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说过,总理衙门三个部门的经费都需要从海关税收中支出,剩下的部分还关系着宫内的日常费用及海军的经费补贴,因此总税务司是绝不容许再出现官场上的恶劣风气的。
谁要敢在海关税收上动手脚,诛九族的话朕也不说了。贪污超过1000两的,本人处死,家眷流放海外,其人名下资产一律充公。
贪污500…1000两的,没收其人名下全部资产,全家流放海外。贪污500…100两的,处于贪污数额10倍的罚款,本人流放海外。贪污数额在100两之下的,处以10倍的罚款,革除职位,今后不得再授予公职。
凡是举报揭发关员贪污受贿事实的,体制内人员嘉奖提升一级,并获得3个月到1年的工资奖金。体制外的人员将会获得罚没款项50的报酬。
所有的告发行为都得到朕的保护,并予以保密。任何敢于泄露告发事件,并对告发者打击报复的,同贪污受贿者同罪。”
听着崇祯严肃的说着这些处罚条例,冯铨的额头上不由开始冒汗了,他这才发觉这总理衙门似乎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而不是什么悠哉养生的地方。
冯铨正想着要怎么委婉的劝说下崇祯,这个处罚条例制定的过于严苛,恐怕很难招募到人员加入海关。
朱由检已经接着说了下去,“有重罚自然就应该有重赏,所以朕决定把总税务司的职务分为内外两班,19个职位,13个职务等级,25个工资等级。
总税务司最高长官为税务总监,各一等口岸海关税务司最高主官为税务司长,一等口岸以下海关税务司长官为副税务司长。
税务司长或副税务司长之下,分为内外两班,内班最高职务为头等帮办,其下为二等、三等帮办,负责处理相应等级的事务。协助帮办处理外洋事务的,是头等、二等、三等、编外翻译。
至于外班则以超等验估师为最高职务,其下是头等、二等验估师。再下是超等、头等、二等验货员,超等、头等、二等税务稽查员。
一年试用期内,年薪为120元,每月给予5元的住房补贴,不享受其他待遇。相应的,在试用期内违反纪律或贪污受贿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开除现职,不再接受其他处罚。
试用期满后即按照正式职务发放薪酬,最低一级的工资等级是年薪240元,最高一级的工资等级是5640元。
第一级到第十级工资,每年增加120元薪酬;第十一级到第二十级工资,每年增加240元薪酬;20级以上,每年增加480元薪酬。
职务上面每两年能获得一次晋升考试的资格,考试内容由总税务司负责,各地方主官可推荐参加考试的人选,但无权插手职员晋升考试。
至于工资等级,每两年调整一次,但是如果职务无法获得晋升,那么当该员年薪抵达该职务年薪最高限额时,将改为5年调整一次,最高不得超过该等级年薪的四级。
正式工作满2年,即可享受每年半个月的带薪假期;工作满7年,享受每年一个月的带薪假期。
另外按照职务的等级不同,每个职员都能获得每月10…100元的住房津贴,分为10个等级。车旅费用实报实销。
外班成员在稽查和罚款中出力的,得到没收或罚款金额的十分之一报酬。另外每七年发放一次全年薪,满25年以上退休的,一次发放3年的全年薪作为退休费用。”
听完了崇祯的话语,冯铨的眼睛都睁的快要变形了。就算是一向豪富的他,听到这些薪酬也是吓了一跳。
就算他这种在乡下广有田地的大地主,每年收入虽说超过了3、4万两,但大多都是实物,真金白银的收入也就8、9千两而已。
一个普通的海关官员,试用期的工资就已经相当于乡下一名小地主的收入了,还是切实的真金白银。
论起购买力来说,海关官员已经超过了小地主一年的实际收入。问题在于,一个海关税务司的普通工作人员工资就已经这么高了,整个总理衙门的支出要花费多少?
从前不管是那位皇帝,派人出去设置关卡收税,都是恨不得派出的征税人员能带回最多的收入,没有那个皇帝愿意背着骂名,替派出的征税人员谋取福利的。
冯铨顿时觉得自己这个新职位似乎有些像火坑了,他下意识的向皇帝劝说道:“陛下,这海关官员的工资如此之高,会不会到时候过于盘剥地方了?这恐怕不是长久之策啊?”
朱由检看着他认真的说道:“学士不用这么紧张,关税条例常则,海商协会已经在逐项审核了。
所以,学士你今年要做的,一是把总理衙门的框架建立起来;而是把南北海关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之下;三便是照章办事,斥退不合格人员,招募新人。
至于总理衙门今年的预算,朕给你准备了100万元,其中35万元是专门用于海关总税务司的建立的。
朕同你说实话吧,去年海关税收大约就是200万元,所以朕给你的预算实际上达到了海关收入的一半,长此以往自然是支持不下去的。
所以朕给你三年的时间,让海关工作步入正常化,把现在的海外贸易全部纳入到海关的管理范围之内。
不要同某些官员学习,拿一个什么固定税额来糊弄朕,海外贸易发展的好,海关收入自然就会高涨,反之海关税入低下,便是海外贸易衰退。
总理衙门负责掌管海外事务,海外贸易衰退,自然便是你的责任,朕自然要找你说话…”
第444章 京城舆论()
过了元宵节之后,年前前往山西、河南调查的燕京大学学生们的汇报开始陆续传回了京城,前往陕西的学生因为距离较远,因此尚未向京城回报所见所闻。
但光是从山西和河南境内传回来的学生见闻,已经开始让原本处于朝野舆论中不利局面的粮食管制政策,开始慢慢翻盘了。
虽然这些学生因为成见,并没有为执行粮食管制政策的锦衣卫说好话,但是从他们的文章中已经隐约可见,两地现在容纳的陕西灾民也好,本地贫民也罢,如果不是因为朝廷去年的粮食管制政策,恐怕起码有一半人过不了崇祯元年的冬天。
山西这边倒也罢了,因为铁路修建计划,所以山西现在正大力的扩展伐木、采煤、采矿事业,这些事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山西人对于陕西灾民中的青壮劳动力还是比较欢迎的。
考虑到这一点,山西士绅虽然反感朝廷的粮食管制政策,但还是捏着鼻子接受了朝廷的这一政策,他们做的出格一些的,无非是藏起了部分粮食不出售,想要等到管制政策结束再拿出来。
河南这边的形势就比较严峻了些,虽然河南一向是产粮大省,但是本身也是一个人口稠密的省份。即便是在平常年份,省内也有着大量的富余劳动力。
再加上河南除了农业之外,商业和工业都不发达,连仅有的几个煤矿也因为道路运输不便,只能提供给省内一些城市,因此规模不算大。
因此虽然河南的粮价比山西更低,但是陕西灾民的迁入,并没有给河南带来什么利益,反而给河南西北几个县带来了不少治安问题,因此河南百姓的意见很大。
不过这些百姓的意见不是针对朝廷的粮食管制,而是完全针对陕西难民的迁入问题。毕竟这个时代各地最重的便是乡土观念,如果是本省其他地方受灾,这几个县的百姓大约还能容忍灾民带来的不便。
但是如果灾民来自于外省,他们便有些不满了。河南西北几县本身就是比较穷困的山区,这些灾民虽然是朝廷组织下迁移的,但是在迁移途中砍伐树木取暖必然是免不了的。而这些树木有不少便是有主之物,受到损失的物主对灾民迁入陕西不满,也就是正常现象了。
不过朝廷的粮食管制政策,同样给河南的贫民带去了些许好处,把往年冬日到新年的粮价给固定下来了。如此一来,他们今年冬天倒是少支出了一些借贷利息。
进入河南的学生们都非常的担忧,河南境内的河南府、汝州、怀庆府加上开封府西面的几个县,现在已经涌入了七、八万陕西灾民,这还是他们眼下看到的。天知道开春之后,陕西还会不会有灾民继续前往河南。
这么多灾民虽然在河南挨过了冬季,但是开春之后如果没有田地可以耕种,他们在河南便成了流民。这么庞大的流民队伍如果朝廷没有办法安置他们,恐怕河南就要糜烂了。
有几个比较激进的学生甚至上书建议,应当把粮食管制政策再延续一年,并加强粮食搜集的力度。
这些学生的见闻被一一登在了大明时报上,年前还对那些上京申诉的河南士子抱有同情的京城百姓,顿时被这些刊登出来的见闻给转变了态度。
他们之前对河南士子有多同情,那么现在便对这些士子有多鄙视,特别是大明时报在刊登这些见闻的时候,还不时的刊登了几份这些上京士子家族在当地的恶行。
年前平淡下去的,对于河南事件的舆论,很快便再次发酵了起来。不过这次舆论不再是抱有对河南士绅的同情态度,而是带着讥讽和鄙夷。
显然在河南士子同京城的大学生之间,京城百姓更倾向于相信算是自己人的燕京大学学生们。这样的局势,显然对于河南士绅不利起来了。
就连袁可立这位一向深受士林敬重的士大夫,也开始在舆论中渐渐加上了不好的风评。被一些人在私下议论成了,同鱼肉乡里的恶劣缙绅狼狈为奸的伪君子了。
被皇帝安顿在京城,安稳的度过了新年的河南士子们,忽然发觉自己成了京城百姓议论的对象,顿时开始变得不安了起来。虽然他们有心为自己辩解,但是以个人的声音显然是无法同有组织的舆论体系相抗衡的。
更何况,这些文章并不仅仅刊登在大明时报上,还有遍及京城茶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