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售?你是说有人会收购这股票?”泰宁侯陈闻礼对丰城侯的说法有点好奇。

    李承祚谨慎的说道:“我是说股票可以在股票交易所挂牌出售,但是有没有人会收购,那要看你想要出售的价格是多少不是吗?”

    泰宁侯陈闻礼顿时失望的说道:“那岂不是同那些官员收到的禄米官贴一样,要拿到市场上折价出售,低的时候只能折三折四,高的也不过是折七折八而已。这一万两的股票,搞不好到手也就3、5千两白银,这可划不来。”

    成安侯张祚久却皱着眉头想了一会,才恍然大悟的说道:“这四海商行不是刚刚买下长芦盐场的那家商行吗?有了这股票是不是能拿盐场的分红啊?”

    听到成安侯的说法,房间内的勋贵们情绪顿时有些高昂了起来,不过李承祚则再次泼了一盆凉水。

    “不,这股票跟长芦盐场无关。这是台湾垦殖公司的股票,四海商行不过是同各位一样,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而已。”

    成安侯张祚久有些疑惑的问道:“这台湾垦殖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居然价值100万两?”

    李承祚顿时拿起了手中的股票读道:“本公司致力于台湾本土的资源开发,并取得了30年的土地免税优惠条款,此外还拥有对台湾矿产资源的勘探权。”

    “丰城侯,你说的台湾到底是哪啊?”一些对地理一无所知的勋贵们,终于想到了问题的关键。

    “就是我们说的大琉球,在小琉球的下方,同福建隔着大海的一个大岛。”恶补过一番地理知识的李承祚,鄙视的对着这些无知的同僚解释道。

    “种三十年地,能种出一百万两银子出来?你不是在蒙骗我们吗?”一位勋贵顿时不满的说道。

    大厅内的讨论很快就变成,这些股票到底值不值1万两的问题上来了。大多数人认为,要等30年才能等到这些股票价值一万两,那还不如继续拿着自己的爵禄,细水长流的好。

    看着勋贵渐渐达成了持否定的立场,李承祚不得不用上了最后的手段。

    “如果各位不愿意拿这个股份抵消自己的爵禄。为了减轻大明百姓的负担,陛下要求各位开春之后都到南方去,在南京领取俸禄,没有陛下的命令不得返回京城。”

    几位年轻的勋贵对于李承祚的说法倒是很有兴趣,金陵秦淮河是天下最为出名的风月场所,江南的青山绿水加上温婉佳人,那一点不比这厚重压抑的北京城要好。

    但是这几位年轻勋贵很快就被边上的年长者给教训了,离开了北京就等于是被放逐出了朝廷,南京的勋贵们也许过的很舒适,但是遇到他们这些北京的勋贵却往往要低声下气。

    不就是因为他们一直被隔离在皇帝视野之外,对于朝廷的政治风向一无所知,所以不敢得罪他们这些一直呆在皇帝身边的近臣吗。

    没有了皇帝的信任,光有爵位又有什么意义呢?光凭爵禄根本支撑不起一个勋贵之家的锦衣玉食,他们需要皇帝的信任,从而得到各种高阶武职的任命,以此来维持家族的富贵荣华。

    李承祚的威胁相当的有效,大多数勋贵们都不愿意因为一份本来就当作象征意义的爵禄,失去留在皇帝身边的机会。

    武清伯再次做了领头羊的角色,随后勋贵们就陆陆续续的接受了,这份价值1万两的台湾垦殖公司的股票。

    勋贵们领取了股票之后,就嘟囔着不满离开了。李承祚一直绷紧的心这才放松了下来,在他身边的驸马王昺有些不忿的说道。

    “大明各个地方受灾,朝廷连赈灾的钱都拿不出来,这些人却还在盘算着,怎么做对自己有好处。他们难道不清楚,没有了百姓,他们的俸禄难道会从天上掉下来吗?”

    李承祚整理着桌上的东西,并不吃惊的说道:“在他们看来,天塌下来也有朝廷撑着,这世上哪有朝廷解决不了的麻烦。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还要让自己受到损失呢?” 

第293章 牛痘及害虫() 
“陛下,也许您应该再考虑一下,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证明,牛痘是否对天花有预防作用,也不清楚它是否对人体有害。再我看来,您应该推迟接种牛痘的实验,直到我们能证明它足够安全。”

    邓玉函在做好了接种的准备之后,忧心忡忡的再次对崇祯进行了劝谏。

    他倒不是担心崇祯接种牛痘之后,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他是担心当崇祯出现不良反应之后,那些一向敌视他们这些天主教传教人士的士大夫们,会不会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毕竟当初这些士大夫们仅仅以一个谣言就制造了南京教案,把天主教的传教士们都赶到了澳门去。

    但是在太医院的太医们拒绝为皇帝接种牛痘之后,大明皇帝让他来替自己接种牛痘,这无疑是一个成为皇帝亲信近臣的好机会。

    只要牛痘接种成功,那么代表着西洋传教士找到了一条如何接近皇帝的途径,他们将不需要再通过徐光启等中国士大夫们,去间接施加对于皇帝的影响。

    但是信心满满的邓玉函,现在却显得犹豫不决,完全是因为房间外面,那一阵阵的反对皇帝接种牛痘的声音。

    太医院的太医们都跪在了太医院内,对着几名锦衣卫守卫的,门扇紧闭的房间,涕泪交织的大声阻止着。

    朱由检侧耳静听了一会,就对着邓玉函说道:“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虽然大明开国不过200多年,但是我们日常的行为礼仪和道德标准,却是来自于2000多年前一位贤人建立的学说。

    就好像你们认为的古希腊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你们的生活一样,这位叫孔子的贤人推崇的伦理道德,现在依然掌控着大明的道德标准和伦理秩序。

    想要在这样庞大而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中推行一样新事物,重要的不是同那些反对者辩论,而是要用事实去证明,新事物是有益的。

    邓先生,牛痘的接种技术同你热爱的解剖学一样,只有让民众先了解了它们的好处,才能消除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恐惧。”

    朱由检努力说服邓玉函的时候,连善祥同王承恩正紧张的监视着这个一脸大胡子的西洋番人的举动,唯恐他会做出有害于皇帝的举动。

    邓玉函纠结了一会,终于还是忍不住对于接种牛痘的好奇心,同想要获得这位异教徒皇帝的好感,他努力使得自己接受了崇祯对于他的说服。

    当黄立极带着内阁成员及九卿重臣匆忙到太医院的时候,正好看到皇帝从房间内走了出来。

    黄立极有些气急败坏,他今日正召集群臣讨论公推入阁的人选。结果会开到一半,突然就传来这几天安分的待在宫内的皇帝,居然跑去太医院接种牛痘了。

    这让内阁及九卿大吃一惊,更为让人惊讶的是,皇帝几天前就通知了太医院,而这些迂腐的太医院的医官们,只顾着讨论皇帝接种牛痘有没有危险,居然没有一个人想着要先同内阁汇报一声。

    看着崇祯从房间内走出来,黄立极顿时迎了上去,他匆匆带着群臣对着皇帝行礼之后,就赶紧带着希望说道:“陛下,您现在应该没有接种什么牛痘吧?”

    崇祯一边招呼着院子内的太医们起身,一边对着首辅满不在乎的回答道:“朕已经接种完成了,黄先生,你可能不知道,接种牛痘原来是件很简单的事。如果这样就能预防天花的话,那么大明的百姓今后将不必再担忧天花恶疾的传播了。”

    黄立极顿时头有点晕,他有些顾不上君臣的礼仪,对着崇祯提高了声音责怪道:“陛下如何能如此轻佻,这牛痘尚没有证明对天花是否有效,也没人知道它是否对人有坏处。

    要是陛下的龙体出了什么问题,将置大明社稷于何地?来人,把那个蛊惑陛下行事的西洋妖人拿下,还有这些太医院的医官们,劝阻皇帝不力,都先收押起来。”

    黄立极愤怒之下,顿时把矛头对准了,替崇祯接种牛痘的邓玉函和这些医官身上去了。然而院子内的锦衣侍卫们却对于首辅的命令充耳不闻,几名侍卫武官都紧紧的关注着崇祯的指令。

    “黄先生真是太爱说笑了,这接种牛痘是朕的意思,怎么能怪到旁人身上去。不管如何,朕现在都已经接种了,黄先生你再发火,时间也不能倒退啊?

    朕倒是觉得,接下来几天朕小心观察自己的身体会不会不适就可以了,没必要兴师动众。现在京畿连续发生了两次变乱,正是宜静不宜动。

    如果黄先生在太医院掀起大案,京中要是有人借此妖言惑众,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吗?朕看,这件事就到此为止,黄先生还是和众卿回去办自己的事,这边让太医院继续研究牛痘的事,你看如何?”

    在崇祯始终冷静的劝说下,黄立极终于带着内阁和九卿离去了。朱由检这才对着太医院的院使、院判吩咐道:“如果三天后,朕的身体没有异常,就先对救济院的儿童接种牛痘。

    让内医局派出几名女医官协助并学习接种牛痘的技术,准备对宫内人员进行接种牛痘。”

    看着几名医官连连点头之后,朱由检又继续说道:“天花这类恶疾一定不会凭空出现。朕看过的书中,有人说但凡瘟疫之类的恶疾,都是因为居住环境恶劣和食物、饮水不洁净所导致。

    因此,连善祥你从巡警局抽调一些人手,协助胡院判的卫生防疫署,对京城百姓倡导消灭害虫运动,现在可以消灭‘老鼠、蟑螂、臭虫’三种害虫。

    等到天气转暖之后,加上‘苍蝇、蚊子’两类,特别是注意外城那些人口稠密的平民区的卫生环境。

    城内每个坊区都要设置一个环保处,对坊内的垃圾及五谷轮回之事管理起来,对于坊内脏乱差的街道环境进行整治,比如填平死水潭,搬走堆积在城内的垃圾山等等。

    顺便通知顺天府,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