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芝龙心中暗暗祈祷着,这位大明新皇帝最好还是保留一些道德底线,不要像他这个海盗一样吃相这么难看。
郑芝龙的问话让卢九德楞了一下,他咳嗽了几声后,才吞吞吐吐的说道:“200料以下的船只,一年1000两;200…400料之间的船只,一年2000两;400料之上的船只,一年3000两。陛下说了,大明的疆域不仅仅在于陆地,这片大海也是大明的疆土,因此只要进入了大明的疆域之内,就必须要向大明缴税。”
作为一个受过儒家教育的大明太监,卢九德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心里感觉非常的别扭。自古以来君子不言利,但是这位崇祯皇帝刚上位就把利益放在了第一位,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要是让卢九德收受人情贿赂,他反而不会这么难堪,但是开口闭口谈钱,让他觉得自己不想个太监,到有些像是锱铢必较的商人了。
不过卢九德知道,这次出使是他表现的时候,如果搞砸了皇帝第一次给他的任务,以他对这位陛下的了解,估计是很难会再信任他了。
是以这趟差事,卢九德是提起了十二万分的警惕心在行事。而事情发展到现在,到也还算胜利。
卢九德的话并没有让这些海盗鄙视皇帝太过爱钱,反倒是让这些海盗颇有共鸣的心思。对他们来说,一个爱钱的皇帝,比一个整天把道德放在嘴边的皇帝,更适合于打交道。
郑芝龙终于泄气了,他知道现在只能先暂时忍耐了,这位崇祯皇帝提出的条件,实在是太难以让这些海盗们拒绝了。他如果再继续纠缠下去,说不定会引起皇帝身边太监的反感,这对招安之后的官场生涯可不是什么好事。
郑芝龙虽然想要掌控这片大海,垄断大明的对外贸易,但是他毕竟还是没有什么分藩裂土的想法。对他来说,得到一个游击将军的高官,然后再衣锦还乡,平生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大半。
如果朝廷和福建的那些文官一样迂腐昏庸,郑芝龙不介意在海上建立一个自己的独立王国,但是朝廷中有崇祯这样只看实利,不慕虚名的皇帝,郑芝龙顿时把自己的小心思都收了起来。
“不管如何,大明皇帝总不会来到海上。只要自己还拥有着这些船只的名义,终究还是有机会控制这只未来的大明水师的。”郑芝龙放松的想着。
看着郑芝龙等人不再继续追问下去,卢九德也不禁擦了擦额头上沁出的细汗。不过郑芝龙和卢九德等人,都没注意到蔡善继的脸色变的非常的难看。
对于卢九德所说的,霸占了大海收过路税,让这位读书人异常的感到羞恼,他认为这主意一定不是才16岁的崇祯皇帝想出来的。
不定是皇帝身边的哪个亲信太监,为了讨好皇帝出的这种馊主意,简直丢尽了大明皇帝的脸面。
“大明以仁孝治理天下,这霸占了海洋用武力收税,简直闻所未闻。这事要是传了出去,大明的脸面在海外藩国面前还抬的起头来吗?”蔡善继恨恨的想到,这回去之后必然要写一封劝谏书,制止皇帝的这种荒唐举动。
“刚刚发落了一个魏忠贤,这马上又出来一个不知名的权阉,我辈读书人果然任重而道远,大明的时事还真是多艰啊。”蔡善继喝了口茶,掩饰着自己的失态。
这场堂上交谈,完全是卢九德一人在唱独角戏,往往海盗们提出一个问题,卢九德就已经抛出了整个的解决方案,或是做事的原则。
和早有准备的卢九德比起来,郑芝龙一方虽然打算招安,但是根本没有考虑过招安后的详细条件,因此谈话的气势完全被卢九德压制了。
这几位海盗头目,原本还对面白无须的小太监存了几分轻视,以为这谈招安不过是走个过场,等上岸当了官军之后,自己想做什么,福建那些残兵败将难道还挡得住吗?
当卢九德把招安后的条条框框都详细的解释了一遍之后,这些海盗头目第一是确认了朝廷是真想招安头目,而不是把他们送去菜市场砍头。
第二点就是,按照朝廷招安条件的分类,不仅仅是那些强壮的青壮得到了安置,连老弱病残及他们的家属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如此一来他们一旦上岸当了官兵,就休想再煽动这些得到了生活保障的下层海盗们,再跟着他们下海为盗去。
如此一来,原本还有些敷衍对待谈判的海盗头目们,也开始认真的逐条进行讨论了。
第50章 海上贸易规则()
这场会谈开了一个时辰之后,附近的几个村寨的海盗头目得到消息也赶了过来。原本郑芝龙并不欲让这些人加入进来,但是被卢九德以陛下的条件是给全体海盗的,坚持让这些人一起参加会谈。
海盗团伙内部本身就没有什么严格的从属关系,几位海盗头目得到了卢九德的支持,顿时在门外鼓噪了起来。而郑芝龙看着趴在窗前的海盗们,也知道这些人是生怕他独吞了招安的好处,在眼巴巴的赶了过来。
如果他再强行驱赶他们,恐怕这边招安还没结束,那边十八芝已经四分五裂了。这时的郑芝龙终于有些后悔了,早知道这位新皇帝这么不爱惜自己脸面,他刚刚就不应该这么大张旗鼓的出去迎接这几位朝廷特使,而是应该悄悄的接进村子谈判的。
现在可好,待到今晚朝廷的条件宣扬了开去,明日十八芝内就再无和朝廷作战的意愿了。郑芝龙看着门外密密麻麻的海盗,最终还是挥手让守在门口的士兵放行了。
当着这些海盗的面,卢九德重新把崇祯交给他的条件说了一边,最后说道:“陛下说了,从今日起,只要不再劫掠大明的商船,和外藩勾结祸害大明人,或攻击大明领土。朝廷就不再视其为海盗,有愿意向官府投诚的,一如诸位之待遇。但是今日之后,听到了朝廷的宣谕,还在做以上事情的,便是我大明之死敌,我大明必将和这些人不死不休,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要追杀诛绝,以告慰我大明之死难百姓。”
说道最后几句时,卢九德有些声嘶力竭。但是堂内众人却无一感到好笑,而是感到身体有些阵阵发寒。
虽然在郑芝龙的带领下打了几次胜仗,但是这些海盗可没有就此看轻了大明水师。当年王直带领的倭寇集团比十八芝更为强大,打的大明东南半壁江山处处烽烟,但是又能如何呢?
马上大明就冒出来两个武将,南俞北戚,不过数年光景就把横行东南沿海的倭寇清剿一空了。这些海盗们自认还比不过当年的倭寇,他们也就只敢在福建、广东转悠,连江南都不敢去。
可以说在这一年,戚家军在东南沿海余威犹在,让这些海盗不敢把大明皇帝的口谕当做耳边风,吹过就算了。
不过郑彩却从这段话中听出了别的意见,他试探着的问道:“那么敢问公公,这要是劫掠了不是大明的商船,又该怎么处置呢?”卢九德楞了一下,才有些不肯定的说道:“只要不在大明的疆土之内,只要该船没有向大明纳税,大明水师就没有这个义务,缉捕袭击他们的海盗。”
蔡善继终于听不下去了,他咳嗽了几声,然后开口说道:“陛下的本意不是在于纵容海盗劫掠商船,而是不愿意被海外藩国责难朝廷的海外贸易政策,希望各位不要会错了意。”
卢九德只是侧着头望了蔡善继一眼,并没有因此进行反驳。作为一名读过圣贤书的人,他对于这一条也是充满了疑惑的,大明天子奄有四海,天下百姓无一不是陛下的子民,作为君父的崇祯怎么可以公然宣扬,不纳税的子民就不受大明朝廷的保护呢?
正因为心中存在着这种道德愧疚感,卢九德并没有阻止蔡善继对崇祯意思的曲解。反正作为特使,他已经把陛下的意思完全的传达给了这些海盗,至于他们是如何去理解陛下的意思,那可就不是他的责任了。
但是蔡善继的话并没有把刚刚这些海盗听到话语抹煞掉,反而有一些机灵的海盗头目认为,这是蔡善继为了给朝廷保留颜面,才故意这么说的。真正的意思应该还在陛下身边太监说出的那些话中,可以用官军的身份去打劫那些不纳税的商船,这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生意吗?
一时之间,原本反对向朝廷招安的几位海盗头目,现在也有些意动了。这些反对招安的海盗,一是害怕失去现在自由自在的生活,成为官军中被呼来喝去的底层人员;二是怕失去了海上的财源,从此被拘束在岸上种田。
而当卢九德传达了崇祯的意思之后,这些海盗头目面前顿时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未来,在大明的支持下在海上自由贸易。有了大明朝廷的安全保证,他们出海贸易也不必再担忧自己的后方,会被官军或其他海盗偷袭了。
一位海盗头目迫不及待的问道:“那么如果我等招安之后,如果不愿意当官兵,那么是不是也一样可以经营海上贸易呢?”
“果然不是所有的海盗,都想要当一名穷苦的大明官兵的。”卢九德如是想着。
卢九德虽然心中在遐想着,但是口中却肯定的答复了这名海盗的疑问。接下来,这些原本是来监视郑芝龙和官府谈判,好不让他出卖海盗团伙权益的头目们,干脆喧宾夺主的抢着问起了有关于自己利益的问题来了。
卢九德回答的越多,这些头目们的态度就越来越恭敬,完全没了刚来时的嚣张气焰。因为这些海盗头目发现,朝廷这次提出来的意见,已经不仅仅是招安条件的优待问题了,而是建立了一个让这些海商今后能够有序的进行海外贸易的规则。
对于这种让混乱的海洋贸易变成有序的贸易规则,对于绝大部分的海商来说都是有利的,毕竟不是每个海盗都是可以掌控海洋的李旦和王直。
而且自从西班牙人、荷兰人等西洋商人抵达了东南亚之后,这些以国家为后盾的欧洲殖民商人,用自己的行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