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阁的大学士们和六部尚书们,看着身边放着的这把椅子,都陷入了沉默之中,而武官那一边则默默的注视着文臣的举动。

    从宋太祖赵匡胤撤掉大臣们的椅子后,大臣在皇帝面前的人格就越来越卑微。而于之相反的,则是文官们对于皇帝的道德标准要求的越来越高。

    朝臣们静默了一会,首辅黄立极突然上前向崇祯拜谢之后,就带头坐了下来。

    有了首辅的带头,内阁及六部尚书们也坐了下来。而英国公看着文官们都坐下后,他只是稍稍犹豫了下,也就坐了下来,以英国公唯首是瞻的,执掌五军都督府的几位勋贵也惴惴不安的坐了下来。

    在朱由检的催促下,朝会终于进入了正题。朝会刚一开始,门陈新便第一个站出来,重新提及了营州卫所清理侵占田地,强夺当地百姓田地的事。

    和上次朝会人数不多的弹劾不同,这次弹劾田尔耕等人及当地卫所指挥使的,将近有3、40名御史,不少东林党人也加入了其中。

    工科给事中刘安行、湖南道御史马孚远纷纷附议门陈新的上疏,随后文震孟、刘宗周也上疏弹劾田尔耕等锦衣卫残害地方名士。

    左副都御使李夔龙紧张的听着,只待崇祯出声之后,他便要上前替皇帝助威。

    朱由检觉得今天这场朝会似乎味道有些不正,东林党人什么时候开始拆起自己的台来了,要知道这卫所改制和清理侵占卫所土地的事务,可是孙承宗挂名负责的。

    以东林护短的性格来说,这可不应该啊。朱由检怀疑的看向了孙承宗,发觉今天这位老臣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似乎这些人弹劾的事和他无关一样。

    朱由检试探的问道:“孙先生,你怎么看他们对侵占卫所土地一事的弹劾?”

    孙承宗脸色平静的回答道:“陛下,这卫所改制和侵占卫所土地事宜,涉及到新军组建的兵源问题,本就应该选择贤令主持,这锦衣卫以往处事多有偏颇,京畿之外更是恶名远扬。

    臣虽不知这些朝臣们弹劾的事项有多少是事实,但是锦衣卫在地方办事不力,引起地方骚动,肯定是有的。臣以为不管如何,陛下都应该召回田尔耕等人回京问话,另选贤令接手这营州卫所改制的事宜。”

    听了这话,朱由检的眼睛不由眯了眯,他还没想好怎么回应的时候,下方又一位官员站了出来。

    “臣兵部主事袁崇焕有本上奏,臣以为如今朝议纷纷,地方又民怨沸腾。为保证新军组建不被拖延,臣愿意去营州卫所,代替田尔耕等锦衣卫负责营州卫所改制等事宜。”

    看着这名身材瘦削的官员,朱由检这时才明白了过来,为什么这些东林党人会参与弹劾田尔耕等人了,他们这是想要取而代之,把卫所改制、侵占卫所田地的权力抓到自己手上去了。

    看着文官们弹劾田尔耕等人的气势一浪高过一浪,勋贵们也不禁蠢蠢欲动,不过阳武侯昨天被陛下勒令闭门思过,因此勋贵之中缺少了一位带头人。

    而英国公在朝会的露面,让这些勋贵想先确认英国公对这事的态度,再做行动。

    但是英国公迟迟不做声,让几位和营州卫有利益纠葛的勋贵有些忍耐不住了。安远侯柳祚昌忍不住挪动了下脚步,但是很快他便听到了一声咳嗽。

    柳祚昌顿时停了下来,只见英国公张维贤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对着崇祯拱手说道:“陛下,如今朝廷、地方都有非议,以老臣看,不如先召回田尔耕等人问个清楚,也好释去众人的疑惑不是吗。”

    朱由检沉默了一阵之后,突然笑了起来,“朕还是第一次看到,朝会上大家如此同心协力,反对一个人。也罢,那便先让田尔耕回来,说清楚他在营州都干了什么吧。”

    崇祯的话语让朝臣们不禁有些脸红,韩爌数次给孙承宗打眼色,但是孙承宗不为所动。

    韩爌不得不硬着头皮自己上前说道:“陛下,如此则应当速速选择一位贤令,接手田尔耕离开后的各项事务。一来可以平息地方士绅的怨气,免得地方发生动荡;二来也不会妨碍新军的建立。”

    “新军的建立有的是时间,朕不着急。既然出了问题,就先弄清楚问题出在那,总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方上出点动静就要换个人办事,那么朝廷今后还能办成什么事。

    不过韩卿说的也不错,为了避免地方上的百姓和卫所军户发生冲突,朕认为在事情没有弄清之前,改制的事务就暂时停止一段时间吧,并且严禁营州卫所军士离开卫所范围,除非有朕的命令。”

    朱由检拒绝了换人主持卫所改制的事务,但是也没怎么抗拒就把田尔耕等锦衣卫召回了京城,对于袁崇焕等人来说,这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东林党人认为只要召回了田尔耕,接下来在他们主持的审问下,田尔耕休想再逃脱被惩罚的命运。

    因此在崇祯要求进入下一个议题之后,朝臣们到没有再继续纠缠下去。

    工部尚书吴淳夫站出来上奏道:“先帝山陵按照庆陵的样式,所修订的预算已经出来了,共计158万7千2百42两。臣请陛下核准后,令户部拨款;并调拨京营军士协助修陵。” 

第185章英国公辞职() 
“当初祖宗设京营,乃是为了卫护神京,震慑地方不臣之心,以重御轻之意。国事败坏到如此地步,诸君还不思振作,犹汲汲于调用京营军士劳于工役,这是嫌京营还不够衰败吗?

    且京营大军及上26卫,都是朕统治大明之基础,今日居然有人敢视之为自家之奴仆、工匠,对之呼来喝去,这是想做什么?”朱由检毫不客气的反驳道。

    吴淳夫默默不语,虽然崇祯突然向他发火,不过在他看来,这怒火更像是,少年皇帝因为之前被朝臣们攻击他派出的锦衣卫,而报复出气的反击。

    对于崇祯提出的事,朝臣们也没有人出头反对。禁止驱使军士服工役的上疏已经不止一回,从世宗开始就不断的派出专人清理军士服劳役勾当的事务,但是每次消停了不久就开始反复,而且之后调用军士劳作的规模变得更大了。

    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皇帝修缮宫殿、山陵的工程浩大,为了节约资金和时间,往往就开始驱使免费的军士服劳役。毕竟京营军士名册上不下30万人,而京畿附近承平日久,这些军士在皇帝看来就是一群吃白饭的,不拿来用用实在太浪费了。

    皇帝有这个想法,手下的大臣们,除了少数有见识的,基本上也和皇帝的想法类似了。

    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时代并没有专业的建筑公司,修建宫殿、山陵、城墙、道路、兴修水利等大工程,不是征发附近民众的徭役,就是驱使这些看起来无所事事的军士们。

    对朝廷的大臣来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判断题,是让缴纳税收的百姓耽误了农时去服徭役,还是让一群无所事事的军士去服劳役,只要是正常人都能下这个决定。

    待到崇祯把怒火发泄的差不多了,吴淳夫才为难的说道:“可是陛下,京城左近百姓因为要负担辽东军粮运输,及运河漕运的徭役,当地百姓已经无能力再负担山陵修建的徭役了,没有足够的劳役人手,恐怕山陵修筑会有违时日啊。”

    朱由检并没有直接回答吴淳夫的问题,而是转向了坐在一边的英国公问道:“戎政府统管京城三大营,英国公又是总督京营戎政,不知道英国公对此有什么想法吗?”

    英国公张维贤年老体衰,入冬后又因为天气剧变而卧床不起。他按照天启的遗命,扶持崇祯登基之后,就想着要淡出权力斗争的中心,保全英国公一脉在朝堂上的超然地位。

    而且张维贤也以为,天启陛下去世之后,失去了皇帝信任的阉党,一定不会是东林党人的对手。而且这些年一到冬季,他的身体就病情缠绵不去,张维贤知道他大限之期也不远了。

    离死亡不远的他,实在没有这个精力和勇气,再站到崇祯身边去对抗东林党日趋兴旺的势力。此时的他,只想好好保存英国公能延续下去。

    但是随后朝堂上的争斗发展,却出乎了张维贤的预料,朝中看似气势如虹的东林党人,居然没能奈何了魏忠贤去位之后,松散一团的阉党余孽们。

    原本在他眼中年少而不历世事的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居然无师自通的学会了平衡朝政的方式。这也令的张维贤更为谨慎了起来,让英国公门下行事更为低调。

    昨日崇祯巡视五军都督府,因为五军都督府内属官脱离岗位,兼军士被克扣军饷冬衣一事大发雷霆。虽然事后崇祯轻轻发落了此事,但是五军都督府的警卫和军饷发放事宜却落入了崇祯的手中。

    当这个消息传入英国公耳中时,张维贤顿时大吃一惊,他立刻询问了整件事的前因后果。

    当知道之前朝会上阳武侯等人纠集朝官弹劾了,皇帝亲自推动的营州卫所改制事宜的主持者之后。张维贤立刻明白了,这是崇祯对于勋贵们的警告。

    所以张维贤才拖着未愈的病体,不顾世子张之极的劝阻,强撑着病体参加了朝会。

    他来的目的就是要在朝会上压制勋贵们,不要继续参合这件事。

    虽然戎政府统管京城三大营,但是这些军士的粮饷却依旧是五军都督府各自发放。

    崇祯监管五军都督府发放军饷的行动,无疑就是卡住了京城三大营的命脉,戎政府本就被文官夺取的所剩无几的权力,现在就更剩不下什么了。

    对于这些勋贵,张维贤很清楚的知道,除了丰城侯李承祚还有几分能力之外,不是酒色之徒就是蝇营狗苟一心聚敛财富的守财奴,而新登基的崇祯皇帝却是一只乳虎。

    张维贤并不想京城勋贵成为这只乳虎展现獠牙的第一个对象,自土木堡事变之后,勋贵集团已经被文官集团打压的不敢过问政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