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当仆役上完香茗之后,郑芝龙突然正色对着卢九德说道:“卢公公,既然陛下有意招抚我等,不如请公公说说陛下的条件吧?不过有句话我要先说,我等众人以海为家、也以海为生,让我们上岸去种田,我们可是干不了的。”
郑芝龙话一出口,郑芝虎、李魁奇、钟斌等心腹部下顿时纷纷出声附和他的意思。
第46章 招安的新方式()
听了郑芝龙如此说话,生怕卢九德不悦搞砸了招抚的蔡善继,有些不悦的说道:“一官,这就是你的不是了。陛下如此天恩浩荡,你怎可还讨价还价的,这可不是人臣的礼数了,莫非你真是想要在这荒岛当一辈子海盗?”
郑芝龙赶紧分辨道:“闽中原本就是地狭人稠之所,我等当初也是在家乡活不下去了,才出海来厮混。如果陛下要让我们上岸,又有何地有这么多田给我们耕种呢?若是兄弟们被打散了安置,有一处惹出了事端,我等其余各处还能安心耕作吗?
到时陛下的一片好意,反倒成了闽中父老的祸事,岂不是成了我等的罪过?再者说了,兄弟们常年在海上漂泊,已经习惯了海上生活,更是赖以养家。总不能为我等几名首领的富贵,就让兄弟们忍饥挨饿吧?”
卢九德不动声色的观察着堂上众海盗头目的神情,他发觉除了郑芝龙的两个兄弟是真心实意的附和着自己的哥哥之外,其他海盗头目口中虽然喊的大声,但是情绪却一点都不激动。特别是那个做读书人打扮的海盗头目,更是有些迫切的关注着他们几人的表情。
卢九德轻轻吹了吹手中的热茶,脑子里却紧张的在盘算着,应当怎么把崇祯的意思正确的传达给这些海盗。
喝下一口热茶之后,卢九德终于开口说道:“蔡大人不必动气,我出京之时,陛下曾经嘱咐过我,朝廷采用招安之策,为的是安民保境。与其在招安之后因为双方误解再度反叛,不如事前当着众人的面把问题说清楚。招安之前各位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出来,我将代表陛下给予诸位一个肯定的答复。
在各位谈条件之前,我要先告诉各位陛下对招安之事的态度。陛下之意,招安之策并非针对各位而设,而是针对所有我大明在海上的人士。所以朝廷今天招安各位的条件,就是日后招安其他海上人士的条件。
而且招安各位的条件日后将会明文向天下公布,所以各位不必担忧我会在这里信口开河,但是各位也别想指望我答应什么不切实际的要求。”
卢九德一边说着,一边注意着堂上各海盗头目的表情。卢九德所说的内容实在是不符合大明朝廷的习惯,虽然民间常常说皇帝乃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但是只要是大明的海盗,那个不对大明朝廷的承诺心存疑虑,当年海上的霸主五峰船主,就是轻信了大明朝廷的许诺上了岸,结果海上呼风唤雨的五峰船主,上岸后却被几名捕快就擒拿住了,接着就是身首异处的结局。
而大明的官员在招安海盗时,最不喜欢的就是做出实质性内容的承诺,一般都是以虚言大话哄骗海盗上岸后,就收船分散这些海盗团伙,至于今后他们会不会因为觉得受到欺骗再次下海为盗,这些官员是不在乎的。
反正对于这些官员来说,平息海寇的功绩已经刷到了,如果海盗再次下海,了不起就再招抚,还能继续刷功绩。也因此大明东南沿海的海盗,经常就是投了叛、叛了投,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势头。
而对郑芝龙来说,他想要的招安,就是挂上一个官方的名义,好方便他的船队进行海外贸易。因此他需要的是大明官员这种不负责任的招安,只要给他一个官方头衔,然后大明朝廷不要干预他做什么就成了。
至于对其他海盗的招安条件,郑芝龙重来没考虑过。在他看来,只要他受了招安,那些海盗就是他进行海上贸易的敌人,那是非得清理干净不可的。而大明东南沿海的官员和士绅,一定会乐观其成。毕竟这些人名下的贸易走私船,常常都损失在这些海盗手中。
和听了卢九德的话有些憋气的郑芝龙不同,他的几个部下心思却真正的开始活络了起来。此时的郑芝龙虽然名义上是海盗之首,但是实际上现在真正能完全听从他的命令的,不过是两个弟弟和亲族控制的船只。
就连被旁人视为他亲信手下的李魁奇和钟斌两人,没有他们两人的点头,郑芝龙就休想越过他们,去直接指挥两人底下的船只。
之所以实力不强的郑芝龙会被推举为“十八芝”的总首领,第一个原因就是他实力不够强,让他做总首领,其他海盗头目不用担心自己的势力会被他吞并掉。当然现在的海盗头目们,谁也没料到,当郑芝龙投降了大明之后,依靠着海外贸易的巨大利润,真正成为了大明海上之王。
而第二个原因,就是大明朝廷对海盗的政策,如果你只是一般无名的海盗,或是有点名气但是知名度不高,大明的水师基本上也就是应付差事的追剿几回。但是如果有人统合了大明海上的群盗,那么这个人基本上就成了大明水师的眼中钉了,不追杀的此人消声匿迹,大明水师是不会停手的。
这是大明海盗从王直到林凤等诸多海盗首领的结局,领悟出来的道理。当然他们没有料到的是,曾经威慑倭寇的大明水师,居然已经衰亡的,连一个临时拼凑起来的海盗团伙都打不过了。
因为大明水师往日的荣光,导致海盗头目们没人愿意当群盗首领,生怕被大明朝廷盯上自己。而大明水师往日的功绩,也迫使这些海盗头目团结在颇有才能的郑芝龙身边,听从着他说下达的命令。
而郑芝龙也凭借着大明水师的巨大压力,慢慢的把自己的势力深入到每一条船上去,想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海盗总首领。
但是一向以强硬和迂腐著称的大明朝廷,居然出了一个说要讲诚信的崇祯皇帝,这就让这些原本担心招抚会不会是骗局的海盗头目们,顿时安下了心来。
没有那个皇帝会在向天下公布招安文告之后,还能反悔不做数的。李魁奇和钟斌两人顿时就开始盘算着,该怎么提条件才能不至于超过朝廷能接受的底线,导致招抚失败了。
第47章 新的开海政策()
卢九德仅仅说了几句话,表明了崇祯皇帝的态度,但是已经完全扭转了堂上的气氛。原本生怕招抚失败,导致福建沿海再起兵灾的是蔡善继一方的福建官员们。
但是现在生怕条件提的太过,让皇帝派出的特使拂袖离去,而使的招抚失败的,变成了海盗头目这一方。
如此一来原先人声鼎沸的大堂,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开始重新思考想要提出的条件了。
看着突然安静下来的场面,卢九德目光扫视了一眼众人后继续说道:“至于刚刚这位郑头领提出的,招安之后对各位如何安置,陛下也有个初步的打算。
陛下是这么说的,大明现在的海禁政策是不合时宜的,而只开放一个福建月港也完全不能满足大明的商业需求。今后在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甚至是天津,都将会建设开放进行海上贸易的港口,而福建对外贸易的港口,也将会从月港迁移到条件更为便利的中左所。”
李魁奇忍不住打断了卢九德的话,他有些急切的问道:“陛下是要大开海禁吗?不过这一年只发88艘船的船引,现在又开这么多港口,岂不是今后想要获得一张船引就更为艰难了?还是陛下打算再增发多少只海外贸易的商船呢?”
卢九德对着失态站起的李魁奇摆了摆手,微笑着说道:“这位头领不用这么着急,坐下慢慢谈就是了。陛下已经决定废除船引制度,而代以保证金制度。今后大明不再限制进行海外贸易的船只数量,也不再规定商船去往海外贸易的地点。而且只要商船出发前申报,就可以不必受一年之内必须回大明的约束。”
郑芝龙听了顿时皱起了眉头,这个新的海外贸易政策不但损害了福建士绅垄断海外贸易的利益,同样也对海盗团体有着巨大的不利影响。
原本郑芝龙只要派人看住福建月港附近的海面,就能对出港贸易的商船了如指掌,而他也可以随时调集台湾根据地的船只去拦截这些商船。
正如崇祯所说的,台湾岛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隔海而望的福建商船完全没办法在郑芝龙的眼皮底下,偷偷的南下东南亚或北上日本。
因为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还是很糟糕,除了那些欧洲商船之外,大明的商船缺乏远洋航行的技术。大明的船长基本都是以近岸航行,和特色的地标记忆作为航行指示的方向。
在这个时代,发现一条好的航线,都会被这些船长当做传家宝一样传给后代,不会对外人透露上半个字。而那些依靠死记硬背航线标志记忆的船长们,永远只会跑这一条航线,稍稍偏离了航线就完全找不到方向了。
而对做过荷兰人通译的郑芝龙来说,他替荷兰人做事的那些日子,还是学到了一些欧洲的航海知识的,虽然也许不够资格横渡太平洋,但是控制一个台湾海峡还是没有问题的。
正因为郑芝龙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航海知识,因此他的团体可以在台湾海峡自由的切换航线,而不至于有迷路的风险。而对于那些不敢偏离航线的福建海商来说,这完全是一场不对称的海上战争。
但是如果大明开放了从广东到天津的沿海港口,面对如此漫长的海岸线,别说是郑芝龙,就算是他和荷兰人、西班牙人联手,也一样封锁不了大明的海上贸易。如果郑芝龙真把福建海商逼迫到其他地区出海,他们这些海盗就会失去一个稳定的财源。
而作为一名海盗,郑芝龙很清楚,没有了钱财就无法聚拢人手,和增加船只。而人手和船只,正是他要统合这片大海海上势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