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挽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虽然在大豆生意上损失了不少,但是在木材生意上,代善等人倒是赚了个盘满钵满。不要看后金国内恢复了近5万倾耕地,这些耕地对于整个东北地区来说,还占不到1的土地数量。

    整个东北地区的土地,山地和林地大约占六成,草原占了3成5,沼泽也有近5,最后剩下的才是1不到的耕地。像辽河下游营口附近,原先就是一片沼泽地,正是在这一年多的修缮水利之后,方才渐渐排去了淤水,有了几分草原的样子。

    不过东北林木如此之繁盛,但是京城需要修建宫室时,却很少去东北伐取大木,这并不是说东北的木头不好。水曲柳、核桃楸、黄檗这些东北的珍贵树种,在明时就已经被人了解了。而且东北的原始森林中少有人迹,因此高达数十米的树木比比皆是,数人合抱的巨木也不少见。

    但是从东北往京城运木头,对那些皇木商人来说无利可图啊。从四川、云南运输皇木入京,需要经过长江到大运河,这一路上的数十个税关都不敢查看这些运输皇木的船只,唯恐被宫内的内侍讹上。因此这些商人真正赚钱的,不是替皇室提供木材,而是借着这个名头走私而已。

    从长江到大运河一线,都是大明最为富庶的城镇,就算偷送个数千上万根走私木头,在这些沿河城镇内,也就是无声无息的被吸纳了。而从东北拉木头到京城,这途中除了一个通州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城镇,如果只是单替皇室运输木头,这些皇木商人估计都要亏得跳河自杀去。

    不过现在从东北运来的木头,主要是用于京城、天津所建立的各种工坊的原材料。特别是纺织机械和农具、军器、家具和船材,都是消耗木材的大户。利用风车和水轮修建起来的锯木厂,更是把原先的木材加工效率提升了上百倍,这也使得来自辽东的木头,现在已经成为了天津最重要的一项资源。

    到了崇祯二年10月,从营口每天运出的木头,已经快要接近3000元了。即便是如此,天津城越开越多的工坊,也依然觉得辽东运出的木头永远都是欠缺的。光是木材生意这一项,代善今年就已经赚取了10余万元的利润。

    事实上,对比起这次出征察哈尔,代善更愿意让旗下的人马上山伐木去。毕竟每多一人砍木头,他的收益便大了一分。不过作为后金的大贝勒,他还没有被金钱迷住心窍,知道后金和大明尚可以言和,但是同察哈尔却无法谈和。

    因为明人终究是一个农耕民族,就算他们想要同后金翻脸,最多也就是夺回了沈阳等地,把女真人驱离了辽东的腹心之地。缺乏马匹的明人,是无法将后金消灭在广大的辽东地区内的。

    但是蒙古人就不一样了,现在的蒙古各部虽然四分五裂,但是一旦让蒙古人中出现了一位雄主,再次统一了漠南蒙古各部,那么后金必然是这些蒙古人第一个需要消灭的目标。毕竟后金提出的满蒙一体论,实质上便是想要夺取黄金家族血脉对于蒙古各部的宗主权。

    而且,蒙古各部对于黄金家族血脉的迷恋,也让女真亲贵们暗自戒备了起来。如科尔沁这样一个,从努尔哈赤时代就同后金结盟,又多次遭到察哈尔部袭击的蒙古部族。当林丹汗率部离开了辽河套后,便失去了继续进攻察哈尔部的兴趣,又开始谈论起林丹汗毕竟是黄金家族的血脉,双方现在应当保持和平,不要再继续对林丹汗追击下去的话语来了。

    就代善等女真亲贵来看,明国的土地太大,人口太多,下层百姓反抗过于激烈。女真人想要入关统治汉人,连努尔哈赤都做不到,更何况是他们。倒是满洲、蒙古双方生活习惯相近,科尔沁等蒙古部族这些年来对于后金的恭敬,使得他们觉得做一做蒙古人的君主,满人还是有几分机会的。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代善和莽古尔泰才认同了黄台吉出兵察哈尔的主张。但是他们都没有想过,黄台吉会在出兵途中改弦易辙,要衰兵南下攻打明国,这就有些让他们难以接受了。

    先不提,这场战争开始后,营口的生意还能不能做下去。即便是黄台吉这次出征路上,利用满蒙亲贵打压两人的做法,也彻底激怒了两人。

    四大贝勒议政,这是黄台吉登基之前也认同的朝议制度。也就是说,后金国内的重大政治举措,都毕竟经过四大贝勒的讨论,然后少数服从多数,方才可通过。

    但是现在,西征察哈尔的路途已经走了一半,黄台吉才想起要改变行军的目的地,要求南下伐明去。如果这件事让黄台吉弄成了,今后四大贝勒议事的制度岂不是成了儿戏?黄台吉要是每次都弄几个满蒙亲贵来反对他们的主张,恐怕后金国就真的成了黄台吉的天下了。

    两人商议了一天,终于决定要逼迫黄台吉班师回沈阳。当日下午申时未至,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带着亲信来到了黄台吉的大帐外求见,并命令两人的亲信守住帐外,不许其他人进来打搅他们同大汗的谈话。

    这场谈话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时辰,随后大贝勒代善和三贝勒莽古尔泰才一脸轻松的走了出来。出来之后,两位贝勒便代黄台吉传达了旨意,曰:“明日一早拔营返回沈阳。”

    接到了退兵命令之后,蒙古人倒是老实的去收拾行李了,但是岳讬等女真亲贵却大为吃惊,他们赶紧去求见黄台吉,询问退兵的原因。

    黄台吉脸色不渝的对着来询问的诸将说道:“两兄谓我兵深入,劳师袭远,若粮匮马疲,敌人环攻,无为归计。若等见及此,而初不言,朕既远涉,乃以此为辞。我谋且隳,何候为!”

    黄台吉说明了原因之后,便把女真诸将赶出了自己的大帐,但并没有让他们回去收拾自己的行礼。

    了解黄台吉心意的岳托,顿时在帐外纠集了一班年轻的女真亲贵,向他们游说绝不能就这么听从命令,灰溜溜的返回沈阳。

    岳托的意思是,后金立国以来,百战不殆,即便是面对数十倍的明军都没有退让过半分。现在联合了蒙古盟友,营中足有近3万之众,难道连一仗都不打就散伙,回去之后,大家岂不是成了留守沈阳的同伴笑柄?

    更何况,大军出征便要动用钱粮。此次出征,各旗都有出兵,因此各旗都调拨了不少钱粮出来。现在一仗不打就回去,这些亏空要怎么弥补呢?今年过年,难道让大家喝西北风去么?

    在岳托的煽动下,这些大多是第一次出征,本就年轻气盛的女真亲贵们,顿时都表示愿意跟随岳托,去向大贝勒和三贝勒请愿,请他们收回成命。

    岳托在黄台吉的大帐外叫嚷了半个多时辰,但是黄台吉却没有派出任何人来阻止,这使得岳托终于确定了,他现在做的事,正是黄台吉想要他做的事。 

第573章 出兵() 
以岳托为首的23名小贝勒很快便去找来了八固山额真,说服这八位率领八旗军士出征的八旗主将和他们一起反对班军的命令。

    八固山额真虽然位高权重,代各旗旗主管理八旗事务,但毕竟他们身上流的不是爱新觉罗的血脉,这23名爱新觉罗子弟的联手施压,他们自然是不敢当面回绝的。

    在岳托的带领下,这些后金小贝勒加上8位固山额真一起去了代善和莽古尔泰的大帐,请求两人出面,带领大家向大汗请命,不能就这么回师,而是应当继续南下伐明。

    爱新觉罗一族的年轻子弟,加上八固山额真的请求,就算是代善和莽古尔泰也不敢轻易的否决。他们反对继续南下征明,就是不愿意让黄台吉借助这个机会继续收揽人心。

    但是如果现在他们继续坚持班师,那么恐怕爱新觉罗一族的年轻人就都要倒向黄台吉去了,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的结局。

    最让他们担忧的还是,八固山额真的到来,虽然有几分被逼迫的样子,但是更多人脸上却是乐见其成的模样。显然这些女真将领们,同样不愿意放弃一个可以大捞一把的机会。

    后金在辽东同明军已经交战了近十年,两军交战的区域除了荒草和白骨之外,那里还有什么人家可以劫掠。但是西南300余里之外的喜峰口内,却是近百年来没有遭遇过兵灾的地方。而且距离喜峰口更西南面只有100多里地的遵化城,可是北地出名的富饶之城。

    八旗那些劫掠惯了的骄兵悍将,听闻改道南下伐明,不再远赴河套去找林丹汗的麻烦,顿时就变得士气勃勃了起来。

    现在距离明国边关不过5、6日的路程了,两位大贝勒居然说要班师回京,消息传开之后顿时惹起了军中将士的抱怨。

    八位掌握旗务和旗丁出征事务的固山额真,在收到消息之后,便被旗下闻风而来的军将们给包围了。显然这些将士们并不愿意,辛苦走了20几天,都快走到明国家门口了。又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明国财富,穿山越岭的原路跑回沈阳去,这不是瞎折腾么?

    岳托等人到来的时候天色刚刚暗下来,代善和莽古尔泰解决了出征的问题之后,正准备好好的喝上一场。但是因为岳托等人的到来,两人饿着肚子同这些小贝勒们扯了半个晚上,最终还是服输了。

    接近午夜的时候,代善和莽古尔泰出来自己的大帐,便带着岳托等人前往了黄台吉的大帐内,带头请他收回班军回师的命令,继续南下伐明的目的。

    黄台吉自然很是高兴,不过随即他又对着众人说道::“朕承天命,兴师伐明,拒者戮,降者勿扰。俘获之人,父母妻子勿使离散。勿淫人妇女,勿褫人衣服,勿毁庐舍器皿,勿伐果木,勿酗酒。违者罪无赦。固山额真等不禁,罪如之。”

    虽然岳托等小贝勒和八旗固山额真心向伐明,逼迫了两位兄长改弦易辙,但是黄台吉还是在第一时间对他们重申了一遍军纪,以敲打这些骄兵悍将的气势。

    对于岳托在这些年轻贝勒面前有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