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今天,看着这两位宫中红人的脸色,他觉得自己这一年来的辛苦还是值得的。他轻轻上前走了一步,便对崇祯行礼说道:“以往宫内设24衙门管理内廷大小事务,是想要专人专事负责,以减少宫内出现各种弊端。

    但是到了今天,24衙门事事都想插手,结果宫内诸多事务互相扯皮不说,机构人员之新设都是有增而无减。内廷机构之臃肿,人员之繁复,可谓胜过国初百倍了。

    但是人员和衙门是超过国初百倍了,不过这做事的能力和效率,现在还不及从前的十分之一。每年宫内大半的支出,倒大部分用来养着一大帮闲人了。

    经过了去年的裁剪之后,宫内的内侍、宫女人数已经缩减到了7543人,而原本住宫内奉养的数十位先妃,在蒙陛下恩准之后也不过剩下了12人,加上陛下和4位殿下,宫内要伺候的贵人还不到20位。

    但是各衙门居然还整天喊着人手不足,要求重新招募人手,否则就无法好好服侍陛下和贵人们,这显然是无理取闹了。

    陛下身边每日的服侍人手不过36人,但是某些管事太监也安排了24人服侍自己,如果宫内的管事太监都照着他们的排场行事,去年裁撤的人手岂不是很快就重新招募回来了。

    所以臣仔细调查了24衙门的日常事务,及各衙门的人手安排,人员年龄等等情况后。臣以为现在的24衙门应当进行合并,成立一个管理宫内事务的统一机构,这样就能裁撤掉完全重复而无用的机构,也能消除宫内各衙门之间的扯皮问题。

    此外,按照现在宫内的大小事务来看,宫内事务同宫外事务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交集。因此臣以为,宫内和宫外应当分成两个部门。

    比如宫外负责文思院及股票交易所这些部门的太监,他们实际上同宫内事务已经没有多大联系了。唯一有联系的,是他们所掌管的工坊、公司等获得的盈利,是宫内收入的主要项目。

    但是这些内臣出宫之后,因为事业上的关系,同外人交往过于频繁,往来人士也品流复杂。我们谁也不清楚,这其中会不会有人以透露宫内情报,以谋取私利。昔日建文朝的故事,我们总应该汲取教训。

    当然,宫外的诸多事业也是宫内的收入支柱,臣以为不可能交给外人去管理。因此臣觉得,24衙门合一之后,应当分为内外两部。今后宫内主管宫内事务,宫外主管宫外的产业,宫内每年对宫外各项事业的发展进行检查也就足够了。”

    王承恩正思考着,王德化提出这个24衙门合并的提议究竟想要做什么的时候,朱由检已经心直口快的说道:“那么这管理宫内外事务的两个部门,你打算起什么名字呢?”

    王德化早就准备好了,迅速的回道:“掌管宫内事务的叫内务府,掌管宫外事务的叫外务办。臣以为,外务办除了一些主要管事之外,大可以把其他人消去宫籍。如此一来,就算是他们在宫外闹出什么纠纷来,也扯不到陛下身上。

    省的那些言官天天揪着宫中产业,到处挑事。说的好像凡是宫内出去的人,就都成了欺男霸女的恶人一样了。”

    对于王德化起的名字,朱由检不置可否,只是接着问道:“你打算如何设置内务府的机构呢?”

    王德化到不急着回答,而是从怀中掏摸出了一张纸张来,才看着纸张念道:“臣以为这内务府应当设为,行政、人事、财政、会计、基建、后勤、警卫、仓库八个部门,再加上一个外务办,便是九个机构,刚好是数之极…”

    王承恩在边上听了半天,总算是听明白了。这行政便是取代司礼监的地位,权力说不得要少了几分。王德化也许现在还没有资格争夺这个行政部门,但是他显然为自己看好了人事部门的权力。

    以往宫内人事大多由司礼监安排,要么就是皇帝一言而决。但是按照这个新机构,司礼监虽然地位没有改变,但是独揽宫内人事的权力,算是彻底交出来了。

    24衙门缩减为9个,自然有不少宫内老人会失去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王承恩颇为不解,王德化何以如此大胆,敢冒着得罪宫内诸位老人的风险,拿出这个合并方案来。

    这些宫内老人在宫内生活了数十年,对宫内的各种门道都清楚的很,要是真的得罪了他们,王承恩不觉得王德化可以躲过这些宫内老人的暗算。

    “这些部门倒也是足够应付宫内眼下的事务了,那么对于合并后多出来的人员,你打算怎么处理?”朱由检听完了王德化对于内务府的设置解说,不由继续追问了一句。

    “经过臣的调查,现在宫内留存的各位人员之中,不少人的年纪偏大,他们连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都难,何以服侍陛下。臣觉得,应当仿照去年的例子,释放一批老人出宫,让他们也好回乡下养老去。”

    王承恩眉头顿时跳了跳,他现在全部想明白了。王德化是想把那些老人都赶出宫去,这倒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未免太过于狠毒了些。

    王德化说的好听,让这些老人回乡养老。但是这些人一辈子待在宫内,家乡那里还有什么亲人,即便是有也没什么亲情了。除了一小部分掌握着权力的老人,能为自己攒下点积蓄外,那些底层的老人那里有什么积蓄啊。

    虽然王承恩想到了这些,但是他张了张嘴终于还是没有对皇帝说出来。既然崇祯把王德化叫来,显然心里已经倾向于这个合并方案了。而且能把那些倚老卖老的宫内老人赶出宫去,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他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恶了王德化,又不得崇祯的欢心。

    朱由检却没有如王承恩预料的痛快答应这个简单直接的处理方式,而是想了一会才缓缓说道:“让他们回乡下养老,天知道有没有人会给他们养老。

    这些人基本上都服侍过先皇祖父,也是为我朱家操劳了一辈子。如今年纪大了,做不动了,就把人赶回乡下去,未免也过于刻薄了些。

    朕觉得出宫养老是对的,毕竟在宫内辛苦了这么多年了,也该出去享享清福了,总不能就这么在宫内待上一辈子。

    北方风沙太大,还是江南好。不管是南京、苏州还是杭州,都是风景秀丽之所在。去年不是让曹总管在江南选择几处好风景的地方修建疗养院了么?就让他们去南方养老,所需经费就从内库中出。

    都知监再合计一下,每人都定个退休金标准出来,不要委屈了这些为朕和几位先帝贡献了一辈子的老人。等他们正式退休的时候,朕还有亲自宴请他们一次,算是谢谢他们这些年来为皇室的尽心尽力。”

    既然崇祯愿意从口袋里掏钱出来,王德化又怎么会反对呢。不过皇帝的话语,也让在场的三人颇为感动。他们也是内侍中的一员,虽然现在还握有权力,但谁能知道自己今后的事呢。

    有了这个能够前往江南养老的先例,倒是给了他们一个全身而退的保障,他们自然是大为欢迎的。

    朱由检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想了想继续说道:“今后宫内也定个规矩下来,凡是为皇室服务了30年的内侍或宫女,都可以提出退休的请求。

    每个退休人员按照退休前的品级给予适当的退休年金,发放年限直到本人去世为止。另外男子到60岁,女子到55岁,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必须退休。

    宫内女子年满30的,或是已经在宫内服务了10年,都可以请求出宫回家,或是出宫在外居住。让徐省声在宫城附近改建一片住宅出来,到时候分配给这些出外的宫女居住…”

    不管是王承恩还是其他两人,对于崇祯说的这些政策都大为喜悦。不管怎么看,这都是皇帝对于宫内人员的善政。

    他们正连连点头的时候,朱由检停顿了一下,转而继续向王德化问道:“对于宫内的职级,你做了什么调整了没有?”

    王德化立刻连声答道:“有,臣把最低一级的宫女、内侍到内务府总管,中间一共分成了17个等级。

    按照每两年调整一次岗位,理论上从底层到内务府总管只需要34年。原来内侍和宫女之间岗位分隔的现象,现在也全部取消了。

    除了几个特殊部门之外,只要在同一个部门之内,便不再划分男女分管…” 

第441章 关于义务教育的问题() 
元宵节过去的第2天,崇祯和8名阁臣在文华殿内见面,顺便召开了崇祯二年的第一次内阁会议。

    今天的这次内阁会议只是代表崇祯二年的内阁开始正常运转,基本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崇祯和内阁几位阁臣轻松的闲聊了几句后,便提到:“冯振鹭去年在陕西的事情办的很好,现在他既然回来了,诸位先生不妨议议,应当如何安排他的新职位吧。”

    对于冯铨冯振鹭,几位阁臣并不怎么陌生。黄立极和钱谦益同他都颇为相熟,但是在座的大多数人却并不想让冯铨返回朝廷中枢的位置。

    首先首辅黄立极就非常反对冯铨的复出,当初冯振鹭依附魏忠贤的时候,实在是毫无节操了些,把文官的体面全都丢下了。

    虽然冯振鹭因为完全的听命于魏忠贤,终于当上了内阁首辅的,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使得,原本认为自己是同魏忠贤结盟对抗东林党的其他文官们大失颜面,并且有渐渐失去文官团体在朝政上独立性的威胁。

    正是因为如此,以黄立极为首的一些文官,才会想尽办法把冯振鹭从内阁首辅的位置上赶下来。亲手把冯振鹭赶回家的黄立极,自然是不愿意再让他回来朝中和自己作对的。

    而且冯振鹭现在才不过35岁,但是因为曾经担任过内阁首辅,所以他的资历简直高的离谱。如果让他重新回到朝中,基本上有许多人的上进之路要被打断了。

    因此除了黄立极之外,张瑞图等人也是不愿意在自己的仕途上竖立起一个巨大的屏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