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涂文辅似乎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魏忠贤话音未落,就指责他说道:“陛下英明天纵,魏公公怎么可以说是轻率呢?这是为人臣者该说的话吗?陛下,魏忠贤在御前出言无状,臣请陛下处罚之。”
被涂文辅这么一指责,魏忠贤不得不立刻跪下,向朱由检请罪了。
“哎,讨论事情么,总有口不择言的时候,不必搞的这么紧张。魏公公请起吧,魏公公的建议么,还是老成谋国的,下次也当如此。不过今天么,我已经决定了,王体乾就按我说的拟令吧。”朱由检温和而坚定的说道。
魏忠贤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王体乾照着朱由检的意思写下了诏令。随后在朱由检的命令下,王承恩和涂文辅去锦衣卫传诏去了,而王体乾和魏忠贤则在朱由检的挽留下,开始讨论三大殿核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讨论期间,心神不宁的魏忠贤频频出错,不过朱由检对此毫不在意,而王体乾则一直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和朱由检热烈讨论着。
三人一直讨论到了王承恩、涂文辅归来之后,朱由检看到王承恩对自己轻轻点头之后,才住口让王体乾、魏忠贤离去。待这两人离去之后,朱由检才看着涂文辅冷冷的说道:“涂公公,你是一个聪明人,所以我也不想绕弯子,既然你替我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不如说说你想要什么回报吧。”
涂文辅赶紧拱手说道:“臣身为大明之臣,为君父效命乃是理所当然之事,臣不敢向陛下要求什么。”
朱由检摇着头说道:“这个世界上,免费的东西一定是最贵的,所以你还是说说,你想要什么,我喜欢公平交易。这个世界上也许会存在单方面的付出,但一定不会出现在你我之间,不是吗,涂公公?”
涂文辅的这辈子都没觉得,会比今天这一刻更难熬。他历经神宗、光宗、熹宗三朝,除了光宗为人温和略显平庸之外,神宗、熹宗都是聪明杰出之辈。
三位皇帝虽然出色,但是因为成长于深宫之内,对于民间疾苦所知不多,所以在他们面前,涂文辅从来都是游刃有余。
但是崇祯则和以往的任何朱家皇帝不同,他也许没有神宗、熹宗那么高的智商,但是他对于世情的熟悉却超过了以往的皇帝们,以涂文辅看来大约只有太祖和成祖这两位接触过民间生活的皇帝才可比拟。
同时崇祯在待人上又不比太祖刻薄,对于贪污了内库的库房太监们,他也只是要求清退贪污的钱财,并修改管理库房的制度,提高人员待遇作为了结。
而且自他登基以来,就取消了宫内一些残酷的肉刑,并规定对于内侍宫女的处罚,必须要经过都知监,不得私下进行处罚等等。这种仁厚的作风,让崇祯登基没多久,就深得宫内众人之心。
当涂文辅返回宫内的时候,就发现宫内大小事务在都知监的收集之下,正源源不断的出现在崇祯的面前,这让崇祯对宫内事务了若指掌。
而以往通过切断皇帝的知情权,再由司礼监太监们挑选后呈送报告,以此来操纵皇权的方式顿时就溃败了。
这也是涂文辅干净利落的投靠崇祯的原因,因为一个不被蒙蔽的皇帝,可以使用的权力不是几个司礼监太监和锦衣卫高官可以抵挡的。
只不过现在的崇祯还不懂得怎么使用这个权力,只是很有分寸的在试探他的权力极限在那而已。
第35章 弹劾()
涂文辅想到这里,不由咬着牙说道:“臣不敢,但是臣幼时一向仰慕江南风光,若是陛下垂怜,请赐臣终老于金陵,则臣下不胜惶恐。”
“金陵吗?是个好地方,我记下了。那么今天就这样吧,涂文辅你也回去歇着吧。”朱由检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走出了乾清宫后,一阵穿堂风从廊下吹过,后背感受到的凉意,让涂文辅发觉他的内衣都被汗水浸湿了。
“可畏,可怖。”涂文辅轻轻吐出了一句话,“今后宫内不再会这么安宁了。”他如此想着。
当涂文辅离开之后,王承恩详细向朱由检报告了这次去锦衣卫宣诏的经过。
有了涂文辅这个魏忠贤身边的红人出面,再加上骆养性、董琨作为内应,田尔耕毫无抵触的接受了这份诏书,而锦衣卫中其他高级军官也没有异议。
朱由检听完了王承恩的汇报之后,只是默默想了一会,就出声说道:“让骆养性、董琨好好整顿下锦衣卫的军纪,我听说有些街头混混只要出2、30两银子就能列籍北镇抚司,卫官还发给堂贴给他们作为依据。这是把锦衣卫当成什么了,街上收保护费的黑帮了吗?”
王承恩不低着头不敢回答,朱由检停下调整了下情绪后继续说道:“不过这些问题都是从前遗留下来的积弊,我也不能不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给他们三天时间,凡是在三天之内自承其罪,并缴出不当收入的,写一封悔过书就算完。三天之后,一旦被查到的即刻开革,并处不当收入3倍之罚款。至于那些交钱混进锦衣卫的街头混混,往日没有恶迹的,可作为锦衣卫后备人员。拿着锦衣卫身份欺压良民,勒索商家的,按律治罪,不够治罪的一律开革出锦衣卫。”
王承恩立刻允诺了下来,他正想离开去传达朱由检的意思的时候,朱由检叫住了他。
“还有让骆养性把诏狱接管下来,自今日起锦衣卫暂停对诏狱内犯人的刑讯,有病的就给人家治病,不许有人不明不白的死亡。另外把诏狱内这些犯人的案卷资料都送到宫内来,我要看看。”朱由检补充道。
自从田尔耕被调离锦衣卫之后,魏忠贤的心中就越发不安宁了。东厂每日给他传来的外部情报都是平安无事,但是魏忠贤实在是不太相信,几次招来东厂两位千户问话,他们也只是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了。
至于和外朝文官们的联系,内阁之中的黄立极等人虽然还是对他魏公公前、魏公公后的,但是说到具体办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开始左右搪塞了。
崔呈秀倒是待他一如往常,但是问起今后该怎么办,他也只是苦笑不已。至于其他人则虽然有召必到,但是到了也是一言不发毫无主张。
10月15日,新任南京通政使杨所修见机不妙,上疏参兵部尚书崔呈秀夺情、吏部尚书周应秋贪墨两事。试图撇清他和阉党的关系。
杨所修上疏被崔呈秀知道后,气急败坏的崔呈秀跑到了都察院大闹了一通。先是骂了李藩,接着是孙杰,并威胁两人要是不修改上疏,他就要清查两人经管的钱粮。
于是第二天,吏科都给事中陈尔翼上奏说,“圣主在位,众正盈朝,而东林余孽潜伏京城,意图翻盘。请陛下命令厂卫缉拿此等余孽。”
从锦衣卫的密报中了解了事情的整个经过之后,朱由检简直啼笑皆非。
10月17日,江西巡抚杨邦宪上疏请求为魏忠贤立生祠,朱由检看着笑而不语,魏忠贤赶紧上疏辞免为自己立生祠,朱由检顺水推舟的就答应了。
几日后魏忠贤主动向朱由检请求,辞去提督东厂的职务。朱由检好言安慰了几句,以让魏公公休息一段时间为名,让王承恩暂时接管了提督东厂。
不准江西巡抚修建生祠,又免去了魏忠贤提督东厂的职位,犹如一个风向标,顿时把朝中的局势给搅动起来了。
浙党徐大化见势头不妙,就暗示表侄御史杨维垣弹劾崔呈秀,袒护魏忠贤,来一个丢车保帅之计。
而工部主事陆澄源干脆来个将计就计,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崔呈秀,说当初熹宗夺情是因为三大殿没修好,现在三大殿已经修完了,崔呈秀还不请辞,霸着兵部尚书的位子,到底想干什么?
陆澄源的诛心之言,让崔呈秀立刻上疏请求罢免自己的职务,放他回去守制。
虽然朱由检对于这种守孝三年的规定很不以为然,但是在这种封建礼教为主流思想的社会,他还真没这个底气去挑战明朝的主流文化。
再说了,作为魏忠贤的铁杆,崔呈秀也不值得他费这么大力气。于是朱由检就答应了崔呈秀的请辞,不过对于崔呈秀空出来的兵部尚书,朱由检并没有同意让田吉上位,而是下令召回被发配去南京的前兵部尚书王在晋。
这些日子来,朱由检仔细研究了南北两京六部尚书的履历,发觉这位前兵部尚书对辽东的看法和合他的意思,因此就趁机把他给调了回来。
崔呈秀的去职,就像是阉党倒下的第一块骨牌。很快兵部主事钱元慤就跳出来疏劾魏忠贤,说崔呈秀的后台老板就是魏忠贤,请求革除魏忠贤一切职务,让他回乡下种田去。
朱由检对于钱元慤的上疏只是轻描淡写的责骂了几句,但是没有进行任何追究。
10月27日嘉兴贡生钱嘉徵再次疏劾魏忠贤,并列举了十大罪状。
这封疏劾内所谓的十大罪状,全都是一些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之事,朱由检对此简直嗤之以鼻。
不过他也知道事情应该到此为止了,再等下去这帮东林党人就更得寸进尺了。
于是当晚,朱由检把魏忠贤叫了过来,让王承恩把这上疏一条条的念给魏忠贤听。
魏忠贤一时汗如雨下,喃喃而不能自辩。朱由检看了魏忠贤很久,才忽然变成笑脸说道:“魏公公,看来你这些年真是得罪了不少人啊。”
第36章 崇祯的怒火()
魏忠贤趴在地上,战战兢兢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臣有罪,请陛下重重惩治。”
朱由检看了魏忠贤好半天,才意味深长的说道:“能被人骂成这样,就证明魏公公你还是为大明做了一些事情的。如果魏公公你对谁都一团和气,今天也就不会被人群起而攻了。”
听了朱由检的评语,魏忠贤一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的说道:“陛下圣明,老臣就算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不要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