将时时处于疲惫不堪的境地,到时他们又如何会真正臣服于大明?一旦外部形势有变,海外恐有不忍言之事啊。”

    方岳贡一边听一边看着路边被白雪覆盖的树木,即便是在白雪的遮挡之下,这些树木也还是造型优美,显然是有人平日里精心管理着的。

    对于笪继良的担心,他却有些不以为然的回道:“笪侍郎这是多虑了,昔日我在松江担任地方官员时,想要效仿海盐等地修筑石塘,以防备海潮冲毁民田。

    当时有人这么跟我说,修筑石塘捍卫田地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又如何能够保证石塘修好之后,这些被保护下来的田地能够留在小民手中。

    须知道,现在海边的田地因为有被海潮冲毁的危险和逐年被海水浸泡而产量低下,这才不为士绅大户放在眼中,给了小民拓荒垦殖的机会。

    可一旦石塘修建了起来,那些被石塘保护起来的土地立刻就会成为士绅大户眼中的肥肉,跑来此地开荒的小民必然会被士绅们驱离出去。于是动用全县百姓力量修建起来的石塘,最终不过是肥了一些士绅大户,而损害了平民百姓的利益,这样的工程修不如不修。

    笪侍郎可知,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吗?”

    方岳贡突然就停下了脚步,认真的注视着对方发问道,笪继良也同样停下了脚步,对着方岳贡一双精光外露的眼睛看了半天,方才拱了拱手说道:“不知方尚书是如何回答的呢。”

第876章 春天七() 
对于任何一位皇帝来说,往后宫填充美人都是不可避免之事。毕竟夫子都说过:食色性也。贤明如帝舜,尚且不免有娥皇女英在侧。当然,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也偶然会有那么一两个特立独行的皇帝,比如大明的孝宗皇帝。

    在位18年,享年36岁。庙号孝宗的朱佑樘,就是大明历代皇帝,不,是有历史记录以来,唯一一个提倡一夫一妻制,且身体力行之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位张皇后,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更没有龙阳只好,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实在是大明皇帝中难得一见的人物。

    就算是身体内住着一个后世灵魂的朱由检,虽然从内心是赞成一夫一妻制的,但他却也没有打算实践这一理念。除了潜邸内的一妃两妾,登基之后又陆续纳了六,七人,只不过真正有着封号的妃子不过五人罢了。

    虽然不能和孝宗皇帝的专情相比,但是和其他皇帝相比,已经算是难得的克己了。只不过崇祯这种在美色上的克制,对于外朝的文官来说并不欣赏。

    对于这些文臣来说,崇祯皇帝显然比起父、兄来说过于能干了,对于外朝的控制也强过了神宗皇帝,这显然是皇帝的精力过剩,宫内美人过于不足的缘故。更令这些文官们感到纠结的,就是内廷的太监虽然开始收敛了干涉外朝的行动,但是宫中干涉外务的事件却并没有少去。

    只不过这一次出头的,不再是代表皇帝的太监们,而是后宫的嫔妃们。她们干涉外务的方式也很巧妙,只插手医疗、公共卫生、赈灾和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事务。这些在朝廷眼中本是吃力不讨好,要往里面不断浪费钱财的事务,原本并没有多少文官去抵制。反而有些官员觉得,能够借此消耗内库的一部分财力,未曾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这些看起来只会白白浪费银两的公共事务,却正日益在民众心中为皇室竖立起一个正面的形象,使得民众们正日益把朝廷和皇室分成两个独立的形象来看待,在许多民众心中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观点,大明之所以会有连年的天灾人祸,主要还是文官和士绅老爷们控制的朝廷和地方官府无能且贪污腐败。

    如果他们能够像皇帝身边的娘娘们那么仁慈而有善心,把目光关注到最为底层的民众身上,国事又怎么会变得如此糟糕呢?当然,民众的这种心理也并不是全然自发形成的。

    社会调查部及大明时报对于民众的心理引导,也是花了不少功夫的。而这些引导民众心理变化发展的经验,又是来自于社会调查部在日本实施的大型社会心理实验。至少在一部分大明官员心里已经开始信服,任何一种新式学问的出现,都是从社会活动中归纳整合出理论,最终再指导人类用于社会实践的。

    不过对于后宫的几位嫔妃来说,她们倒是不用去研究这么高深拗口的理论,只要拿过这种理论来使用就可以了。只是人和人之间还是有着差别的,在这些嫔妃之中最能够理解皇帝用意的,大约也就只有皇后、淳妃、庄妃三人。

    只是除了淳妃之外,皇后和庄妃两人却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这些事务上。周玉凤是因为限于自己的形象,不愿逾越皇后的传统权力范围。而海兰珠则是受限于蒙古族的身份,知道自己过于活跃只会引来外朝文官们的忌惮。

    于是对于掌握这些宫外事务的权柄,基本也就是在袁照容和田秀英之间竞争了。可当公共卫生和赈灾事务开始引起民众们的好感时,特别是当两者还牵涉到大量的金钱时,周玉凤自然不能再对这些事务的管理权力视而不见了,她更不能容忍这些权力落到田秀英手里。因此,原本颇为安宁的后宫,现在也渐渐开始有了一些斜风细雨。

    只不过渐渐起了一些矛盾的后宫妃嫔们,却因为崇祯十五年元宵后皇帝颁布的一件事迅速的团结了起来,到崇祯这边来求情说项来了。

    朱由检还是第一次看到,后宫的女子们这么团结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往日即便参加什么不重要的庆典,这些女人们还要为谁站在自己身边吵的不可开交呢。

    在这些嫔妃们的吵闹声中,朱由检总算知道为什么不能和自己的女人讲道理了,而一个女子相当于500只鸭子的典故是怎么得出来的了。

    当头痛欲裂的朱由检不得不动用了身为皇帝的权力,将除了皇后之外的嫔妃们都强行送出了西苑精舍之后,他的办公室内方才算是安静了下来。

    喝了一大口茶水润了润嗓子,先解了自己的口干舌燥之后,朱由检才颇有些气急败坏的向周玉凤质问道:“朕不过是让两个孩子去上军校,究竟刺激到她们什么了,一个个都跑过来和我吵架。你执掌六宫之权,不拦着她们干蠢事,还跟着她们一起过来和我抗议,你到底在想什么啊?”

    皇后很是委屈的看了朱由检一眼后说道:“陛下,慈烺为什么是两人之一?他比慈照还小两岁呢。就算陛下不待见慈烺,也没道理让他去军中受苦啊。我皇明自开国以来,有那一代皇帝会把幼子送去军中受苦的,这也不成体统啊。”

    朱由检的目光注视了周玉凤好久,方才冷静的回道:“朕是让他们去上军校,不是去军中受苦…”

    周玉凤却毫不避让皇帝的视线,冷冷回道:“陛下能够担保,让孩子上完军校不去军队吗?再说了,现在的军校规矩森严,勋臣贵戚的家眷来宫内探望臣妾时,哪次不是为自家子侄抱屈军校的规矩太过严厉的。臣妾至今还记得,陛下您亲自出手惩罚被陆军军官学校强行退学的黔国公世子,连教鞭都打折了。

    陛下之铁石心肠,臣妾岂能不知。就算陛下要让慈烺转去军校上学,那也得等他长到和慈照一般大的年纪再去,否则臣妾死活都不会答应的。”

    朱由检一时语塞,他轻轻咳嗽了一声后说道:“在军校里学习些规矩,并不是什么坏事。而且他们上完了军校,再去军队去转一转,也是理所应当之举。

    作为朕的儿子,他们自小就受到了太多的保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于这个世界的真实一无所知。朕原本早就该让他们远离宫内,学一学规矩了,只是一直心有不忍。不过…”

    说到这里,朱由检却住了嘴,冷笑了两声后便转移话题说道:“你虽身为大明皇后,自小也是受过民间疾苦的,这些年宫外的百姓究竟是怎么生活的,朕也一直没有瞒过你。

    光是从哪些赈灾救济人员的口中,你也应当知道,前两年饥荒最为严重的时候,灾区就有母食子,夫食妻等人伦惨剧…”

    “陛下。”皇后急急的打断了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