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过去的地位太高,得罪人太多,就算是想要改换门庭,别人也很难接受他的投靠。
而24衙门的改制加上人员不断缩编,那些曾经跟随在他身后的魏忠贤残党,现在也是四散而去,寻找自己的活路去了。
如此一来,上无靠山,下无根基的李朝钦,现在就成了宫内的一个孤魂野鬼。他现在唯一拥有的,便是一个司礼监太监的身份,若是连这个身份都失去了,便是真正的穷途末路了。
就算崇祯没有处置他,那些在他当权时结下的仇敌,也不会就这么轻易的放他出宫养老去。
昨日以为自己没有抓住机会的他,显然把今日的召见当成了最后的机会,因此终于抛却了最后的矜持,完全放下了颜面,向崇祯摇尾乞怜了。
朱由检听完了李朝钦对自己表达的忠心誓词之后,方才和气的说道:“你这又是何必如此,你昔日对皇兄忠心耿耿,朕就算是看在皇兄面上,朕也要优待一二你们这些皇兄身边的旧人的。
想起皇兄昔日还让朕好好照顾魏忠贤,可惜魏忠贤…算了不说他了。朕今日召你来,正是有事想要你去做。”
朱由检突然停顿了下来,看了看书房内的人员,便吩咐道:“除了王承恩、吕琦留下伺候,其他人暂且先出去吧。”
打发走了房内服侍的小太监们,朱由检才对着跪在地上,紧张的竖立起两只耳朵静听的李朝钦继续说道:“昨日朕给你说过蜀王通匪一案,朕从昨日思考到今天,觉得徐应元终究是有些冒失了。
朕虽然命令徐应元在西南组建少数民族委员会,安抚西南诸土司,顺便厘清奢安之乱中土地产权变更的事情。但是朕可没有授权他,查访蜀王的不法事迹。
昨日涂文辅说的还是正确的,蜀王有没有通匪的行迹,那是地方官员的责任,不是他应该插手的,即便是他发现了一些线索,那也应当转交给地方官员去追查。
现在他绕过了地方官员,直接把蜀王软禁在宫内,就算现在向朝廷报告此事,也必然会引起外朝文官的非议的。
蜀王一脉在蜀地传承14代,在当地名声一向不错,而且一直安分守己。现在的蜀王又是朕的叔叔,现在徐应元以通匪的罪名软禁了他,若是长时间定不了案,恐怕蜀地民情或有不稳。
贵州、四川已经因为奢安之乱大伤了元气,现在不能再让蜀地的百姓因为蜀王的案子,再把怨气转向朝廷。
当然,蜀王已经被软禁在宫内,这案子就必须要有个说法。没有说法就了结此案,蜀王一脉的宗室不会满意,蜀地的百姓不会满意,天下的宗室和百姓也同样不会满意。
就算这事乃是徐应元自作主张,恐怕天下宗室也会以为,朕有削藩的念头。
所以朕想要派人去西南一趟,办理几件事。第一替朕传话,让徐应元护送蜀王一家上京和朕叙叙亲情,顺便问问叛军手中兵器铠甲的事情。
第二蜀王通匪一事,或许在客观上同蜀王府有些因果关系,但是蜀王在主观上应当没有通匪意图。
是以蜀王上京非是问案,而是叙话。说清楚了来龙去脉,就可返回蜀地。在他上京期间,使者还需要暂时替他主持蜀王府的大小事务,直到蜀王返回蜀王府为止。
李朝钦,你可愿意担任这个传话使者吗?”
第526章 英国人的再次到来()
对于崇祯的问话,李朝钦连思考都没有,当即脱口而出的说道:“臣愿意领命,还请陛下吩咐…”
当李朝钦走出宫门时,他的脚步陡然变得轻快了起来。虽然崇祯交付给他的任务,并不像表面上这么简单,但这却是皇帝接纳他的开始。
李朝钦离去之后,上书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朱由检也感到有些疲惫了。把蜀王调离了蜀地,接管蜀王府的李朝钦就会暂时封存蜀王府内的金银财物和蜀王名下的田产。
在蜀地积蓄了200余年财富的蜀王府,其府藏之丰饶,就算是他这个大明皇帝也要为之垂涎三分的。
不过朱由检并不打算就这么粗暴的吞下蜀王的财富,这样的话恐怕会惊吓到各地的宗室,给他带来许多麻烦。
所以,李朝钦封存了蜀王府内的财物之后,就会给他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账户,然后把这些财物转存到这个账户之下。
只要这些财物进了银行,他就能通过各种方式动用这笔财富,根本不需要去在意,这些财富在谁的名下。
而随后对蜀王名下的商号和封田进行登记清理,才是李朝钦这次南下的重点任务。对于那些手续不齐全,或是产权有异议的田产,应当发还田产原主的发还原主,没有原主的则没入国库。
那些超出蜀王封田上限的田产同样要收回国有,另外对于蜀王一脉的其他宗室进行田产清理,对于那些没有田产或只有少量田产的宗室,各分配一些田地用以养家。按照等级分为5顷…30顷6个标准,未达标准的宗室,都可以从蜀王封田中拨付田地进行补足。
虽然蜀地宗室侵占了不少无主田地,但是那也是镇国将军以上品阶才有的特权,至于辅国将军以下的宗室,因为人数太多,不要说在地方上行驶特权,有些中尉便是养活自己一家人都相当困难。
毕竟在玉碟上登记名字的宗室,到了崇祯元年为止便已经达到了12万余人,而未上谱系的宗室人数更是数倍于此。
如果不是嘉靖年间对宗室俸禄进行了变革,设定了每年宗室俸禄发放的上限,现在每年光是宗室俸禄就需要千万石以上。
虽然嘉靖年把宗室俸禄上限定在了一年八百万石,但是每年实际发放不过400万石上下而已。自天启登基以来,随着辽东局势的恶化和奢安叛乱,就连每年400万石都很难加以保证了。
宗室的人口年年都有增长,但是宗室的俸禄却固定不变,宗室上层显然不会主动缩减自己应得的俸禄,那么俸禄缩减的最利害的,必然是那些底层宗室了。
大明立国之处,宗室人数不过49人,但是到了今日却几有数十万之多。按照旧例,这些宗室不能参加科举进入仕途,也不能参军上阵杀敌,甚至都不能操持四民之业养活自己。明代的宗室,实际上就被养的家猪没什么区别。
朱由检可没兴趣继续这种养猪事业,他希望这些宗室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能够用蜀王的田地安抚这些宗室,让他们今后自食其力,他觉得还是很值得的。
田地授完之后,他就不打算再负担蜀王一脉宗室的俸禄了。这也算是一个初步的宗室俸禄改革,同去年楚王开设工厂,拿楚藩宗室俸禄换取股份一事,各有千秋。
除了给蜀王一脉的宗室授田之外,朱由检还要求李朝钦同刑部派出的人员合作,一是返回那些被宗室、将领、官绅侵占的有主田地;二是对贵州、四川的田租进行限定,并废止当地的高利贷,特别是蜀王府发放出去的高利贷。
最后便是,把没入国库的田产分给有功将士,进一步对四川卫所进行改革,分配陕西移民田地,以便让这些移民安顿下来。
朱由检最后替李朝钦总结了一句话,利用蜀王府的财富安抚四川的民心和军心,只要能抓住了这两点,其他事情他都会替李朝钦顶住。
第二天的内阁会议上,经过了一天的思索,内阁诸位大臣基本同意了崇祯的提议。刑部派员核查,贵州、四川等地在奢安之乱中死难百姓的田地被侵占状况。
至于蜀王通匪一案,还是让蜀王自己上京自辩,不作公开处理,以避免天下宗室震动。由于崇祯从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认为蜀王通匪的主观意愿是不存在的,但是客观事实也许是存在的,所以让蜀王上京不过是澄清事实,但不是要办他的案子。
所以蜀王通匪一事,只需要蜀王向宗人府进行自辩即可,不需要朝廷官员进行问案。至于蜀王不在蜀地的期间,将会由宫内司礼监派遣一位太监暂时主持蜀王府的日常事务。
内阁诸位大臣见皇帝似乎无意做大蜀王通匪一案,他们也不愿意掺和皇帝同藩王之间的问题,于是默认了这件事由宗人府主持清查。
这场内阁会议结束之后,朱由检还特意叫住了户部尚书郭允厚。崇祯告诉他,希望粮食局能够派员同宫内人员一起前往四川,在宫内接管蜀王府期间,把蜀王名下田地的粮食,纳入到粮食局的控制之下。
郭允厚对于这种从天上掉下来的好事,自然不会拒绝。有了刑部和户部的支持,加上内阁的决议,当西南捷报和徐应元弹劾蜀王的上疏抵达京城时,获知消息的朝廷官员们还在喜忧参半的时候,紧急召开的国是会议上,崇祯制定的应对方案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
于是在一干朝廷官员们还没能反应过来时,朝廷对于西南获胜将领和军队的奖赏,对蜀王的低调处置,已经迅速的落实了下去。
当李朝钦和刑部、户部官员组成的调查团南下时,三艘英国籍商船也刚刚驶入了大沽口。在三艘商船领头的独角兽号上,船长安德烈正陪同着一位40余岁的中年人站在甲板上,观赏着四周的风景。
万丹商馆的主事者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总经理梅思沃尔德,望着大沽口南北两岸三座互为犄角的菱形炮台,牢牢的扼守住了海河入海口,不由摇头赞叹道:“如果万丹王国也有能力修建这样的欧式炮台,那么我们就不必担心荷兰人对于万丹的威胁了。
不过那些耶稣会的修士也实在是太慷慨了些,连这种棱堡的修筑知识都流传了出去。他们难道就不担心,当中国人学会了他们所有的知识之后,会像日本人一样,把他们也驱赶出中国吗?”
安德烈拿出了望远镜,仔细的观察了已经安装在炮台上的大炮后,才松了口气说道:“虽然他们学会了修筑炮台的方式,但是他们铸造火炮的技术似乎并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